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木材的热解和燃烧机理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社锋 方梦祥 +4 位作者 舒立福 宋长忠 余春江 骆仲泱 岑可法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35-539,共5页
在热天平上考察了三种木材在不同气氛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了三种木材的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失重率为5%~60%时,三种木材的活化能值都在110~250kJ/mol,且非单... 在热天平上考察了三种木材在不同气氛和升温速率下的热解行为,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研究了三种木材的热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热失重分为三个阶段,失重率为5%~60%时,三种木材的活化能值都在110~250kJ/mol,且非单调增加;在氮气气氛下,热失重分两个阶段,失重率在10%~85%时,三种木材的活化能值都在165-230kJ/mol,且呈“W”形变化.活化能的分布函数,反映了木材在热解、气化、燃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反应活性变化规律,有助于了解木材的热解和燃烧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失重分析 热解 木材 动力学 分布活化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升温方式下活化能分布热解模型的适用性 被引量:5
2
作者 于娟 章明川 +2 位作者 范卫东 周月桂 豆斌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27-1030,共4页
研究和推导了两类不同升温历程下活化能分布模型 ( DAEM)中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用实验和文献数据对 DAEM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用于确定按线性规律和指数规律升温的热解动力学参数 .由这些动力学参数所确定的 DAE... 研究和推导了两类不同升温历程下活化能分布模型 ( DAEM)中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用实验和文献数据对 DAEM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用于确定按线性规律和指数规律升温的热解动力学参数 .由这些动力学参数所确定的 DAEM模型 ,不仅能较好地描述热解失重的真实过程 ,而且适用于加热速率变化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能分布模型 热解 升温历程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重红外联用和分布活化能模型的樟子松热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马中青 徐嘉炎 +1 位作者 叶结旺 张齐生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6,共7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A-FTIR)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通过不同升温速率(5、10、20、30℃/min),对樟子松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其热解机理进行探讨。TG/DTG曲线表明,樟子松的热解过程分为干燥、快速热解和炭化3个阶段... 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A-FTIR)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通过不同升温速率(5、10、20、30℃/min),对樟子松的热解特性和热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对其热解机理进行探讨。TG/DTG曲线表明,樟子松的热解过程分为干燥、快速热解和炭化3个阶段。FTIR图表明,热解挥发份气体相对含量最多的3类物质是CO2,醛、酮、酸类以及烷烃、醇类和酚类等有机物。随着转化率增加,通过DAEM计算得到的活化能数值波动明显,证明樟子松热解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0.1<转化率(α)<0.3,主要是半纤维素降解,其支链首先降解,然后主链发生断裂;0.3<α<0.7,主要是纤维素降解,首先转化为中间产物活性纤维素,活性纤维素再次降解;0.7<α<0.8,主要是木质素降解,苯丙烷分子相互结合形成网状立体结构以及低反应活性的焦炭的不断生成造成此阶段活化能迅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热解 热重红外联用 分布活化能模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分布活化能模型分析伊敏褐煤丝炭腐植酸热解及氢气生成动力学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传格 曾凡桂 +2 位作者 彭志龙 李霞 张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6,共12页
应用开放体系的热重-质谱(TG-MS)联用技术在5、20和50℃·min-1三个升温速率下对伊敏褐煤丝炭腐植酸(F-HA)和脱灰丝炭腐植酸(DF-HA)的热解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分别对其热解和氢气生成动力学进行分析,获得了... 应用开放体系的热重-质谱(TG-MS)联用技术在5、20和50℃·min-1三个升温速率下对伊敏褐煤丝炭腐植酸(F-HA)和脱灰丝炭腐植酸(DF-HA)的热解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分别对其热解和氢气生成动力学进行分析,获得了热解过程和氢气生成的活化能分布函数.结果表明:(1)F-HA热解活化能分布函数呈类Gaussian分布,且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主峰位与标准Gaussian分布相一致;DF-HA热解活化能分布函数也呈类Gaussian分布形式,主峰位与Gaussian分布相比,偏向低活化能值.根据转化率与温度、活化能的关系,结合腐植酸的热失重特征,将F-HA热解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DF-HA热解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并对腐植酸热解过程中各阶段的化学反应进行了详细讨论.(2)F-HA和DF-HA热解氢气生成活化能分布函数均呈类Gaussian分布,热解氢气生成活化能的整体趋势为随着转化率的升高而增加,但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集中分布特征.根据热解氢气生成的动力学特征,将其生成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反映了其生成的不同化学反应机制.(3)酸洗脱灰对伊敏丝炭提取出的HA的热解行为、热解过程及热解氢气生成动力学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热解 氢气生成 分布活化能模型 动力学 丝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活化能模型在污泥热解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韩晓强 陈晓平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研究和推导了城市污泥热解的活化能分布模型(DAEM).采用直接搜索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并用实验数据对DAEM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AEM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污泥的热解过程,可靠性好.此外,还分析了积分上限对D... 研究和推导了城市污泥热解的活化能分布模型(DAEM).采用直接搜索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其热解动力学参数,并用实验数据对DAEM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AEM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污泥的热解过程,可靠性好.此外,还分析了积分上限对DAEM模型求解精度的影响以及指前因子K0、平均活化能E0和活化能分布的标准偏差δE对热解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活化能模型 热解 污泥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气化煤焦燃烧动力学的活化能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向银花 王洋 +2 位作者 张建民 黄戒介 吴晋沪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6-570,共5页
运用两段DAEM模型分析了部分气化煤焦的燃烧动力学.结果表明,两段DAEM模型能准确地描述部分气化煤焦的燃烧行为.这是因为部分气化煤焦随着气化率的增加,其燃烧曲线的二次峰越来越显著,而两段DAEM模型正好从理论上考虑了部分气化煤焦燃... 运用两段DAEM模型分析了部分气化煤焦的燃烧动力学.结果表明,两段DAEM模型能准确地描述部分气化煤焦的燃烧行为.这是因为部分气化煤焦随着气化率的增加,其燃烧曲线的二次峰越来越显著,而两段DAEM模型正好从理论上考虑了部分气化煤焦燃烧曲线的二次峰特性.同时由两段DAEM模型计算结果发现,随着3种煤焦气化率的增加,其活化能与指前因子增加,代表易反应物质量m的减小,这说明了实验与理论结果一致,随着气化反应的进行,难反应物质的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气化煤焦 燃烧动力学 两段活化能分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分布活化能模型的遗传算法实现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玉凤 高虹 王通洲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63-66,共4页
采用计算机matlab软件中的遗传算法程序对15K/min、25K/min、30K/min升温速率下的秸秆热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重点分析15K/min下的分布活化能理论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的拟合问题。其分布活化能标准值为185.43KJ/mol、标准偏差为15.78KJ/mo... 采用计算机matlab软件中的遗传算法程序对15K/min、25K/min、30K/min升温速率下的秸秆热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重点分析15K/min下的分布活化能理论计算数据和实验数据的拟合问题。其分布活化能标准值为185.43KJ/mol、标准偏差为15.78KJ/mol、指前因子为3.34×108s-1、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3。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获得的分布活化能模型和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热解 分布活化能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糠醛渣混燃的热重分析及基于分布活化能模型的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唐燕影 王泉海 +2 位作者 潘智 梅琳 洪勇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4年第2期118-123,共6页
通过热重技术研究煤与糠醛渣混燃的燃烧动力学,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比较纯煤、纯糠醛渣及两者在3种不同掺混比例、不同升温速率下燃烧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糠醛渣能够促进煤的燃烧,随着糠醛渣加入量增大,试样着... 通过热重技术研究煤与糠醛渣混燃的燃烧动力学,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比较纯煤、纯糠醛渣及两者在3种不同掺混比例、不同升温速率下燃烧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糠醛渣能够促进煤的燃烧,随着糠醛渣加入量增大,试样着火温度下降,燃烧性能改善;糠醛渣掺混比例增大,燃烧反应的活化能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糠醛渣 混燃 热重分析 分布活化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活化能分布模型解析渣油的热反应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3
9
作者 郭彦坤 杨继涛 +1 位作者 苏君雅 魏清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73,共5页
在热重装置上以线性升温方式进行了5种渣油的热反应。采用活化能分布模型解析了渣油的非等温热重曲线,求取了热反应活化能分布。结果表明,5种渣油活化能分布曲线的峰高、峰宽及峰的位置各不相同。辽河北常压渣油活化能分布的均值E_0远... 在热重装置上以线性升温方式进行了5种渣油的热反应。采用活化能分布模型解析了渣油的非等温热重曲线,求取了热反应活化能分布。结果表明,5种渣油活化能分布曲线的峰高、峰宽及峰的位置各不相同。辽河北常压渣油活化能分布的均值E_0远小于其它4种减压渣油,峰低而宽;其它4种减压渣油活化能分布的均值从小到大依次为孤岛减渣、大庆减渣、胜利减渣和也门减渣,说明4种渣油中键能高、难于断裂和热反应活化能高的组分数量依次增加。孤岛减压渣油的峰窄而高,也门减压渣油的峰宽且矮,显示出孤岛减渣中不同组分的热反应活性比较接近,而也门减渣中各组分的热反应活化能更为分散且活化能均值较高,组分之间的热反应活性相差较大。渣油热反应活化能确实具有一定的分布,分布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体现了渣油的热反应特性,亦反映了其在化学组成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能分布模型 渣油 热反应 动力学参数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热解的分布活化能模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森 荆冬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1-133,140,共4页
介绍了分布活化能模型理论,给出了分布活化能模型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模式搜索法对分布活化能模型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小麦秸秆的热解反应分布活化能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显示,分布活化能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符合得很好,... 介绍了分布活化能模型理论,给出了分布活化能模型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模式搜索法对分布活化能模型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到了小麦秸秆的热解反应分布活化能模型的预测结果。结果显示,分布活化能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定值符合得很好,适合描述生物质的慢速热解反应动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分布活化能模型 试验研究 生物质热解 非等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解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1
作者 秦丽娜 李建伟 周安宁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1期92-96,共5页
通过对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基于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建立了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示煤炭热解过程。确定了可以预测热解产物组成、分布与热解终温和升温速率关系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各种挥发分产物析出率越来越接近... 通过对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基于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建立了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示煤炭热解过程。确定了可以预测热解产物组成、分布与热解终温和升温速率关系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各种挥发分产物析出率越来越接近最大产率;半焦C含量增加,但产率下降,H,O,N和S等元素降低。升温有利于提高半焦脱硫率、脱氮率。温度为600℃左右时,除H2外的大部分挥发分基本析出,半焦元素变化幅度减小。热解终温较低且一定时,较慢的升温速率有利于各热解挥发分最大限度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动力学 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热解研究IV.官能团热解模型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学栋 朱子彬 +1 位作者 张成芳 唐黎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6,120,共5页
将煤的热解视为煤中官能团的断裂反应 ,从而建立 FG官能团热解模型。模型认为 :热解生成物焦油和甲烷由煤中脂肪—CH裂解生成 ,而 CO2 、CO和 H2 O由煤中相对应官能团裂解生成 ,反应的活化能呈 Gaussian分布。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热解生成... 将煤的热解视为煤中官能团的断裂反应 ,从而建立 FG官能团热解模型。模型认为 :热解生成物焦油和甲烷由煤中脂肪—CH裂解生成 ,而 CO2 、CO和 H2 O由煤中相对应官能团裂解生成 ,反应的活化能呈 Gaussian分布。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热解生成物与煤中官能团的相应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官能团 模型 活化能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玉米秸秆热解过程动力学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通洲 高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7-490,共4页
介绍了生物质热解的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并利用这两种模型分别对玉米秸秆在15、25、30K/min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研究。利用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活化能数值在7~54kJ/mol之间,指前因子在2.8×10~4~... 介绍了生物质热解的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并利用这两种模型分别对玉米秸秆在15、25、30K/min升温速率下的热重分析数据进行了研究。利用简单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的活化能数值在7~54kJ/mol之间,指前因子在2.8×10~4~3.3×10~4min^(-1)之间;利用分布式活化能模型计算的活化能数值在65~80kJ/mol之间,指前因子在1.9×10~5~3.0×10~5min^(-1)之间。同时,分析了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并通过研究分布活化能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出分布活化能模型更能反映生物质热解动力学过程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动力学模型 分布活化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的水分扩散特性及模型拟合 被引量:13
14
作者 程新峰 潘玲 +1 位作者 李宁 陈佳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40,共8页
为了探究菊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本文考察了不同微波强度对菊芋干燥特性的影响。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和Dincer模型对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并结合尺度参数(α)、形状参数(β)、滞后因子(G)、干燥系数(S)等分析了干燥过程的传... 为了探究菊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水分变化规律,本文考察了不同微波强度对菊芋干燥特性的影响。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和Dincer模型对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并结合尺度参数(α)、形状参数(β)、滞后因子(G)、干燥系数(S)等分析了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机制。结果表明:除1.28 W/g外,菊芋整个干燥过程分为升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且微波强度越大,最大干燥速率愈高,升速阶段历时越短。β介于1.314~2.175之间,表明干燥过程并非完全由内部扩散主导。G为1.043~1.188,且随微波强度增大而减小。毕渥数(Bi)介于0.179~5.762之间,说明干燥过程物料温度变化由内部导热和边界对流换热共同控制。基于Weibull分布函数、Dincer模型和Fick第二定律得到的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D_(cal)=5.922×10^(−8)~2.717×10^(−7) m^(2) /s、D_(eff)=7.570×10^(−7)~1.799×10^(−5) m^(2) /s、D^(*)_(eff)=2.353×10^(−9)~7.546×10^(−9) m^(2) /s;同样微波强度下,其大小依次为:D_(eff)>D_(cal)>D^(*)_(eff)。2.32 W/g下,干燥样品亮度(L*值)最大,为69.05。微波强度愈大,样品色泽参数a*和b*值越小。SEM图片显示:适宜的微波强度下,干燥菊芋细胞结构规则,部分区域含有孔洞;1.28 W/g样品的细胞皱缩明显,而高微波强度下(2.70和3.04 W/g)干燥样品部分组织结构坍塌,细胞内物质外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真空干燥 Weibull 分布函数 Dincer 模型 水分扩散系数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煤热解的热传递数学模型研究
15
作者 崔帅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53-256,共4页
以热解能量方程和热解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的理论分析为研究重点,对型煤热解中的热传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型煤热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热解能量方程的计算,得出型煤热解过程中的热传递速率与煤质和型煤内部的挥发分传递速率... 以热解能量方程和热解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的理论分析为研究重点,对型煤热解中的热传递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型煤热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热解能量方程的计算,得出型煤热解过程中的热传递速率与煤质和型煤内部的挥发分传递速率有关。通过DAEM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影响型煤热解热传递速率的因素是煤质和型煤内部的活化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能量方程 分布活化能模型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行为及其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爽 杨斌 +3 位作者 冯秀燕 梁闻斌 马志超 马晓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33-339,共7页
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升温速率对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行为的影响,并用总包反应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型对3种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的适应性.TGA结果表明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分为3个阶段,增加... 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了升温速率对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行为的影响,并用总包反应模型和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比较了两种模型对3种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的适应性.TGA结果表明典型陕北长焰煤热解分为3个阶段,增加升温速率使活泼热分解阶段和二次脱气阶段最大失重峰对应的热解温度向高温区移动,热解转化率降低.动力学分析表明:总包反应模型由于其假设只能得到某一温度范围内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平均值,且数值较低.DAEM可得到热解活化能的分布区间32~446kJ.mol-1,3种长焰煤热解表现出不同的活化能分布趋势.DAEM可较好描述黄土庙(HTM)煤样热解的全过程,活化能主要分布于181~425kJ.mol-1,出现两个峰值,对应的活化能分别为419kJ.mol-1和425kJ.mol-1.DAEM可描述府谷(FG)和张明沟(ZMG)煤样失重率在10%~55%的热解行为,活化能和频率因子随转化率的增加而升高.DAEM能描述非等温热解从低温到高温的过程,真实反映不同煤样热解过程的差异性、复杂性、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陕北长焰煤 热解 总包反应模型 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对榆林煤热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延信 甘艳萍 常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6-739,755,共5页
利用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生产的TGA/DSC1热重分析仪研究了Fe2O3加入榆林煤热解的失重过程.采用DAEM模型对Fe2O3掺入煤样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DAEM模型能描述自低温到高温的非等温热解的全过程,对煤样升温速率的变... 利用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生产的TGA/DSC1热重分析仪研究了Fe2O3加入榆林煤热解的失重过程.采用DAEM模型对Fe2O3掺入煤样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DAEM模型能描述自低温到高温的非等温热解的全过程,对煤样升温速率的变化有很宽范围的适应性.其计算结果表明,Fe2O3掺入后的煤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布相较于没有掺入的煤样活化能有所降低,说明了Fe2O3的掺入对煤热解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催化热解 动力学 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粪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车德勇 李少华 +2 位作者 张锐 贾佳 杨文广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68,共5页
在程序控温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10,20,30,50℃/min)的猪粪热解失重试验,获得了猪粪热解特性参数: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得到整个热解过程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猪粪... 在程序控温热重分析仪上进行了不同升温速率(10,20,30,50℃/min)的猪粪热解失重试验,获得了猪粪热解特性参数:采用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进行动力学分析,计算得到整个热解过程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猪粪热解过程呈现失水干燥段、热解过渡段、挥发分析出段和碳化段,升温速率对猪粪的热解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随升温速率的升高,DTG曲线向高温侧移动;动力学分析表明,猪粪热解活化能在52~113kJ/tool变化,低于锯末、稻壳、稻秆、椰壳热解的活化能,说明猪粪较其他生物质易受热分解;同时猪粪热解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之间存在动力学补偿关系,但整个热解过程中这种补偿关系呈分段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热重分析 分布活化能模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煤显微组分半焦的气化特性和气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庆雷 李文 李保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6,共5页
在高压热天平上考察了神木煤显微组分半焦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气化行为 .利用DAEM (分布活化能模型 )研究了显微组分半焦的气化动力学 .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镜质组半焦比丝质组半焦有较高的气化反应性 ,随气化温度和压力升高 ,镜... 在高压热天平上考察了神木煤显微组分半焦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气化行为 .利用DAEM (分布活化能模型 )研究了显微组分半焦的气化动力学 .结果表明 :在相同条件下 ,镜质组半焦比丝质组半焦有较高的气化反应性 ,随气化温度和压力升高 ,镜质组和丝质组半焦的气化反应性都增加 .利用DAEM (分布活化能模型 )对镜质组和丝质组半焦的气化活化能的计算结果表明 :显微组分半焦气化的活化能随反应的进行逐渐升高 ,镜质组半焦的气化速率高于丝质组半焦 ,气化活化能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半焦 气化 动力学 分布活化能模型 神木煤 温度 压力 镜质组 丝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助燃剂催化助燃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川 姜英 丁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1-115,共5页
针对燃煤助燃剂催化助燃效果评价方法缺乏科学评价指标的现状,通过热重分析仪研究了CuSO4和K2CO3两种纯组分助燃剂对阳泉无烟煤和铁法烟煤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同时,通过改进坩埚类型,探讨了CuSO4与K2CO3对阳泉无烟煤和铁法烟煤燃烧的... 针对燃煤助燃剂催化助燃效果评价方法缺乏科学评价指标的现状,通过热重分析仪研究了CuSO4和K2CO3两种纯组分助燃剂对阳泉无烟煤和铁法烟煤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同时,通过改进坩埚类型,探讨了CuSO4与K2CO3对阳泉无烟煤和铁法烟煤燃烧的恒温区碳转化率与残灰碳氢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燃烧特性参数中的着火温度、恒温区碳转化率与残灰碳氢含量3个参数作为助燃剂催化助燃效果的评价指标,能全面地评价助燃剂对煤燃烧过程的催化助燃效果。分布活化能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煤催化燃烧活化能变化与助燃剂对煤燃烧催化助燃效果存在对应关系,同时从动力学角度验证了着火温度、恒温区碳转化率指标评价助燃效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助燃剂 着火温度 残灰碳氢含量 恒温区碳转化率 分布活化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