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协作认知网络中鲁棒的分布式波束形成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超 邓科 +1 位作者 庄丽莉 喻晓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4-89,共6页
针对放大转发协作认知网络中信道信息快变导致主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功率不受控制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分布式波束形成(RDRB)算法。当次用户协作节点上的信道信息有估计误差时,RDRB算法通过设计次用户协作中继节点上的波束形成系数最大... 针对放大转发协作认知网络中信道信息快变导致主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功率不受控制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分布式波束形成(RDRB)算法。当次用户协作节点上的信道信息有估计误差时,RDRB算法通过设计次用户协作中继节点上的波束形成系数最大化目的节点的信噪比,同时保证了对主用户干扰功率和各个中继节点最大发射功率均不超过门限。RDRB算法通过二分法可以搜索到非凸的原问题的次优解,极大地降低了运算量,还可以在信道快变时控制主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功率。仿真结果表明,RDRB算法能严格地将主用户接收到的干扰功率控制在既定的干扰门限之下,低于非鲁棒算法2dB以上,从而有效地保护了主用户能正常通信不受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认知网络 放大转发 分布式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的多用户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立 陈海华 +1 位作者 何明 孙桂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664-2671,共8页
该文研究频率选择性信道中多用户点对点分布式中继网络波束形成技术。为了均衡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频率选择性信道,该文提出的波束形成技术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有限长响应滤波器和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传输方法... 该文研究频率选择性信道中多用户点对点分布式中继网络波束形成技术。为了均衡源节点与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目标节点之间的频率选择性信道,该文提出的波束形成技术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有限长响应滤波器和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传输方法,以最小化中继节点的发射总功率为目标,同时满足所有目标节点的服务质量(Qo S)。该波束形成优化问题的直接形式由于其非凸性而难以求得最优解。该文采用半定松弛(SDP)方法将其近似为凸优化问题,进而可以用内点法高效快速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放大而后转发的波束形成技术,所提波束形成方法能有效提高频率选择性信道中多用户中继网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波束形成 滤波转发 频率选择性中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收端配备滤波器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立 陈海华 何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4-1549,共6页
基于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一个发射节点、一个目标节点和多个中继节点构成的中继网络,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该技术除了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中转策略之外,在接收节点也配备一个有限长响应(Finite Imp... 基于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一个发射节点、一个目标节点和多个中继节点构成的中继网络,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该技术除了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中转策略之外,在接收节点也配备一个有限长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滤波器,共同均衡发射节点与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频率选择性信道。该文中,此两种滤波器将得到联合优化以提高接收节点的服务质量,并同时满足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限制。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放大而后转发以及滤波而后转发但无接收滤波器的波束形成器而言,所提波束形成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频率选择性信道中中继网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网络 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 频率选择性信道 滤波而后转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RD和SIC检测的多入多出中继网络分布式波束形成方案
4
作者 黄自立 蒋铃鸽 何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6-1832,共7页
考虑多天线多中继两跳半双工无线网络,基于AF协议提出了RZF和IRZF-MF 2种分布式波束形成方案.在中继节点,前者使用RZ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后者分别使用IRZF和M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仿真结果显示,在瑞利信道下,2种方案... 考虑多天线多中继两跳半双工无线网络,基于AF协议提出了RZF和IRZF-MF 2种分布式波束形成方案.在中继节点,前者使用RZ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后者分别使用IRZF和MF技术进行接收和发射波束形成.仿真结果显示,在瑞利信道下,2种方案与现有的MF-RZF方案性能相当;而在莱斯信道下,文中RZF方案性能最优,但需要较高的计算复杂度.相对于除RZF方案的其他方案,IRZF-MF实现了系统容量增益,并且其计算复杂度低于RZF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放大转发中继 分布式波束形成 正则化迫零预编码 QR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发射波束形成的分布式相参雷达无线频率同步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楠 王华林 +1 位作者 高晶 杨长山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1250,共10页
在分布式相参雷达(Distributed Coherent Aperture Radar,DCAR)中,节点间需要频率同步,才能调整雷达各节点发射信号的时间和信号相位,完成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但现有有线同步方法无法在可移动平台或复杂地形等场景下实现频率同步.为此,... 在分布式相参雷达(Distributed Coherent Aperture Radar,DCAR)中,节点间需要频率同步,才能调整雷达各节点发射信号的时间和信号相位,完成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但现有有线同步方法无法在可移动平台或复杂地形等场景下实现频率同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相参雷达的无线频率同步方法,用于发射波束的形成.首先,推导频率同步偏差与发射波束增益的量化关系;其次,将雷达节点分为一个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提出一种二维相干测频算法,估计从节点相对于主节点的频率偏差,并对频率偏差进行了补偿,实现频率同步;再次,推导了所提方法的频率同步及波束形成性能界限;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性能与理论性能界限一致,通过合理选取同步信号参数,让频率同步结果满足分布式相参雷达发射波束形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相参雷达 无线频率同步 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 频率偏差测量 频率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点本振误差对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袁丁 孙慧贤 +1 位作者 闫云斌 全厚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9,共8页
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存在本振误差时的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DTBF)性能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存在载波初始相位偏移、载波频率偏移、相位噪声等3个偏差项,推导了对应的任意阵平均波束图和互补累积分布函数的理论表达式,并选用衰减因子和波... 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存在本振误差时的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DTBF)性能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存在载波初始相位偏移、载波频率偏移、相位噪声等3个偏差项,推导了对应的任意阵平均波束图和互补累积分布函数的理论表达式,并选用衰减因子和波束图特征参数分析本振误差对远场波束性能影响.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显示,本振误差会导致DTBF性能出现衰减,并使合成波束图的平均主瓣水平下降,主瓣变宽,旁瓣区域扩展,波束图出现高旁瓣.随着时间的增长,本振误差累积增大,所致性能衰减增大,聚集到目标方位的能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DTBF) 本振误差 核密度估计方法 平均波束 互补累积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率跳变对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袁丁 全厚德 +1 位作者 崔佩璋 孙慧贤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49,55,共6页
为分析发射节点载波频率跳变对多电台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采用任意阵平均波束图为指标进行了频率跳变影响分析。针对多电台节点位置固定场景,考虑频率跳变后系统设置保持不变和调整节点预补偿相位等两种情形,推导给出了对应... 为分析发射节点载波频率跳变对多电台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采用任意阵平均波束图为指标进行了频率跳变影响分析。针对多电台节点位置固定场景,考虑频率跳变后系统设置保持不变和调整节点预补偿相位等两种情形,推导给出了对应的性能表达式以考察发射波束整体性能,并分析比较了频率跳变对3dB波束宽度、3dB旁瓣区域、指向性系数等平均波束特征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频率跳变会使平均波束图出现畸变,改变平均主瓣水平和波束指向;在对应调整预补偿相位后,可保证波束指向不变,但平均主瓣水平仍会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电台通信 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 平均波束 频率跳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相参雷达相参效率及相参景深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元昊 王宏强 +2 位作者 刘兴华 曾旸 杨琪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73-1582,共10页
分布式相参雷达(distributed coherent aperture radar,DCAR)所发射信号仅能在感兴趣点处完全相参叠加,在一定发射相参效率约束下,因相参位置失配会出现能量弥散现象。对此,定义“相参景深”用以描述该能量弥散现象,并给出相参景深形成... 分布式相参雷达(distributed coherent aperture radar,DCAR)所发射信号仅能在感兴趣点处完全相参叠加,在一定发射相参效率约束下,因相参位置失配会出现能量弥散现象。对此,定义“相参景深”用以描述该能量弥散现象,并给出相参景深形成原因,指出其有界性和周期性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具象化和定量化的方式揭示发射相参效率空间分布规律,可有效支撑DCAR发射信号参数和阵列构型选择等工程实践。最后,以多节点单元雷达的DCAR设计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相参雷达 发射相参效率 相参景深 分布式发射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比特反馈的分布式多点协作微波输能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林孟涵 林则瑜 王文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0-726,共7页
无线传感器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推动了无线输能技术的研究,并随着近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节点大幅增加,无线输能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微波输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无线输能方式,具有能量传输距离远的优势,而利用在无线通信上被广泛应... 无线传感器和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推动了无线输能技术的研究,并随着近年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节点大幅增加,无线输能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微波输能作为一种有效的无线输能方式,具有能量传输距离远的优势,而利用在无线通信上被广泛应用的分布式多点协作技术,还可在遮挡环境下输能,并能提升输能效率。但是目前已有研究通过各节点检测相位以进行协作,输能节点成本较高,难以通过增加节点数量以提升效率。为此本文提出使用单比特反馈方法,免去了复数乘除法计算,只检测幅度实现协作,在输能效率小幅下降的代价下大幅降低了各节点的硬件成本。通过仿真得出在64个全向节点下能达近5%的输能效率;实验验证在七个输能节点下可获得15.6dB增益。本文提出的低成本方案使得通过增加发射节点来提升输能效率变得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输能 微波输能 多点协作 分布式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