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快速分布式目标探测的时序雷达干涉测量方法:以Lost Hills油藏区为例 被引量:48
1
作者 蒋弥 丁晓利 +2 位作者 何秀凤 李志伟 史国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92-3603,共12页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 针对当前分布式目标雷达干涉测量运算效率低、选点困难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快速同质点选取下的干涉数据处理框架.相比之前的时序数据处理方法,新方法具有选点快速、自适应性强的特点,能在保留影像分辨率基础之上增加空间点密度.另外,在统计推断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无偏空间相干性估计的分布式目标选择方法,进而弥补了传统经验阈值设定的缺陷.本文以美国加州Lost Hills油田区为例,在论证数据处理框架的可行性基础之上,分析了因孔隙流体萃取和孔隙压力降低引起的地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时序 分布式目标 快速同质点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POS传递对准对InSAR干涉测量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朱庄生 郭韬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2-438,共7页
为了得到分布式POS在进行传递对准过程中由于大气扰动产生的挠曲变形姿态误差,以及这些误差与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InSAR)高程测量误差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速度+姿态"的传递对准方法,并利用它的误差来作为高程测量模... 为了得到分布式POS在进行传递对准过程中由于大气扰动产生的挠曲变形姿态误差,以及这些误差与干涉式合成孔径雷达(InSAR)高程测量误差间的对应关系,提出了一种利用"速度+姿态"的传递对准方法,并利用它的误差来作为高程测量模型的输入,最后得出载机在传递对准过程中导致的高程测量误差。为了验证实验,搭建了分布式测量平台,针对该平台,首先根据机翼杆的挠曲变形运动模型增加载机y方向的变形角为Kalman滤波的状态变量,从而进行更精确的估计和补偿。然后推导了InSAR干涉测量的绝对误差表达式以及参数的选取。最后根据滤波结果和高度误差机理分析了横滚角误差对InSAR的高程信息产生的影响。通过仿真分析,传递对准得到的水平失准角误差小于0.009°,方位失准角误差小于0.015°,并且在横滚角误差为±0.089°时,高程误差小于4.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POS 传递对准 INSAR 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InSAR干涉基线与空间状态测量的关系分析
3
作者 申镇 谷德峰 易东云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8-182,共5页
阐述了分布式InSAR目标三维定位原理,分析了干涉基线与空间状态测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干涉基线的完整定义,将干涉基线分解为空间域干涉基线和时间域干涉基线,其中时间域干涉基线通过主星的绝对定轨结果获得,空间域干涉基线主要通过高精... 阐述了分布式InSAR目标三维定位原理,分析了干涉基线与空间状态测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干涉基线的完整定义,将干涉基线分解为空间域干涉基线和时间域干涉基线,其中时间域干涉基线通过主星的绝对定轨结果获得,空间域干涉基线主要通过高精度星间相对定位结果获得;分析了卫星轨道速度、平台姿态测量、天线安装等误差对干涉基线测量精度的影响,讨论了不同基线测量体制对姿态精度的要求差异,为分布式InSAR的空间状态测量方案设计及相关测量手段精度指标的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INSAR 干涉基线 空间状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电缆F-P干涉传感器分布式应变测量 被引量:2
4
作者 焦彤 周智 +1 位作者 肖海 范明海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0-37,共8页
针对结构安全监测领域中局部大应变的分布式、全历程监测难题,搭建了基于同轴电缆法布里-珀罗干涉传感器的分布式应变测量系统。首先介绍了同轴电缆法布里-珀罗干涉传感器的应变感知原理。然后提出了测量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实现方法,其分... 针对结构安全监测领域中局部大应变的分布式、全历程监测难题,搭建了基于同轴电缆法布里-珀罗干涉传感器的分布式应变测量系统。首先介绍了同轴电缆法布里-珀罗干涉传感器的应变感知原理。然后提出了测量系统的架构和功能实现方法,其分布式应变测量功能通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测量程序实现。最后进行了若干性能实验,分别验证了该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应变测量误差、应变分辨率及其分布式应变测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的谐振频点识别精度为21. 8×10-6,应变测量相对误差在7%以内,应变分辨率为40με。该测量系统可满足结构大应变的分布式、全历程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电缆 F-P干涉传感器 分布式测量 虚拟仪器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分布式散射体时序InSAR技术在矿区形变调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贾会会 张海清 +1 位作者 李克达 张小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2-213,共12页
为了对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铁矿区进行形变调查和监测,消除安全隐患,在时序CSInSAR(相干散射体InSAR)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48景Sentinel-1数据的DS-CSInSAR(融合分布式散射体和相干散射体InSAR)技术。该方法首先采用AD (A... 为了对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张百湾镇周台子村铁矿区进行形变调查和监测,消除安全隐患,在时序CSInSAR(相干散射体InSAR)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48景Sentinel-1数据的DS-CSInSAR(融合分布式散射体和相干散射体InSAR)技术。该方法首先采用AD (Anderson-Darling)检验对同质像素点进行识别,然后基于协方差矩阵特征值分解算法对最优相位进行估计,最终通过时序形变解算得到铁矿区的地表形变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年平均形变速率范围为-34.50~24.50 mm/a;大部分矿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其中周台子村和路边附近矿区沉降量较大,窑岭沟矿区出现明显抬升现象,最大沉降量和最大抬升量分别达到了34.00和24.03 mm,其形变结果与当地4个GPS监测点结果一致。与CSInSAR技术相比,DS-CSInSAR技术极大提高了目标点的密度和干涉图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形变监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分布式散射体 同质像素点 最优相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的城市地面沉降研究——以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为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罗小军 黄丁发 刘国祥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共5页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提出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阚值方法,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的地面沉降,获得该地区的线性和非线性沉降量以及区域沉降场,证实了地表形变在1km范围内具有强相关性。结果显示陆...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提出探测永久散射体的振幅信息双阚值方法,研究上海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的地面沉降,获得该地区的线性和非线性沉降量以及区域沉降场,证实了地表形变在1km范围内具有强相关性。结果显示陆家嘴地区在1992~2002年间的线性沉降速率为13.2mm/a,总体平均沉降速率为16.8mm/a,与实测结果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研究表明,PS—DInSAR技术不仅可有效探测地表离散目标的线性形变,还可探测其非线性形变以及获取地表区域形变场,并且可监测地表形变的时序变化过程。除了可用于城市沉降监测外,PS—DInSAR技术还可用于地震、火山、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 振幅信息双闽值方法 PS探测 地面沉降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地形高程测量和地面运动目标检测的分布式InSAR最优编队构形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真芳 王彤 +1 位作者 保铮 廖桂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2-648,共7页
分布式小卫星干涉SAR为了同时获得时间基线(用于地面运动目标检测)和空间基线(用于地形高程测量),采取空间立体编队构形(即非沿航向直线编队),然而这种混合基线的情况会导致地面运动目标与地形杂波存在相位耦合,而且只靠信号处理方法很... 分布式小卫星干涉SAR为了同时获得时间基线(用于地面运动目标检测)和空间基线(用于地形高程测量),采取空间立体编队构形(即非沿航向直线编队),然而这种混合基线的情况会导致地面运动目标与地形杂波存在相位耦合,而且只靠信号处理方法很难分离,这对于检测地面运动目标极为不利。提出几种最优编队构形,在保证获得两种干涉基线的同时,通过对消两对干涉SAR图像来抑制掉固定杂波,从而可以检测地面运动目标,这种方法具有处理简单和性能较好等优点。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干涉SAR 卫星编队飞行 地面运动目标检测 地形高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布式InSAR进行地形高程测量性能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真芳 黄源宝 +1 位作者 保铮 廖桂生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700,717,共5页
分布式卫星群是通过一组编队飞行的小卫星协同工作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 ,其功能和可靠性远远超过一颗单独的大卫星 ,因而具有高的性能 /价格比。这一概念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提出后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人们开始探索利用多颗... 分布式卫星群是通过一组编队飞行的小卫星协同工作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 ,其功能和可靠性远远超过一颗单独的大卫星 ,因而具有高的性能 /价格比。这一概念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提出后 ,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 ,人们开始探索利用多颗小卫星进行编队飞行的可行性及其潜在的应用领域[1~ 3 ] 。提出了最优测高误差的轨道设计方法 ,并以 3颗编队小卫星为例 ,进行了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编队 地形高程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GPS,CR与水准数据的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龙四春 李陶 +1 位作者 刘经南 许才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6,共4页
介绍和综述GPS、角反射器(CR)、水准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DInSAR)数据融合的背景、研究进展和技术优势。着重介绍PS-DInSAR的基本原理,以及融合GPS,CR与水准数据进行PS-DInSAR的数据处理流程,讨论雷达遥感数据与这些非遥感... 介绍和综述GPS、角反射器(CR)、水准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测量(PS-DInSAR)数据融合的背景、研究进展和技术优势。着重介绍PS-DInSAR的基本原理,以及融合GPS,CR与水准数据进行PS-DInSAR的数据处理流程,讨论雷达遥感数据与这些非遥感数据融合的技术特点与方法,指出目前PS-DInSAR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 形变监测 数据融合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人工角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在首都机场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洒 宫辉力 +1 位作者 杜钊锋 顾兆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5-69,共5页
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结合2003—2009年间28幅Enviast卫星的ASAR影像,分两次监测首都机场地面沉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首都机场及其附近区域存在着地表形变。在监测的时间区间内,T1、T2航站楼有下降趋势,年均形变量约为10 mm;T3... 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结合2003—2009年间28幅Enviast卫星的ASAR影像,分两次监测首都机场地面沉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首都机场及其附近区域存在着地表形变。在监测的时间区间内,T1、T2航站楼有下降趋势,年均形变量约为10 mm;T3航站楼有上升趋势,且呈现出不均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机场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 地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程测量误差的分布式卫星SAR编队构形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芳 王岩飞 闫鸿慧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812,共5页
卫星编队构形是影响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主要研究满足绕飞轨道条件下的分布式卫星SAR编队构形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高程测量误差最小的分布式卫星SAR编队构形设计方法。文中给出了分布式卫星SAR多组高程测量数据... 卫星编队构形是影响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主要研究满足绕飞轨道条件下的分布式卫星SAR编队构形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高程测量误差最小的分布式卫星SAR编队构形设计方法。文中给出了分布式卫星SAR多组高程测量数据融合后的像素单元高程测量误差表示,并提出了给定观测区域的高程测量误差表达式。在此基础上,以观测区域的高程测量误差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对分布式卫星初始编队构形进行优化设计。仿真试验验证表明,通过该方法得到的初始卫星编队构形能够较好的降低给定观测区域内的分布式卫星SAR高程测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卫星SAR 干涉测量 编队构形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重轨干涉SAR形变检测方法与实验(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野 张冰尘 洪文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重轨干涉SAR形变检测方法.DCS理论利用多次观测信号集的联合稀疏特性和相关性,对信号集进行联合重建.本文将DCS理论引入微波成像形变检测中,并对地基SAR复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相位数据检测场景形变,比... 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DCS)的重轨干涉SAR形变检测方法.DCS理论利用多次观测信号集的联合稀疏特性和相关性,对信号集进行联合重建.本文将DCS理论引入微波成像形变检测中,并对地基SAR复数据进行处理,利用相位数据检测场景形变,比较压缩感知(CS)算法和DCS算法在降采样条件下的重建结果.CS算法和DCS算法都具有保相性,在幅度和相位图像中可以很好地消除副瓣,成像效果比Omega-k算法好.基于DCS的稀疏微波联合观测系统可以利用多幅场景间回波数据的联合稀疏特性,进一步降低数据采集,实现准确重建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变检测 重轨干涉测量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分布式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物沉降永久散射体干涉雷达监测 被引量:3
13
作者 兰恒星 刘洪江 +4 位作者 孙铁 贾有良 杨志华 丁尚起 黄晓明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92-300,共9页
地面沉降对城市建筑物构成巨大威胁,对城市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德国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X)1,m空间分辨率的雷达影像,使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技术,以天津塘沽渤海石油新村和东沽石油新村为研究区,研究不同类型... 地面沉降对城市建筑物构成巨大威胁,对城市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德国合成孔径雷达(TerraSAR-X)1,m空间分辨率的雷达影像,使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技术,以天津塘沽渤海石油新村和东沽石油新村为研究区,研究不同类型建筑物(建造时间、层高及地理位置等)的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建筑物在沉降率和沉降时间过程上具有较强的时空分异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天津塘沽滨海新区建筑物沉降风险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沉降 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 TERRASAR-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进行太原市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75,共5页
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水准等地面沉降监测手段成本高、效率低,在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创新上,最近发展的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PS-InSAR)具有低成本、大面积和高精度的优势。本文利用2003-08—2010-09年间的39景覆盖太原市的En... 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水准等地面沉降监测手段成本高、效率低,在地面沉降监测技术创新上,最近发展的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技术(PS-InSAR)具有低成本、大面积和高精度的优势。本文利用2003-08—2010-09年间的39景覆盖太原市的Envisat ASAR影像,基于StaMPS PS-InSAR方法获得该时期太原市的地面沉降速率图,为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太原南部地区地面沉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INSAR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 STA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布式卫星系统的轨道动力学和微推进技术实现的孔径全盛——TechSat21卫星的具体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R.J.Sedwick 潘料炎 《控制工程(北京)》 2001年第1期54-60,47,共8页
利用分布式卫星系统实现的孔径合成为设计推进机动算法和分布式卫星系统的轨道构型开辟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讨论了利用置于不同轨道高度(从近地轨道LEO到地球同步轨道GEO)的天基雷达系统实现合成孔径的运动目标识别和成像系统的设计... 利用分布式卫星系统实现的孔径合成为设计推进机动算法和分布式卫星系统的轨道构型开辟了新的研究课题。本文讨论了利用置于不同轨道高度(从近地轨道LEO到地球同步轨道GEO)的天基雷达系统实现合成孔径的运动目标识别和成像系统的设计问题。重点介绍空军TechSat21卫星计划的具体应用问题,给出了轨道摄动的定量表达式,为确定△V要求和任务寿命提供了依据。讨论了一维分布式孔径的角响应特性和等效二维分布式孔径的点散布函数,作为对比编队飞行卫星阵列性能的正确度量指标。文中按推进剂消耗量很多到最少的次序讨论了以较代的推进剂消耗实现最优阵列几可构型编队飞行的几种方法。针对这几种方法计算了所需的△V,并根据推进剂消耗量,估计了卫星的在轨飞行寿命。研究结果表明,所需推进剂消耗大大超过简单位置保持所需推进剂量的编队飞行策略对于本系统是不可行的,而对于所建设的系统,则要求采用比冲为500s的推进系统,以提供每圈轨道1cm/s的速度增量△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勤干涉测量技术 环境干扰效应 轨道动力学 微推进技术 孔径合成技术 运动分析方程 分布式卫星系统 TechSat21卫星 编队飞行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高速铁路下伏老采空区稳定性监测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曹杨 王旭春 +3 位作者 曹云飞 卢泽霖 管晓明 于云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67-1375,共9页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 揭示老采空区现有变形规律是老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的关键,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对于广域地表变形监测有着传统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针对贵南高铁穿越大盘井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监测,采用最新的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pair InSAR,PSP-InSAR)技术,弥补了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fferential InSAR,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ersistent scatter InSAR,PS-InSAR)算法的缺陷,获得了老采空区的沉降变形。并通过实地考察老采空区上方已有建筑和道路,对InSAR测量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2011—2013年及2014—2015年,大盘井采空区大部分点年平均沉降速率为-8~4 mm/a。通过对采空沉陷区地面沉陷调查发现地面建筑物和道路未产生有沉陷特征的沉降和破坏。因此,认为大盘井煤矿采空区沉陷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老采空区 永久散射体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P-InSAR) 变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照失效物理分析的永久散射体提取过程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泽群 葛之江 +2 位作者 王世涛 白俊武 徐佳 《航天器工程》 2009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雷达干涉测量中,永久散射体(PS)是一类不受时间、空间基线和大气延迟影响的目标,如何从SAR图像中自动识别出有效的永久散射体是PS干涉系统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文章从不确定性量化理论的角度考虑失效物理分析问题,利用失效物理分析方法... 在雷达干涉测量中,永久散射体(PS)是一类不受时间、空间基线和大气延迟影响的目标,如何从SAR图像中自动识别出有效的永久散射体是PS干涉系统中关键的环节之一。文章从不确定性量化理论的角度考虑失效物理分析问题,利用失效物理分析方法研究PS影像特征与环境的关系,对多幅SAR图像进行独立分量分析(ICA)和小波包分解,然后考虑永久散射体的高信噪比特性,依据图像能量最大的原则获取分离后的稳定成分,并进行分割处理得到PS点的分布图。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可靠的PS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雷达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 失效分析独立分量分析 小波包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中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月华 王润峰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39,共3页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 介绍利用基于欧空局ENVISAT ASAR卫星观测数据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和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进行地面沉降活动监测时,如何简便地进行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来增强卫星反射信号的强度和获得较稳定的永久散射体,以便获得长时序、高相干性的卫星数据,从而实现对地面有效监测的目的。着重从角反射器的设计和安装原理、技术思路、作业步骤和过程、数据效果等方面阐述如何在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中设计角反射器。为研究有关角反射器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 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 永久散射体干涉数据处理技术(PS) 角反射器(CR) 设计 安装 地面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公共主影像选取方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罗海滨 何秀凤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4-347,共4页
针对基于相干系数的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存在的干涉对垂直空间基线、时间基线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差3个因素中有任意一个因素大于临界值时,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将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距离的主影像优化选取方... 针对基于相干系数的PS-DInSAR时序差分干涉图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存在的干涉对垂直空间基线、时间基线和多普勒质心频率差3个因素中有任意一个因素大于临界值时,其他2个因素的影响将被忽略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正则化距离的主影像优化选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干涉图序列的时空基线或多普勒质心频率差总体较大时,所提方法较基于相干系数的方法更加有效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主影像 永久散射体 合成孔径雷达 差分干涉测量 优化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InSAR技术在矿区地表形变测量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继超 宋伟东 +1 位作者 张继贤 张冬梅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5-47,共3页
简要介绍并比较当前矿区地表形变监测的主要方法,阐述PS-DInSAR技术的原理与优势,并就其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讨论。
关键词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永久散射体技术 矿区地表形变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