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回归估计与分层比估计的方差性质 被引量:2
1
作者 邹国华 周永正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9-62,共4页
分层回归估计与分层比估计的方差性质邹国华周永正ABSTRACTThepaperdiscussestheVariancePropertyofStratifiedRegressionEstimationandStrati... 分层回归估计与分层比估计的方差性质邹国华周永正ABSTRACTThepaperdiscussestheVariancePropertyofStratifiedRegressionEstimationandStratifiedRatioEstim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回归估计 分层比估计 方差性质 抽样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比对分层旋流火焰稳定模式及流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思睿 刘训臣 +3 位作者 李磊 韩啸 张弛 齐飞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9-628,共10页
应用高速激光诊断系统,对中心分层旋流火焰开展了流场与火焰结构的多参数同步测量,研究了分层比对火焰动力学及瞬态流动结构的影响。通过20kHz高频平面激光诱导荧光和高频粒子示踪测速技术,研究了不同分层比下的火焰模式和稳定机理,并... 应用高速激光诊断系统,对中心分层旋流火焰开展了流场与火焰结构的多参数同步测量,研究了分层比对火焰动力学及瞬态流动结构的影响。通过20kHz高频平面激光诱导荧光和高频粒子示踪测速技术,研究了不同分层比下的火焰模式和稳定机理,并揭示了流场结构沿轴向的定量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分层比可以改变分层旋流火焰中火焰面相互作用模式,使主火焰的稳定机理由接触点火变为融合点火机理。同时分层比也会改变火焰释热区的位置,使流场结构以及脱落旋涡的空间分布发生改变。应用旋涡识别方法定量提取了脱落旋涡的位置,获得了内剪切层中脱落旋涡的空间分布和轴向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比 中心分层旋流火焰 多参数同步测量 火焰面相互作用模式 流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比对双旋流预混火焰结构和燃烧不稳定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易明 谭建国 +1 位作者 高政旺 刘瑶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4-450,共7页
基于双旋流预混燃烧实验系统,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ICCD相机等装置,研究了不同分层比对双旋流预混火焰宏观结构和燃烧不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层比增大,火焰的主释热区由主燃级下游逐渐移向火焰根部,再逐渐向预燃级下游靠近,... 基于双旋流预混燃烧实验系统,采用动态压力传感器、ICCD相机等装置,研究了不同分层比对双旋流预混火焰宏观结构和燃烧不稳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层比增大,火焰的主释热区由主燃级下游逐渐移向火焰根部,再逐渐向预燃级下游靠近,旋流火焰张角随之增大,火焰中心界面结构有“W”、“V”和“多褶”3种典型结构;随着分层比增大,火焰由稳定转为不稳定,且主频都在60 Hz左右,振幅先增大再慢慢下降,且在分层比为1.25和1.50时,有明显的不稳定第二频率出现,其大小约等于2倍的不稳定主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旋流 预混火焰 宏观结构 分层比 燃烧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矿区软硬分层煤温度-压力耦合影响瓦斯解吸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黄良 李希建 +1 位作者 刘钰 陈守坤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2,170,共8页
煤层瓦斯解吸特性对矿井瓦斯涌出规律和煤层气开发有重要影响,煤层温度和压力变化对软硬分层煤瓦斯解吸有明显控制作用。贵州黔西矿区煤层大多属于高瓦斯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软硬结合较多,且煤层透气性低。为进一步明确该地区煤层瓦斯解... 煤层瓦斯解吸特性对矿井瓦斯涌出规律和煤层气开发有重要影响,煤层温度和压力变化对软硬分层煤瓦斯解吸有明显控制作用。贵州黔西矿区煤层大多属于高瓦斯近距离突出煤层群,软硬结合较多,且煤层透气性低。为进一步明确该地区煤层瓦斯解吸特性,以贵州黔西典型矿区小屯煤矿和青龙煤矿软硬分层煤为研究对象,利用HCA型高压容量法吸附装置对软硬分层煤进行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瓦斯解吸特征试验研究,对比分析温度、压力耦合变化对软硬分层煤瓦斯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煤样温度、压力越高,瓦斯解吸初速度越大,对于0~120 s内的初始瓦斯解吸,瓦斯压力不占主导作用;软分层煤初始瓦斯解吸速率大于硬分层煤,硬分层煤累计瓦斯解吸量大于软分层煤,硬分层煤累计瓦斯解吸量最快在540 s内超过软分层煤;煤体暴露后60 s内含煤瓦斯解吸量变化最剧烈,且软分层煤前60 s解吸量所占比例大于硬分层煤,解吸更“活跃”;瓦斯解吸速率随压力的增加而升高,解吸速率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0~60 s为“解吸爆炸期”,60~1500 s为“解吸跳跃期”,1500~7200 s为“解吸稳定期”;软分层煤中值解吸时间受温度、压力影响大于硬分层煤,软分层煤瓦斯解吸主要集中在煤炭暴露后1800 s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软硬分层 瓦斯解吸速率 瓦斯解吸量 温度-压力耦合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分层分类建构——基于“分区”与“系统”逻辑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民 程遥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1,共8页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推进空间规划制度改革是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阐述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历程与趋势,辨析基于“分区”和“系统”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然后阐释“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和相关... 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推进空间规划制度改革是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首先阐述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历程与趋势,辨析基于“分区”和“系统”的空间规划体系建构逻辑。然后阐释“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概念和相关国际经验,提出在建立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制度、明确市县全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规划分区的同时,应针对“分区”与“系统”的发展规律和管控需求,建立城市规划、乡村规划、生态区规划、海洋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体系;进而提出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与“分区规划体系”“相关专项规划体系”“实施规划体系”共同建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最后,针对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战略性与基础性作用,阐述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建设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国家空间规划 分区与系统 分层分类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探地雷达的苏打盐碱地土壤分层信息获取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向明 富美玲 +5 位作者 陆海鹏 王明明 张于 马亮乾 彭伟 冉恩华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7,共9页
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面积巨大并且改良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快速了解土体中的土壤层次信息对于评价、改良与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位于吉林西部松嫩平原的典型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利用... 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苏打盐碱地面积巨大并且改良难度大,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快速了解土体中的土壤层次信息对于评价、改良与利用盐渍化土壤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位于吉林西部松嫩平原的典型苏打盐碱地为研究对象,利用探地雷达对不同盐碱程度的盐碱土进行野外探测,分别基于雷达图像波形图和Hilbert谱瞬时属性确定土壤分层时域位置,并采用扩展后的Dobson介电常数模型估算各层介电常数,从而获得土壤分层厚度信息,最后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与实地挖掘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盐分含量对探地雷达信号的影响十分明显,大于7 ns时,电磁波幅值已很小。苏打盐碱土介电常数仍主要由实部决定,但介电常数虚部不能被忽略;2)基于雷达图像波形图和基于Hilbert谱瞬时属性两种方法均可较为准确地识别耕层(Ap)时域位置,但由于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基于波形图像的方法无法识别耕层以下层次,而基于Hilbert谱瞬时相位方法除个别过渡层外,可准确识别60 cm内绝大多数土壤层次;3)除个别过渡层外,基于Hilbert谱瞬时相位方法获得的土层厚度绝对误差基本在5 cm以内,相对误差在15%以内,基本能满足盐碱地野外探测需求。Hilbert谱瞬时相位对盐碱地探地雷达信号具有明显增强作用,有助于客观识别土壤分层时域位置,该研究可为快速、无损获取盐渍化土壤层次信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土壤分层 土壤介电常数 希尔伯特变换 苏打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的递进分层诊断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咸日常 李云淏 +4 位作者 刘焕国 王昭璇 张海强 胡玉耀 王玮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6-1734,I0079,I0080,共11页
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成因复杂、种类繁多,精确诊断难度大,现有诊断技术大多滞留于故障定性阶段。为实现多类型故障的精准定位,该文通过建立多状态量与故障特征之间的递进映射关系,提出一种改进灰狼算法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耦合的电力变... 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成因复杂、种类繁多,精确诊断难度大,现有诊断技术大多滞留于故障定性阶段。为实现多类型故障的精准定位,该文通过建立多状态量与故障特征之间的递进映射关系,提出一种改进灰狼算法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耦合的电力变压器故障递进分层诊断方法。首先介绍改进灰狼算法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建立电力变压器故障递进分层、自动诊断及定位模型;其次基于300组电力变压器的状态量,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选取线性无关的特征状态量,依据DL/T 1685—2017《油浸式变压器状态评价导则》进行离散化处理,借助算法模型递进分层、自动诊断:第一层诊断故障回路、第二层确定故障部位、第三层明确故障原因,得到各分类器的诊断准确率及惩罚系数和核函数参数的最优组合解,并与其他算法模型的故障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最后以实际故障案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文所提诊断模型比其他方法拥有更高准确率和更快的运算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变压器 改进灰狼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多状态量 内部故障 递进分层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分类视角下社会救助标准体系结构及问题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建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18,共9页
我国社会救助标准是围绕低保标准建立起来的、各部分彼此密切关联的结构体系。特困救助可以看成低保的特殊形式,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资格是低保资格向外扩展的结果,专项救助与其他救助项目的资格条件捆绑在一起。临时救助待遇... 我国社会救助标准是围绕低保标准建立起来的、各部分彼此密切关联的结构体系。特困救助可以看成低保的特殊形式,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资格是低保资格向外扩展的结果,专项救助与其他救助项目的资格条件捆绑在一起。临时救助待遇标准与低保标准挂钩,但灾害救助标准与低保没有关系。目前我国社会救助标准体系的问题主要包括:低保资格标准和待遇标准合二为一,制约社会救助扩面;低保边缘家庭资格与待遇标准之间脱节,导致认定率低;低保和专项救助资格标准捆绑,诱发福利依赖等。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将低保资格标准和待遇标准分开,给予低保边缘家庭少量现金待遇并简化认定程序,剥离福利捆绑并形成梯度化救助标准体系,利用大数据助力救助标准体系建设等改革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体系 社会救助 分层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的空间分层与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逻辑——基于浙江“千万工程”实践中的农村综合改革经验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阳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已经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和研究视角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既有研究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等不同视角来讨论共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已经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共同富裕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和研究视角中具有不同的内涵。既有研究从经济、社会与文化等不同视角来讨论共同富裕的理论意义,虽展现了共同富裕的内涵多重性和实践复杂性,但也导致关于共同富裕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念的阐释上,而缺乏实践体系的建构。基于空间视角认识共同富裕的差异化内涵,为破解这一理论和实践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因为只有在区域、城乡、社区等不同层次的空间单元内,才能体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关系以及价值引领的同步性和一致性,也才能够真正建立作为共同体的社会系统、明确共同富裕的具体目标。浙江“千万工程”实践中的农村综合改革经验表明,不同空间层次的共富目标和政策实践具有一定的差异,构成了推动当地乡村全面振兴的系统逻辑。更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共富”构成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外部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发挥城乡互补优势与联动优势的“城乡共富”,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纽带和机制;更有利于发挥地方社会文化优势和情感价值的“社区共富”,为构建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创造了条件。共同富裕的空间分层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浙江的农村综合改革体现了区域、县域、村域多重空间视角下系统性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与地方发展实际的有机融合,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地方化统筹,从而内生性推动了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进而实现了区域经济与县域经济的有效衔接,推动了城乡工农关系的内生性重构,激活和发挥了集体经济优势,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了乡村物质与精神的共同富裕,为全国其他地区系统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空间分层 城乡融合 “千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分层强化学习的知识图谱推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旭华 高良煜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088,共8页
强化学习可以将知识图谱多跳推理建模成马尔科夫序列决策过程,提高预测实体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现有的强化知识推理任务经常涉及庞大的状态和动作空间,容易造成维度灾难,从而导致算法在解决复杂的动作选择问题时表现不... 强化学习可以将知识图谱多跳推理建模成马尔科夫序列决策过程,提高预测实体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现有的强化知识推理任务经常涉及庞大的状态和动作空间,容易造成维度灾难,从而导致算法在解决复杂的动作选择问题时表现不佳;同时大多数知识图谱存在不完整的问题,导致模型在推理时无法高效地搜索路径.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分层强化学习的知识图谱推理模型,将知识推理分解成三级分层决策任务,每一级都有一个智能体从各自的动作空间中做出选择,从而降低了问题的复杂度.具体地,首先选择关系,其次选择与关系相连的预聚类的实体簇,最后采用动态选择机制从实体簇中选择相应的尾实体.此外,本文设计一个同时考虑答案准确性和路径合理性的的奖励重塑函数,指导智能体选择更为合理的路径,同时缓解奖励稀疏的问题.本文在3个基准数据集上将所提出的模型与7种知名推理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取得了非常具有竞争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图谱推理 动态分层强化学习 动态选择 奖励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详分层管控的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木林 朱江 +2 位作者 欧阳效福 周艺霖 夏剑琴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4,共7页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核心制度。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由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管控对象和机制不同,造成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上存在...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是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核心制度。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是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过去由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管控对象和机制不同,造成建设项目在规划审批上存在较多不协调,带来建设项目难以落地的问题。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和实施,在“多规合一”和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下,如何建立统一的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机制是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在梳理过去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管控机制特点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国土空间体系下建设项目用地合规性审查机制进行了探索,提出基于总—详分层,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差异化的项目用地管控思路,并建议按技术修正、一般调整和重大调整等情形分类确定项目用地规划调整方式,为我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提供思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规划 总—详分层管控 建设项目 审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估心肌纤维化在扩张型心肌病风险分层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12
作者 刘涛 侯举香 +2 位作者 王钰 赵卫 陈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4-448,共5页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展性疾病,临床预后较差,患者常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在评估DCM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R中心肌...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以心肌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展性疾病,临床预后较差,患者常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脏磁共振(CMR)心肌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肌纤维化,在评估DCM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R中心肌延迟强化和T1 mapping技术在DCM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延迟强化 T1 mapping 风险分层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分层受限空间中的电偶极子远区辐射场求解
13
作者 周丽丽 张滢 +1 位作者 穆中林 胡欣悦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9-214,共6页
各向异性分层介质中电波传播问题的研究对无线通信、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受限空间电偶极子的镜像分布及远区平面波的传播特点直接采用矢量计算方式推导了上、下各向异性分层受限空间中电偶极子远区辐射场,结果综合考虑... 各向异性分层介质中电波传播问题的研究对无线通信、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受限空间电偶极子的镜像分布及远区平面波的传播特点直接采用矢量计算方式推导了上、下各向异性分层受限空间中电偶极子远区辐射场,结果综合考虑了发射点关于上、下界面的镜像点对远区场的影响.同时,比较了不同方向、不同频率电偶极子处于模型相同位置时的辐射特性.该方法能够有效规避因电偶极子空间角度变化以及场源坐标系建立位置变化导致的分类计算,可进一步扩展至辐射源方向改变时电磁波在各向异性复杂分层介质中的传播特性预测问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镜像点 水平分层 电偶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
14
作者 杨清海 廖成龙 +5 位作者 贾德利 祝英俊 于川 孔令维 于洋 杜凯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4-216,共13页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 针对现有分层采油工艺技术存在的不适应检泵作业、有效工作寿命短、通讯可靠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电磁耦合智能分层采油技术,研制了核心工具及配套工具,并开展了现场试验。采用生产和配产管柱分离的丢手管柱结构,当两管柱在井下对接后,利用电磁耦合原理实现管柱间电能与信号的近距离无线传输,为井下多个智能配产器供电,并实现双向通讯。研制了适应井下复杂工况的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智能配产器、地面控制器等核心工具,以及大通径丢手锚定器、油井过电缆封隔器等配套工具,实现了技术定型。在大庆油田完成10口井现场试验,两管柱井下对接快捷、可靠,电磁耦合传能与通讯装置工作稳定,实现了井下分层流量、压力、温度的实时监测和分层产液量调控,提高了储层认识程度,取得了增油、降含水的生产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油 电磁耦合 电能无线传输 信号无线传输 井下实时监测 注采协同调控 降水增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亭子口水库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及坝下水温节律研究
15
作者 张旭 脱友才 +3 位作者 王刚 王耀雄 贾云霄 黄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94,共11页
为探究大型水库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及出库水温在坝下河道的演化规律,以亭子口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1~2023年对水库坝前水温及下泄水温开展了高频原型观测。结果表明:①亭子口水库为季节分层型水库,夏季分层现象显著,7~9月出现稳定双温跃... 为探究大型水库坝前水温分层结构及出库水温在坝下河道的演化规律,以亭子口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21~2023年对水库坝前水温及下泄水温开展了高频原型观测。结果表明:①亭子口水库为季节分层型水库,夏季分层现象显著,7~9月出现稳定双温跃层现象,2021年秋季入库流量的剧增加强了水体的垂向混掺,显著破坏水体热分层结构;②表层水温日变幅主要受气温影响,深层水体水温日变幅主要受温跃层内波影响,出流日调节引起的温跃层内波导致最大日变幅位置向深水处移动;③温跃层深度随季节发生变化,温跃层厚度变化趋势与深度相反,表层水温与分层稳定性指数(SI)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④亭子口水库运行后下泄水温及坝下苍溪水文站水温在4~6月表现出明显“滞温”现象,其余月份表现出“滞冷”现象,苍溪水文站水温较气温变化滞后约44 d,到达特征水温18℃时间较天然过程延迟16 d;⑤苍溪航电枢纽成库后减缓了亭子口水库出库水流的流动,对坝下水温恢复有正效应。研究成果可为优化水库调度和分层取水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分层结构 温跃层 坝下水温 日变化 原型观测 航电枢纽工程 亭子口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差异化调频死区的风电基地分层集群协同频率控制策略
16
作者 姜涛 邱宇琛 +1 位作者 李雪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21,共14页
针对高风电渗透率电力系统惯量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差异化调频死区的大规模风电基地分层集群协同频率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机组频率控制策略,利用时域分析法解析调频死区内外的多风电场群频率响应特性,揭示调频死区参数对系统调频效... 针对高风电渗透率电力系统惯量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差异化调频死区的大规模风电基地分层集群协同频率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机组频率控制策略,利用时域分析法解析调频死区内外的多风电场群频率响应特性,揭示调频死区参数对系统调频效果的影响机理。然后,综合考虑死区参数设置的影响,以死区宽度为控制主线,设计差异化多重调频死区,按照调频能量需求逆向规划风电基地分层集群任务分工,自适应调整参与调频机群数量,提升系统频率最低点并抑制二次跌落风险,避免机组频繁动作,延长工作使用寿命。最后,通过改进的4机11节点测试系统和某实际电网算例对所提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基地 死区 分层集群 一次调频 二次跌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分层缺陷的中频涡流C扫描成像检测
17
作者 王楠 何存富 +2 位作者 刘秀成 梁雪斌 李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97-907,共11页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制备和服役过程中容易诱发多种损伤,其中分层缺陷对材料的潜在破坏性最大。针对CFRP中分层缺陷的检测问题,采用涡流C扫描检测技术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进行可视化成像。基于成像结果,建立数学统计模型对缺陷面积进行重构,通过分析不同阈值对重构效果的影响以实现涡流对分层缺陷面积检测精度的量化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缺陷埋深与不同方向涡流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揭示涡流对板内分层缺陷深度的检测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中频(小于1 MHz)涡流C扫描成像系统可以实现CFRP板内最小直径5 mm、埋深0.5 mm分层缺陷的三维成像与定量评估。研究工作为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内分层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 分层缺陷 涡流 C扫描成像 缺陷面积 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浓度与活性分层的汽油小负荷压燃研究
18
作者 张蕾 张珊珊 +1 位作者 邬斌扬 苏万华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汽油压燃发动机具有高效清洁运行的潜力,基于自行搭建的汽、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平台及缸内燃烧数值模拟方式,研究了汽油双、单歧管喷射策略及柴油单次、两次直喷策略所产生的燃料分层对汽油压燃小负荷燃烧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转速... 汽油压燃发动机具有高效清洁运行的潜力,基于自行搭建的汽、柴油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平台及缸内燃烧数值模拟方式,研究了汽油双、单歧管喷射策略及柴油单次、两次直喷策略所产生的燃料分层对汽油压燃小负荷燃烧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转速为1500 r/min、燃料热量为610.4 J/cyc的小负荷工况下,单歧管策略的缸内混合气浓度分层程度显著高于双歧管策略,有利于火核产生,提升着火性能,但燃烧效率低下.因此采用直喷微量柴油的策略使混合气活性大幅提升,活性基团产生与消耗速率加快,不同直喷策略导致混合气燃烧特性产生变化.在汽油预混率为86%的工况下,柴油早喷(-160°CAATDC)时的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热效率(ITE)分别为0.53 MPa和49.41%,NO_(x)、CO和总碳氢化合物(THC)排放水平降低,但压力升高率超限.优化喷射策略,采用多次直喷可灵活调控混合气浓度与活性分布,延缓放热进而降低压力升高率.在一次柴油早喷量为1.9 mg/cyc、二次柴油直喷量为1.0 mg/cyc时,指示热效率进一步提升至4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汽油压燃 双、单歧管喷射策略 活性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独立循环神经网络的分层视频摘要算法
19
作者 任喜伟 刘艳 +3 位作者 肖曼 贾事端 王瑞 何立风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33-1241,共9页
针对现有视频摘要算法忽略镜头信息导致活动完整性受损以及传统RNN和LSTM在处理长视频时难以有效捕捉长距离依赖的问题,本文利用视频序列底层层次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IndRNN的分层视频摘要算法(HIRVS)。HIRVS可以分为3部分:(1)利用IndRN... 针对现有视频摘要算法忽略镜头信息导致活动完整性受损以及传统RNN和LSTM在处理长视频时难以有效捕捉长距离依赖的问题,本文利用视频序列底层层次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IndRNN的分层视频摘要算法(HIRVS)。HIRVS可以分为3部分:(1)利用IndRNN网络生成每个镜头的视觉特征,输出的最后隐藏状态是镜头内所有帧特征的时序加权聚合;(2)利用双向IndRNN镜头级特征序列进行时序关系建模,捕捉镜头间的长程依赖关系;(3)引入自注意力视频编码器提取视频中的全局依赖关系。最后,预测视频镜头的重要性分数,以此选取关键镜头生成视频摘要。实验在两个公共数据集SumMe和TvSum上进行,在SumMe数据集上F分数达到51.0%,较VOGNet提升了1.2%;在TVSum数据集上F分数达到61.3%,较当前最优方法 VJMHT提升了0.3%。实验结果验证了HIRVS在视频摘要任务中的有效性,提高了摘要生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摘要 独立循环神经网络 分层结构 自注意力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危险因素——基于结节体积分层的研究
20
作者 刘冬 胡明阳 +2 位作者 蒲顺帆 王亚文 钱林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46,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体积结节在微波消融过程中导致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并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结节体积分为大... 目的探讨不同体积结节在微波消融过程中导致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风险分层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4年8月接受微波消融治疗并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根据结节体积分为大结节组(≥500 mm 3)和小结节组(<500 mm 3),每组按12匹配无RLN损伤病例。收集4类22项参数,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大结节组(34例损伤/82例对照)中,Z结位置(OR=3.418,95%CI:1.326~8.809)、实性结构(OR=2.795,95%CI:1.066~7.360)及前被膜间距>2 mm(OR=5.097,95%CI:1.508~17.232)为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小结节组(40例损伤/104例对照)中,较高的消融功率(OR=0.904,95%CI:0.828~0.986)是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节与气管食管沟(tracheoesophagealgroove,TEG)间距≤2 mm(OR=5.717,95%CI:2.402~13.605)为喉返神经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结节RLN损伤风险与解剖位置及结节囊实性相关,而小结节风险受能量参数及邻近神经距离影响。分层评估可优化个体化消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微波消融 喉返神经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