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CM-BOA-TCN-GRU的分布式光伏出力异常检测方法
1
作者 彭昱 符琛 +2 位作者 郭昕 黄守道 苏盛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5389-5401,共13页
针对分布式光伏点多面广、集中式光伏的异常检测技术难以在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应用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和贝叶斯优化算法(BOA)优化时间卷积网络-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TCN-GRU)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异常检测方法。... 针对分布式光伏点多面广、集中式光伏的异常检测技术难以在分布式光伏系统中应用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CM)和贝叶斯优化算法(BOA)优化时间卷积网络-门控循环单元神经网络(TCN-GRU)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异常值处理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佳特征;其次,为了降低天气波动性对光伏出力预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权重的FCM-Frechet算法对数据进行两阶段相似日集群划分,将其划分为晴朗、多云和阴雨相似日;然后,为了提高不同相似日下光伏常态出力预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BOA优化的TCN-GRU网络模型;最后,采用实际光伏电站进行案例分析,利用设定的规则进行异常判断。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相较于CNN-LSTM和Transformer-BiLSTM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1.24和3.92个百分点,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分布式光伏异常检测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伏异常检测 时间卷积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相似日聚类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市铜山区土壤硒含量分布、来源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2
作者 崔晓丹 任静华 +4 位作者 廖启林 汪媛媛 汪宜敏 周强 黄标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5-1407,共13页
【研究目的】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茅村镇因土壤硒含量较高而备受关注,为此深入查明了富硒地块的分布,探究了土壤硒的来源。【研究方法】在研究区采集表层土壤3067件、土壤垂向剖面3个、大气干沉降样品4个、灌溉水及底泥样品8组、煤矸... 【研究目的】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茅村镇因土壤硒含量较高而备受关注,为此深入查明了富硒地块的分布,探究了土壤硒的来源。【研究方法】在研究区采集表层土壤3067件、土壤垂向剖面3个、大气干沉降样品4个、灌溉水及底泥样品8组、煤矸石样品4件、粉煤灰样品1件。【研究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08~15.80 mg/kg,均值为0.57 mg/kg,变异系数为1.14,呈现高度空间变异性。硒元素在土壤表层、大气干沉降、底泥中明显富集,是受到煤炭产业相关的人类活动影响,包括燃煤过程中硒的挥发和飞灰搬运、堆积粉煤灰和煤矸石中硒的淋滤和迁移、采矿洗选废水排放、采煤塌陷区复垦活动等。点状硒含量高值区往往由露天煤矸石堆积、燃煤大气排放造成,面状硒含量高值区的形成主要受到水流搬运的影响,如留武村—大庄村—茅村村—檀山村一带,高硒粉煤灰在径流的作用下沿河流沟渠输送硒元素,通过灌溉进入农田土壤并积累。富硒耕地资源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共有富硒耕地面积8145.61 hm^(2),其中优质富硒耕地资源面积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79.39%,预估区域表层土壤硒资源总量为13.34 t,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结论】本研究为区域富硒土壤的应用开发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应进一步关注农产品硒含量和居民摄入量,通过优化布局、科技赋能、政策支持、品牌建设、融资拓展和资源管理等措施推动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分布异常 来源分析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铜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异常分布导向的智能Fuzzing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欧阳永基 魏强 +1 位作者 王清贤 尹中旭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3-149,共7页
现有主流智能Fuzzing测试一般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精确分析构造新测试样本,因而严重依赖于当前计算机的性能,往往忽略了已发现的程序异常信息对新测试样本构造的指导意义。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异常分布导向的智能Fuzzin... 现有主流智能Fuzzing测试一般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精确分析构造新测试样本,因而严重依赖于当前计算机的性能,往往忽略了已发现的程序异常信息对新测试样本构造的指导意义。为了克服上述缺陷,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异常分布导向的智能Fuzzing方法。该方法针对二进制程序测试,建立了TGM(Testcase Generation Model)样本构造模型:首先根据计算能力收集测试样本集的相关信息;然后随机选择初始测试样本进行测试;最后,基于测试结果初始化模型参数,根据模型优先选择更有效的输入属性构造新样本并进行新一轮测试,通过重复进行该步骤,在迭代测试中不断更新模型参数,用于指导下一轮新测试样本构造。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可以辅助Fuzzing选择更有效的样本优先进行测试,设计的原型工具Comb Fuzz在异常检测能力和代码覆盖能力上都有良好表现,同时,在对大型应用程序进行测试时,与微软SDL实验室的Mini Fuzz测试器相比,在限定时间内平均异常发现率提高近18倍,并在WPS 2013等软件中发现了7个Mini Fuzz无法发现的未公开"可利用"脆弱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智能Fuzzing 异常分布 脆弱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I.观测研究 被引量:53
4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4-316,共13页
利用ECMWF 1 979~ 1 993年 2 5°× 2 5°的网格点积雪深度资料、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海平面气压、 5 0 0hPa高度场和NCEP再分析资料 ,探讨了欧亚冬季积雪异常对同期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欧亚中高纬冬季积雪面... 利用ECMWF 1 979~ 1 993年 2 5°× 2 5°的网格点积雪深度资料、中国气象局整编的海平面气压、 5 0 0hPa高度场和NCEP再分析资料 ,探讨了欧亚冬季积雪异常对同期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欧亚中高纬冬季积雪面积与同期大气环流具有密切的联系 :积雪面积为正 (负 )异常时 ,冬季 5 0 0hPa高度场对应正 (负 )欧亚—太平洋 (简称EUP)遥相关型 ,东亚冬季风活动偏强 (弱 )。 ( 2 )诊断结果表明 ,积雪异常与大气环流之间的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可能对大气EUP遥相关型和东亚冬季风活动产生影响。 ( 3)SVD分析得到的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与同期大气环流的耦合模态 ,证实了前面所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 异常分布 大气环流 东亚冬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归来庄金矿床金异常分布及其时空演化的地质统计学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肖斌 赵鹏大 +1 位作者 侯景儒 周龙茂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19-424,共6页
在时空域内利用普通克立格法和协同克立格法对山东归来庄金矿床 Au的异常分布及其时空演化进行了地质统计学研究。根据该区早时相和现时相 Au的分布特征 ,圈定了 Au异常 ,总结了 Au异常的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 ,指出了金的赋存部位。
关键词 金矿床 异常分布 时空演化 地质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 II.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朱伟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7-860,共14页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 ,采用NCARCCM2模式 ,设计了三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积雪的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结果一致 ,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 ,通过积雪的辐射冷却效应 ,可以改变...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 ,采用NCARCCM2模式 ,设计了三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积雪的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结果一致 ,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 ,通过积雪的辐射冷却效应 ,可以改变地表的热状况以及地表对大气加热的异常 ,引起大气温度、位势高度场的调整 ,激发冬季大气EUP遥相关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大气环流 积雪异常分布 数值模拟 NCAR CCM2模式 辐射冷却效应 位势高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高压对亚洲季风区夏季对流层上层水汽异常分布的动力效应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斌 徐祥德 施晓晖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4-471,共8页
正确认识对流层上层水汽以及其他大气痕量成分的分布和形成机理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说明亚洲季风区为全球的一个特殊的区域。基于最新的卫星微波临边探测仪(EOS-MLS)资料,首先定性地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对... 正确认识对流层上层水汽以及其他大气痕量成分的分布和形成机理对于正确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已有的研究说明亚洲季风区为全球的一个特殊的区域。基于最新的卫星微波临边探测仪(EOS-MLS)资料,首先定性地分析了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上层水汽分布异常特征,然后,利用2005年夏季NCEP/NCAR的GFS资料和大气拉格朗日输送-扩散模式(FLEXPART),采用空气粒子群前向轨迹模拟方法,对夏季南亚高压在夏季对流层上层物质输送和大气成分水平异常分布中的动力作用和影响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对卫星反演数据资料分析显示,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上层存在水汽分布的大值异常区,在215 hPa高度,水汽分布异常中心和深对流位置相吻合,在147 hPa高度,水汽异常大值位置不再和深对流中心相吻合,而是位于南亚高压反气旋内部。一氧化碳等其他大气痕量成分亦有类似分布特征,这说明南亚高压闭合反气旋可能对水汽等其他大气痕量成分产生影响。集合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南亚反气旋闭合环流对大气痕量成分异常分布的动力效应主要表现在12—15 km高度,而水平方向上,反气旋闭合环流可以使得内部空气粒子滞留时间超过一个月,因此,南亚高压的输送屏障作用所产生的动力效应是亚洲季风区对流层上层的水汽大值中心存在并得以维持异常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对流层上层 水汽异常分布 动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尔尼诺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 被引量:10
8
作者 魏凤英 张先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8-65,共8页
根据近500余年的埃尔尼诺和旱涝资料,按埃尔尼诺的强弱、爆发时间和形成过程,研究了埃尔尼诺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类型埃尔尼诺现象所对应的降水分布有显著差异。东部型当年,雨带在黄... 根据近500余年的埃尔尼诺和旱涝资料,按埃尔尼诺的强弱、爆发时间和形成过程,研究了埃尔尼诺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类型埃尔尼诺现象所对应的降水分布有显著差异。东部型当年,雨带在黄河下游至淮河下游;西部型当年,雨带则在长江流域。东部型次年,在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和华南有两个雨带;西部型次年,雨带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2)东部型,上半年发生的和弱的埃尔尼诺所对应的降水分布基本相同,西部型,下半年发生的和强的埃尔尼诺所对应的降水分布类似;(3)1991年华北、江南干旱和江淮洪涝的形成与埃尔尼涝的发生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尔尼诺 中国东部 夏季降水 异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电阻率法的堤坝渗漏路径磁异常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万玲 叶睿 +2 位作者 汪满满 林小雪 林婷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31-3039,共9页
首先,将磁电阻率法应用于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中,通过构建堤坝渗漏探测模型,分别在堤坝上游和下游布设电极,借助渗漏路径形成电流回路;其次,推导渗漏路径的磁异常分布表达式;计算不同渗漏位置、不同渗漏半径的磁异常三分量空间分布;最后,... 首先,将磁电阻率法应用于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中,通过构建堤坝渗漏探测模型,分别在堤坝上游和下游布设电极,借助渗漏路径形成电流回路;其次,推导渗漏路径的磁异常分布表达式;计算不同渗漏位置、不同渗漏半径的磁异常三分量空间分布;最后,分析渗漏路径所产生的磁异常强度x方向水平分量B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堤坝渗漏深度和渗漏半径对探测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高于磁异常y方向的水平分量B和z方向的垂直分量B。B与渗漏深度成反比,与渗漏半径成正比,使用磁电阻率法探测堤坝渗漏方向时,应用B分量能够获取最优探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阻率法 堤坝渗漏 数值模拟 异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堡凹陷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明亮 柳广弟 董月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6-1131,共6页
以实测地层压力为限定,利用声波测井、波阻抗反演数据对南堡凹陷的地层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在2.8 km以下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压力现象;3 km以下,超压明显,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6。压力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古近系东营组中下... 以实测地层压力为限定,利用声波测井、波阻抗反演数据对南堡凹陷的地层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在2.8 km以下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压力现象;3 km以下,超压明显,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6。压力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古近系东营组中下段以及沙河街组。纵向上,南堡凹陷存在常压带、第一超压带和第二超压带3层结构,中间由致密的岩性段分隔。平面上,剩余压力具有继承性分布特点,古近系剩余压力中心位于林雀次凹和曹妃甸次凹一带,由凹陷中心向周缘的南堡1、2号构造以及老爷庙构造剩余压力逐渐降低。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储量分布有明显关系,南堡凹陷已发现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于超压带顶部,超压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压力分布 控制因素 油气成藏 南堡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体内锌的异常分布和相关因素分析
11
作者 李伟 汪国良 +1 位作者 蔡天沛 钟展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0年第3期205-207,共3页
国内外已公认慢性肾衰患者存在低锌血症。Spencer等证明60~70%的血浆锌与蛋白疏松结合,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变动。但kumar等报道慢性肾衰时低蛋白血症与低锌血症无关。Freeman等发现慢性肾衰的尿锌和组织锌均在正常范围。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体内 异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地区速度异常分布
12
作者 王修琼 姚政生 张诚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51-55,共5页
本文利用联合反演的层析成象的方法,配合快速两点射线追踪法,处理了河西地区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天然地震走时资料,得到了该地区中、上地壳三维速度异常分布图象,并根据反演结果,对河西地区地震危险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地震 速度 异常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矿床地层围岩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卿成实 丁俊 +2 位作者 李光明 周清 赖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0,共4页
通过实测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内1条东西向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及南部错动洞1条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研究主要成矿元素在矿区、地层、岩体的含量变化规律,发现Ag、Au、W均表现出由矿区向两侧延伸,元素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Pb、Zn含量总体上处于背... 通过实测扎西康整装勘查区内1条东西向岩石地球化学剖面及南部错动洞1条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研究主要成矿元素在矿区、地层、岩体的含量变化规律,发现Ag、Au、W均表现出由矿区向两侧延伸,元素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Pb、Zn含量总体上处于背景区域,二者在选场范围表现出高值异常;Sb由西向东表现出一路降低的趋势。结合R型聚类分析的结果,元素的异常分布特征对成矿物质的来源方向有一定指示作用:地表地层的Pb、Zn和成矿作用关系不大;Au、Ag、W则可能是来源于深部物质,其中W的来源或许与南部错那洞花岗岩有关;Sb主要为来自西边的物质补给。错那洞花岗岩岩体与围岩在其接触带内发生过强烈的物质交换作用,岩体提供成矿物质的可能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含量 异常分布 扎西康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汛期月降水量年际异常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简茂球 陈文 +1 位作者 乔云亭 罗会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340,共8页
用1958~2000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汛期4~9月相邻及相隔月份降水量年际变化异常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就相邻月份而言,当5月份中国东南部地区降水偏多(少),则6月份长江中下游至江南地区的降水也偏多(... 用1958~2000年中国160站月降水量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汛期4~9月相邻及相隔月份降水量年际变化异常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就相邻月份而言,当5月份中国东南部地区降水偏多(少),则6月份长江中下游至江南地区的降水也偏多(少);7月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异常与8月长江和黄河之间地区的降水量异常有很好的同号性;8月沿江西-湖南-广西一带的降水偏多(少),则9月在华南中、东部的降水也偏多(少)。另外,对相隔月份,6月南方的降水量与8月广西北部-湖南-江西一带的降水量有显著的反相关系;而7月广西北部-湖南-江西一带的降水量则与9月华南中东部降水量有显著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水量 年际变化 异常分布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40
15
作者 王 慧 王谦谦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4,共10页
研究淮河流域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上年8-10月北太平洋中部关键海区(162.5~177.5°W,36.5~41.5°N)的SSTA存在持续高的... 研究淮河流域降水异常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相关关系,初步探讨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上年8-10月北太平洋中部关键海区(162.5~177.5°W,36.5~41.5°N)的SSTA存在持续高的正相关关系;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对应着一种大范围的海温异常分布型,而关键海区正好位于其相关最显著地区;正是由于北太平洋大范围持续的海温异常引起了次年夏季大气环流的异常,导致了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这也正是海温与降水具有很好相关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降水异常 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分布 环流异常 SVD分析 夏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异常的前期海温信号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娟 晏红明 周建琴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1-409,共9页
采用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Had ISST海温数据以及中国东亚季风区的实测降水资料,探讨前期冬季海温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海温变化存在2个关键区,分别位于南印度洋中部和北太平洋东部,关键区的海温... 采用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Had ISST海温数据以及中国东亚季风区的实测降水资料,探讨前期冬季海温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影响东亚夏季风异常的海温变化存在2个关键区,分别位于南印度洋中部和北太平洋东部,关键区的海温与东亚季风区的降水在长江中游有显著正相关,与东亚夏季风指数有显著负相关。基于此,定义了印-太海温指数。强海温指数年的南亚高压、索马里越赤道气流、西太平洋副高偏强,有利于东亚夏季风北进,中国大部降水偏多;弱海温指数年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统计分析 印太海温指数 东亚夏季风 降水异常分布 高低空环流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异常高压气藏的主要地质特征和成藏模式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根耀 朱德丰 +2 位作者 梁江平 杨建国 赵岩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1-363,共13页
在全面论述塔里木盆地异常高压气藏分布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南天山和西昆仑山的山前坳陷的区域演化、异常高压成因、储气构造形成和成藏期,进而提出其成藏模式,探讨异常高压气藏形成的关键和勘探靶区。库车坳陷除依南2气藏为自源型外,其... 在全面论述塔里木盆地异常高压气藏分布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南天山和西昆仑山的山前坳陷的区域演化、异常高压成因、储气构造形成和成藏期,进而提出其成藏模式,探讨异常高压气藏形成的关键和勘探靶区。库车坳陷除依南2气藏为自源型外,其它5个气藏均属晚期充注型;主成藏期是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早期,背斜发育受一组后展式扩展的逆冲断层控制,更新世以来天然气向原储气构造内充注,异常高压是自源型高压和传导型高压的叠加。叶城凹陷柯克亚背斜深部的古近系在中新世成藏,上新世-早更新世随地层褶皱发生调整,属晚期调整的气藏;浅部的中新统气藏则是晚期充注型,除气源岩供气外还有深部的古近系气藏为之供气,应属晚期次生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气藏 异常高压成因 异常高压分布 成藏机制 成藏期 山前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四川地区前兆异常及其统计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程万正 官致君 +2 位作者 苏琴 阮祥 张致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18,共15页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地区观测到的各种异常.异常项与所有测项(或测站、台、场地、井点、泉点)之比称为异常测项(测点)比,以下类同.地震前四川地区流动短水准观测存在中长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28,异常测项比为0.20... 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前四川地区观测到的各种异常.异常项与所有测项(或测站、台、场地、井点、泉点)之比称为异常测项(测点)比,以下类同.地震前四川地区流动短水准观测存在中长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28,异常测项比为0.20;流动短基线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比为0.13,异常测项比为0.13;地倾斜类观测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台站比为0.17,异常测项比为0.13;地下水位观测存在中期趋势异常的水位井点比为0.20;温泉观测存在水温短期异常的泉点比为0.15;温泉水氡、气氡观测存在短期异常的台点比为0.08,异常测项比为0.04;井泉水质组分观测存在短期异常的台点比为0.20,异常测项比为0.04;视电阻率观测存在中期异常的台站比为0.17,异常测项比为0.06.对同一观测台或场地有不同观测手段,分别计算了台或场地数:四川地区在汶川8.0级地震前各类观测台或场地共有172个,存在观测异常台或场地比为0.14,其中出现中期与短期异常场地比分别是0.08和0.03;各类观测项共有335项,异常测项比为0.09,其中出现中期与短期异常测项的占比分别是0.06和0.01.可见,震前仪器微观监测台或测项多数没有观测到突出异常现象.本文中其它没有提及的观测手段或观测项的资料,经过研究没有分析检测出异常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观测异常 地震前兆 异常点的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微波辐射遥感的极化指数距平统计与土壤湿度分布 被引量:7
19
作者 颜锋华 金亚秋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4期386-392,共7页
用辐射传输理论提出的地表微波辐射极化指数PI的定义 ,分别指出了土壤湿度、地面粗糙、植被层和大气层的各自影响。用DMSPSSM/I多时相 6年的数据给出中国主要陆地 19.35GHz通道的PI值月平均分布 ,表征土壤湿度的月变化 ,并获得中国主要... 用辐射传输理论提出的地表微波辐射极化指数PI的定义 ,分别指出了土壤湿度、地面粗糙、植被层和大气层的各自影响。用DMSPSSM/I多时相 6年的数据给出中国主要陆地 19.35GHz通道的PI值月平均分布 ,表征土壤湿度的月变化 ,并获得中国主要陆地同季同月PI距平值ΔnPI的统计分布 ,展示了中国陆地土壤湿度变化的分布图 ,以及在干旱与水涝期间PI距平值的异常 ,用中国山西 2 0 0 1年 5月的干旱和中国长江中游 1998年 8月水涝作了个例证明。这一理论方法可同样推广到有较低频率 (如 10 .7GHz)的 2 0 0 2年 5月发射的AMSR E或中国风云系列卫星微波成像辐射计的通道 ,而获得土壤湿度分布更好的PI指数评估。在已知区域平均PI值与平均土壤湿度的条件下 ,可以定量反演该区域的土壤湿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微波辐射观测 土壤湿度 极化指数 距平统计 异常指数分布 星载微波辐射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铀及其相关元素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成江 倪师军 +2 位作者 徐争启 王永利 施泽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650-650,共1页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找矿方向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相关元素 黑色岩系 异常分布 铀矿化 贵州兴义 矿产资源分布 云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