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论云南易门地区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被引量:16
1
作者 韩润生 王雷 +3 位作者 方维萱 黄建国 冯文杰 胡一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95-504,共10页
以云南易门式凤山铜矿床为例,应用刺穿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解剖了控矿刺穿体的识别标志、物质组成、类型、内部结构、构造岩分带等特征。通过控矿刺穿体与非控矿刺穿体的对比研究,建立了控矿刺穿体的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从构造刺穿... 以云南易门式凤山铜矿床为例,应用刺穿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解剖了控矿刺穿体的识别标志、物质组成、类型、内部结构、构造岩分带等特征。通过控矿刺穿体与非控矿刺穿体的对比研究,建立了控矿刺穿体的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从构造刺穿体→灰白色硅化白云岩→青灰色白云岩,依次出现刺穿体岩相带和构造蚀变岩相带,即火山角砾岩相带→含火山岩、板岩角砾岩相带→强铜矿化灰白色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碎裂白云岩相带→弱硅化白云岩相带。其中强铜矿化硅化白云质碎裂岩相带、铜矿化硅化碎裂白云岩相带是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金属硫化物矿物组合与矿石构造亦呈现水平分带规律:黄铜矿+斑铜矿(少)组合,块状、网脉状构造→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少)组合,稠密浸染状、脉状构造→黄铜矿+黄铁矿+斑铜矿(少)组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星点状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岩相 刺穿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隐伏矿预测 易门凤山铜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分带模式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6
2
作者 黄书俊 郦今敖 +1 位作者 傅金宝 王建业 《地球化学》 CAS 1983年第3期221-228,共8页
The primary halo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ositional zonhag in three dimensions. Two ideal zoning patterns can be divi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hape of primary halos in space: bell-shaped... The primary halos of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compositional zonhag in three dimensions. Two ideal zoning patterns can be divi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hape of primary halos in space: bell-shaped and anticline-shaped, In the process oF alteration-minerallzation, K, Si, (OH), Fe, Cu, Mo, Ag, S, Ba, Rb,Pb, Zn, As, etc. were imported, while Na, Ca, Mg, Fe, Al, Ti, Mn, V, Co, Sr, Pb, Zn, etc.were exported or became activated, and then transported and reprecipitated. Both import and export of Fe, Pb and Zn may have taken place. The foundament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zoning of primary halos are: the stability of complexes and the activity of elements; pH, Eh, the behaviour of sulfur and the sulphophile character of elements; regularities govern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a constituent and isomorphism;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and tectonic setting and country-rock characters.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the zoning patterns of primary halos i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are tke outcome of integrated effects of th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铜矿 原生晕 成矿作用 分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矿化特征及分带模式 被引量:5
3
作者 柳少波 王联魁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96-303,共8页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分作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分作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由浅向深由钨矿化转变为金矿化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与典型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对比,莲花山斑岩型矿床不同原岩类型蚀变特征变化较大,矿化则表现出富钨、金贫铜及钨金共同产出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床 金矿床 蚀变 矿化特征 分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源金矿成矿溶液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矿化分带模式 被引量:2
4
作者 徐则民 孙世雄 刘丹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9-56,共8页
文章对镇源金矿成矿溶液的组分特征.水化学类型.金的存在形式及淀出条件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金的矿化分带模式.
关键词 成矿溶液 水文地球化学 矿化 分带模式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大型矿集区乐红大型铅锌矿床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冻 韩润生 +4 位作者 任涛 王加昇 张小培 吴永涛 崔峻豪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8-1269,共12页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 乐红铅锌矿是滇东北铅锌矿集区的典型矿床,为查明其矿化蚀变特征,应用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学填图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中段不同矿(化)体的特征和蚀变特征,并以1290m中段为例剖析了矿化蚀变的组成、类型及结构等。结果显示,该矿床的围岩蚀变有热液白云石化、方解石化、硅化和黄铁矿化,矿化以闪锌矿化、方铅矿化为主,并据此建立了乐红矿床矿化蚀变岩相分带模式:矿化边缘带(Ⅰ)→矿化过渡带(Ⅱ)→矿化中心带(Ⅲ),对应的矿物组合为Dol+Cal+Py、Dol+Cal+Py+Qt+Sp(少)和Dol+Cal+Py+Qt+Sp+Gn。此模式的建立对同类矿床与川滇黔接壤区的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蚀变分带模式 成矿规律 乐红铅锌矿床 滇东北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北青山铅锌矿床主要控矿断裂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被引量:5
6
作者 宋丹辉 韩润生 +2 位作者 王明志 张艳 周威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3期376-390,共15页
青山铅锌矿床是黔西北矿集区内威宁-水城成矿亚带的典型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含矿断裂带中构造岩既是构造变形作用的载体,也是相应变形环境的受体,其具有显著的分带特征。针对斜落走滑构造环境下弱蚀变构造... 青山铅锌矿床是黔西北矿集区内威宁-水城成矿亚带的典型矿床之一,矿体产出严格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含矿断裂带中构造岩既是构造变形作用的载体,也是相应变形环境的受体,其具有显著的分带特征。针对斜落走滑构造环境下弱蚀变构造岩与热液成矿成生联系研究的薄弱环节,基于构造岩-岩相学填图方法以及不同岩相带内节理、裂隙构造解析,系统采集不同构造岩-岩相带内定向构造岩样品,进行显微构造与地球化学分析,剖析不同岩相带内构造岩类型、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及其分带特征,构建了该矿床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即从矿体向外,依次为:张裂岩相带→泥化相带(一、三中段及以上)→扭裂岩相带→压裂岩相带。扭裂岩相带内发育黄铁矿化、铅锌矿化、方解石化、弱白云石化,压裂岩相带内主要发育方解石化,矿化蚀变随着远离矿体呈现出从强变弱的变化规律,成矿环境也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呈现氧化→弱氧化-弱还原→还原的变化特征。同时,结合宏观和显微构造应力场分析,认为矿体外侧不同类型的构造岩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因不同位置的局部应力场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类型的构造岩,发育在北西向断裂下盘的次级断裂不仅控制了矿体定位和形态产状,也控制了其外侧构造岩-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岩相学填图 构造岩-岩相分带模式 青山铅锌矿床 黔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遵义仙人岩铝土矿床古红土壳分带模式 被引量:6
7
作者 叶德书 李沛刚 +2 位作者 朱永红 朱成林 赵应朝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80-1489,共10页
笔者根据基底页岩在红土风化过程中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演变规律,建立了遵义仙人岩铝土矿床古红土壳的分带模式,从上至下划分为:(1)铁铝质壳带,又称强风化带或最终分解带;(2)铁铝质粘土岩带,又称中度风化带或分解带;(3)粘土岩-黄铁矿... 笔者根据基底页岩在红土风化过程中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演变规律,建立了遵义仙人岩铝土矿床古红土壳的分带模式,从上至下划分为:(1)铁铝质壳带,又称强风化带或最终分解带;(2)铁铝质粘土岩带,又称中度风化带或分解带;(3)粘土岩-黄铁矿带,又称弱风化带或轻微分解带;(4)原生页岩带。通过孢粉化石鉴定和Rb-Sr法同位素年龄测定,肯定了古红土壳形成于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当属原地红土风化残积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成矿母岩 古红土壳 分带模式 贵州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中心成矿系——岩浆岩体和矿床组合的空间分带理想模式 被引量:8
8
作者 岑况 田兆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1057,共7页
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大量热液金属矿床与岩浆岩体的空间和成因关系,参考首先由俄罗斯地球化学家提出的以矿床为中心的元素地球化学理想分带模式,提出了以岩浆岩为中心的矿床理想分布模式——"岩浆中心成矿系"。该模式以侵入... 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大量热液金属矿床与岩浆岩体的空间和成因关系,参考首先由俄罗斯地球化学家提出的以矿床为中心的元素地球化学理想分带模式,提出了以岩浆岩为中心的矿床理想分布模式——"岩浆中心成矿系"。该模式以侵入近地表含水围岩的岩浆岩体顶部为中心,一个完整的高温矿床→中温矿床→低温矿床从内带—过渡带—中带—外带有规律分布。内带主要为Nb、Ta、Hf、Li等经常在岩浆岩体内生成的矿床,形态受岩浆岩体控制,多为等轴状;过渡带为W、Sn、Mo、Bi等高温热液矿床,形态以三维等轴状为主;中带为Cu、Pb、Zn等中温矿床,以透镜状、脉状为主;外带为Au、Hg、Sb等低温矿床,矿体呈脉状、串珠状,受构造线控制,顺从构造线分布。矿床系列围绕岩浆中心成矿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岩浆岩侵入含水围岩后,形成局部高温度场并导致热液和矿床物质循环和温度场内的时空温度差是岩浆中心成矿系形成的关键。在理想模式下产生的个体(岩体矿床组合体)同时受到形成条件的影响:岩浆体侵入的深度、围岩的岩性或含水性,岩浆的物理化学性质、侵入温度、岩浆规模都会导致岩浆中心成矿系的完整性和形态等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中心 成矿系 矿床分带理想模式 个体生成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矿床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桂青 纪云昊 +3 位作者 吴晓林 李伟 朱乔乔 张志远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9,共19页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但系统总结近年研究进展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矽卡岩矿床的资料,结合笔者长达20余年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矽卡岩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叙述全球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历史和主要类型,总结矽卡岩矿床的矿物组合和分带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综述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成矽卡岩矿床和交代火成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现状。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造山带中段湘中地区矽卡岩矿床为对象,从成矿系统角度,构建氧化性矽卡岩铜铁金矿床组合模型和还原性矽卡岩钨金锑矿床组合模型。【结论】两组成矿系统矿床模型拓宽了找矿方向,展望了矽卡岩矿床模型未来研究方向,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矿物组合 分带模式 矿床模型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矿田构造垂直分带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进文 裴荣富 梅燕雄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在对铜陵矿集区内矿田构造分类及其控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空间分布位置将矿田控矿构造带划分为浅带、中带和深带 3个层次 ,其空间配置为 :浅带“行、列、汇”构造样式、中带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和深带“隆中凹”构造 ,三者在空间... 在对铜陵矿集区内矿田构造分类及其控矿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依据空间分布位置将矿田控矿构造带划分为浅带、中带和深带 3个层次 ,其空间配置为 :浅带“行、列、汇”构造样式、中带岩浆侵入接触构造体系和深带“隆中凹”构造 ,三者在空间上构成了矿田构造的垂直分带。以上覆地层厚度估算矿田各层次控矿构造带的深度大约为 :浅带 0~ 1km ;中带 1~ 3.0km ;深带 >3.0km。三个层次的控矿构造带分别控制了热液脉型、矽卡岩型和层控矽卡岩型等主要矿床类型。浅、中、深控矿构造带在不同的矿田常具有不同的组合形式 ,可以单独出现 ,也可以是两两组合 ,当三者复合产出时则构成完整的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矿田构造垂直分带的发育程度往往决定矿田的成矿特点 ,是控制成矿系列和“多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矿田构造 垂直分带 分带模式 铜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雈香洼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和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长明 邓军 +2 位作者 张寿庭 黄守民 李克寒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63,共6页
河南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萑香洼金矿是该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运用地球化学成矿指数、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解析了萑香洼金矿的地球化学场,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①金矿床F985矿脉呈现以Au、Ag... 河南熊耳山地区是豫西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萑香洼金矿是该成矿带近几年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运用地球化学成矿指数、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解析了萑香洼金矿的地球化学场,得出如下主要研究成果:①金矿床F985矿脉呈现以Au、Ag为主,伴有Pb、Zn、Cu、Bi、As、Sb等多元素的综合原生晕;②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的轴向分带、横向分带和纵向分带;③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头晕元素组合为As、Sb、Ba,主成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Pb、Zn、Cu、Mo,尾晕元素组合为Co、Ni、Bi;④依据综合原生晕异常套合的特征,优选了4个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原生晕 分带模式 矿体预测 萑香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汉成 肖荣阁 +3 位作者 王京彬 刘金辉 秦新龙 白云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80,共9页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坝 造山型金矿 蚀变分带模式 金矿化 元素迁移 围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石英滩金矿床原生晕特征与隐伏矿预测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李强 孙继东 +2 位作者 杨兴科 王磊 郝俊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6-72,共7页
通过对新疆东天山石英滩金矿床L4矿体各开采中段及钻孔的岩石系统采样分析和计算统计,确定了该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指示元素的组合特征、轴向分带、横向分带和纵向分带。结合国内外对该类型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带性研究成果,... 通过对新疆东天山石英滩金矿床L4矿体各开采中段及钻孔的岩石系统采样分析和计算统计,确定了该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指示元素的组合特征、轴向分带、横向分带和纵向分带。结合国内外对该类型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带性研究成果,建立了本区该类型金矿床轴向分带的理想模型,预测深部隐伏矿体的可能位置,为本区寻找和勘察隐伏金矿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原生晕 分带模式 隐伏矿预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招远界河金矿床矿化垂向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良伟 曹新志 +1 位作者 张旺生 徐伯骏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4-90,共7页
界河金矿床作为胶东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通过坑道工程揭露已经探明其矿体垂深达800m左右。从矿区浅部向深部,其矿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矿化类型呈现出浅部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深部以裂隙脉型矿化为主的分带规律;矿体规... 界河金矿床作为胶东地区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目前通过坑道工程揭露已经探明其矿体垂深达800m左右。从矿区浅部向深部,其矿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矿化类型呈现出浅部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深部以裂隙脉型矿化为主的分带规律;矿体规模逐渐变小,矿化强度逐渐减弱,矿体产状也逐渐变缓。此外,矿物组分、矿石组构、围岩蚀变以及微量元素特征等从浅部向深部也均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结合区域内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垂向分带特征,初步建立了胶东地区金矿化在垂向上的"三段式"分带模式:浅部以石英脉型矿化为主,中部以蚀变岩型矿化为主,深部则以裂隙脉型矿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垂向变化特征 “三段式”分带模式 界河金矿床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林西地区小北沟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裴秋明 张寿庭 +4 位作者 曹华文 王亮 韩术合 武宗林 夏炳卫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6-434,共9页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小北沟萤石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浅覆盖区的甚低频电磁异常、找矿潜力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区内共发现矿(化)体11个,规模不一,主要受SN-NNE向断裂控制;矿石组分以萤石和石英为主,围岩蚀...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小北沟萤石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浅覆盖区的甚低频电磁异常、找矿潜力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表明:区内共发现矿(化)体11个,规模不一,主要受SN-NNE向断裂控制;矿石组分以萤石和石英为主,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高岭土化和绿泥石化;矿床为热液充填脉型,矿(化)体垂向分带特征明显,脉体形态、矿化强度、矿物组合以及矿石组构等特征自上而下呈现规律性变化;甚低频电磁异常显示Ⅶ号矿化体延续性好,规模可观。结合目前部分平硐和钻孔工程揭露的萤石矿体特征认为,本区深部找矿潜力大,Ⅶ号矿化体的深部工程验证应为后期工作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矿 垂向分带模式 甚低频电磁法 找矿潜力 林西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沙洲沿岸地区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初探——以江苏如东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桂峰 陶丽华 +2 位作者 朱晓东 吴小根 朱大奎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53,共7页
位于苏北海岸与南黄海内陆架的辐射沙洲具有极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航 运、旅游等其他海洋资源类型。本文以辐射沙洲沿岸地区自然资源状况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首先对整个研究区内的自然环境、旅游... 位于苏北海岸与南黄海内陆架的辐射沙洲具有极其丰富的土地资源,同时还拥有丰富的生物、航 运、旅游等其他海洋资源类型。本文以辐射沙洲沿岸地区自然资源状况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首先对整个研究区内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状况进行了概要介绍;然后以如东为例,通过对其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对辐射沙洲沿岸这一特殊区域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新的分带开发、点轴开发模式和水陆交互的交通模式以及相应的开发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洲沿岸 海洋旅游资源 点轴开发模式 自然资源 分带开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