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ViTNet的轻量级驾驶员分心行为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尚兵 张莹莹 +2 位作者 王腾 张秦涛 刘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4,共8页
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分心行为检测,模型比较复杂、检测效率低下且缺少全局视觉表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分支并行双向交互神经网络BiViTNet(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vision transformer)对驾驶员行... 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分心行为检测,模型比较复杂、检测效率低下且缺少全局视觉表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分支并行双向交互神经网络BiViTNet(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vision transformer)对驾驶员行为进行识别,将ViT(vision transformer)引入到网络中对全局信息进行编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测精度。该网络由两个并行分支组成,第1个分支基于轻量级的CNN结构,第2个分支基于ViT结构。通过双向特征交互模块BiFIM(bidirectional feature interaction module)解决CNN Branch和ViT Branch之间特征不对称的问题,最后将两个分支的特征融合并对驾驶员行为进行检测。实验在自建的多视角驾驶员数据集上展开,验证集准确率达到97.18%,参数量为38.22 MB,计算量为271.20×10^(6)。研究表明:轻量级BiViTNet提高了驾驶员分心行为识别的准确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智能交通 分心行为检测 双分支并行双向交互神经网络 视觉转换器 轻量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Tokens降维优化视觉Transformer的分心驾驶行为实时检测 被引量:6
2
作者 赵霞 李朝 +2 位作者 付锐 葛振振 王畅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4-988,1009,共16页
针对基于端到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驾驶行为检测模型缺乏全局特征提取能力以及视觉Transformer(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不擅长捕捉底层特征和模型参数量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和Tokens降维的ViT模型用于驾驶人分心... 针对基于端到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驾驶行为检测模型缺乏全局特征提取能力以及视觉Transformer(vision transformer,ViT)模型不擅长捕捉底层特征和模型参数量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和Tokens降维的ViT模型用于驾驶人分心驾驶行为实时检测,并通过开展与其他模型的对比试验、所提模型的消融试验和模型注意力区域的可视化试验充分验证了所提模型的优越性。本文所提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和精确率分别为96.93%和96.95%,模型参数量为21.22 M,基于真实车辆平台在线推理速度为23.32 fps,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实现实时分心驾驶行为检测。研究结果有利于人机共驾系统的控制策略制定和分心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分心驾驶行为检测模型 视觉Transformer 多头注意力机制 卷积神经网络 Tokens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心驾驶行为检测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曹立波 杨洒 +2 位作者 艾昌硕 颜京才 李旭升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54,共6页
针对现有分心驾驶行为检测方法存在的检测精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进行了驾驶员分心驾驶行为检测,首先构建分心驾驶行为数据集,包括驾驶员使用手机、饮水和吸烟3种行为的图像,并进行目标物的标注,然后选... 针对现有分心驾驶行为检测方法存在的检测精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进行了驾驶员分心驾驶行为检测,首先构建分心驾驶行为数据集,包括驾驶员使用手机、饮水和吸烟3种行为的图像,并进行目标物的标注,然后选用轻量化目标检测模型NanoDet进行训练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并快速地识别出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手机、饮水和吸烟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心驾驶 目标检测 数据集标注 轻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检测的黄灯期间驾驶员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娟 周靖 +1 位作者 林园 王清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4,共6页
黄灯政策问题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开发了基于视频处理技术的交叉口检测系统,自动采集黄灯期间的交通数据,包括黄灯启亮时车辆到停止线距离、速度、加速度和黄灯结束后车辆的通过情况,建立黄灯期间的驾驶员'停车/... 黄灯政策问题已成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开发了基于视频处理技术的交叉口检测系统,自动采集黄灯期间的交通数据,包括黄灯启亮时车辆到停止线距离、速度、加速度和黄灯结束后车辆的通过情况,建立黄灯期间的驾驶员'停车/行进'决策行为模型和'抢黄灯'行为结果模型.利用北京市'闹市口大街—宣武门西大街'和'中关村东路—成府路'的视频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误差分别为8.6%和2.5%.实验结果表明,视频检测技术和驾驶员行为模型能够应用于交叉口的控制管理,本文提出的模型与方法可为相应交通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黄灯 驾驶行为 视频检测 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分心行为量表设计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磊 彭金栓 陈晓利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46,共8页
为揭示驾驶人分心行为的心理作用机制,首先,按照计划行为理论(TPB)设计初始驾驶分心行为量表;然后,在重庆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描述性统计分析有效回收的321份量表数据;最后,划分驾驶分心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注意力特征... 为揭示驾驶人分心行为的心理作用机制,首先,按照计划行为理论(TPB)设计初始驾驶分心行为量表;然后,在重庆地区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描述性统计分析有效回收的321份量表数据;最后,划分驾驶分心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注意力特征、人口学信息、驾驶信息6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作为外源性潜变量,将分心行为频次作为内生性潜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EM)。根据修正指标(MI)和临界比值(CR)优化模型路径后,检验6个外源性潜变量对分心行为的相关假设,并提取其中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对分心驾驶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外源性潜变量是驾驶人的主观规范,对应的路径系数为0.650;而知觉行为控制、驾驶分心态度、人口学信息3个潜变量影响较小,路径系数分别是0.152、0.134和0.113,而注意力特征、驾驶信息对分心行为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分心行为 量表 影响因素 计划行为理论(TPB)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的分心状态特征分析与跟驰行为建模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奕昕 张铎 +1 位作者 王俊骅 孙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4-1104,共11页
基于行为特征对分心跟驰行为进行分类和建模,根据模型标定的方法探究不同状态下跟驰模型的适应性。首先从持续开展3年有余的上海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了大量分心跟驰样本,基于驾驶行为刺激反应框架对分心状态特征进行了初步分类,得到了5... 基于行为特征对分心跟驰行为进行分类和建模,根据模型标定的方法探究不同状态下跟驰模型的适应性。首先从持续开展3年有余的上海自然驾驶数据中提取了大量分心跟驰样本,基于驾驶行为刺激反应框架对分心状态特征进行了初步分类,得到了5类分心跟驰行为;其次分析了现有4类经典跟驰模型(GHR、GIPPS、IDM和Wiedemann)对分心跟驰行为的适应性,同时根据五折交叉验证适应性结果对分心跟驰行为分类进一步优化,最终得到3类分心跟驰行为(麻木反应、过激反应和延迟反应);最后探讨了分心状态下的2种跟驰行为建模策略(AIDM和TDIDM)。结果表明,对IDM模型进行合理标定即可较准确地描述不同类型的分心跟驰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分心驾驶 跟驰模型 自然驾驶数据 驾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信息联合判断的驾驶员危险行为监测系统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春贺 陶帅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012-9019,共8页
危险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严重干扰了驾驶员危险行为监测系统的识别精度;现有的驾驶员危险行为监测检测系统主要是通过眨眼和打哈欠的频率来判断驾驶员... 危险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复杂多变,严重干扰了驾驶员危险行为监测系统的识别精度;现有的驾驶员危险行为监测检测系统主要是通过眨眼和打哈欠的频率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出现危险驾驶行为,忽略了表情、动作以及视线方向等多个重要信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信息联合判断的驾驶员危险行为监测系统,该系统使用分布在驾驶舱3个不同位置的近红外图像作为输入,解决了光照强度变化和视角盲区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深度神经网络,该网络可以同时完成人脸检测、表情识别以及危险动作分类等任务,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识别精度,提升了运行效率。实验证明,所提出系统的识别准确率为96.2%,运行速度为81 fps,性能优于目前常用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检测 深度学习 轻量化模型 图像内容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协同的违规驾驶行为分析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尚兵 黄子赫 +2 位作者 耿璇 臧晨 沈晓坤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8-1165,共8页
本文针对危险驾驶识别中主流行为检测算法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可靠的视觉协同分析方法。对手机、水杯、香烟等敏感物体进行目标检测,提出的LW(low weight)-Yolov4(You only look once v4)通过去除CSPDarknet53(cross stage ... 本文针对危险驾驶识别中主流行为检测算法可靠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可靠的视觉协同分析方法。对手机、水杯、香烟等敏感物体进行目标检测,提出的LW(low weight)-Yolov4(You only look once v4)通过去除CSPDarknet53(cross stage partial Darknet53)卷积层中不重要的要素通道提升了检测速度,并L1正则化产生稀疏权值矩阵,添加到BN(batch normalization)层的梯度中,实现优化网络模型的目的;提出姿态检测算法对驾驶员指关节关键点进行检测,经过仿射逆变换得到原始帧中的坐标;通过视觉协同分析对比敏感物品的检测框位置与驾驶员手部坐标是否重合,判定驾驶员是否出现违规驾驶行为及类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识别精度与检测速度方面均优于主流的算法,能够满足实时性和可靠性的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识别 模型剪枝 目标检测 姿态估计 协同检测 模型优化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典型危险行驶状态识别与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通 付锐 +1 位作者 张士伟 邓明阳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37,共6页
为识别和检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状态,及时给予驾驶员反馈和预警,使车辆始终保持安全的运行状态,重点从车辆典型危险行驶状态的识别、检测2个方面,梳理纵向及横向危险行驶状态及其表征参数,总结主要的识别与检测方法,并展... 为识别和检测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状态,及时给予驾驶员反馈和预警,使车辆始终保持安全的运行状态,重点从车辆典型危险行驶状态的识别、检测2个方面,梳理纵向及横向危险行驶状态及其表征参数,总结主要的识别与检测方法,并展望其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文献对驾驶事件的危险阈值划分原则差异较大,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对危险驾驶事件的识别准确率相对较高;车辆典型危险行驶状态的几种识别方法各有优点和缺点,基于便携式设备和多传感器数据的识别方法相对较优,且基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车辆危险行驶状态识别与检测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行为 危险行驶状态 危险识别 车辆检测系统 阈值划分 隐马尔科夫模型(H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数据驱动的交通仿真参数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马文欣 李瑞敏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08-2819,共12页
为进一步提高交通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使仿真模型能够及时响应交通需求和驾驶行为的变化,开发了检测数据驱动的动态仿真参数标定方法。提出了检测数据与仿真平台的动态交互方法,选取了北京市光华路/金桐东路交叉口和包头市友谊大街连续5... 为进一步提高交通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使仿真模型能够及时响应交通需求和驾驶行为的变化,开发了检测数据驱动的动态仿真参数标定方法。提出了检测数据与仿真平台的动态交互方法,选取了北京市光华路/金桐东路交叉口和包头市友谊大街连续5个交叉口作为案例进行了研究。针对初始参数集合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基于分析结果选择所需标定的参数,在VISSIM仿真平台中对案例进行了建模并标定了其驾驶行为参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静态参数标定方法和简单规则动态标定方法,所提方法误差最小,但是选择参数的过程耗时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仿真模型 检测数据 动态参数标定 驾驶行为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