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凡美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应用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处理,而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分层护...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应用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处理,而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分层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处理,仅按照常规管理模式处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ESBLs-KPN感染率、ESBLs-ECO感染率、MRSA感染率、细菌感染种类≥2种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对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病历书写、护理记录等方面的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应用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处理,除了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而且可提高护理质量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 病房管理 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次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工作压力的影响
2
作者 蒋丽婵 刘容丽 +5 位作者 陈晓丽 吴燕 莫荣浩 巫冬梅 麦苗 梁裕 《中国卫生产业》 202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理质量、护士职业疲惫感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ICU的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10月—2024年4月采用常规管理设为管理前,... 目的探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护理质量、护士职业疲惫感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10月高州市人民医院ICU的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10月—2024年4月采用常规管理设为管理前,2024年5—10月采用分层次管理设为管理后,对比分层次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职业倦怠感及工作压力。结果管理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工作压力感评分低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理后护士的情绪疲倦感、工作冷漠感、个人工作无成就感评分为(24.51±4.83)分、(13.65±3.26)分、(28.18±4.09)分,低于管理前的(32.02±5.52)分、(18.04±3.75)分、(35.57±4.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76,5.588,7.584;P均<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ICU护理质量,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感和工作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管理模式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质量 职业倦怠感 工作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护理管理质量提升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刘燕 张金花 成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25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淄博一四八医院的4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1—12月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设为传统组;2023... 目的探讨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与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中国融通医疗健康集团有限公司淄博一四八医院的4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2022年1—12月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设为传统组;2023年1—12月实施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设为探究组。对比两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工作积极性与管理满意度。结果探究组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工作积极性均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探究组管理满意度为100.00%(46/46),高于传统组的86.96%(4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7,P<0.05)。结论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质量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式责任制管理模式 护理人员 工作积极性 护理管理质量 管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晓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2期126-128,共3页
目的分析层级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将来该院血液透析室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普通管理模式,研究组给予层级管理模式... 目的分析层级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将来该院血液透析室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即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普通管理模式,研究组给予层级管理模式,随后评价护理质量及患者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护理质量: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是,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2.93±2.89)分,相较对照组的(81.92±3.47)分,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负性情绪变化情况: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但是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0.13±2.74)分和(30.32±2.53)分,相较对照组的(34.01±4.03)分和(33.69±5.04)分,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室具有显著的管理效果,既能提高护理质量,又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负性情绪 血液透析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S分诊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实践分析
5
作者 金艳君 初翠香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5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6S分诊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烟台山医院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应用常规管理为管理前,2023年7—12月应用6S分诊管理模式为管理后。对比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综合素质... 目的探究6S分诊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烟台山医院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应用常规管理为管理前,2023年7—12月应用6S分诊管理模式为管理后。对比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综合素质评分、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专科护理评分、护理安全评分、环境秩序评分、仪器设备管理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团队凝聚力评分、活动自信心评分、责任感评分、荣誉感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理后满意度为100.00%(20/20),明显高于管理前的80.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管理前护理差错发生4例,护理沟通不当1例,病历资料缺失2例,工作交接不清1例;管理后无差错。结论6S分诊管理模式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综合素质、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管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管理模式 医院门诊 护理质量 综合素质 沟通协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胡玉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3期118-119,共2页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将该院外科病区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积极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护理质量。结果 (1)实施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将该院外科病区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工作的20名护士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并积极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的护理质量。结果 (1)实施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的病房管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评分明显高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20名护士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是13.33%,明显高于实施管理后的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病区日常护理管理过程中积极运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不但能够提升护士的护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发生,而且还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该管理模式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层级 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82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5月的82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而对观察组... 目的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82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5月的82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而对观察组进行分层管理模式管理,对比其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前得分分别为基础护理(87.35±6.39)分、病房护理(85.33±5.39)分,优质护理(86.47±3.27)以及护理不当事件共21件,而实施后得分分别为基础护理(95.44±5.17)分、病房护理(92.26±4.71)分,优质护理(91.61±3.38)分以及发生护理不当事件共3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满意度,为89.02%,而实施后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8.7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层级 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1期183-184,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2016年3月起本科使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来管理护士,选取本科2015年3~12月阴道分娩242例产妇、15名护士及2016年3~12月阴道分娩230例产妇、1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 目的分析研究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2016年3月起本科使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来管理护士,选取本科2015年3~12月阴道分娩242例产妇、15名护士及2016年3~12月阴道分娩230例产妇、1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前后的护理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产妇尿潴留、乳房肿胀、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分别为2.6%、0.9%、5.7%,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的10.7%、7.0%、18.2%,护理满意度89.1%明显高于实施前6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前共发生12次护理差错,而实施后无一次护理差错发生。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产妇对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护士对产妇情况掌握水平及护士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高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值得在医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层级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层级管理组织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及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沈洁银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期1-2,5,共3页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及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骨科住院的150例骨折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75例,采用骨科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75例,...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及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骨科住院的150例骨折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75例,采用骨科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75例,在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两组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效果评价(7.76±0.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6.84±0.12)分,两组护理人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痂X线评分、BMD、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8.67%,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中,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骨科 风险防控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分层管理模式 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被引量:38
10
作者 成巧梅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期64-65,共2页
分层管理是源于企业文化的一种管理理念,已付诸于实践,护士分层管理模式是将护士职责需要根据组织层次划分,建立新型的责、权、利统一的护理管理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和逐步推行护士的岗位准入和分层次使用,
关键词 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组织 护士职责 层次使用 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殿英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7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手术室20名护理人员,其中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采取常规管理,即为管理前,2022年1—12月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即为管理后。比较... 目的分析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手术室护士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手术室20名护理人员,其中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采取常规管理,即为管理前,2022年1—12月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即为管理后。比较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变化、工作投入度评分、护士考核成绩及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士工作投入度评分、护士理论成绩、实践能力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5.00%较管理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经采取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其自身专业能力及工作投入度,并大幅度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减少相关风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士 护理管理质量 护理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樊小荣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27期76-77,101,共3页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泌尿外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分层级管理护理方法。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为15人。比较护理人员实施前后的... 目的探究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泌尿外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分层级管理护理方法。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为15人。比较护理人员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为:工作质量(32.16±2.87)分,医德规范(33.23±2.95)分,工作效率(30.82±1.94)分,考核总分(96.21±7.76)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各项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40例,满意19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98.33%;对照组非常满意27例,满意20例,不满意13例,总满意度78.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效果,保证工作效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护理 泌尿外科 管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普外科患者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锡群 陈荣珠 官拓伶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5期166-167,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普外科患者手术质量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102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 目的探讨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普外科患者手术质量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102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伤口感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56.86%,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47%,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普外科患者的手术质量以及满意度,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普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普外科 手术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洪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17期115-116,共2页
目的分析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精神科基础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共140名,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一组人数为70名。该院自2016年12月重点实施层... 目的分析层级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精神科基础护理人员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共140名,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一组人数为70名。该院自2016年12月重点实施层级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开展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层级管理模式,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相应的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该项措施具体实施之前,两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4%。经过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提升精神科护理质量,同时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维护医院的良好形象,值得推广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管理模式 精神科 护理质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次管理模式在呼吸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评分影响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雨 赵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4期15-16,19,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分层次管理模式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评分影响。方法在该院收治的呼吸科住院患者(入院时间2017年3月—2019年4月)中抽取8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4... 目的探讨分析分层次管理模式在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评分影响。方法在该院收治的呼吸科住院患者(入院时间2017年3月—2019年4月)中抽取84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其中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相同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分层次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事故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事故发生率为11.90%,高于研究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8.786,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97.62%)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5)。结论给予呼吸科患者分层次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管理模式 呼吸科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景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4期2688-2689,共2页
目的探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8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层... 目的探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78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肝胆外科患者护理质量,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6
17
作者 扎西卓玛 胡跃萍 +1 位作者 付培湘 梅原花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共48例,给予常规骨科护理;选取2014年入院接受治疗的...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骨科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共48例,给予常规骨科护理;选取2014年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共56例,对护理人员施行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意外跌倒、擅自外出、计划外拔管、压疮、意外坠床等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基础护理、护理文书、危重护理等护理质量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满意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9.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管理在骨科医务人员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层级责任制 骨科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谢红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4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该院心内科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心内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自行设计工作质量评价方案,此评价方案包括病区管理质量评价、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措施质量评价、护理文件书写质...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该院心内科实施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心内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自行设计工作质量评价方案,此评价方案包括病区管理质量评价、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措施质量评价、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预防差错事故质量评价,分别在层级管理实施前和层级管理实施后进行工作满意度评价。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量表,分别在层级管理实施前和层级管理实施后进行工作满意度评价。结果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病区管理质量评价、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护理措施质量评价、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消毒隔离质量评价、分级护理质量评价、患者对护理服务评价、急救物品管理质措施评价、预防差错事故质量评价等评分分别高于实施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内在满意度评价、外在满意度评价、一般满意度评价评分分别高于实施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心内科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内科 工作质量 工作满意度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检查中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对消毒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栾雪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16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检查中,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对消毒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消化内科内镜检查护士30名,应用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消化内科内镜检查护士30名...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检查中,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对消毒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消化内科内镜检查护士30名,应用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消化内科内镜检查护士30名,实施常规管理内模式,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均为同一批。对比实施前后消毒合格率、护理管理质量和工作能力。结果实施后消化内镜消毒合格率、护士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工作能力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消化内镜检查中内镜的消毒合格率和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护士的工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检查 护理质量层级管理模式 消毒合格率 护理管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职业性尘肺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对护理质量的提升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小玲 李爱清 黄燕舞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目的分析在职业性尘肺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性尘肺科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管理前),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实施分... 目的分析在职业性尘肺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次管理模式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5月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职业性尘肺科3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4月—2021年4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管理前),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实施分层次管理(管理后)。对比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工作积极性、条理性、岗位胜任能力及考核成绩。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文书书写、专科护理、护患沟通、病区管理、护理差错的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自评及他评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条理性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风险防范意识、法律意识、工作责任心、专业知识掌握、服务态度、人际交往的能力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历书写的考核成绩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次管理模式对于提升职业性尘肺科护理管理的护理质量,推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提高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科 层次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