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级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的提升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范琳琳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的提升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神经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按分层级护理模式开展时间为节点分为两组。对照组未落实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组落实分层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工...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对护理工作的提升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神经内科护士为研究对象,按分层级护理模式开展时间为节点分为两组。对照组未落实分层级护理模式;研究组落实分层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工作质量。研究分别从护士自我价值体现、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工作愉悦感等方面,对比分层级护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工作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落实分层级护理模式后,研究组护士在自我价值体现、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工作愉悦感等方面的均要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士的自我价值体现得分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分分别为(94.3±5.2)分、(94.6±5.4)分,而对照组两项评分分别为(81.1±7.3)分、(80.4±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士发散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更好体现护士的自我价值,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科 分层级护理模式 护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孟凡美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应用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处理,而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分层护...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应用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处理,而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分层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处理,仅按照常规管理模式处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ESBLs-KPN感染率、ESBLs-ECO感染率、MRSA感染率、细菌感染种类≥2种率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对基础护理、病房管理、病历书写、护理记录等方面的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应用分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处理,除了可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而且可提高护理质量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 病房管理 层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及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沈洁银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期1-2,5,共3页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及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骨科住院的150例骨折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75例,采用骨科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75例,... 目的探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及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骨科住院的150例骨折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75例,采用骨科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75例,在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同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两组护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风险效果评价(7.76±0.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6.84±0.12)分,两组护理人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痂X线评分、BMD、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98.67%,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中,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风险防控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同时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骨科 风险防控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