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村妇女分年龄段生育意愿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会理县黎村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郑世艳
吴国清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79,共5页
本研究用生育目的、理想子女数、理想性别构成、生育时间四维指标测量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通过比较四川省会理县黎村妇女分年龄段的生育意愿,笔者发现当代农村妇女分年龄段的生育意愿存在差异,年龄越大,生育意愿的传统性越明显,反之则...
本研究用生育目的、理想子女数、理想性别构成、生育时间四维指标测量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通过比较四川省会理县黎村妇女分年龄段的生育意愿,笔者发现当代农村妇女分年龄段的生育意愿存在差异,年龄越大,生育意愿的传统性越明显,反之则现代性越明显。文章从妇女的描述中总结出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它们是生育政策、现实生育需求、经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分年龄段
生育意愿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育率反弹是我国八十年代人口控制中的一大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瀛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9,30,共9页
纵观一个人口或若干人口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不同年龄的年龄别生育率具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生育率在15~19岁较低,这是由低向高转变的加速阶段;20~30岁通常达到峰值,然后逐龄加速下降。不同国家与地区在不同时间的年龄别生育率差...
纵观一个人口或若干人口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不同年龄的年龄别生育率具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生育率在15~19岁较低,这是由低向高转变的加速阶段;20~30岁通常达到峰值,然后逐龄加速下降。不同国家与地区在不同时间的年龄别生育率差异也是不同的,有的差异很大。 在控制条件下,生育率峰值在20~24岁之间的,称为早期生育控制型;生育率峰值在30~34岁之间的,称为晚期生育控制型;介于两者之间的,即生育率峰值在25~29岁的,称为中期生育控制型。从中期生育控制型向早期生育控制型逆向转变,以及其间峰值年龄别生育率前移等连锁性逆向前移,就是生育率的反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率
人口控制
二孩生育
生育政策
生育控制
分年龄段
1980年
计划生育工作
千
分
点
198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女性初婚及育龄人群变动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瀛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6,共8页
妇女初婚年龄与初育、再育年龄,自进入80年代,就开始在一段时间内加速了下降的变动,这种变动使1962~1975年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3.6亿多人,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陆续进入峰值生育年龄段,导致了1986年的出生率从1985年的18.26‰回...
妇女初婚年龄与初育、再育年龄,自进入80年代,就开始在一段时间内加速了下降的变动,这种变动使1962~1975年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3.6亿多人,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陆续进入峰值生育年龄段,导致了1986年的出生率从1985年的18.26‰回升到21.01‰。潜在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从此拉开了帷幕。按现婚育模式推算,受长达十来年的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影响,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相应将要持续(1986~1997年)11年左右,出生高峰持续时间长是客观反映的一大特征。受1962~1970年历时9年的高出生率周期性影响,相应地1986~1994年历时9年的出生率也将会持续波动在计划生育控制下的相对较高水平上下;1971~1975年历时5年的出生率较大幅度下降,相应地使1995~1999年的出生率也将呈下降逐步加快的态势。在此,须指出的是全国各地差异相当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龄妇女
出生高峰
分年龄段
育龄人群
出生率
生育率
分
布
生育模式
初婚
年龄
生育水平
人口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妇女分年龄段生育意愿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会理县黎村为例
被引量:
2
1
作者
郑世艳
吴国清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5-79,共5页
文摘
本研究用生育目的、理想子女数、理想性别构成、生育时间四维指标测量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通过比较四川省会理县黎村妇女分年龄段的生育意愿,笔者发现当代农村妇女分年龄段的生育意愿存在差异,年龄越大,生育意愿的传统性越明显,反之则现代性越明显。文章从妇女的描述中总结出这种差异背后的深层原因,它们是生育政策、现实生育需求、经济因素。
关键词
农村妇女
分年龄段
生育意愿
比较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育率反弹是我国八十年代人口控制中的一大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瀛通
机构
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2-19,30,共9页
文摘
纵观一个人口或若干人口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不同年龄的年龄别生育率具有显著的差异。一般来说,生育率在15~19岁较低,这是由低向高转变的加速阶段;20~30岁通常达到峰值,然后逐龄加速下降。不同国家与地区在不同时间的年龄别生育率差异也是不同的,有的差异很大。 在控制条件下,生育率峰值在20~24岁之间的,称为早期生育控制型;生育率峰值在30~34岁之间的,称为晚期生育控制型;介于两者之间的,即生育率峰值在25~29岁的,称为中期生育控制型。从中期生育控制型向早期生育控制型逆向转变,以及其间峰值年龄别生育率前移等连锁性逆向前移,就是生育率的反弹现象。
关键词
生育率
人口控制
二孩生育
生育政策
生育控制
分年龄段
1980年
计划生育工作
千
分
点
1987年
分类号
C924.29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女性初婚及育龄人群变动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瀛通
机构
中国人口情报研究中心
出处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9-16,共8页
文摘
妇女初婚年龄与初育、再育年龄,自进入80年代,就开始在一段时间内加速了下降的变动,这种变动使1962~1975年第二次出生高峰期出生的3.6亿多人,提前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始陆续进入峰值生育年龄段,导致了1986年的出生率从1985年的18.26‰回升到21.01‰。潜在的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从此拉开了帷幕。按现婚育模式推算,受长达十来年的第二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影响,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相应将要持续(1986~1997年)11年左右,出生高峰持续时间长是客观反映的一大特征。受1962~1970年历时9年的高出生率周期性影响,相应地1986~1994年历时9年的出生率也将会持续波动在计划生育控制下的相对较高水平上下;1971~1975年历时5年的出生率较大幅度下降,相应地使1995~1999年的出生率也将呈下降逐步加快的态势。在此,须指出的是全国各地差异相当可观。
关键词
育龄妇女
出生高峰
分年龄段
育龄人群
出生率
生育率
分
布
生育模式
初婚
年龄
生育水平
人口增长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村妇女分年龄段生育意愿比较研究——以四川省会理县黎村为例
郑世艳
吴国清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育率反弹是我国八十年代人口控制中的一大特征
马瀛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第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女性初婚及育龄人群变动特征
马瀛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