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北部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与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
1
作者 谭万仓 王显东 +4 位作者 李强 鲁鹏 王营 赵亮 牛鹏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37,共10页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二叠系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为了明确四川盆地中―北部(简称为川中―川北)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起始时间并指导天然气勘探,综合新老钻井、地震剖面特征等资料,通过分析总结川中―川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 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二叠系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系。为了明确四川盆地中―北部(简称为川中―川北)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起始时间并指导天然气勘探,综合新老钻井、地震剖面特征等资料,通过分析总结川中―川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构造-沉积响应特征,明确了四川盆地二叠纪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始于栖霞组中晚期,区域拉张作用导致盆内发生了构造-沉积分异作用。结果表明:川中―川北栖霞组沉积环境以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为主,受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影响弱,滩体发育规模小;茅口组中晚期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加剧,川中―川北出现隆凹相间格局,发育多期次台缘礁滩体,礁滩体发育规模大;分异作用不仅造成栖霞组—茅口组多期台缘带储层叠置发育,也在裂陷深水区形成了多套烃源岩,源储盖配置关系好,同时形成的深大断裂能有效沟通烃源岩、改善储层物性,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研究成果极大拓展了川中―川北中二叠统勘探领域,为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的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中―北部 中二叠统 构造-沉积分异作用 油气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构造分异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与规模性储层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7
2
作者 苏中堂 胡孙龙 +4 位作者 刘国庆 魏柳斌 陈洪德 周雁 包洪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13-532,共20页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及其对沉积物质充填与规模性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分布规律的控制。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地震资料、岩石薄片及最新成果认识,遵循构造-沉积分异理论,分析构造分异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作用与规...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构造-沉积分异作用及其对沉积物质充填与规模性碳酸盐岩储层发育分布规律的控制。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地震资料、岩石薄片及最新成果认识,遵循构造-沉积分异理论,分析构造分异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作用与规模性储层发育的控制效应。鄂尔多斯盆地地震资料、下古生界地层分布规律以及沉积构造、岩石组合差异表明早古生代存在早-中寒武世继承性裂陷分异、晚寒武世-早奥陶世“隆-拗”分异和中-晚奥陶世同沉积断裂分异3种构造分异作用。继承性裂陷分异期,沉积环境由滨岸演变为混积潮坪,在张夏期最终转变为碳酸盐岩缓坡,古隆起与古裂陷共同控制张夏组鲕滩分布;“隆-拗”分异期,盆地内以台地潮坪为特色,相带沿古隆起与拗陷之间呈环带分布,古隆起、拗陷内高地形控制马家沟组颗粒滩沉积;同沉积断裂分异期,断裂下盘发育生物礁,沉积环境由碳酸盐缓坡转变为碳酸盐台地。古隆起周缘、古裂陷两侧与古拗陷内高地形处易形成残余颗粒云岩与晶粒云岩,为天然气有利勘探带;含膏云坪在准同生期形成膏模孔,表生风化壳期溶蚀夷平作用控制岩溶古地貌分布与储层保存状况,岩溶斜坡上部和岩溶残丘顶部为有利勘探目标区;台地边缘礁滩体有望成为远景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早古生代 构造-沉积分异作用 沉积模式 生物礁 混积岩 白云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学混合计算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研究中的应用——以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智龙 管涛 +1 位作者 谢力华 许德如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7-242,共6页
公式CLi=F为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但如何确定式中残余熔体的重量百分比(F)和熔体中分离出来的矿物相的总分配系数(Di)一直是个难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直接计算出残余熔体比例(F)和岩浆结晶矿物比例(以此计算出Di)的... 公式CLi=F为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型,但如何确定式中残余熔体的重量百分比(F)和熔体中分离出来的矿物相的总分配系数(Di)一直是个难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直接计算出残余熔体比例(F)和岩浆结晶矿物比例(以此计算出Di)的方法———岩石学混合计算法的基本原理,以云南白马寨镍矿区煌斑岩为例,介绍了该方法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研究中的应用。(Di-1)iC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混合计算 结晶分异作用 煌斑岩 云南白马寨镍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分异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炳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95+97-100,97-100,共5页
对华南风化壳剖面中稀土元素分布的研究结果,稀土元素的总量在各剖面的垂向上多呈抛物线型分布.轻稀土与重稀土之间、Ce和Eu与其它稀土元素之间在剖面中出现明显的分异作用.重稀土自上往下迁移的能力较强,在剖面的中下部相对富... 对华南风化壳剖面中稀土元素分布的研究结果,稀土元素的总量在各剖面的垂向上多呈抛物线型分布.轻稀土与重稀土之间、Ce和Eu与其它稀土元素之间在剖面中出现明显的分异作用.重稀土自上往下迁移的能力较强,在剖面的中下部相对富集.轻稀土在风化壳中比重稀土更加富集或更加贫化.Ce异常(δCe)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与稀土总量相反,在风化壳表层出现明显的正异常,而在全风化层中亏损.Eu异常(δEu)在风化壳中自下而上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影响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活动性和分异作用的因素有原岩的稀土分布及风化壳的矿物组合、Ph值、氧化还原条件、雨水和地下水以及有机质和微生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异作用 稀土元素 风化壳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源)岩浆补余分异作用与成矿 被引量:18
5
作者 裴荣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76-379,共4页
共(源)岩浆补余分异作用与成矿COMAGMATICCOMPLEMENTARYDIFFERENTIATIONANDMETALLOGENY裴荣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共岩浆是指同源岩浆,并有统一的岩浆库(... 共(源)岩浆补余分异作用与成矿COMAGMATICCOMPLEMENTARYDIFFERENTIATIONANDMETALLOGENY裴荣富(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北京)共岩浆是指同源岩浆,并有统一的岩浆库(magmachamher)。补余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 同源岩浆 分异作用 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S型花岗岩结晶分异作用及成矿潜力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强 汪雄武 +3 位作者 秦志鹏 彭慧娟 苟正彬 雷传扬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26-427,共2页
甲玛矿区的岩浆岩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是两种不同的岩石演化序列。花岗斑岩的斜长石矿物为偏酸性的斜长石,副矿物中具有钛铁矿,K2O/Na2O值较低,显示了S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斑岩是壳源熔融产生,在... 甲玛矿区的岩浆岩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是两种不同的岩石演化序列。花岗斑岩的斜长石矿物为偏酸性的斜长石,副矿物中具有钛铁矿,K2O/Na2O值较低,显示了S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斑岩是壳源熔融产生,在其演化的过程中,结晶分异起着主导作用。通过S型花岗岩的地质特征以及化学元素的定量模型的变化趋势来研究甲玛花岗斑岩的演化序列,体现结晶分异作用的特征及成矿机理。通过分析甲玛花岗斑岩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结晶分异作用对花岗斑岩的成矿机理,得出甲玛矿区具有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结晶分异作用 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地质特征 成矿机理 斜长石 演化序列 钛铁矿 花岗闪长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流沉积的机械分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董春梅 林承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4期9-11,22,共4页
阐明了在现代地面上实际观察到的陡坡碎屑物质重力分异作用,讨论了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陡坡重力流、缓坡重力流、湖底扇和重力流水道4种不同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分异规律.分析认为,重力流沉积体系中仍发生重力分异作用,不同类型重力流... 阐明了在现代地面上实际观察到的陡坡碎屑物质重力分异作用,讨论了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陡坡重力流、缓坡重力流、湖底扇和重力流水道4种不同类型的重力流沉积分异规律.分析认为,重力流沉积体系中仍发生重力分异作用,不同类型重力流沉积的分异作用特点不同.陡坡粗碎屑重力流沉积分异作用不甚明显,而缓坡重力流和湖底扇沉积分异作用明显.这对于丰富和发展陆源碎屑沉积分异理论、指导油田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分异作用 碎屑颗粒 重力流沉积 油田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油田成烃特征与油气分异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凤丽 周祖翼 张春荣 《海相油气地质》 2001年第3期48-52,共5页
埕岛油田的烃类在含油时代和空间位置上均具有分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来自不同油气源的烃类的初始分异作用造成了原油的成熟度、有机质性质和原始母质沉积环境的差异;油气在运聚过程中的分异作用使斜坡带前第三系存在逆向差异聚集现... 埕岛油田的烃类在含油时代和空间位置上均具有分布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来自不同油气源的烃类的初始分异作用造成了原油的成熟度、有机质性质和原始母质沉积环境的差异;油气在运聚过程中的分异作用使斜坡带前第三系存在逆向差异聚集现象;热动力作用造成原油密度和粘度从凹陷中心至凸起部位逐渐增大;油气聚集后的分异作用使研究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段原油普遍遭受到Ⅱ级轻度生物降解的破坏作用,造成馆陶组上段的原油以稠油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油田 油气类型 油气形成 油气 油气分异作用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页岩的地球化学及初次运移早期烃类的分异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宋家荣 范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99-104,共6页
本文对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二叠系芦草沟组及陕甘宁盆地彬县三叠系油页岩进行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油页岩所生成的烃类的初次运移早期阶段的分异作用和运移机理.
关键词 油页岩 地球化学 烃类 分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中油气的分异作用——以塔里木盆地牙哈凝析油气田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兴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7-512,共6页
塔里木盆地牙哈油气田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凝析油气田,由12个油气藏组成,油气分布具有“西油东气”、“上气下油”、“上轻下重”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是油气自西北分两个高峰期注入和在重力作用下分异的结果,呈现了“中部注入的... 塔里木盆地牙哈油气田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凝析油气田,由12个油气藏组成,油气分布具有“西油东气”、“上气下油”、“上轻下重”的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是油气自西北分两个高峰期注入和在重力作用下分异的结果,呈现了“中部注入的正向差异聚集”的模式。这种模式与Gussow和Schowalter所建立的模式在形成机制或油气分布方面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异作用 重力 正向差聚集 凝析油气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变形中的压溶作用及相伴的构造分异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翊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44-151,共8页
压溶作用是低级变质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变形作用机制。本文讨论了这种构造化学作用的渲化发展以及相伴的构造分异作用。探讨了诸如岩石的初始各向异性、应力状态、矿物的溶解度、流体的性质,以及物质扩散迁移的迁移系数、迁移通道... 压溶作用是低级变质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岩石变形作用机制。本文讨论了这种构造化学作用的渲化发展以及相伴的构造分异作用。探讨了诸如岩石的初始各向异性、应力状态、矿物的溶解度、流体的性质,以及物质扩散迁移的迁移系数、迁移通道等因素,对溶解作用带和沉淀作用带的生成与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在递进变形过程中由于分异作用形成的构造分异层的发展和几何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变形 压溶作用 构造 分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金竹山矿区矿井构造特征看测水组煤层的构造分异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侠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18-21,共4页
本文根据巷道中上千条断层的统计结果分析,确定5煤层为矿区主滑面,在层滑运动中控制着上下层位各自处在不同的应力场,从而使主滑面上下岩层变形差异很大。
关键词 矿井 测水组 煤层 构造分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洲金矿床元素构造动力分异作用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柏林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15,共5页
元素在不同构造动力学条件下的富集规律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首次提出元素的离子容重的概念,并作为一个重要参数,探讨了新洲金矿床中不同力学性质含金构造带中元素的动力分异作用及其机制,认为在受偏张性构造动力学条件控制的石英脉型金... 元素在不同构造动力学条件下的富集规律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首次提出元素的离子容重的概念,并作为一个重要参数,探讨了新洲金矿床中不同力学性质含金构造带中元素的动力分异作用及其机制,认为在受偏张性构造动力学条件控制的石英脉型金矿体中富集离子容重小的元素,离子容重大的元素趋于贫化,而在受压性构造动力学条件控制的蚀变糜棱岩型金矿体中富集离子容重大的元素,离子容重小的元素趋于贫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异作用 金矿床 构造动力学 金矿体 石英脉 张性构造 蚀变 元素 首次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攀西地区新街岩体的岩浆分异作用与金属矿物的成因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存帅 徐盛林 《岩矿测试》 CAS 1983年第3期161-173,I0001,I0002,共15页
一、概述新街岩体属地台型单斜层状侵入体,岩石组合以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主。岩体呈北西向伸延,长7公里,宽1.5公里;倾向南西,倾角55°—70°。其东侧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西侧主要是后期侵入的石英正长岩。此处二叠系玄... 一、概述新街岩体属地台型单斜层状侵入体,岩石组合以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为主。岩体呈北西向伸延,长7公里,宽1.5公里;倾向南西,倾角55°—70°。其东侧为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西侧主要是后期侵入的石英正长岩。此处二叠系玄武岩相当于裂隙式喷发的火山管道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金属矿物 岩浆分异作用 橄榄岩 新街岩体 裂隙式喷发 岩石组合 石英正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浆的浅部分异作用
15
作者 孟良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1981年第2期62-69,共8页
花岗岩类复式岩体,一般被认为是同源不同期的产物,即所谓从地壳深部同一花岗岩浆中先后分异出的产物;花岗岩类及其有关的热液矿床,自然也被理解为地壳深部同一岩浆中先后分异的结果。花岗岩类多期复式岩体及其有关的热液矿床,同样也被... 花岗岩类复式岩体,一般被认为是同源不同期的产物,即所谓从地壳深部同一花岗岩浆中先后分异出的产物;花岗岩类及其有关的热液矿床,自然也被理解为地壳深部同一岩浆中先后分异的结果。花岗岩类多期复式岩体及其有关的热液矿床,同样也被认为是岩浆和含矿热液交替地从地壳深部同一岩浆源中先后分异形成的。这就是说在地壳深部存在规模巨大的花岗岩浆源(或岩浆房),这种分异作用被称为花岗岩浆的深部分异作用(或深处分异作用)。然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分异作用 地壳深部 复式岩体 热液矿床 含矿热液 黑云母花岗岩 实验岩石学 熔融 硅铝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空间对公园绿地分布的影响作用研究——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大伟 邵莉婷 吴殿鸣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建筑是城市的景观主体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关键表征,深刻影响着公园绿地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特征。以苏州中心城区为案例地、路网街区为研究单元,从建筑的层数、占地面积、总面积、容积率、密度5个方面,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和地理... 建筑是城市的景观主体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关键表征,深刻影响着公园绿地的空间形态和布局特征。以苏州中心城区为案例地、路网街区为研究单元,从建筑的层数、占地面积、总面积、容积率、密度5个方面,利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LS)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等方法,深入探究建筑空间对公园绿地分布的影响作用及空间规律。结果表明:(1)建筑空间特征对公园绿地分异具有显著的作用效应,呈现出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占地面积的趋势;(2)数量关系方面,反映建筑绝对数量的建筑占地面积、建筑总面积与公园绿地极显著正相关,而反映开发强度的容积率、密度则显著负相关;(3)空间层面,建筑层数整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建筑密度表现为挤压极化效应,占地面积则体现出较弱的正向拉动。结合作用差异规律,从政策设计、修复更新、借力专项规划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针对性、差异化解决建筑空间与公园绿地的局部失衡问题,促进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协同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空间 公园绿地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空间分异作用 苏州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对近地表大地电流的分异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章鑫 杜学彬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9-922,共14页
文中以渤海湾以南的郯庐断裂带南段为研究对象,应用华北地区27个地电场台站的观测数据,计算大地电流密度矢量和流线场,并获取流线场的散度和涡度。结果显示:郯庐断裂带南段对表层大地电流的流向有分异作用,在郯庐断裂带两侧的表层大地... 文中以渤海湾以南的郯庐断裂带南段为研究对象,应用华北地区27个地电场台站的观测数据,计算大地电流密度矢量和流线场,并获取流线场的散度和涡度。结果显示:郯庐断裂带南段对表层大地电流的流向有分异作用,在郯庐断裂带两侧的表层大地电流矢量方向相反,东侧流向为NW向,西侧流向为SW或W向;断裂带对流线场的散度和涡度也存在分异作用,散度和涡度的正(负)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断裂带附近的浅层高导区域。文中通过模拟断裂带两侧的磁感应电流,并与前人的研究进行对比,建立了断裂带分异作用的解释模型。该模型显示电流方向的差异与郯庐断裂带南段深部的电性结构相关,电性差异是近地表大地电流方向分异的主要原因。研究断裂带对表层电流的分异现象对于理解深部电性差异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南段 大地电流 分异作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民凹陷孔店组—沙四段“膏盐岩”层沉积机理——以MS1井“膏盐岩”层分析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岳志鹏 曾俊 +1 位作者 高志卫 刘玉亮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1-595,共5页
以MS1井现场实钻录井资料为依据,结合研究区构造、沉积发育史分析,引入“沉积分异作用”、“混合沉积作用”及物源区与沉积区“岩石倒序规律”,对惠民凹陷孔一段—沙四段的“膏盐岩”层的物源进行了反序追踪对比。孔一段—沙四段的“膏... 以MS1井现场实钻录井资料为依据,结合研究区构造、沉积发育史分析,引入“沉积分异作用”、“混合沉积作用”及物源区与沉积区“岩石倒序规律”,对惠民凹陷孔一段—沙四段的“膏盐岩”层的物源进行了反序追踪对比。孔一段—沙四段的“膏盐岩”层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石膏”层,而是物理、化学共同作用形成的湖盆化学盐类与砂岩的混合沉积,是邻近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风化剥蚀后提供物源及气候干旱导致湖盆收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准确定名应该为“含膏质粉、细砂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膏盐岩 构造 沉积分异作用 混合沉积作用 岩石倒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风化壳中的微生物及其对稀土元素的浸出作用 被引量:15
19
作者 陈炳辉 刘琥琥 毋福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8-94,共7页
对广东共和稀土矿花岗岩风化壳剖面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发现在0.2~12m深度范围的样品均有微生物存在,在0.2~3m深度范围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类型有细菌(包括芽胞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杆菌,奈瑟氏... 对广东共和稀土矿花岗岩风化壳剖面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发现在0.2~12m深度范围的样品均有微生物存在,在0.2~3m深度范围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类型有细菌(包括芽胞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杆菌,奈瑟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球菌以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厌氧菌)、真菌(包括曲霉属黑曲和黄曲、青霉属、毛霉属、酵母菌)和放线菌。利用风化壳中的各种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对稀土矿样进行稀土浸出实验,并与蒸馏水和不加菌液的培养液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混合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浸矿,稀土元素的浸出量明显增加,浸泡液的pH值降低;②真菌类(毛霉属、酵母菌、曲霉属、青霉属)对稀土的浸出量最高,然后依次为发酵非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属、放线菌、发酵芽胞杆菌属;③细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代谢产物改变介质的pH值有关;而真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直接吸附和吸收稀土元素以及其代谢产物与稀土元素的络合作用有关;④与硫酸铵的浸出结果相比,微生物所浸出的稀土元素δCe较大、δEu值较小、(La/Sin)_N和(Gd/Yb)_N的比值较低,结果与稀土元素在华南风化壳稀土矿风化壳剖面中不同层位的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稀土元素 风化壳 花岗岩 浸出作用 络合作用 分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东段呼德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岩成矿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钱兵 张照伟 +3 位作者 王亚磊 弥佳茹 水应东 邵继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38-854,共17页
呼德生岩体位于柴北缘造山带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东南缘,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变质岩群中。该岩体从中心到边缘依次出现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的岩相分带特征,岩石主要类型有纯橄岩、橄榄二辉岩和辉长岩,各岩石之间多为过渡接触关系,镍铜... 呼德生岩体位于柴北缘造山带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东南缘,侵位于古元古代金水口变质岩群中。该岩体从中心到边缘依次出现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的岩相分带特征,岩石主要类型有纯橄岩、橄榄二辉岩和辉长岩,各岩石之间多为过渡接触关系,镍铜矿化主要赋存于辉石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岩体形成年龄为425.2±5.8Ma,为柴北缘晚志留世-晚泥盆世后造山伸展阶段岩浆作用的产物。岩石镁铁比值(m/f)为2.51~5.37,属于铁质系列基性-超基性岩。各类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Rb),而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Nb、Ta)。岩相学、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浆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结合岩体形成年代及区域地质资料,呼德生岩体应形成于大陆边缘伸展阶段,原始岩浆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通过对岩浆结晶分异程度及同化混染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认为呼德生岩体具有良好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分异作用 同化混染作用 构造环境 铜镍硫化物矿床 呼德生岩体 柴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