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域学习空间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探索
1
作者 温正胞 林琦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112,共7页
作为具有人力资本提升和满足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双重功能的终身教育,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独特的价值内涵与发展动力。研究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视角,尝试提出全域学习空间概念,分析全域学习空间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讨论其赋能乡村全面... 作为具有人力资本提升和满足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双重功能的终身教育,可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独特的价值内涵与发展动力。研究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视角,尝试提出全域学习空间概念,分析全域学习空间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讨论其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实践路径。从内在逻辑看,全域学习空间可从文化层、空间层、主体层三个维度助力乡村振兴,以终身学习推动乡村社会精神繁荣、以资源促进终身学习机会均等、以知识赋能乡村人力资本提升,形成“文化—空间—主体”三维赋能机制。从具体实践看,全域学习空间可通过“建设融入乡土文化的多元课程,共筑文化回应性乡村学习空间”“搭建‘云—村’立体学习网络,构建数智化新型学习共同体”“提升乡村群体学习素养,多主体协同促进全生命周期教育”等路径实现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学习空间 乡村振兴 终身教育 分布式认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移动学习游戏设计原则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锦昌 刘菲 +2 位作者 陈亮 陈煌 王超然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0-66,共7页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影响学习的因素更加多样化。通过对分布式认知理论和移动学习游戏学习主体认知规律的分析,我们认为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本文因此提出了分布式认知理论中影响认知的各因素在移动学习游戏设计中的分布式认知层...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影响学习的因素更加多样化。通过对分布式认知理论和移动学习游戏学习主体认知规律的分析,我们认为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本文因此提出了分布式认知理论中影响认知的各因素在移动学习游戏设计中的分布式认知层级关系——背景层、直观层、飞跃层。在分布式三层级关系指导下,本文对移动学习游戏的定义进行了补充,并提出了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层级关系的,包括知识设计、技能设计、动机激励设计、记忆设计和社交设计的五个移动学习游戏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游戏设计 分布式认知理论 设计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认知理论视角下认知特征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邹晓娟 陈继南 汪慧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242,共10页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利用江西农村居民样本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农村居民认知对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力认知、地域力认知及文化力认知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但影...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利用江西农村居民样本问卷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深入挖掘农村居民认知对其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人力认知、地域力认知及文化力认知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感知风险分别在个人力认知、地域力认知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之间发挥正向中介效应,但在文化力认知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的影响中发挥负向中介效应;文化力认知通过消费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感知风险和消费意愿在个人力认知、地域力认知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行为之间起显著的正向链式中介作用,文化力认知通过负向影响感知风险激发消费意愿,进而促进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据此,为引导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消费,应充分发挥公众人物和乡村权威人士的示范效应,创新食品安全政策法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等宣传方式;同时,扩大农村安全食品供给,建立通达性高的农村食品安全风险信息权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认知 分布式认知理论 感知风险 食品安全 安全消费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认知理论对高职院校ESP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娄惠茹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30-32,共3页
当前,高职院校的ESP教学存在观念滞后、方法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学习环境单调等局限,把分布式认知理论运用于高职院校ESP教学,可以更好地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和学习环境,从而达到高质量的... 当前,高职院校的ESP教学存在观念滞后、方法单一、内容缺乏针对性、学习环境单调等局限,把分布式认知理论运用于高职院校ESP教学,可以更好地转变和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和学习环境,从而达到高质量的高职院校ESP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ESP教学 分布式认知理论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农户生态耕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赖昭豪 陈美球 +2 位作者 邝佛缘 傅聪颖 张玉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05-912,共8页
【目的】基于农户分布式认知视角,探讨分析影响农户生态耕种意愿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激励农户生态耕种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西省44个县、市(区)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框架,利用Logistic模型对2068份问卷... 【目的】基于农户分布式认知视角,探讨分析影响农户生态耕种意愿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激励农户生态耕种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江西省44个县、市(区)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框架,利用Logistic模型对2068份问卷进行农户生态耕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农户的年龄与测土配方施肥采用原因对其生态耕种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农户的文化程度、务农年限、实际耕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确定的合理性及获取信息渠道的科学性具有正向影响。总体上,农户的个人力和文化力对生态耕种意愿的影响比地域力的影响更显著。【建议】一是在加强农村文化教育与有关生态耕种知识普及的同时,努力吸纳年轻人加入耕地耕种的队伍;二是扩大农户耕种面积,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强生态耕种的示范作用,引导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耕种 农户意愿 分布式认知理论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近郊区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微观调查实证 被引量:13
6
作者 任立 吴萌 +1 位作者 甘臣林 陈银蓉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73,共8页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近郊区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机理和逻辑,明确制约农户土地投入的关键因素,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讨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研究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城市近郊区农户“风险规避者”的现实特征,提出了农户土...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近郊区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机理和逻辑,明确制约农户土地投入的关键因素,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讨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问题。研究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城市近郊区农户“风险规避者”的现实特征,提出了农户土地投入风险的分布式认知框架,结合武汉城市圈483名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展开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风险认知是一种分布式认知,受到“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三个认知功能系统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城市近郊区农户的土地投入风险主要来源于“地域力”和“个人力”的局限,而“文化力”则是调节农户土地投入风险认知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土地投入 风险认知 分布式认知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西藏农牧区24县为例
7
作者 吴楚月 支晓娟 王景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3期123-130,共8页
【目的】分析西藏农牧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科学推进当地农地流转,保障其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利用西藏自治区15个农业县和9个半农半牧县的377份问卷... 【目的】分析西藏农牧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科学推进当地农地流转,保障其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利用西藏自治区15个农业县和9个半农半牧县的377份问卷和实地调研资料,从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三方面选择18个因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55、0.260和-0.388。个人力因子中,受教育程度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79;家庭兼业程度次之,为0.73。地域力因子中,非农技术培训满意度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83;承包地面积次之,为0.81。文化力因子中,土地情结的因子载荷最高,为0.82;生活方式改变接受度次之,为0.81。【结论】个人力和地域力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高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家庭兼业程度和非农就业能力可提高其对农地流转的倾向性和认可度。文化力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深厚的土地情结和较低的生活方式改变接受度会降低其对农地流转的倾向性和认可度。【建议】政府要加大力度宣传土地流转的效益;鼓励中青年农户回乡创业;对农牧区农户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推进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转变农牧民受教育观念,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意愿 影响因素 分布式认知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农户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行为逻辑与区域差异研究
8
作者 罗湖平 李雅婷 邓雅轩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4,共12页
研究目的: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构建“认知分布(地域力/文化力/个人力)→认知中介(风险感知/收益预期)→行为输出(流转意愿/博弈能力/流转行为)”的解释路径,探究长沙市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农户行为差异化驱动逻辑,... 研究目的: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构建“认知分布(地域力/文化力/个人力)→认知中介(风险感知/收益预期)→行为输出(流转意愿/博弈能力/流转行为)”的解释路径,探究长沙市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区和非试点区的农户行为差异化驱动逻辑,为有效实现宅基地盘活利用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带有调节效应的结构方程模型、简单斜率分析。研究结果:(1)在试点区,地域力对收益预期和风险感知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722和-0.658,呈现“高收益预期—低风险感知”特征;在非试点区则分别为-0.486和0.423,其作用方向恰与试点区相反,呈“低收益预期—高风险感知”特征。(2)个人力正向作用于收益预期、负向作用于风险感知,作用强度均为试点区大于非试点区;文化力对收益预期和风险感知均有显著正向作用。(3)在非试点区,近郊农户流转意愿形成时收益预期的正向影响强于风险感知的负向影响,远郊农户则是风险感知的负向影响强于收益预期的正向影响,试点区农户则无明显偏向。(4)流转意愿驱动流转行为,博弈能力在其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且强度呈区域分异:非试点区大于试点区、近郊大于远郊、农业区大于工业区。研究结论:考虑在非试点区完善“政策包+案例库”宣传体系,打造可视化流转收益测算平台;强化农户风险教育,探索开展农村产权交易保险业务;通过“合作社+中介”等联合模式提高城市远郊农户和工业区农户的决策水平与议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置宅基地 使用权流转 农户行为 分布式认知理论 调节效应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认知视角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有效学习的保障路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立新 秦丹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0,共6页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在与不同群体的交流中、在与更加多元化的技术和资源的交互中完成知识的生成和个体的自我成长过程,并由此形成个体内部认知活动与外部技术和资源之间互融互补的认知发展态势。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整合...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习者在与不同群体的交流中、在与更加多元化的技术和资源的交互中完成知识的生成和个体的自我成长过程,并由此形成个体内部认知活动与外部技术和资源之间互融互补的认知发展态势。个人网络学习空间整合了知识网络平台与社交网络平台,为分布式认知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研究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网络学习空间中的学习活动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这是一个具有系统性、交互性和知识创生性的学习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从搭建有效的社会互动平台、创建知识创生有效路径以及为学习者提供工具沉浸型学习支持系统三个方面,探讨了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中保障学习有效进行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网络学习空间 分布式认知理论 学习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认知能力的自助服务终端界面交互设计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宁 刘正捷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55-2460,共6页
大众用户认知能力的多样性问题一直是自助服务终端界面交互设计领域的一大挑战。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对自助服务终端界面交互活动进行分析和建模,确定人机交互过程中交互活动和信息呈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用户认知能力的自... 大众用户认知能力的多样性问题一直是自助服务终端界面交互设计领域的一大挑战。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对自助服务终端界面交互活动进行分析和建模,确定人机交互过程中交互活动和信息呈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用户认知能力的自助服务终端界面交互设计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设计人员首先要进行用户调研,识别出需要照顾的用户群体,然后进行认知能力分析,建立用户认知负荷模型,接下来描述用户的交互行为,确定基本的交互框架,再运用通用可用性设计方法建立交互设计矩阵,提出交互设计方案。以酒店自助服务终端为实例,采用该方法制定设计方案,通过与传统方法形成的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验证所提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这种交互设计方法能够帮助设计人员开发易于大众用户理解和使用的自助服务终端界面,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更好地满足自助服务终端用户的认知多样性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可用性 分布式认知理论 认知负荷 交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对宅基地价值的主观认知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研究——基于金寨、余江、宜城三地的农户调查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郁玲 陈露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6-734,共9页
客观探讨农户对宅基地价值的主观认知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政策、切实保护农户宅基地产权权益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安徽金寨、江西余江和湖北宜城375份农户调查问卷,采用参与式评估方法和分布式认知理论测算农户对... 客观探讨农户对宅基地价值的主观认知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政策、切实保护农户宅基地产权权益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基于安徽金寨、江西余江和湖北宜城375份农户调查问卷,采用参与式评估方法和分布式认知理论测算农户对宅基地价值的主观认知并剖析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农户对宅基地价值的主观认知在三类地区之间以及同一地区内部都存在较大差异。个人力、地域力和文化力是影响农户对宅基地价值主观认知的主要因素,但不同认知力的作用力及其作用方向存在较显著差异。因而,在宅基地流转实践中可多渠道了解并积极引导农户形成科学的宅基地价值主观认知,兼顾宅基地客观价值和农户的主观诉求来制定并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政策,有利于显化农村宅基地的财产价值属性、保障农户宅基地产权权益、激励农户积极参与闲置宅基地流转以及提高农村宅基地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价值 农户主观认知 分布式认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认知差异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兆林 王敏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4-753,共10页
基于中国7个典型宅基地改革试点省市24个村的1 773份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分布式认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框架,实证探讨价值认知差异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感知价值... 基于中国7个典型宅基地改革试点省市24个村的1 773份抽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分布式认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框架,实证探讨价值认知差异对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分布式认知理论和感知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框架能够较好地解释农户流转行为形成的内在逻辑机理。农户流转行为形成路径遵循“认知层次→认知权衡→感知价值→流转行为”的逻辑范式。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同时受农户感知价值和感知利益的正向作用,受感知风险负向作用,其中感知价值是决定农户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感知风险对农户流转行为的负向作用大于感知利益的正向作用;农户感知价值同时受个人力、地域力和感知利益显著正向影响,受文化力和感知风险负向影响,其中地域力影响最大。基于此,提出宅基地流转政策应尊重农户行为,维护农户权益;提升农户认知,拓宽就业渠道;规范流转市场,建立反馈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认知 流转行为 影响机理 分布式认知理论 感知价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汉对比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环境认知研究——以中国西藏日喀则市为例
13
作者 杨永春 孙燕 +3 位作者 李建新 唐艳 张薇 王伟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341,共8页
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法、数量分析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日喀则市藏族、汉族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认知的异同性。研究表明,藏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得分高于汉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得分。藏族、汉族对城市空间环... 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法、数量分析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日喀则市藏族、汉族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认知的异同性。研究表明,藏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得分高于汉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得分。藏族、汉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水平可分为高、中、低3类。认知空间呈现圈层结构与混合结构模式,可分为藏汉一致性、藏族独立以及汉族独立3种认知空间类型。影响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因素有共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景观走廊质量、宜居性、基础设施两项是藏族居民关注的主要影响因素,汉族居民更关注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融入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汉族居民 分布式认知理论 质性研究法 城市空间环境认知 西藏日喀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城镇低效住宅用地再开发居民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
14
作者 张欣欣 毕如田 +1 位作者 田惠文 刘慧芳 《农学学报》 2020年第12期85-93,97,共10页
基于欠发达地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复杂的产权问题,探索影响居民参与改造的主要因素,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Distributed Cognition Theory),结合研究区295份居民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 基于欠发达地区低效用地再开发复杂的产权问题,探索影响居民参与改造的主要因素,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Distributed Cognition Theory),结合研究区295份居民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进行理论模型验证并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好,"个人力""、文化力"与居民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地域力"与居民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居民改造意愿受认知层次的显著影响,"文化力""、个人力""、地域力"分别是最主要、关键、重要层次;平均月收入是影响"个人力"的主要因素,人均居住面积和房屋建筑时间是影响"地域力"的主要因素,拆迁补偿满意度和土地情结是影响"文化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欠发达地区低效住宅用地再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住宅用地 居民意愿 分布式认知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榆社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