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纳米孔喉体系中页岩油组分及成熟度分异效应
1
作者 张婧雅 窦立荣 +2 位作者 朱如凯 刘一杉 曾花森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陆相页岩油储层中石油的微运移效应会导致微观孔隙空间中赋存的页岩油性质发生分异,然而页岩储层孔隙半径较小,孔喉结构复杂,很难通过常规手段对其进行精细刻画,导致对页岩油的微观富集机理认识不清。通过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 陆相页岩油储层中石油的微运移效应会导致微观孔隙空间中赋存的页岩油性质发生分异,然而页岩储层孔隙半径较小,孔喉结构复杂,很难通过常规手段对其进行精细刻画,导致对页岩油的微观富集机理认识不清。通过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青山口组页岩岩心样品进行分步-接力抽提、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并开展全烃气相色谱、族组分定量、饱和烃气相色谱质谱和金刚烷双质谱等地球化学分析,揭示出页岩储层纳米孔喉体系内的石油组分和成熟度分异效应。结果表明,古龙页岩孔隙以介孔为主,随着页岩样品粒径的逐级减小,更多初始连通性较差的孔隙会被释放出来,同时微观纳米孔喉中烃类的重质组分相对增加,极性更强,页岩油的成熟度也相对更高,这与不同连通性孔隙空间中页岩油的排烃和微运移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成果可为精细表征页岩油的微观赋存特征,阐明页岩油储层烃类微观差异富集机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页岩油的可动性评价和甜点优选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 步-接力抽提 纳米孔喉体系 烃类差富集机理 分异效应 成熟度分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6年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地形分异效应 被引量:52
2
作者 赵婷 白红英 +3 位作者 邓晨晖 孟清 郭少壮 齐贵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99-4509,共11页
利用2000—2016年MODIS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及地形差异修正法,探讨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在南北坡、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度坡向下的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近17年来,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度良好,整体呈上升趋势,南北坡、不同海拔、不同坡度... 利用2000—2016年MODIS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及地形差异修正法,探讨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在南北坡、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度坡向下的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近17年来,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度良好,整体呈上升趋势,南北坡、不同海拔、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下植被覆盖度有所差异,植被变化趋势也不同。(1)就南北坡而言,近17年来秦岭南坡植被覆盖度上升趋势大于北坡,南坡植被覆盖以上升趋势为主,而北坡以稳定为主。(2)不同的海拔高度上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在存在分异性:低海拔区域呈减少趋势,中海拔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北坡的植被覆盖度较为稳定,而南坡的2500到3100m区域内有较明显的减小趋势。(3)从坡度来看,随着坡度的增加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度由减少转为增加再转为稳定,南北坡植被变化分异性不明显。(4)不同坡向上,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变化差异明显,由阴坡转为阳坡时,北坡植被覆盖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而南坡则不明显,植被覆盖度减小区在南北坡的分布呈相反趋势,分别分布在南坡的阳坡以及北坡的阴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地 植被覆盖变化 地形 分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国家公园植被覆盖变化地形分异效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娟 龚纯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8-237,共10页
[目的]分析祁连山国家公园不同时间植被覆盖变化情况以及不同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条件下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分异性,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利用祁连山2006,2014,2019年3期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 [目的]分析祁连山国家公园不同时间植被覆盖变化情况以及不同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条件下植被覆盖变化的空间分异性,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利用祁连山2006,2014,2019年3期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结合趋势分析法和地形面积修正法,对不同地形条件下植被覆盖空间分异性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祁连山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格局为西北部低,东南部高,总体以较低植被覆盖度为主。2006—2019年,祁连山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增加面积约占46.7%,减少面积约占33.3%,植被恢复状况较好,其中,低和较低植被覆盖度面积减小,其他等级植被覆盖度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②祁连山植被覆盖变化在不同高程范围内存在明显差异:3200 m以下中低海拔区域呈增加趋势,2200 m以下低海拔区域增加特别明显;3700 m以上中高海拔区域则呈减少趋势,且海拔越高减少趋势越明显。③随着坡度的增加,祁连山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由增加转为稳定再转为减少。坡度15°以下区域呈增加趋势;坡度25°以上区域呈减少趋势;坡度40°以上区域减少趋势尤其明显;坡度15°~25°范围内分布相对稳定。④从坡向来看,除平地外,祁连山植被覆盖变化类型在其他坡向上的差异较小。[结论]祁连山植被覆盖变化在高程、坡度等地形条件下差异明显,坡向的地形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国家公园 植被覆盖度 地形面积修正系数 地形因子 分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20年广西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地形与LUCC分异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余初 罗金玲 +3 位作者 张素欣 潘新潮 刘秋华 胡宝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2-49,共8页
监测和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是评估区域植被恢复成效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DEM和土地利用数据等,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2010-2020年广西植被覆盖度,结合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提... 监测和分析植被覆盖变化是评估区域植被恢复成效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DEM和土地利用数据等,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2010-2020年广西植被覆盖度,结合植被覆盖度变化类型提取模型、趋势分析法和分布指数,定量分析广西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在不同地形、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广西植被覆盖度多年均值为69.68%,且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现南部、东部向中部、西部和西北部递减的规律。2010-2020年植被覆盖度以高和中高植被覆盖度为主,两者面积占比高达88.74%。(2)广西植被覆盖变化相对比较稳定,其植被稳定型占总面积的58.94%;植被减少型占1.08%,植被增长型占39.98%。植被覆盖恢复改善相对明显,主要来源于低和中植被覆盖度类型向中高和高植被覆盖度转化。(3)海拔<300 m、坡度<5°的区域植被退化减少优势明显。海拔在300~800 m的区间和坡度>15°的区域植被增长型为优势分布。而在海拔>1000 m区间和坡度≤12°区间范围内植被稳定型分布优势相对明显。(4)有林地植被覆盖度最高,建设用地的区域植被覆盖度最低。同时,植被减少型在高覆盖草地、中覆盖草地、低覆盖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疏林地等区域表现明显,而植被增长型在有林地、灌木林和高覆盖草地等区域为优势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模型 地形 分异效应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湖用地功能与土地经济的武汉城中湖泊空间效应分异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翀 林樱子 郑夏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101,共5页
大城市中心城区湖泊因其独特的生态景观特质往往对环湖用地产生空间效应。以武汉为例,基于环湖用地功能和环湖地价水平的角度,借助SPSS和Arc GIS等分析工具,进行湖泊空间效应的分异研究并对分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湖用地组织... 大城市中心城区湖泊因其独特的生态景观特质往往对环湖用地产生空间效应。以武汉为例,基于环湖用地功能和环湖地价水平的角度,借助SPSS和Arc GIS等分析工具,进行湖泊空间效应的分异研究并对分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湖用地组织与地价水平因湖泊属性、到湖距离、空间区位、时间阶段的差异往往表现出分异特性。最后提出合理利用湖泊空间效应的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中湖泊 空间效应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比φ_(iC_4)/φ_(nC_4)和φ_(iC_5)/φ_(nC_5)在渤海湾盆地中部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念礼 李双林 +2 位作者 程日辉 龚建明 董贺平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12期52-57,共6页
为研究异构比φ_(iC_4)/φ_(nC_4)和φ(iC_5)/φ_(nC_5)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采集了渤海湾盆地中部的100个柱状样,分析测试其酸解烃含量,各层的nC4的含量普遍比iC_4的含量高,而各层的iC_5含量普遍比nC_5的含量高,iC4和nC4的数据完整性要... 为研究异构比φ_(iC_4)/φ_(nC_4)和φ(iC_5)/φ_(nC_5)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采集了渤海湾盆地中部的100个柱状样,分析测试其酸解烃含量,各层的nC4的含量普遍比iC_4的含量高,而各层的iC_5含量普遍比nC_5的含量高,iC4和nC4的数据完整性要远比iC_5和nC_5的好,在异构比φ_(iC_4)/φnC4等值线叠加图中挑取11组典型φ_(iC_4)/φnC4值进行讨论,发现通过分析异构比的垂向变化可以推断地层中起主导作用的分异效应,并确定轻烃向上运移的路径和方向,φ_(iC_4)/φ_(nC_4)等值线图与AC4异常等值线图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研究区φ_(iC_4)/φnC4值>0.85的为背景,φ_(iC_4)/φ_(nC_4)值<0.85的为异常,在油气勘探中可通过异构比与轻烃异常的这种对应关系来判断油气的分布情况,这一异常判断标准对渤海湾盆地的烃类异常判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比 分异效应 油气勘探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NDVI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宇 田济扬 +3 位作者 黄婷婷 贾志峰 关荣浩 马孝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2-1031,共10页
研究利用1998—2019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等数据,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长江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NDVI年增长率为0.0042/a,植被改善和退... 研究利用1998—2019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等数据,基于Mann-Kendall趋势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长江流域NDVI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NDVI年增长率为0.0042/a,植被改善和退化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88.12%和10.09%。流域内有71.68%的区域SPEI减小,整体呈不显著的干旱化趋势。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城市扩张,对植被的恢复主要体现在林地的增加。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增加NDVI与SPEI的相关逐渐增强,表明气候对植被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大,但当高程在3400~5300 m之间和坡度大于30°时,由于受高原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气候变化对植被的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SPEI 地形分异效应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西区石油初次运移效率和效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伍如意 王子文 +1 位作者 卢双舫 赵锡嘏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4,共7页
本文是对松辽盆地北部西区邻近?岩输导层的两个不同厚度生油岩段中的若干样品抽提物总体组成和正构烷烃分子组成的研究报告。结果表明:有关组分的排出效率随取样点接近砂岩输导层而增大,总体组成的排出效率可高达80%左右;较低分子量正... 本文是对松辽盆地北部西区邻近?岩输导层的两个不同厚度生油岩段中的若干样品抽提物总体组成和正构烷烃分子组成的研究报告。结果表明:有关组分的排出效率随取样点接近砂岩输导层而增大,总体组成的排出效率可高达80%左右;较低分子量正构烷烃的排出效率甚至高达90%以上。这一点使“大肚子形”生烃曲线的成立受到了质疑:生油量足够大时而且石油初次运移的主要状态是独立油相的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组分分异现象发生;在生油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初次运移过程则可导致显著的组分分异效应。不对这一点有足够的理解和重视。可能会导致油源对比结论的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运移 排出效率 分异效应 石油运移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