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西甲基卡区域伟晶岩分异演化及锂成矿过程:来自白云母矿物学的约束
被引量:
6
1
作者
韩志辉
熊欣
+2 位作者
李建康
严清高
姜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09,共11页
甲基卡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内,为我国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之一,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甲基卡伟晶岩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分带,以二云母花岗岩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Ⅱ带)→钠长石伟晶岩带(Ⅲ...
甲基卡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内,为我国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之一,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甲基卡伟晶岩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分带,以二云母花岗岩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Ⅱ带)→钠长石伟晶岩带(Ⅲ带)→锂辉石伟晶岩带(Ⅳ带)→白云母伟晶岩带(Ⅴ带)。为了研究甲基卡区域伟晶岩脉空间演化和稀有金属富集规律,本文对各分带伟晶岩的白云母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研究。根据矿物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区域伟晶岩存在两阶段演化:早阶段在Ⅰ带至Ⅳ带形成均一结构的原生白云母;晚阶段Ⅴ带形成具有成分分带的白云母,二者在成分上Li、Rb、Cs含量和K/Rb、K/Cs比值呈现明显差异,表明演化程度明显加大,流体组分比例升高,表明体系由以熔体为主的阶段进入以熔流体为主相对不稳定的阶段。从Ⅰ带至Ⅳ带,原生白云母的K/Rb、Kb/Cs比值降低有限,微量元素Li、Rb、Cs、Ta含量总体略微升高,表明甲基卡区域伟晶岩脉经历了中等程度的结晶分异演化。V带云母的主微量成分呈振荡变化,该现象主要受熔体不混溶过程的控制。总体上,原生白云母均有具有高Li、Cs、B含量的特征,表明初始熔体极具成矿潜力。白云母中K/Rb比值小于等于20或Cs含量大于等于400×10^(-6)可以作为评价Li-Cs-Ta(LCT)伟晶岩发生锂辉石矿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白云母
化学成
分
区域
分
带
甲基卡
结晶
分异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赣南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帅
黄美化
+1 位作者
巫建华
管太阳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7,共8页
余田群菖蒲组火山岩属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基性火山岩稀土总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62.1-310.81)×10^-6;酸性火岩稀土总含量较高,变化范围为(142.31-643.39)×10^-6.从基性火山岩到酸性火山岩,随着SiO2的增加,分...
余田群菖蒲组火山岩属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基性火山岩稀土总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62.1-310.81)×10^-6;酸性火岩稀土总含量较高,变化范围为(142.31-643.39)×10^-6.从基性火山岩到酸性火山岩,随着SiO2的增加,分异程度愈强.对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研究表明: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明显具富集地幔物质性质,且受地壳物质或花岗质岩石的混染;酸性火山岩岩浆主要来自浅部,具壳源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双峰式
分异程度
混染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湘南中生代钨锡大规模成矿控制因素:锆石年龄和微量元素的启示
被引量:
5
3
作者
沈宏飞
李立兴
+5 位作者
李厚民
李小赛
孙欣宇
文一卓
李文朝
孟雨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1-485,I0001-I0027,共52页
以湘南地区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白垩系碎屑岩中碎屑锆石及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中岩浆锆石为对象,通过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湘南地区中生代钨锡大规模成矿的控制因素。锆石年龄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缺乏2.0 G...
以湘南地区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白垩系碎屑岩中碎屑锆石及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中岩浆锆石为对象,通过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湘南地区中生代钨锡大规模成矿的控制因素。锆石年龄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缺乏2.0 Ga左右的谱峰,显示湘南地区震旦纪和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物源具有华夏陆块的亲缘性,不具扬子陆块亲缘性,可以代表研究区华夏地块岩浆活动的记录;碎屑锆石年龄峰值记录了华夏陆块2.5 Ga、1.3~1.1 Ga、950 Ma、800 Ma、650 Ma和430 Ma六期前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对应早前寒武纪陆壳形成、Grenville碰撞造山运动及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过程。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构造-岩浆事件锆石的δEu、LREE/HREE、Y/Ho、Nb/Ta值变化幅度均较大,LREE/HREE和Nb/Ta值不随时代变新而变小(反而有变大的趋势),表明岩浆分异程度与时代无关。但是,锆石∑REE、Y、Th、U、Nb和Ta含量,以及LREE/HREE和Nb/Ta值随时代变新而增高,表明岩浆源区的成分成熟度逐渐增高。湘南地区钨锡矿化规模随着时代变新而增大,在中生代达到顶峰,这一趋势与地壳成熟度的不断增高密切相关。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可作为示踪钨锡成矿规模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锡矿床
锆石
分异程度
源区成
分
成熟度
湘南
矿产勘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甲基卡区域伟晶岩分异演化及锂成矿过程:来自白云母矿物学的约束
被引量:
6
1
作者
韩志辉
熊欣
李建康
严清高
姜鹏飞
机构
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9-50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330806)
面上项目(4187209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605200)联合资助。
文摘
甲基卡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内,为我国超大型伟晶岩型锂矿床之一,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甲基卡伟晶岩在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分带,以二云母花岗岩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微斜长石伟晶岩带(Ⅰ带)→微斜长石-钠长石伟晶岩带(Ⅱ带)→钠长石伟晶岩带(Ⅲ带)→锂辉石伟晶岩带(Ⅳ带)→白云母伟晶岩带(Ⅴ带)。为了研究甲基卡区域伟晶岩脉空间演化和稀有金属富集规律,本文对各分带伟晶岩的白云母进行了主量、微量元素研究。根据矿物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区域伟晶岩存在两阶段演化:早阶段在Ⅰ带至Ⅳ带形成均一结构的原生白云母;晚阶段Ⅴ带形成具有成分分带的白云母,二者在成分上Li、Rb、Cs含量和K/Rb、K/Cs比值呈现明显差异,表明演化程度明显加大,流体组分比例升高,表明体系由以熔体为主的阶段进入以熔流体为主相对不稳定的阶段。从Ⅰ带至Ⅳ带,原生白云母的K/Rb、Kb/Cs比值降低有限,微量元素Li、Rb、Cs、Ta含量总体略微升高,表明甲基卡区域伟晶岩脉经历了中等程度的结晶分异演化。V带云母的主微量成分呈振荡变化,该现象主要受熔体不混溶过程的控制。总体上,原生白云母均有具有高Li、Cs、B含量的特征,表明初始熔体极具成矿潜力。白云母中K/Rb比值小于等于20或Cs含量大于等于400×10^(-6)可以作为评价Li-Cs-Ta(LCT)伟晶岩发生锂辉石矿化的指标。
关键词
伟晶岩
白云母
化学成
分
区域
分
带
甲基卡
结晶
分异程度
Keywords
Pegmatite
Muscovite
Chemical composition
Regional zonation
Jiajika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分类号
P578.959 [天文地球—矿物学]
P588.131 [天文地球—岩石学]
P618.7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赣南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帅
黄美化
巫建华
管太阳
机构
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
出处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0-327,共8页
基金
核工业总公司重点攻关项目(Y1218960401)
文摘
余田群菖蒲组火山岩属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基性火山岩稀土总含量较低,变化范围为(62.1-310.81)×10^-6;酸性火岩稀土总含量较高,变化范围为(142.31-643.39)×10^-6.从基性火山岩到酸性火山岩,随着SiO2的增加,分异程度愈强.对火山岩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研究表明: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板内环境,明显具富集地幔物质性质,且受地壳物质或花岗质岩石的混染;酸性火山岩岩浆主要来自浅部,具壳源性质.
关键词
火山岩
双峰式
分异程度
混染
赣南
Keywords
volcanic rock
bimodal
differential degree
contamination
south Jiangxi
分类号
P588.14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湘南中生代钨锡大规模成矿控制因素:锆石年龄和微量元素的启示
被引量:
5
3
作者
沈宏飞
李立兴
李厚民
李小赛
孙欣宇
文一卓
李文朝
孟雨红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1-485,I0001-I0027,共5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钦杭成矿带湘南段铜锡多金属矿产深部探测技术示范》(编号:2018YFC0603904)。
文摘
以湘南地区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白垩系碎屑岩中碎屑锆石及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中岩浆锆石为对象,通过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湘南地区中生代钨锡大规模成矿的控制因素。锆石年龄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缺乏2.0 Ga左右的谱峰,显示湘南地区震旦纪和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物源具有华夏陆块的亲缘性,不具扬子陆块亲缘性,可以代表研究区华夏地块岩浆活动的记录;碎屑锆石年龄峰值记录了华夏陆块2.5 Ga、1.3~1.1 Ga、950 Ma、800 Ma、650 Ma和430 Ma六期前中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对应早前寒武纪陆壳形成、Grenville碰撞造山运动及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裂解过程。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构造-岩浆事件锆石的δEu、LREE/HREE、Y/Ho、Nb/Ta值变化幅度均较大,LREE/HREE和Nb/Ta值不随时代变新而变小(反而有变大的趋势),表明岩浆分异程度与时代无关。但是,锆石∑REE、Y、Th、U、Nb和Ta含量,以及LREE/HREE和Nb/Ta值随时代变新而增高,表明岩浆源区的成分成熟度逐渐增高。湘南地区钨锡矿化规模随着时代变新而增大,在中生代达到顶峰,这一趋势与地壳成熟度的不断增高密切相关。锆石微量元素特征可作为示踪钨锡成矿规模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钨锡矿床
锆石
分异程度
源区成
分
成熟度
湘南
矿产勘查工程
Keywords
W-Sn deposit
zircon
differentiation degree
compositional maturity of source area
southern Hunan
mineral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分类号
P534.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618.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西甲基卡区域伟晶岩分异演化及锂成矿过程:来自白云母矿物学的约束
韩志辉
熊欣
李建康
严清高
姜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赣南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刘帅
黄美化
巫建华
管太阳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湘南中生代钨锡大规模成矿控制因素:锆石年龄和微量元素的启示
沈宏飞
李立兴
李厚民
李小赛
孙欣宇
文一卓
李文朝
孟雨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