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4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不确定性的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鲁棒优化能量调度 被引量:23
1
作者 戴璐平 吴薇 黄蓓雯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55,共8页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是太阳能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量优化调度模型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系统中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对其采取区间形式表示。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计及系统功率平衡约束等多项必要约束条件,建立分布式...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是太阳能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量优化调度模型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针对系统中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对其采取区间形式表示。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计及系统功率平衡约束等多项必要约束条件,建立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的能量优化基本模型。通过鲁棒优化框架将能量优化调度基本模型中含不确定变量的约束条件转化为确定性约束,从而建立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鲁棒优化能量调度模型。采用改进萤火虫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算例表明,所建立模型得到的系统运行方案能够在实际运行中具备良好的鲁棒性,降低系统经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 不确定性 鲁棒优化 能量调度 萤火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优化调度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原亚宁 李琳 周博文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3,共7页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是太阳能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调度模型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计及光伏出力和负荷水平不确定性,采用Maximax形式的随机机会约束规划建立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满足一定置信度下... 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是太阳能产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化调度模型是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计及光伏出力和负荷水平不确定性,采用Maximax形式的随机机会约束规划建立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以满足一定置信度下的运行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计及功率平衡约束、储能相关约束以及与外网购售电功率约束等约束条件,采用混合智能算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算例分析表明,建立的模型可计及不确定性,适用于求解分布式家庭并网光伏系统的优化调度问题,并可充分保证优化调度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约束规划 并网系统 优化调度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火灾调查与防治技术研究
3
作者 周巍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69-876,共8页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开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阶段的防火问题也越发引人注意。本文以典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火灾事故为研究对象,围绕工作原理、系统构成、运维管理方式深入分析此类火灾的引燃规律...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开发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维护阶段的防火问题也越发引人注意。本文以典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火灾事故为研究对象,围绕工作原理、系统构成、运维管理方式深入分析此类火灾的引燃规律,还原火灾的演进过程,归纳、总结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火灾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调查重点。同时,从设计方式、产品选型、运维管理、技防措施等方面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火灾防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系统 火灾调查 火灾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光伏的新型电力系统负荷数据特征增强方法
4
作者 回茜 刘俊宇 +2 位作者 刘鑫 李长彧 宋晓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0-247,共8页
针对含分布式光伏的新型电力系统异常用电事件检测难度大、异常用电行为特征复杂、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对样本数据质量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循环神经网络-改进生成对抗网络(DRNN-WGAN)模型的新型电力系统负荷窃电行为对应的数据特... 针对含分布式光伏的新型电力系统异常用电事件检测难度大、异常用电行为特征复杂、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对样本数据质量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深度循环神经网络-改进生成对抗网络(DRNN-WGAN)模型的新型电力系统负荷窃电行为对应的数据特征增强方法。首先,针对电力用户窃电导致数据存在异常值的问题,对分布式光伏的用户窃电以及纯负荷用户窃电导致的数据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其次,通过Wasserstein距离对生成对抗网络进行改进,利用生成对抗网络模型中对新型电力系统负荷异常用电数据进行生成和判别,建立新型电力系统负荷异常用电样本的生成对抗网络模型。然后,提出DRNNWGAN网络的新型电力系统异常用电数据增强方法,并以LightGBM算法进行电网负荷数据分类与检测。最后,以辽宁省某地含高比例新能源的配电网数据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数据增强方法进行对比,该文提出的基于DRNN-WGAN网络的新型电力系统异常用电数据增强方法可加快模型的收敛速度,提升电网数据质量和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生成对抗网络 异常用电 新型电力系统 Wasserstein距离 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稳定性分析及改进控制策略
5
作者 陈蓉 任彦辉 曾子晨 《农村电气化》 2025年第4期57-62,38,共7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城市配电网的比例逐步提升的场景,通过建立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比例下分布式光伏接入城区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及电能质量情况,分析城区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特性。针对大功率光伏发电经远距离输送至城区配电网时,... 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城市配电网的比例逐步提升的场景,通过建立电磁暂态仿真模型,研究不同比例下分布式光伏接入城区配电网的运行特性及电能质量情况,分析城区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特性。针对大功率光伏发电经远距离输送至城区配电网时,因光伏接口变流器与城区配电网连接强度薄弱而导致的稳定性问题,为分析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原因,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建立稳定性分析的数学模型,进而提出相应光伏接口变流器改进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并网 稳定性 控制策略 低频振荡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下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运行关键技术探讨 被引量:52
6
作者 栗峰 丁杰 +4 位作者 周才期 雍维桢 黄越辉 王建学 许晓慧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6,共13页
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基于此背景探讨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运行关键技术。首先,归纳并阐述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并网方式及运行模式,分析大规模... 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基于此背景探讨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运行关键技术。首先,归纳并阐述分布式光伏发展现状、并网方式及运行模式,分析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给电网调度运行带来的挑战。其次,面对上述挑战,从信息集成、监测预测、平衡调度、聚合控制等视角提出系统调度运行关键技术,助力电网调控模式转型升级。然后,考虑实际工程需求,构思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分布式光伏技术标准体系,以期促使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友好互动”。最后,调研并梳理国外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并网运行先进经验,并对我国分布式光伏并网协同探索、运行服务支持及市场交易参与等课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分布式 并网运行 关键技术 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电压越限风险及谐波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华佳 张岩 +4 位作者 尹书林 曹文君 李付存 张青青 孙媛媛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8,146,共12页
在“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背景下,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光伏并网引发的电压波动、谐波畸变等问题进一步显现,因此明确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内电能质量问题产生的机理,对保持配电系统的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研究了光伏并网系... 在“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背景下,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光伏并网引发的电压波动、谐波畸变等问题进一步显现,因此明确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内电能质量问题产生的机理,对保持配电系统的经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研究了光伏并网系统多种典型电能质量问题的发生机理,介绍了典型的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运行原理;根据原理分析了光伏并网对电压偏差和功率因数的影响;通过分析原理及仿真数据对比介绍了分布式光伏引起的谐振风险以及谐波畸变情况。根据低压光伏台区实测数据以及仿真算例,分析了分布式光伏并网对电压偏差、电压波动、谐波电压等电能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伏并网会引起电压波动、谐振、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因此在推进光伏并网的同时,既要考虑电能质量制约因素,又要考虑大规模光伏并网带来的消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并网 电能质量 电压偏差 谐波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投资开发关键因素研究
8
作者 曹永达 吴晨 +3 位作者 文绍牧 何森 黄晨直 刘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6,共10页
目的四川盆地及重庆地区(简称川渝地区)因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差,且分布式光伏市场尚处发展初期,其项目投资开发的可行性仍需系统评估。方法从光照资源、建设条件、电价结构及设备投资成本4个维度,分析川渝地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开... 目的四川盆地及重庆地区(简称川渝地区)因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差,且分布式光伏市场尚处发展初期,其项目投资开发的可行性仍需系统评估。方法从光照资源、建设条件、电价结构及设备投资成本4个维度,分析川渝地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开发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获取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投资开发边界条件。结果川渝地区光伏最佳安装倾角范围为14°~20°,但适当降低安装倾角可提升单位面积装机量及斜面辐照量,从而提高总发电量;N型光伏组件特别是异质结光伏组件因弱光性能优异,可带来显著发电增益;此外,重庆地区因电价优势,投资边界较四川盆地更广。结论川渝地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可通过对安装条件、组件选型及系统效率评估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升发电量;随着组件降本增效,对内清洁替代项目普遍具有经济效益,但对外投资开发项目仍需结合协议电价、资源禀赋及装机规模严格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装机容量 系统效率 电价 边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端口降阶模型的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交互影响分析
9
作者 文贤馗 周科 +2 位作者 张俊玮 何明君 蔡永翔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7-196,共10页
高比例光伏渗透的配电网中含有大量电压敏感型电力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之间存在严重交互影响,导致节点并网极限容量的计算复杂度显著增加。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单端口降阶模型的分布式光伏设备接入配电网后馈入点并网极限容量解析计算方... 高比例光伏渗透的配电网中含有大量电压敏感型电力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之间存在严重交互影响,导致节点并网极限容量的计算复杂度显著增加。为此,文中提出一种基于单端口降阶模型的分布式光伏设备接入配电网后馈入点并网极限容量解析计算方法,并分析接入设备与馈入点间交互影响。首先,基于配电网注入电流平衡方程,定义电网特性函数以刻画馈入点电流与电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采用单端口降阶模型简化电网特性函数,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然后,通过选取电网特性函数的特定截面计算模型等值参数,解析推导馈入点并网极限容量表达式,并定量分析接入设备与馈入点间交互影响。最后,基于IEEE 33节点配电网算例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当光伏设备接入馈入点临近位置时,其并网极限容量提升效果更为显著。在不同配电网拓扑中,辐射状配电网中接入设备与馈入点交互影响最大,环状配电网次之,而两端供电型配电网的交互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高比例渗透配电网 并网极限容量 交互影响 单端口降阶模型 电网特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伏发电预测的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方法
10
作者 崔柳 李成豪 +2 位作者 谢赟 廖强 吴冠男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6-1113,共8页
为应对高渗透光伏系统发电不确定性带来的电压波动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光伏发电预测的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结合电压调节器的协调控制与光伏逆变器无功功率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实现对电压的精细调节。首先,利用光伏发... 为应对高渗透光伏系统发电不确定性带来的电压波动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光伏发电预测的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结合电压调节器的协调控制与光伏逆变器无功功率的分布式协同控制,实现对电压的精细调节。首先,利用光伏发电预测数据预估未来的电压变化,从而提前调整电压调节器的档位和电容器开关,减少电压的大幅波动;然后,采用分布式控制算法,在系统中协调多个逆变器的无功功率输出,确保系统电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通过修改后的IEEE123节点测试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降低了电压偏差,同时减少了电压调节器频繁动作的次数,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预测 分布式协同电压控制 电压调节器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台区共享型储能项目建设分析
11
作者 傅聪敏 林志源 黄哲伟 《农村电工》 2025年第6期32-33,共2页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配电台区(以下简称“台区”),以及“煤改电”、终端电气化在台区内的推广应用,台区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场景。但台区处于电网末端,属于电网建设发展薄弱环节,现有设备配置及管控手段不足以支撑目... 随着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低压配电台区(以下简称“台区”),以及“煤改电”、终端电气化在台区内的推广应用,台区已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场景。但台区处于电网末端,属于电网建设发展薄弱环节,现有设备配置及管控手段不足以支撑目标的实现,亟需解决如何提升分布式光伏消纳能力,以及如何实现对无序接入的分布式光伏实施有序管控的问题。从目前状况来看,建设储能系统是消纳分布式光伏电量一项较好的选择。然而储能系统建设成本高,使其在高比例新能源微电网中的规模化应用受到限制。如果采用各台区独立配置储能系统,储能系统仅负责本台区的光伏消纳及电能质量管理的建设方式,储能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将受台区本身负荷特性和分布式光伏出力特性差异影响,存在资源浪费的可能。如果采用若干个台区共用储能系统的方案进行建设,则存在因储能装置占地面积过大,现场施工条件受限的风险,且大容量储能装置需配套相应等级的消防系统,还将增加建设成本。同时,大容量储能装置受其重量限制只能采用户外落地式安装,需采取相应措施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分布式 储能系统 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出口高电压管控
12
作者 乔磊 王灿 孙学志 《农村电工》 2025年第5期32-32,共1页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比越来越高,部分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出口电压设置超出国家标准和相关文件规定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用电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在电力系统监测中也屡屡出现分布式光伏并网电压越上限的报...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占比越来越高,部分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出口电压设置超出国家标准和相关文件规定的情况越来越多,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用电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在电力系统监测中也屡屡出现分布式光伏并网电压越上限的报警,在影响电网电压指数的同时也对逆变器的寿命及安全运行造成了不良影响。笔者现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浅谈具体管控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出口电压 电力系统 高电压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系统电能质量的主客观综合评估
13
作者 何玉灵 王博 +4 位作者 孙凯 韩志成 袁兴华 杜晓东 郇嘉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5,共9页
为解决分布式光伏系统电能质量评估中多维指标权重计算的问题,基于国家标准对电能质量指标进行等级划分,提出了改进遗传投影寻踪法和改进层次分析法,分别用于确定电能质量评价模型中的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通过将主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获... 为解决分布式光伏系统电能质量评估中多维指标权重计算的问题,基于国家标准对电能质量指标进行等级划分,提出了改进遗传投影寻踪法和改进层次分析法,分别用于确定电能质量评价模型中的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通过将主客观权重进行组合,获得最终的综合权重。采用边界值计算划分等级区间,并对从分布式光伏系统采集的5组电能数据进行了电能质量评估。结果表明:河北省电力机械装备健康维护与失效预防重点实验室分布式光伏系统的电能质量管理水平良好;系统稳定性较高;相比基于熵值法和改进层次分析法生成的主客观复合权重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基于改进遗传投影寻踪法和改进层次分析法生成的主客观复合权重的电能质量综合评估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对于维持电网稳定、保护用电设备、提高电网整体用电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系统 电能质量 改进遗传投影寻踪法 改进层次分析法 主客观复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光伏接入的三相牵引供电系统电压协调控制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翰林 黄小红 +3 位作者 李昊洋 彭友 任桃 李群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5-1654,共10页
牵引供电系统中光伏并网逆变器普遍处于弱可控状态且缺乏多机间协调配合,为了使分布式光伏在实现牵引能耗优化的同时,主动参与牵引网电压调控,提出了用于三相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压协调控制策略。针对含光伏的新型三相牵引供电系统拓扑,分... 牵引供电系统中光伏并网逆变器普遍处于弱可控状态且缺乏多机间协调配合,为了使分布式光伏在实现牵引能耗优化的同时,主动参与牵引网电压调控,提出了用于三相牵引供电系统的电压协调控制策略。针对含光伏的新型三相牵引供电系统拓扑,分析了系统电压-有功和无功定量关系。结合分布式光伏无功裕度及协调关系,设计了3阶段分布式电压协调控制策略,根据电压灵敏度判定各节点补偿与削减优先度,实现了分布式光伏无功协调补偿及有功优化削减,达到牵引网电压主动控制。最后,通过对系统多工况下仿真,验证策略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调控制策略在三相牵引供电系统复杂的运行工况下,能够在兼顾光伏能量利用率的同时,增强系统电压调控能力,解决牵引网电压越限问题,并有效降低牵引网损耗。研究通过有效利用光伏支撑牵引网电压,为机车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牵引供电系统 分布式 电压灵敏度 电压协调控制 逆变器 电压越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DSTATCOM和并网逆变器协同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配电网鲁棒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瑶 徐玉韬 +4 位作者 熊炜 陆之洋 张超 郑华俊 袁旭峰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过程中由于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产生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一种计及配电静止同步补偿器(distribution static compensator,DSTATCOM)和并网逆变器协同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配电网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首... 针对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过程中由于高比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产生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一种计及配电静止同步补偿器(distribution static compensator,DSTATCOM)和并网逆变器协同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配电网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建立DSTATCOM和并网逆变器的无功电压控制统一模型,以及计及系统出力及负荷随机性的配电网电压控制不确定系统模型;其次,采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考虑节点受其他分布式光伏注入功率的影响情况,并结合鲁棒H∞性能约束,设计DSTATCOM和并网逆变器的鲁棒电压控制策略;然后,计及分布式光伏的有功功率削减,构建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最后,搭建含DSTATCOM和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IEEE 33节点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策略能够实现DSTATCOM和并网逆变器对配电网电压的协同控制,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例分布式 并网逆变器 配电静止同步补偿器 鲁棒控制 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研究
16
作者 吴熙 周金宇 +1 位作者 陈曦 廖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80-5491,I0013,共13页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振荡诱因对制定解决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sub-synchronous modal energy,SSME)的光伏并网系统振荡诱因判别方法。首先,基于广义哈密顿模型,建立光伏并网系统内部子模块SSME平衡方程,给出内部子模块及其受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s,PLL)影响SSME计算方法。其次,提出基于SSME的光伏振荡诱因辨别判据,通过对光伏内部各子模块SSME的分析,找出其中主导光伏振荡的子模块,并判别振荡是否与PLL有关。接着,构造4种光伏并网系统的SSO场景以验证所提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采用现有阻抗分析法与该文所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模态能量 振荡诱因判别 广义哈密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分布式光伏低压交流系统短路快速保护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庄胜斌 缪希仁 郭谋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38-5148,共11页
低压交流系统过电流原理短路保护方法受限于短路检测特征单一,已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系统运行保护,分布式光伏、储能等柔性装置接入给低压保护技术带来新挑战。因此,提出节点自治的含分布式光伏低压交流系统短路快速保护方法。首先,以短... 低压交流系统过电流原理短路保护方法受限于短路检测特征单一,已难以满足复杂工况下系统运行保护,分布式光伏、储能等柔性装置接入给低压保护技术带来新挑战。因此,提出节点自治的含分布式光伏低压交流系统短路快速保护方法。首先,以短路电流、电压瞬时幅值构建支路状态特征,研究短路状态早期辨识方法。其次,引入同节点各支路短路电流极性信息,设计基于短路电流方向相关性辨识的短路支路保护决策机制。最后,进行低压真型系统及其仿真模型的保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传统支路和光伏并网支路的短路均可在0.5 ms内检出;不同节点间的保护响应范围合理搭配,且对于同一节点的近端短路,各支路可在短路1 ms内独立决断是否触发保护,保障了保护方法的选择性;保护方法在各类源荷运行工况扰动下不误动,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工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交流系统 分布式 短路故障 短路状态早期检测 保护决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光伏逆变器多模式控制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双层优化配置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军 唐志远 +1 位作者 高红均 刘友波 《电气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6,共15页
为解决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入配电网导致的电压越限问题,并提高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提出一种考虑光伏逆变器多模式控制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方法。上层以储能综合年成本和年收益为目标函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储能... 为解决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入配电网导致的电压越限问题,并提高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提出一种考虑光伏逆变器多模式控制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双层优化配置方法。上层以储能综合年成本和年收益为目标函数,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得到储能选址定容的最优结果。下层则在最大最小距离准则的K均值聚类得到的经典运行场景中,采用光伏多模式控制策略解决光伏发电导致的电压越限问题,协调光伏与储能之间的出力配合,解决光伏控制策略中存在的弃光问题,以光伏年收益为目标函数,采用二次规划算法求解得到储能充放电的最优运行策略。通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多模式控制策略在电压控制方面和减少光伏弃光量方面优于下垂控制策略;提出的储能配置方法在提高储能经济性和配电网电压质量的同时,能有效减少光伏的弃光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 分布式储能系统 多模式控制 最大最小距离准则的K均值聚类算法 选址定容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变电站综合控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宝强 卢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13-118,共6页
传统比例积分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不佳、精度较低,因此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基础的变电站在光伏强度突变、环境温度波动等现象的影响下,会出现系统并网电流谐波畸变率高、系统并网成功率低、负荷预测以及调度准确率差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 传统比例积分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不佳、精度较低,因此以分布式光伏发电为基础的变电站在光伏强度突变、环境温度波动等现象的影响下,会出现系统并网电流谐波畸变率高、系统并网成功率低、负荷预测以及调度准确率差等缺陷。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通过引入滑模观测器代替传统的比例积分控制,提升控制器对外界扰动的抵抗能力,从而提高系统的抗扰性。同时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算法辅助滑模观测器进行并网控制,形成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对发电侧和用户侧的数据进行采集与预测。以分布式光伏变电站的数字仿真模型为基础,与比例积分、传统滑模控制进行同工况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并网成功率可达95.62%,负荷预测与调度准确率均提升至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系统 变电站 滑模观测器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并网成功率 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伏接入火电厂厂用系统的安全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雷阳 聂思聪 +3 位作者 吕小秀 何信林 王海强 倪继文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传统火电在当前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将逐步转型为网源支撑和系统调节,与分布式光伏的厂用发电耦合是火电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一种有效尝试。但因厂用非统调电源的接入暂无相关规程指导,在系统安全稳定方面缺乏评估策略和实证参考。为此... 传统火电在当前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将逐步转型为网源支撑和系统调节,与分布式光伏的厂用发电耦合是火电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一种有效尝试。但因厂用非统调电源的接入暂无相关规程指导,在系统安全稳定方面缺乏评估策略和实证参考。为此,以西北某火电厂的火电光伏互补供能系统为例,分析了其运行特点并给出了稳定性评价的技术框架,在不同机组、并网等级和最小光伏单元布置的实例中,讨论了静态潮流、暂态稳定和电能质量等应用评价问题,计算得到本例场站下火电机组厂用电减损效能实现了18%~42%的提升。该结论对火电厂应用“分布式光伏接入厂用系统”的发电技术模式有着典型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厂用系统 节能降耗 火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