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卤代苯/丙酮溶液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坤 李玉慧 +4 位作者 赵洪辉 王盼归 游奥 沈鸿远 喻远琴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研究卤代苯(C_(6)F_(5)X(X=F,Cl,Br,I))/丙酮(CH_(3)COCH_(3))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测量不同摩尔浓度下C_(6)F_(5)X(X=F,Cl,Br,I)/CH_(3)COCH_(3)溶液CO伸缩振动的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CH_(3)COCH_(3),C_(6)... 研究卤代苯(C_(6)F_(5)X(X=F,Cl,Br,I))/丙酮(CH_(3)COCH_(3))组成的二元混合溶液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测量不同摩尔浓度下C_(6)F_(5)X(X=F,Cl,Br,I)/CH_(3)COCH_(3)溶液CO伸缩振动的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纯CH_(3)COCH_(3),C_(6)F_(5)X(X=F,Cl,Br)/CH_(3)COCH_(3)二元混合溶液中CO伸缩振动频率发生蓝移,且随C_(6)F_(5)X(X=F,Cl,Br)摩尔浓度增大而增大;当X=I时,情形与X=F,Cl,Br不同,C_(6)F_(5)I/CH_(3)COCH_(3)二元混合溶液中CO伸缩振动频率随C_(6)F_(5)I摩尔浓度的增大而出现红移,且红移量随C_(6)F_(5)I摩尔浓度增大而增大.尽管理论上C_(6)F_(5)X(X=F,Cl,Br,I)/CH_(3)COCH_(3)二元混合溶液中既存在孤对电子-π(LP…π)相互作用,又存在C—X…O相互作用(F除外),但是实验溶液状态下,LP…π相互作用不能被检测出来(因为LP…π相互作用非常微弱),仅能检测出C—X…O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卤键 卤代苯 拉曼光谱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设计
2
作者 李宝兰 《教育学报》 1994年第5期44-44,共1页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设计太原铁路子弟第三中学李宝兰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分析、……、想象等思维能力”。为此,在进行分子运动论的教学中,对分子间...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设计太原铁路子弟第三中学李宝兰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分析、……、想象等思维能力”。为此,在进行分子运动论的教学中,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分子 弹簧形变 互引 模型设计 分子距离 中学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过程 分子运动论 思维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噻吩荷移配合物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翀 步宇翔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521-1525,共5页
利用 B3LYP法在 6-31 1 +G* 水平上研究了 Na-噻吩体系可能存在的 3种 Na-噻吩复合物 A,B和 C分子结构 .结果表明 :Na-噻吩体系存在 2个能量极小结构 A和 C;结构 B未得到证实 .结构 A中 ,Na的 3s1电子直接和噻吩杂环的所有重原子进行弱... 利用 B3LYP法在 6-31 1 +G* 水平上研究了 Na-噻吩体系可能存在的 3种 Na-噻吩复合物 A,B和 C分子结构 .结果表明 :Na-噻吩体系存在 2个能量极小结构 A和 C;结构 B未得到证实 .结构 A中 ,Na的 3s1电子直接和噻吩杂环的所有重原子进行弱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具有 Cs对称性的金属有机复合物 ;结构 C中 ,Na原子的 3s1电子主要通过和与 S原子不直接相连的 C2和 C3进行弱相互作用 ,因而在原有的大 π键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大 π键 ,其结构为 C2 v对称性 .结构 A较结构 C稳定 78.0 k J/ mol.结构 A中的 Na—S之间的距离为 0 .4 0 7nm,键角∠ CSC为 91°,金属 Na和噻吩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使整个噻吩分子平面稍微变形 ,S原子向 Na所在的一侧稍微偏离 C环平面 .结构 C中 Na-S之间的距离为 0 .82 5 nm,∠ CSC为 91°,金属 Na原子和杂环中所有的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 .在 B3LYP、 MP2、 MP3和 MP4水平上 ,分别用 6-31 1 +G* 和 6-31 1 ++G* * 基组精确计算了最稳定结构 A的结合能 ΔE为 8.3~ 1 0 .9k 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噻吩 节淡B3LYP 结合能ΔE 分子相互作用 荷移配合物 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HX分子间势的精确从头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愚 史鸿运 王伟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13-1020,共8页
在用非迭代的三重激发项来校正CCSD的CCSDT理论水平下,采用augccpVQZ基函数对HeHF的分子间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HeHF以线型结构存在.在极限基的情况下,复合物两种线型极小点结构HeHF和HeFH势阱深分别为46.614c... 在用非迭代的三重激发项来校正CCSD的CCSDT理论水平下,采用augccpVQZ基函数对HeHF的分子间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HeHF以线型结构存在.在极限基的情况下,复合物两种线型极小点结构HeHF和HeFH势阱深分别为46.614cm-1和25.026cm-1对应He原子到HF分子质心的距离Rm分别为0.3149nm和0.3012nm.讨论了不同的基函数和理论方法在研究此类弱束缚态复合物的分子间势时的可靠性及其对结果的影响,并研究了HF分子中H-F键长的改变对势能的影响同时也给出了势函数的解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头计算 分子 PES CBS 分子相互作用 氢卤酸 稀有气体 复合物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超分子结构的概念及其研究途径与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曾凡桂 张通 +1 位作者 王三跃 谢克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89,共5页
根据煤的组成及煤分子间作用力广泛存在的特征,提出煤分子间由于非共价键作用和分子识别而形成了超分子结构,并对煤超分子结构的主要研究内容、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煤超分子结构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①煤分子组成与结构;②煤... 根据煤的组成及煤分子间作用力广泛存在的特征,提出煤分子间由于非共价键作用和分子识别而形成了超分子结构,并对煤超分子结构的主要研究内容、途径与方法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煤超分子结构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①煤分子组成与结构;②煤分子间的作用;③煤分子识别;④煤超分子结构的表征及形成的物理化学机制.研究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煤超分子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理论模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协同及煤分子构型构象对煤超分子结构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超分子结构 分子化学 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力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显微镜在细菌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邱文彦 Richard R.Mu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2年第5期284-286,共3页
原子力显微镜具有样品制作简单,无需对样品包埋、固定、染色、干燥等处理,使之更接近自然状态;可在气相和液相对样品观察成像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对细菌表面的超微结构、细菌生物膜的形态和空间构像、细菌膜表面蛋白变化以及生... 原子力显微镜具有样品制作简单,无需对样品包埋、固定、染色、干燥等处理,使之更接近自然状态;可在气相和液相对样品观察成像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对细菌表面的超微结构、细菌生物膜的形态和空间构像、细菌膜表面蛋白变化以及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得到了许多超过电镜分辨率的可重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学 原子显微镜 细菌超微结构 细菌表面解剖形态 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π共轭分子的氨基面外弯曲振动模的拉曼光谱 被引量:5
7
作者 陶莎 于利娟 +1 位作者 吴德印 田中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09-1617,共9页
拉曼光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无损分子检测技术,其能够提供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指纹信息.一种面外弯曲振动模被称作wagging振动,它的信号尤为特殊,其频率和强度都非常依赖于检测环境.以乙烯胺和苯胺为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p-π共... 拉曼光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无损分子检测技术,其能够提供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指纹信息.一种面外弯曲振动模被称作wagging振动,它的信号尤为特殊,其频率和强度都非常依赖于检测环境.以乙烯胺和苯胺为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p-π共轭分子分别与水簇和银簇作用的平衡结构、成键作用和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弱相互作用,如分子与金属表面的弱吸附作用以及分子与水之间的氢键作用,均使氨基面外弯曲振动模(ωNH2)的拉曼信号发生显著的变化.考虑溶剂化效应后,氢键作用减弱,计算拉曼光谱趋于一致.通过进一步对电子结构的分析,解释了面外弯曲振动信号显著增强的原因,揭示了面外弯曲振动模与分子p-π共轭作用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外弯曲振动模 分子相互作用 氢键 乙烯胺 苯胺 拉曼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磷酸酶定位方向对DPPC液晶单层膜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王娟 孙润广 +4 位作者 郝长春 苗宗成 马亚红 李拓 辛督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36,共7页
采用3种不同方法将碱性磷酸酶(AP)添加在DPPC单层膜系统中,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AP对DPPC单层膜的影响,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AP分子与磷脂生物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用共同铺展法和亚相溶解法添加AP后,DPPC单层膜的相变不受影响。在低表... 采用3种不同方法将碱性磷酸酶(AP)添加在DPPC单层膜系统中,从热力学角度研究了AP对DPPC单层膜的影响,旨在从分子水平探讨AP分子与磷脂生物膜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用共同铺展法和亚相溶解法添加AP后,DPPC单层膜的相变不受影响。在低表面压力下,AP在膜上的定位从长轴与界面平行变为垂直方向,这改变了膜体系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了膜体系的混乱程度,增大了膜体系的能量。而用亚相注入法添加蛋白AP后,DPPC单层膜的相转移变得不明显,在低表面压力下AP分子的定位方向不变。在高表面压力下,AP分子可能被DPPC胶束包裹,并释放到单层膜外,这不仅改变了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且增大了体系的混乱程度,并减小了体系能量。碱性磷酸酶分子的定位方向对其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蛋白 相转移 分子相互作用 混乱度 DPPC单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HCl势能面和振转光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绛 朱华 +1 位作者 谢代前 鄢国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6-689,共4页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CCSD( T)和大基组 aug-cc-p VTZ加键函数 3 s3 p2 d对 Ne-HCl体系的分子间势能面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势能面上有两个势阱 ,分别对应于线性 Ne-Cl H和 Ne-HCl构型 .通过精确求解核运动方程发现 ,该从头算势...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CCSD( T)和大基组 aug-cc-p VTZ加键函数 3 s3 p2 d对 Ne-HCl体系的分子间势能面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势能面上有两个势阱 ,分别对应于线性 Ne-Cl H和 Ne-HCl构型 .通过精确求解核运动方程发现 ,该从头算势能面分别支持 5个 (对 Ne-HCl)和 7个 ( Ne-DCl)振动束缚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HCl分子 势能面 振转光谱 分子相互作用 范德华分子体系 量子化学 氯化氢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数据场的K-均值算法 被引量:11
10
作者 简艳 贾洪勇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498-4501,共4页
针对K-均值算法在随机选取初始类中心时存在不足、对噪声和孤立点敏感、不适用于发现大小差别很大的类的问题,借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模型,将文本模拟成数据场中的数据点,综合考虑文本间的相似度和相异度,提出一个新的数据势值计算公式... 针对K-均值算法在随机选取初始类中心时存在不足、对噪声和孤立点敏感、不适用于发现大小差别很大的类的问题,借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模型,将文本模拟成数据场中的数据点,综合考虑文本间的相似度和相异度,提出一个新的数据势值计算公式。根据文本数据的势,剔除孤立点、确定初始类中心。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可以提高收敛速度,消除噪声和孤立点对聚类结果的影响,提高聚类的精度,适用于主题分布不均匀的文本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均值 分子相互作用 数据场 文本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叠型双银配合物电子结构与相关性质
11
作者 郑康成 匡代彬 +1 位作者 沈勇 康北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0-673,共4页
在密度泛函B3LYP/LanL 2DZ的水平上,对具有π-π弱相互作用调控的折叠型银配合物Ag2(MPTQ)_2^(2+)进行计算研究.探讨该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成键特征、π-π弱相互作用机理、电荷布居及其相关性质.计算结果表明... 在密度泛函B3LYP/LanL 2DZ的水平上,对具有π-π弱相互作用调控的折叠型银配合物Ag2(MPTQ)_2^(2+)进行计算研究.探讨该配合物的电子结构、成键特征、π-π弱相互作用机理、电荷布居及其相关性质.计算结果表明,Ag…Ag之间存在弱的直接相互作用,HOMO主要布居在配体中芳香环的σ-p轨道、S的σ-p轨道及与S相连的C12的S轨道上,LUMO主要布居在配体中芳香环的π*-p轨道上,基态电子光谱主要是配体中的n→π*跃迁产生的电荷转移光谱.论文还讨论了分子间π-π弱相互作用的本质及活性部位等.计算结果能较好地解释实验现象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配合物 8-(2-吡啶甲巯基)喹啉 π-π相互作用 密度泛函法 电子结构 量子化学 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发固体添加剂调控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欣 高申正 +5 位作者 许善磊 徐浩 周鑫杰 朱梦冰 郝儒林 朱卫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6-87,共12页
本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具有可溶液制备、绿色无毒及可柔性化等特点而被视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之一.活性层内部的纳米形貌是决定器件性能和工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研究者先后开发了热退火、溶... 本体异质结(BHJ)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具有可溶液制备、绿色无毒及可柔性化等特点而被视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太阳能电池技术之一.活性层内部的纳米形貌是决定器件性能和工作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研究者先后开发了热退火、溶剂退火和溶剂添加剂等形貌优化方法.然而,上述处理方式不能与大面积印刷工艺兼容,而且不利于器件内部形貌和性能的稳定性,因此寻找简单高效的形貌调控手段是OSC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挥发固体添加剂因其独特的分子特性,能够与给受体分子间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被认为是提升OSC能量转换效率(PCE)和稳定性的发展方向.本文系统总结了非卤素及卤素型挥发固体添加剂调控OSC形貌和光伏性能的研究现状,深入讨论了挥发固体添加剂优化活性层形貌的不同机理,包括分子间吸附能、给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晶体成核和生长等;分析了挥发固体添加剂策略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挥发固体添加剂 非富勒烯受体 器件性能 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液体混合时体积一定缩小吗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平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液体混合 分子相互作用 学性质 偏摩尔数量 纯组分 体积变化 时体 积之和 相互作用 体积缩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