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储层内部隔夹层分布样式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旭影 姜在兴 +2 位作者 岳大力 王欣 王夏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7,共9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利用丰富的岩芯、动态监测资料及密井网条件,采用层次约束和动态拟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河口坝储层内部隔夹层的类型、成因和表征级次,讨论不同级次隔夹层的发育位置、沉积产状、规模及分布样式。研究表明,...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利用丰富的岩芯、动态监测资料及密井网条件,采用层次约束和动态拟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河口坝储层内部隔夹层的类型、成因和表征级次,讨论不同级次隔夹层的发育位置、沉积产状、规模及分布样式。研究表明,河口坝储层内部发育泥质、物性隔夹层和钙质夹层3类。5级界面处的隔夹层限定河口坝复合体,位于复合河口坝顶部,泥质、物性隔夹层侧向拼接,呈连片状,沿单层较连续分布,钙质夹层延伸规模小,呈孤立状,离散分布;4级界面处发育泥质夹层、物性夹层和钙质夹层,限定单一河口坝,位于单一河口坝相互叠置处,顺单一河口坝顶部延伸,侧向与5级界面斜交,离散分布;3级界面处的泥质夹层、物性夹层和钙质夹层,限定单一河口坝内部的增生体,数量多,厚度薄,分布离散,向湖心方向以低角度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分布样式 河口坝 构型级次 胜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条裂谷铜矿床的分布样式 被引量:15
2
作者 真允庆 杜继盛 +1 位作者 刘丽玲 王阳湖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9,共9页
中条裂谷铜矿床主要受成矿前伸展构造控制,基本沿平行或近似平行于裂谷的边界断裂,即NNE向和NW向断裂所组成的构造网络分布,形成“X”字型铜矿床的分布样式。
关键词 铜矿床 裂谷 分布样式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B油田夹层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薛成 熊书权 +2 位作者 任飞 侯凯 李凡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2,共9页
为有效指导油田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综合运用岩芯、测井、地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开展夹层成因与展布特征研究,及其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夹层可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3种类型,建立了夹层测井识别标准;平面... 为有效指导油田高含水阶段剩余油挖潜,综合运用岩芯、测井、地震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开展夹层成因与展布特征研究,及其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夹层可分为泥质夹层、钙质夹层和物性夹层3种类型,建立了夹层测井识别标准;平面上夹层可分为零星发育式、局部连片发育式和全区发育式3种类型,建立了各类型夹层平面分布标准;垂向上均质储层内部多发育单一类型夹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内部多发育复合类型夹层;并分析了不同类型夹层对剩余油分布影响,其中,局部连片夹层和全区发育夹层下部剩余油相对富集,是油田开发后期挖潜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三角洲相 夹层 分布样式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lois环导出p元序列中元素组的分布及其渐近均匀性
4
作者 戴宗铎 叶顶锋 +1 位作者 王平 方根溪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9-44,共6页
r-样式的分布是有限域上序列伪随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此问题本文对域R/pR上一类序列作了考察,这类序列得自于Galois环R=GR(ptn, pn)上其特征多项式f (x)在模p下本原的线性递归序列(包括极大长序列)的p-adic展开,即所谓Galois环导出p... r-样式的分布是有限域上序列伪随机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此问题本文对域R/pR上一类序列作了考察,这类序列得自于Galois环R=GR(ptn, pn)上其特征多项式f (x)在模p下本原的线性递归序列(包括极大长序列)的p-adic展开,即所谓Galois环导出p元序列。我们得到了这种序列上独立r-样式分布的一个估计,作为推论,r-样式的分布关于f (x)的次数是渐近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元序列 元素组 渐近均匀性 GALOIS环 r-样式分布 最高权位序列 密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扇朵叶沉积构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佳佳 吴胜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8-106,共19页
作为深海沉积体系中主要的沉积储层类型之一,海底扇朵叶沉积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极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一直是世界深海沉积研究的热点。在近60年的研究历程中,学术界在海底扇朵叶概念、沉积模式及成因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 作为深海沉积体系中主要的沉积储层类型之一,海底扇朵叶沉积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极大的油气资源潜力,因此一直是世界深海沉积研究的热点。在近60年的研究历程中,学术界在海底扇朵叶概念、沉积模式及成因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也产生了一定分歧,尤其是在海底扇朵叶体系内部构型研究方面仍存在较多争议和不足。本文阐述了海底扇朵叶沉积内部的构型要素类型及特征,总结并分析了海底扇朵叶体系构型级次划分方案及不同级次构型单元的空间分布样式与定量规模。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对不同学者的朵叶构型分级概念作细致的对比梳理,在统一构型级次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地质条件或主控因素对海底扇朵叶构型发育模式的控制作用,能够建立相对统一的、可对比的、定量构型知识库,从而更好地指导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朵叶储层构型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 海底扇朵叶 沉积构型 构型级次 分布样式 定量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绿岩套研究现状、科学问题及新思考
6
作者 杨天南 信迪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37-546,共10页
蛇绿岩套是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合理理解蛇绿岩套的形成、演化有助于构建与板块构造理论吻合的造山带演化模型。经典的蛇绿岩套发育由地幔橄榄岩、堆晶辉长岩、枕状玄武岩-深海沉积岩组成的“三位一体”岩石组合... 蛇绿岩套是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合理理解蛇绿岩套的形成、演化有助于构建与板块构造理论吻合的造山带演化模型。经典的蛇绿岩套发育由地幔橄榄岩、堆晶辉长岩、枕状玄武岩-深海沉积岩组成的“三位一体”岩石组合,与现代洋中脊新形成的大洋岩石圈具有相同的岩石组合及岩石空间分布样式。地球化学家们在经典蛇绿岩套定义基础上,根据玄武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变化,提出了“俯冲带之上(SSZ)蛇绿岩套”概念,并对其划分亚类、构建相应的概念性成因模型,从而引发了“在俯冲汇聚阶段能否发生岩石圈裂解、形成新生洋壳”的“蛇绿岩难题”。针对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系内的两个典型SSZ型蛇绿岩套的详细解剖表明,部分SSZ型蛇绿岩套的定义可能存在玄武质岩石“年代误植”、“构造背景误植”问题。前人定义的伊朗克尔曼沙赫弧前蛇绿岩套、巴基斯坦拉斯科赫弧间蛇绿岩套均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形成于洋中脊环境、时代较老的大洋岩石圈残片;其上分别被年轻的弧前盆地和岛弧相关火山-沉积岩组合不整合覆盖。显然,大部分SSZ型蛇绿岩套是经典洋中脊蛇绿岩套残片与形成于其他构造环境(如大陆裂谷、俯冲带)的火山-沉积岩序列的组合体,并不存在蛇绿岩难题。合理解释造山带内的基性-超基性岩组合的成因需要详细的野外调查以确定不同岩石单元之间的时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套 俯冲带之上 构造背景 玄武岩地球化学 时空分布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6
7
作者 甘军 赵顺兰 +1 位作者 罗威 胡晨晖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44,共5页
地层油气藏是富生烃凹陷勘探的新领域。针对涠西南凹陷南斜坡地层圈闭成藏富集规律不清的问题,运用层序地层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成藏期次、构造演化分析手段,明确古近系地层圈闭顶底板条件、输导体系动态演化及成藏模式。... 地层油气藏是富生烃凹陷勘探的新领域。针对涠西南凹陷南斜坡地层圈闭成藏富集规律不清的问题,运用层序地层学、油气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成藏期次、构造演化分析手段,明确古近系地层圈闭顶底板条件、输导体系动态演化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斜坡区地层分布和后期构造抬升是地层圈闭成藏主控因素,构造型斜坡源-储-盖层一体分布利于形成高效输导体系和大规模地层油气藏。该研究方法及结论对断陷盆地地层油气藏勘探有普遍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油气藏 构造型斜坡 地层分布样式 成藏模式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Global-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parse Representation for Distributed Compressive Video Sampling
8
作者 武明虎 陈瑞 +1 位作者 李然 周尚丽 《China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13年第5期20-29,共10页
Video reconstruction quality largely depends on the ability of employed sparse domain to adequately represent the underlying video in Distributed Compressed Video Sensing (DCV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dyna... Video reconstruction quality largely depends on the ability of employed sparse domain to adequately represent the underlying video in Distributed Compressed Video Sensing (DCV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ovel dynamic global-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sparse representation algorithm for video based on the sparse-land model and nonlocal similarity. First, grouping by matching is realized at the decoder from key frames that are previously recovered. Second, we apply PCA to each group (sub-dataset) to compute the principle components from which the sub-dictionary is constructed. Finally, the non-key frames are reconstructed from random measurement data using a Compressed Sensing (CS)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with sparse regulariz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our algorithm has a better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DCT and K-SVD dictiona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video compressive sampling global-PCA sparse representation sparseland model non-local similar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