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在西藏沃达滑坡区的组合应用
1
作者 李于波 仇根根 +4 位作者 王大勇 李明威 佘一民 王蒙蒙 张格格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8-516,共9页
金沙江上游西藏沃达古滑坡目前处于复活蠕滑阶段。为查明该滑坡区的滑动范围、趋势与滑动面深度,本文沿坡体蠕滑方向布设了3条高密度电阻率法(ERT)测线和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测线。3条ERT和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均表明研究区浅层存... 金沙江上游西藏沃达古滑坡目前处于复活蠕滑阶段。为查明该滑坡区的滑动范围、趋势与滑动面深度,本文沿坡体蠕滑方向布设了3条高密度电阻率法(ERT)测线和3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测线。3条ERT和AMT剖面的反演结果均表明研究区浅层存在低阻易滑区,L1、L2线低阻介质连续分布,L3线低阻介质零星散布,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探测蠕滑体空间分布特征上更为精准,AMT方法在基岩形态、岩性组成推测、断裂探测等方面具有优势。结合AMT和ERT两种方法反演剖面的优势特点,大致推测了蠕滑体的滑动面与展布形态,滑动面的深度范围可能浅至十余米,深至五十余米,测线布置区岩性主要为板岩和碳质页岩,发育有逆断层,与前人已发表的地质资料、遥感结果相契合。这说明ERT和AMT的组合电法勘探可准确识别滑坡区地下电性结构,并服务于滑坡体范围和趋势预测,最后阐明了电法与InSAR在探测认识上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ERT)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 岩性组成 滑动面 沃达滑坡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在猴场滑坡结构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永亮 张伟 +6 位作者 刘振宇 易连兴 吴秋菊 梁楠 甘伏平 邬健强 韩凯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53,共13页
文章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对贵州省威宁县猴场滑坡区进行探测,探究从浅部到深部岩溶及裂缝发育情况、岩溶滑坡体底界面形态及滑坡体结构特征。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法划分了滑坡区地层结构,发现滑坡区发育浅部和深部两层岩溶... 文章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对贵州省威宁县猴场滑坡区进行探测,探究从浅部到深部岩溶及裂缝发育情况、岩溶滑坡体底界面形态及滑坡体结构特征。通过音频大地电磁法划分了滑坡区地层结构,发现滑坡区发育浅部和深部两层岩溶,尤其在灰岩与泥页岩界面处的深部岩溶,加之煤层开采形成的采空区,是触发滑坡的背景条件;通过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出的裂缝及岩溶发育区域,是滑坡体进一步位移拉裂的脆弱区。分析认为,岩溶发育破坏了滑坡体原来的整体性,使岩溶山体劣化成零散块体,是导致滑坡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岩溶山体 滑坡 高密度电阻率 音频大地电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高密度电法探测浅埋深采空区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牟义 李卫伟 高卫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2-157,共6页
通过在鄂尔多斯范家村煤矿已知采空区采用分布式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装置形式、电压等参数试验,并对相应剖面曲线、典型剖面、立体切片等进行了电性响应特征分析,系统分析最佳试验参数和采空区识别特征,用于探测、识别未知采空区。结果表... 通过在鄂尔多斯范家村煤矿已知采空区采用分布式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装置形式、电压等参数试验,并对相应剖面曲线、典型剖面、立体切片等进行了电性响应特征分析,系统分析最佳试验参数和采空区识别特征,用于探测、识别未知采空区。结果表明:通过分布式高密度电阻率法优化试验,并对相应的曲线、二维剖面、三维切片等响应规律分析,形成浅埋深采空区高密度电阻率法精细探测体系,且验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高密度电阻率法 电阻率曲线 浅埋深采空区 参数优化 温纳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查高纬度冻土区地基下岛状冻土分布 被引量:7
4
作者 柳瑶 胡照广 +1 位作者 姜华 单炜 《森林工程》 2014年第6期161-165,共5页
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北安-黑河高速公路沿线岛状多年冻土层,通过2DRES高密度电法反演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运用进行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现场高密度电阻率图像,并结合现场地质钻探、温度测量等成果,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 运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勘察北安-黑河高速公路沿线岛状多年冻土层,通过2DRES高密度电法反演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运用进行最小二乘法反演,得到现场高密度电阻率图像,并结合现场地质钻探、温度测量等成果,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应用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岛状多年冻土层上、下限界面位置电阻率呈现明显的跳变,跳变值可达200Ω·m,且多年冻土层呈现明显的高阻性,一般在200Ω·m以上;在无多年冻土分布区域,电阻率变化比较平缓,无异常跳变现象;厚度大于4 m的多年冻土带,其上、下限位置电阻率值的跳变较大,一般在150Ω·m以上;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所得多年冻土层的厚度、位置与钻探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可快速、准确地查清岛状冻土的分布,为线性工程定位及采取相应工程措施提供准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 电阻率 最小二乘 岛状冻土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感应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区域土壤物性参数与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5
作者 吴阿娜 刘丹青 汤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213,共10页
联合采用感应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上海市4个代表性背景区域及7个典型污染场地土壤进行探测并分析重金属含量与物性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全市4个代表性背景区域土壤电导率集中分布在56.1~95.9 mS/m范围,浅层土壤(深度为1 ... 联合采用感应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上海市4个代表性背景区域及7个典型污染场地土壤进行探测并分析重金属含量与物性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全市4个代表性背景区域土壤电导率集中分布在56.1~95.9 mS/m范围,浅层土壤(深度为1 m以内)电阻率集中分布在10.7~17.1Ω·m范围。7个典型污染场地土壤电导率分布范围为33.45~517 mS/m,电阻率分布范围为1.70~17.0Ω·m。与背景区域土壤相比,污染场地土壤电导率、电阻率分布更为分散;污染场地土壤电导率高值、中位值、平均值均显著高于背景区域土壤电导率,污染场地土壤电阻率低值、中位值、平均值均显著低于背景区域土壤电阻率。受到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浓度影响,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总体呈现高导、低阻现象。感应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均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很好的响应能力。污染场地中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影响土壤物性参数分布特征,但在污染场地地层结构、污染物种类的共同作用下,复杂性会增加。在该市的7个典型污染场地中,土壤电导率与重金属铬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污染场地土壤电阻率与浅层土壤中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除了重金属含量外,土层的不均一性、污染土层厚度的差异性、不同污染物引起土壤性状的改变等均有可能影响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感应电磁法的反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磁 高密度电阻率 背景 污染场地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电法的金属矿山渗水探测案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明华 张诏飞 庞鑫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6-275,共10页
为解决高密度电法在金属矿山隐蔽致灾水因素普查应用中遇到的矿石低电阻率干扰问题,以小兴安岭地区某金属矿坑渗水探测治理项目为例,采用高密度电法寻找电性异常区,以钻探、金属矿物含量测试、抽水试验等工作逐步排除含金属矿物造成的... 为解决高密度电法在金属矿山隐蔽致灾水因素普查应用中遇到的矿石低电阻率干扰问题,以小兴安岭地区某金属矿坑渗水探测治理项目为例,采用高密度电法寻找电性异常区,以钻探、金属矿物含量测试、抽水试验等工作逐步排除含金属矿物造成的低电阻率干扰,划分透水区域,并以现场渗水调查和三维模型渗水量计算对以上探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探测区域整体低电阻率可能与其含金属矿物有关,但各区域之间金属矿物含量无显著差异,局部电阻率异常与金属矿物含量差异无关;低电阻率异常区岩土体的透水性、富水性均与周围区域岩土体存在差异,可推测其为导流堤内侧地下水向导流堤外侧的渗流通道;利用透水通道建立模型计算得到的透水量与现场调查出水量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的可靠性;基于以上结果开展了渗透稳定性评价,提出了渗水通道治理方案并实施,最终实现了渗水通道的有效治理。本文研究结果证实了高密度电法在金属矿山可通过排除金属矿低电阻率干扰从而实现渗水通道的有效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渗水 电阻率 隐蔽致灾 渗透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高密度电法装置类型选择及工程勘查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文忠 孙卫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164,共4页
为实现勘测效果的最优化,从电极排列方式、数据采集、反演解译角度详细介绍了分布式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方法特点及应用现状。结合工程实例对温纳装置(α)、温纳偶极装置(β)、施伦贝格装置(α2)在岩溶、软夹层、高阻体探测、岩性界... 为实现勘测效果的最优化,从电极排列方式、数据采集、反演解译角度详细介绍了分布式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方法特点及应用现状。结合工程实例对温纳装置(α)、温纳偶极装置(β)、施伦贝格装置(α2)在岩溶、软夹层、高阻体探测、岩性界面划分及构造探测等方面的探测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系统总结和剖析了分布式高密度电法3种常用装置类型在地层探测,低、高阻体精细探测上的优缺点、精准性及适用性,指出应根据探测目的及探测精度,结合地层地质条件开展方法试验,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优选至少2种以上的装置类型开展工作。研究成果对工程勘测中高密度电法装置类型的合理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高密度 装置类型 岩溶探测 电阻率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密度电阻率E-SCAN法有限元模拟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黄俊革 王家林 阮百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06-1214,共9页
工程电法勘探中,常需要探测埋深不大、规模较小、分布复杂的目标体,对探测方法的精度要求较高.由于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密度大,可对目标体进行多方位观测,是目前工程探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对三维高密度电阻率E-SCAN法的视电... 工程电法勘探中,常需要探测埋深不大、规模较小、分布复杂的目标体,对探测方法的精度要求较高.由于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密度大,可对目标体进行多方位观测,是目前工程探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对三维高密度电阻率E-SCAN法的视电阻率异常特征进行研究.设计几种典型地质体模型,利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正演计算,并分析其异常特征和分布规律.算例结果表明,E-SCAN法对低阻体的分辨能力强于高阻体.无需对所有电极进行扫描供电观测,即可分辨地质体电性特征及水平位置,但观测结果难以分辨地质体纵向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高密度 电阻率 E-SCAN 电阻率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海底金矿含水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9
作者 马凤山 底青云 +3 位作者 李克蓬 付长民 王善飞 李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432-4438,共7页
海底金矿上覆岩层中含水直接对矿床的开采构成威胁,选择山东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海底-135m水平沿脉巷道,采用地球物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该巷道635m测线以下200m深度范围内岩体中的含水构造进行了坑道探测,利用三种装置(温纳装置(Wenner)... 海底金矿上覆岩层中含水直接对矿床的开采构成威胁,选择山东三山岛金矿新立矿区海底-135m水平沿脉巷道,采用地球物理高密度电阻率法对该巷道635m测线以下200m深度范围内岩体中的含水构造进行了坑道探测,利用三种装置(温纳装置(Wenner)、偶极装置(Dipole-Dipole)、Schlumberger装置)进行实施,相互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探测结果.温纳、偶极和Schlumberger三种装置的视电阻率反演结果反映在测线(-135m沿脉巷道)以下至30m深度为一高阻层,表明自-135^-165m的岩体中已不含水或含少量的水;测线以下30~60m段为低阻层,反映-165^-200m的岩体中含基岩裂隙水;测线以下大于60m的地段为特高阻层,反映-200m以下岩体含水性逐渐变差.该探测结果与矿区水文地质结构调查分析结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表明了坑道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含水构造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采矿 含水构造 高密度电阻率 坑道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进行盐渍土含水率的测定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虎元 王少一 +1 位作者 赵天宇 王志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1,共7页
盐渍土中含有较多的可溶盐,其工程性质对含水率很敏感。将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探索了电阻率法间接测定盐渍土含水率的可行性。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盐渍土浸水试验后的影响范围进行测试,通过在室内恒定温度下测定的盐渍土电阻率与... 盐渍土中含有较多的可溶盐,其工程性质对含水率很敏感。将室内试验与现场试验相结合探索了电阻率法间接测定盐渍土含水率的可行性。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盐渍土浸水试验后的影响范围进行测试,通过在室内恒定温度下测定的盐渍土电阻率与含水率的关系,建立特定土体结构下的电阻率与含水率的数学模型。现场实测高密度电阻率值,利用现场观测的土层温度,计算出浸水范围的含水率,与现场分层实测含水率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 电阻率模型 盐渍土 瓜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技术的MICP浆液入渗过程监测研究
11
作者 兰润扬 林锴 +2 位作者 唐朝生 章君政 施斌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4,共8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是一种生态环保、前景广阔的土体改性方法,其改性效果与浆液的入渗特征密切相关。为此,提出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ERT)技术用于MICP浆液入渗过程监测。文章通过开展模型试验,对石英砂试样进行混合一步注浆...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MICP)技术是一种生态环保、前景广阔的土体改性方法,其改性效果与浆液的入渗特征密切相关。为此,提出将高密度电阻率成像(ERT)技术用于MICP浆液入渗过程监测。文章通过开展模型试验,对石英砂试样进行混合一步注浆法MICP处理,同时对试样持续进行ERT监测及电导率分析,获取了试样的三维电阻率变化特征,处理完成后测定了试样中碳酸钙含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MICP反应过程中,砂土与注浆液电导率随尿素分解而逐渐升高;(2)注浆液的迁移分布对砂土内部低电阻区的分布规律起主导作用,而碳酸钙沉淀的影响较小;(3)在MICP处理过程中,碳酸钙沉淀的生成与注浆液的迁移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改性效果;(4)ERT技术可有效监测MICP处理区电阻率的时空演化特征,准确反映注浆液渗透迁移情况,进而评价改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RT技术监测MICP改性土体过程具有可行性,为评价和优化微生物矿化改性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 高密度 入渗过程 土体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志祥 毛先进 +2 位作者 韩明 吕明 龙德龙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5-278,共4页
以实例说明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隐伏断层探测中的成功应用 ;讨论了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结果的地质解译方法 ;提出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隐伏断层的野外工作设想 ,对“十五”重大项目———城市活断层探测极具参考意义。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 隐伏断层探测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探测 野外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敦煌莫高窟水汽调查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青林 王旭东 +3 位作者 李最雄 小泉圭吾 谷本亲伯 舛屋直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82,124,共5页
敦煌莫高窟壁画受自身材质和自然环境等的影响,产生起甲、酥碱、空鼓、壁画大面积脱落等多种病害,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这些病害主要是由水盐运移导致的,而水汽是激活和导致盐分运移的主要因素。我们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石窟围岩状况、莫... 敦煌莫高窟壁画受自身材质和自然环境等的影响,产生起甲、酥碱、空鼓、壁画大面积脱落等多种病害,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这些病害主要是由水盐运移导致的,而水汽是激活和导致盐分运移的主要因素。我们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石窟围岩状况、莫高窟窟前林带区和崖顶降水入渗前后进行了现场测定,结果表明:(1)莫高窟后部崖体从表面到深度100m的地层不存在自由水;(2)莫高窟窟前林带灌溉水通过表层堆积物向崖面渗透,使洞窟岩体内的水汽含量增高,有激活盐分的可能;(3)少量的降水依然能以较慢的速度通过渗透性较好的地层或崖体裂隙渗透到洞窟的顶部,激活岩体和地仗内的盐分,导致壁画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高窟 高密度电阻率 水汽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的基岩裂隙网络原位识别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刚 周启友 +3 位作者 吴世艳 凌成鹏 杨新星 雷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对于以低渗透性基岩为处置围岩的核废物地质处置库来说,基岩中的裂隙网络是地下水进入处置库和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库向外界环境迁移的主要通道。因此,研究基岩内裂隙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核废物的地质处置是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以低渗透性基岩为处置围岩的核废物地质处置库来说,基岩中的裂隙网络是地下水进入处置库和放射性核素从处置库向外界环境迁移的主要通道。因此,研究基岩内裂隙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核废物的地质处置是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花岗岩为例通过野外试验,分析研究了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处于不同状态条件下的基岩中裂隙网络进行三维原位识别的效果及能力。结果表明在以高阻值为主要电特性的基岩中,利用ERT对基岩中三维裂隙网络进行原位识别是可行的,并且裂隙的电阻率特征能较好的反映出裂隙的空间分布位置和形态,但对裂隙网络识别的效果与测线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 基岩 裂隙网络 裂隙识别 高放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西藏日喀则地区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高武平 陈宇坤 +3 位作者 张文朋 闫成国 杨绪连 杨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6-784,共9页
以跨谢通门—青都断裂的两条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资料为基础,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青藏高原日喀则地区隐伏断裂探测中的首次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所获取的高密度电法剖面显示,该断层的电阻率异常特征清晰,其上断点埋深可达20—30m,较浅层人... 以跨谢通门—青都断裂的两条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资料为基础,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在青藏高原日喀则地区隐伏断裂探测中的首次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所获取的高密度电法剖面显示,该断层的电阻率异常特征清晰,其上断点埋深可达20—30m,较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所揭示的断层上断点埋深(50m)更浅,结合地层年代资料推测该断裂的最新活动时期为早—中更新世.探测结果表明:高密度电法剖面清晰地显示了断层在浅部松散层的延伸,适用于日喀则地区的隐伏断层探测;相较于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该方法对浅部松散层的探测具有明显优势,一定条件下能够更好地揭示断层上断点埋深,可与浅层人工地震探测形成互补.需要指出的是,在应用中需重视测区水文地质及地层发育情况对探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 隐伏断层探测 日喀则地区 谢通门—青都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性裂隙岩体水流三维入渗过程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岳宁 王刚 +4 位作者 阚飞 董军 黄少文 党慧慧 魏国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8,共10页
通过三维电阻率成像同步测量发生在野外低渗透性裂隙岩体中的水流三维入渗,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技术,对其进行了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入渗前裂隙岩体的背景电阻率特征,岩体中的水流入渗区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所获取的电... 通过三维电阻率成像同步测量发生在野外低渗透性裂隙岩体中的水流三维入渗,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技术,对其进行了原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比较入渗前裂隙岩体的背景电阻率特征,岩体中的水流入渗区在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所获取的电阻率图像中,呈现出明显的电阻率低阻特征,低阻特征区域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反映了裂隙岩体渗透性相对大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水流在岩体内的三维入渗也不是均匀的,而是存在着优势入渗现象,尤其是在入渗的早期.对研究低渗透性岩体的非均质性空间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 水流入渗 裂隙识别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覆盖层厚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7
作者 江玉乐 张朝霞 周清强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1,共3页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探测场的参数变化获得电性局部差异,从而认识被测目标的一种勘探手段。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测定覆盖层厚度的工作原理、方法及其数据的处理分析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实例分析表...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以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探测场的参数变化获得电性局部差异,从而认识被测目标的一种勘探手段。阐述了高密度电阻率法测定覆盖层厚度的工作原理、方法及其数据的处理分析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工程实践。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对测定覆盖层的厚度具有较好效果,且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测试简便等优点,因此其在工程应用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 覆盖层厚度 电阻率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非水相液体污染过程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室内监测 被引量:32
18
作者 刘汉乐 周启友 吴华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46-1254,共9页
为探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监测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迁移过程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三维砂槽进行了非饱和带中轻非水相液体的污染试验,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进行了同步的动态监测.试验之后,将砂槽层层挖开,通过数码成像,获取了污染... 为探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监测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迁移过程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三维砂槽进行了非饱和带中轻非水相液体的污染试验,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进行了同步的动态监测.试验之后,将砂槽层层挖开,通过数码成像,获取了污染区域的实际范围与形状.结果表明,由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圈定的污染区域在范围与形状上都与实际的结果比较接近,并可通过三维电阻率相对值的时间变化明显的看出轻非水相液体的污染过程.这说明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对非饱和多孔介质中轻非水相液体的空间分布范围进行圈定并监测其迁移过程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轻非水相液体 污染过程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深度岩溶管道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特征 被引量:33
19
作者 郑智杰 甘伏平 曾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2-297,共6页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找水具有很好的效果,岩溶山区岩溶管道深度各异,为了探寻岩溶管道深度变化下高密度电阻率的响应规律,本文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为基础,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微测系统,利用铜柱体模型,模拟均匀介质下不同深度岩溶...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找水具有很好的效果,岩溶山区岩溶管道深度各异,为了探寻岩溶管道深度变化下高密度电阻率的响应规律,本文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为基础,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微测系统,利用铜柱体模型,模拟均匀介质下不同深度岩溶管道的高密度电阻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岩溶管道深度大于15倍电极距时,矩形 AMN 装置和滚动 MNB 装置未能探测到该深度的岩溶管道;当岩溶管道深度小于10-11倍电极距时,矩形 AMN 和滚动 MNB 装置联合能较精准地定位岩溶管道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岩溶管道反演异常的横向宽度始终大于真实异常横向宽度,反演异常顶部埋深小于或等于真实异常顶部埋深,且岩溶管道深度越浅,反演异常体的形态、大小、埋深越接近真实异常;随岩溶管道深度的增加,岩溶管道的矩形 AMN 装置和滚动 MNB 装置异常反演形态由椭圆向半椭圆、弓形变化,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微测系统 电极距 岩溶管道深度 物理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坝体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葛双成 梁国钱 +1 位作者 陈夷 孙伯永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5-57,共3页
对某水库大坝背水坡同一高程上出现的3处渗漏点进行踏勘和分析,选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坝顶设置3条纵测线进行探测.探测结果表明3处渗漏点的成因是以近水平疏松薄弱层为主要特征的坝体整体疏松性,并指出坝体疏松带的分布范围和... 对某水库大坝背水坡同一高程上出现的3处渗漏点进行踏勘和分析,选用探地雷达和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坝顶设置3条纵测线进行探测.探测结果表明3处渗漏点的成因是以近水平疏松薄弱层为主要特征的坝体整体疏松性,并指出坝体疏松带的分布范围和特点.该探测结果与现场直观标志具有较好的相应性,并为开挖揭示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坝 坝体渗漏 隐患探测 探地雷达 高密度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