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浑沌与分形动力学在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6
1
作者 姜建东 王晓升 屈梁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31-34,共4页
基于对浑沌与分形的特征参数──相关维数的深入研究,尝试将其应用于机械故障诊断领域。理论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对用常规谱分析方法难以区分的故障,相关维数分析方法通过给出定量化指标实现了上述故障的确诊,显示这一技术在机械故... 基于对浑沌与分形的特征参数──相关维数的深入研究,尝试将其应用于机械故障诊断领域。理论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对用常规谱分析方法难以区分的故障,相关维数分析方法通过给出定量化指标实现了上述故障的确诊,显示这一技术在机械故障诊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沌 相关维数 故障诊断 分形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的分形动力学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国辉 陈启元 +3 位作者 尹周澜 陈金清 刘吉波 颜昌利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研究了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晶种对种分的影响 ,提出了铝酸钠溶液种分反应的分形介质反应动力学关系式 ,通过实验研究了铝酸钠溶液在高固含情况下晶种分解过程中的谱维数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符合分形介质反应动... 研究了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晶种对种分的影响 ,提出了铝酸钠溶液种分反应的分形介质反应动力学关系式 ,通过实验研究了铝酸钠溶液在高固含情况下晶种分解过程中的谱维数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符合分形介质反应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种分过程中谱维数的变化与晶种的活性及温度有关 ;分形反应的速率常数kt 与时间的谱维数相关 ,kt=ktds 2 - 1 ;以洗涤过的杂质含量少、没有附碱的氢氧化铝为晶种 ,铝酸钠溶液在4 5 ,5 0和 5 5℃下种分 ,谱维数变化在 1h后存在转变时间点 ,而在 6 5℃时则没有 ,随着温度升高 ,谱维数增大 ,前期反应活性增大 ;以未经洗涤、附碱含量高的氢氧化铝为晶种 ,在 5 0℃存在谱维数转变点 ,在种分前期 ,反应谱维数较小 ,活性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种 分解过程 分形动力 谱维数 铝酸钠溶液 种分 分形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波分形动力学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凤利 马孝江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4-137,141,共5页
根据局域波分解原理 ,分析了旋转机械常见故障信号局域波分解后的各模式分量的分形特性 ,提出了一种应用局域波分解和分形技术对旋转机械进行故障诊断的新方法。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不同故障的动力学产生机制不同 ,相应的关联维数具有明... 根据局域波分解原理 ,分析了旋转机械常见故障信号局域波分解后的各模式分量的分形特性 ,提出了一种应用局域波分解和分形技术对旋转机械进行故障诊断的新方法。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不同故障的动力学产生机制不同 ,相应的关联维数具有明显的可分性。关联维数可作为旋转机械非线性故障的特征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波 分形动力 旋转机械 故障诊断 关联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的不同预处理方法比较及其酶水解的类分形动力学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宇 许敬亮 +2 位作者 袁振宏 刘云云 何敏超 《新能源进展》 201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分别采用NaOH(0.45 mol/L aq.)、HCl(0.034 mol/L aq.)和高温液态水(LHW)三种方法对甘蔗渣迚行预处理,幵对其组分变化和酶解效果迚行了比较。NaOH预处理方法获得最高的木质素去除率,达91.1%,糖损失率达23.5%;HCl和LHW预处理结果类似,木... 分别采用NaOH(0.45 mol/L aq.)、HCl(0.034 mol/L aq.)和高温液态水(LHW)三种方法对甘蔗渣迚行预处理,幵对其组分变化和酶解效果迚行了比较。NaOH预处理方法获得最高的木质素去除率,达91.1%,糖损失率达23.5%;HCl和LHW预处理结果类似,木聚糖溶解率分别为85.2%和79.7%,糖损失率均约为15%,木质素去除率均小于16%。三种方法处理的甘蔗渣经纤维素酶水解后得到总单糖(葡萄糖+木糖)浓度分别为38.7 g/L(NaOH)、16.1 g/L(HCl)和15.6 g/L(LHW)。综合比较预处理和酶水解工艺,NaOH水溶液预处理法的糖回收率最高,其次为HCl水溶液预处理法,LHW预处理法的糖回收率最低。作为描述纤维素酶反应动力学的有力工具,类分形理论的研究表明,各种预处理后底物的不觃则性依次为:HCl>LHW>NaOH,其与酶的有效吸附大小依次为:NaOH>HCl>LH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预处理 纤维素酶 分形动力 生物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聚合物形成的分形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维 麻凤海 于广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14-716,共3页
根据污水聚合物的特点,在简述污水处理过程中聚合物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利用分形几何原理,借助DLA和KCA模型,研究了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聚合物形成的分形力学机理,探讨了聚合物形成的分行动力学行为,同时提出了描述聚合物复杂形态的定量化... 根据污水聚合物的特点,在简述污水处理过程中聚合物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利用分形几何原理,借助DLA和KCA模型,研究了工业污水处理过程中聚合物形成的分形力学机理,探讨了聚合物形成的分行动力学行为,同时提出了描述聚合物复杂形态的定量化指标——分形维数,建立了聚合物分形维数与污水中颗粒相互作用的关系式,从而为工业污水处理工艺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污水处理 聚合物 形成过程 分形几何 分形维数 分形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头痕迹图像分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敏 王纬东 +1 位作者 牟丽 景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8-402,共5页
弹头痕迹的分析与比对是破获涉枪案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主要采用对弹头痕迹的几何形态、位置及线条进行比对的方法。在分析弹头膛线痕迹区域形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分形能够描述复杂自然物体表面的特点,提出了使用分形理论分析... 弹头痕迹的分析与比对是破获涉枪案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主要采用对弹头痕迹的几何形态、位置及线条进行比对的方法。在分析弹头膛线痕迹区域形成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分形能够描述复杂自然物体表面的特点,提出了使用分形理论分析弹头痕迹的新方法,将弹头痕迹的图像映射到一维目标信号,通过对目标信号进行频率域分形维数分析,发现弹头痕迹频率域具有多度域分形特征,且其分形结构与枪膛对应部位的磨损状况有对应关系,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研究结论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为枪弹痕迹的司法分析与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扩展了司法弹道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学 弹头痕迹 分形维数 多重分形 分形动力 磨损 司法弹道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材料性质的分形动力学行为与工程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于广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0-501,共2页
研究岩土材料形成过程中其化学、物理、力学性质的演化规律及岩土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其裂隙分布分维、破裂点及声发射空间分维、裂纹扩展或断裂表面生成分维、孔隙壁生长分维、颗粒破碎分维等一系列能用分形几何来描述的现象随时间的动... 研究岩土材料形成过程中其化学、物理、力学性质的演化规律及岩土材料在应力作用下,其裂隙分布分维、破裂点及声发射空间分维、裂纹扩展或断裂表面生成分维、孔隙壁生长分维、颗粒破碎分维等一系列能用分形几何来描述的现象随时间的动态演化规律,进而揭示岩土材料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力学性能、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演化与分维值的相关关系,从而初步建立岩土材料的分形动力学理论框架,简述了分形动力学理论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材料 分形动力 分维 化学性质 工程应用 演化规律 变形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纤维素酶水解分形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解先利 刘云云 +2 位作者 曹运齐 赵元元 陈世贤 《新能源进展》 2021年第5期426-433,共8页
酶水解作为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步骤之一,其高效的转化过程对后续糖发酵至关重要,酶水解动力学研究可为高效转化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但纤维素酶水解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异质反应过程,很难用简单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表征。由于酶分... 酶水解作为发酵法生产燃料乙醇的关键步骤之一,其高效的转化过程对后续糖发酵至关重要,酶水解动力学研究可为高效转化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但纤维素酶水解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异质反应过程,很难用简单的动力学模型进行表征。由于酶分子表面具有分形特性,其与分形动力学具有局部相似性,因此,分形理论可为木质纤维素酶水解的复杂动力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从纤维乙醇生产工艺出发,在分析木质纤维素酶水解机理及影响酶解效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分形动力学目前用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酶水解过程的主要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酶水解 燃料乙醇 动力学模型 分形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钛磁铁精矿内配煤球团还原分形论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周兰花 曾富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3-158,共6页
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矿煤球团还原动力学新模型,通过钒钛磁铁精矿内配煤球团加热还原试验,探讨钒钛磁铁精矿内配煤球团分形还原机理.实验结果发现,钒钛磁铁精矿表面分维为2.2686;实验温度范围(960~1200℃)内,球团还原时间短于23 min时... 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矿煤球团还原动力学新模型,通过钒钛磁铁精矿内配煤球团加热还原试验,探讨钒钛磁铁精矿内配煤球团分形还原机理.实验结果发现,钒钛磁铁精矿表面分维为2.2686;实验温度范围(960~1200℃)内,球团还原时间短于23 min时,其表观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为k1=624.843exp(-1.5324×10^4/T)min-1,活化能为127.40kJ·mol-1;球团还原时间超过28 min后,其表观速率常数与温度之间关系为k2=0.035×exp(-0.5329×10^4/T) min-1,活化能为44.31kJ·mol-1.结果表明,球团还原初期主要受碳气化反应限制,后期主要受内扩散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钛磁铁矿精矿 球团 还原 分形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染料化合物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分形吸附规律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毅力 杨君 +2 位作者 于富玲 刘燕 解明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337,共4页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6种染料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它们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ndlich方程;由此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均处于2到3之间.不同染料吸附时计算出的分形维数不同,吸附染料过程是在分形表面上发生的反应.吸附动力学过程... 研究了颗粒活性炭对6种染料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它们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ndlich方程;由此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均处于2到3之间.不同染料吸附时计算出的分形维数不同,吸附染料过程是在分形表面上发生的反应.吸附动力学过程分为快速吸附和慢吸附两个阶段,而且溶液中剩余染料的浓度变化动力学符合方程:Cout∝t-α,表明该过程具有类分形动力学特征;并由指数α计算上述动力学反应的分形维数D.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6种染料的吸附量和速度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绿色染料吸附时的类分形动力学参数指数α和分形维数D也随之升高,而其它染料不呈现类似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化合物 颗粒活性炭 分形吸附规律 吸附量 速度 分形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吸附染料过程的分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富玲 王毅力 +1 位作者 郭瑾珑 解明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运用 Langmuir分形吸附等温线方程模拟了颗粒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并且以染料分子作为码尺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 Ds为 2 .5 90 2。染料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具有类分形特征 ,吸附反应的逐时速率系数 ... 运用 Langmuir分形吸附等温线方程模拟了颗粒活性炭对染料的吸附 ,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并且以染料分子作为码尺计算出颗粒活性炭的表面分形维数 Ds为 2 .5 90 2。染料在颗粒活性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具有类分形特征 ,吸附反应的逐时速率系数 k与反应时间 t呈指数关系。但通过本文计算出的指数 h值无法计算出分形子谱维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颗粒活性炭 吸附染料 分形维数 分形动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分形的离心压缩机出口动态压力非线性特征研究及其在喘振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雁 高宽 +1 位作者 何浩 马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5-211,242,共8页
以800 kW离心压缩机系统的工作状态从平稳到喘振阶段的出口动态压力为分析对象,从多重分形角度研究了多重分形谱参数与出口动态压力之间的关系,着重研究了系统在喘振状态表现出的复杂非线性特征。通过控制系统出口防喘振阀的开度得到离... 以800 kW离心压缩机系统的工作状态从平稳到喘振阶段的出口动态压力为分析对象,从多重分形角度研究了多重分形谱参数与出口动态压力之间的关系,着重研究了系统在喘振状态表现出的复杂非线性特征。通过控制系统出口防喘振阀的开度得到离心压缩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出口动态压力。研究系统出口动态压力的结构函数在不同权重因子下的尺度特征和多重分形谱参数与离心压缩机出口动态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系统稳态时,动态压力结构函数的曲线线性特征较为明显,而随着系统从过渡状态进入喘振时,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多重分形特征。从多重分形谱的形状可以看出,当离心压缩机在稳态时,多重分形谱的宽度Δα最小,接近于零。随着系统进入喘振状态,宽度明显增加,而且在过渡过程时Δα的变化量较大,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从出口动态压力的多重分形谱参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多重分形谱参数在离心压缩机的过渡状态均出现了突变特征,参数Δα、αmax和Δf(α)随着系统从稳态进入失稳时增大,但参数αmin和f(αmax)则反方向变化,并且参数Δα、αmin、αmax的突变最为明显,这些特征可以作为系统进入过渡过程的判断依据。参数Δα、αmin、αmax在喘振时的波动量远大于稳态时的波动量,表明在喘振时动态压力的分布不如稳态时均匀。参数f(αmin)在喘振初期出现了短暂的峰值平台,说明此阶段的动态压力峰值出现的概率最大,而且Δf(α)的峰值也出现在喘振初期,这一特征可以用于初始喘振预测。研究结果能够为离心压缩机初始喘振的识别和预测提供新的依据,并可进一步用于压缩机喘振的主动控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缩机 分形动力 结构函数 多重分形 喘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旱灾害时间序列的动力学拓扑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晋良海 杨应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为提高水旱灾害年际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可视化程度,采用拓扑网络可视化分析的新范式,挖掘水旱灾害年际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分形动力学特征,为水旱灾害防御规划设计等提供多维度信息。【方法】首先,借助可视图方法,根据时间序列数... 【目的】为提高水旱灾害年际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可视化程度,采用拓扑网络可视化分析的新范式,挖掘水旱灾害年际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分形动力学特征,为水旱灾害防御规划设计等提供多维度信息。【方法】首先,借助可视图方法,根据时间序列数值柱状图顶点的可视关系,建立水旱灾害时间序列的拓扑网络,厘清分形时间序列与拓扑网络度分布的映射关系;其次,利用拓扑网络理论分析点强度、介数中心性、平均路径长度、聚类系数等参数,揭示水旱灾害年际时间序列的拓扑分形动力特征;最后,以我国1955—2018年的水旱灾害数据为例,对比分析拓扑网络参数与采用R/S分析方法计算的Hurst指数。【结果】结果表明,水旱灾害受灾、成灾面积时间序列分布均具有分形特性、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网络特性,介数中心性大的节点均对应年受灾、成灾面积大,【结论】以上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相近,而拓扑网络可视化分析方法可为水旱灾害年际时间序列分析提供更多维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灾害 时间序列 拓扑网络 分形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omic-scale understanding of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ition-induced twinning in deformed Fe-Mn alloys
14
作者 ZHANG Hong-bo LI Hong-kui +2 位作者 OU Xiao-qin SHEN Jie SONG 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211-1222,共12页
In the present study,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MD)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Fe-Mn alloys with different Mn contents.The influences of Mn contents ranging from 10%to 30%(at%)on t... In the present study,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MD)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Fe-Mn alloys with different Mn contents.The influences of Mn contents ranging from 10%to 30%(at%)on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and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of the Fe-base alloys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phase transformations and{112}<111>_(BCC)deformation twinning occur in all Fe-Mn alloys but follow different deformation paths.In the Fe-10%Mn alloy the deformation twinning mechanism obeys the FCC-related path,the Fe-20%Mn alloy involves both the FCC-and HCP-related paths,and the deformation of the Fe-30%Mn alloy is dominated by the HCP-related twinning path.The addition of Mn can increase the stacking fault energy and retard the activation of slip systems as well as the formation of stacking faults.Thus,a higher content of Mn can delay the FCC®ε-martensite and the subsequentε-martensite®BCC phase transition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woε-martensitic bands.Therefore,the addition of Mn alloying element increases the yield strength and reduces the elastic modulus of the Fe-Mn alloys.The formation of deformation twin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work-hardening effect and delay the necking and fracture of alloys.It is expected that the results in the present study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ste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n steel tensile deformati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phase 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化学动力学发展的新阶段——浓度场方程及浓度场理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少军 李松杰 +1 位作者 杜江 王成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在综述各种非线性化学动力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浓度场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广义相对性原理,构建了非线性复杂反应动力学方程即浓度场方程,并给出了扩散、结晶、吸附、传热及相变等9种基本动... 在综述各种非线性化学动力学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浓度场理论的主要内容。该理论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广义相对性原理,构建了非线性复杂反应动力学方程即浓度场方程,并给出了扩散、结晶、吸附、传热及相变等9种基本动力学类型的机理指数,解决了热分析动力学积分不收敛、理论基础不完善等问题,合理解释了分形子动力学所谓"记忆效应"和"分数级反应级数"问题,并在通过数学方程和图线全面、直观、定量表达并解释化学振荡、化学分岔、多重定态等各种非线性化学现象的同时,给出了"三级反应的双解性质,是产生各种非线性化学现象的根本原因"的重要结论。浓度场方程及浓度场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动力 热分析动力 分形动力 浓度场方程 浓度场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预处理提高甘草渣酶解效果优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解先利 刘云云 +3 位作者 余强 张宇 张荣清 邱雨心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49-1356,共8页
近年来,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以易制备、成本低、易回收等优势,在生物质预处理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乙醇胺为氢键供体,合成DES,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和固液比预处理条件对中药渣组分和酶解... 近年来,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以易制备、成本低、易回收等优势,在生物质预处理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乙醇胺为氢键供体,合成DES,研究了不同温度、时间和固液比预处理条件对中药渣组分和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比1∶20、120℃、预处理4h后原料中木质素去除率达到78.42%,纤维素回收率为83.89%。随后对不同条件下所得底物进行酶水解,反应96h后发现,较优条件下所得底物酶解效率为78.57%,较未处理中药渣(30.40%)提高了1.58倍。类分形动力学分析表明,预处理温度对酶解效果影响最大。SEM、XRD和FTIR检测发现,预处理后底物形貌、结晶指数和官能团变化有利于酶解效果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低共熔溶剂 预处理 酶水解 分形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ensile temperatures on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zirconium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被引量:1
17
作者 AN Ke-ying OU Xiao-qin +3 位作者 AN Xing-long ZHANG Hao NI Song SONG M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932-1945,共14页
The effects of tensile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100 K to 900 K on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hexagonal close-packed(HCP)zirconium were investiga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which were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The effects of tensile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100 K to 900 K on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hexagonal close-packed(HCP)zirconium were investigated by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which were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under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he results show that externally applied loading first induced the HCP to body-centered cubic(BCC)phase transition in the Pitsch-Schrader(PS)orientation relationship(OR).Then,the face-centered cubic(FCC)structure transformed from the BCC phase in the Bain path.However,the HCP-to-BCC transition was incomplete at 100 K and 300 K,resulting in a prismatic-type OR between the FCC and original HCP phase.Additionally,at the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100 K to 600 K,the inverse BCC-to-HCP transition occurred locally following other variants of the PS OR,resulting in a basal-type relation between the newly generated HCP and FCC phases.A higher tensile temperature promoted the amount of FCC phase transforming into the BCC phase when the strain exceeded 45%.Besides,the crystal stretched at lower temperatures exhibits relatively higher strength but by the compromise of plasticity.This study reveals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HCP-Z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which may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zirconium alloys under different application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IUM phase transformati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deformation mechanism tensile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r flow patterns and noise analysis inside high spe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s 被引量:3
18
作者 翟强 闫柯 +2 位作者 张优云 朱永生 王亚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358-3366,共9页
The vortex formed around the rolling ball and the high pressure region formed around the ball-raceway contact zone are the principle factors that barricades the lubricant entering the bearing cavity, and further cause... The vortex formed around the rolling ball and the high pressure region formed around the ball-raceway contact zone are the principle factors that barricades the lubricant entering the bearing cavity, and further causes improper lubricati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air phase flow inside the bearing cavity is essential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il-air two-phase lubrication method. With the revolutionary reference frame describing the bearing motion, a highly precise air phase flow model inside the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cavity was build up. Comprehensive factors such as bearing revolution, ball rotation, and cage structure were consider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n the air phas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The aerodynamic noise wa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ball spinning leads to the pressure rise and uneven pressure distribution. The air phase velocity, pressure and cag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increase as the revolving speed increases. The operating noise is largely due to the impact of the high speed external flow on the bearing. When the center of the oil-air outlet fixes near the inner ring, the aerodynamic noise is reduced. The position near the inner ring on the bigger axial side is the ideal position to fix the lubricating device for the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angular contact ball bearing air phase flow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cage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probabilistic analysis of stress and deformation for bladed disk assemblies of aeroengine 被引量:3
19
作者 白斌 白广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722-3735,共14页
In order to describe and control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otal deformation of bladed disk assemblies used in the aeroengine, a highly efficient and precise method of probabilistic analysis which is called extremum... In order to describe and control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otal deformation of bladed disk assemblies used in the aeroengine, a highly efficient and precise method of probabilistic analysis which is called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ERSM) is produced based on the previous deterministic analysis results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FEM). In this work, many key nonlinear factors, such as the dynamic feature of the temperature load, the centrifugal force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for the model. The changing patterns with time of bladed disk assemblies about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otal deformation are obtained during the deterministic analysi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largest deformation and stress nodes of bladed disk assemblies are found and taken as input target of probabilistic analysis in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y. Not only their reliability, historical sample, extreme response surface(ERS) and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but also their sensitivity and effect probability are obtained. Main factors affecting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total deformation of bladed disk assemblie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model. Finally, compared with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 and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new approach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aded disk assemblies probabilistic analysis finite element model extremum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sensitivity analysis transient dyna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ttering wave field around a cavity with circular cross-section embedded in saturated soil using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鸿 高谦 徐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296-3304,共9页
Based on Biot’s theory and considering the properties of a cavity,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 scattering around a cavity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mbedded in saturated so... Based on Biot’s theory and considering the properties of a cavity,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wave scattering around a cavity with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mbedded in saturated soil are obtained using integral transform methods.The Cauchy type singularity of the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 is discussed.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erties of soil mass and incident field on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ound a cavity is analyzed.Our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isting solution.The numerical results of this work show that 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are influenced by the degree of fluid–solid coupling as well as the pore compressibility and water permeability of saturated soil.With increased degree of fluid–solid coupling,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improves from 1.87 to 3.42 and the scattering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With decreased index of soil mass compressibility,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and its maximum reaches 3.67.The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from 1.64 to 3.49 and pore pressure concentration improves from 0.18 to 0.46 with decreased water permeability of saturated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urated soil boundary integral equations wave scattering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Green's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