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D技术筛选麦冬分子鉴定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敏 黄龙妹 陈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04-508,共5页
应用RAPD技术筛选三种药用麦冬品种湖北麦冬,川麦冬和浙麦冬的分子鉴定标记,为构建麦冬特异性PCR鉴定方法奠定基础.对RAPD反应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反应条件.以麦冬嫩叶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RAPD反应模板,逐一使用40条随机... 应用RAPD技术筛选三种药用麦冬品种湖北麦冬,川麦冬和浙麦冬的分子鉴定标记,为构建麦冬特异性PCR鉴定方法奠定基础.对RAPD反应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确立最佳反应条件.以麦冬嫩叶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RAPD反应模板,逐一使用40条随机引物对三种麦冬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从引物S86,S65,S64,S22和S20结合下的RAPD图谱中找到了8条麦冬分子鉴定标记,其中湖北麦冬分子鉴定标记4条,川麦冬和浙麦冬各2条.这些分子鉴定标记在琼脂糖凝胶中的分子量介于500~2 000 bp之间,条带明亮清晰,可供回收进行序列分析,以便设计出特异性PCR引物,实现三种麦冬特异性PCR鉴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麦冬 分子鉴定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分子鉴定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克云 张崇星 +3 位作者 吕毅 徐春花 王旭 林茂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1-65,共5页
应用随机引物S344、S356和S360比较分析了PCR热循环复性温度、Mg^2+浓度和模板浓度对松材线虫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结果的影响,旨在建立松材线虫的最佳反应体系,并以此进行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筛选。结果表明:37℃的复性温度、3.... 应用随机引物S344、S356和S360比较分析了PCR热循环复性温度、Mg^2+浓度和模板浓度对松材线虫基因组DNA的RAPD扩增结果的影响,旨在建立松材线虫的最佳反应体系,并以此进行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筛选。结果表明:37℃的复性温度、3.0mmol·L^-1Mg^2+、10μL反应体系中松材线虫基因组DNA模板1~25ng是研究松材线虫RAPD特征的最佳反应体系。利用此反应体系,通过对100个随机引物的分析,获得了3条松材线虫区别于拟松材线虫的分子鉴定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RAPD优化反应体系 分子鉴定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白芍亲缘性分析及分子鉴定标记的筛选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敏 洪露 茅学群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1-584,共4页
提取4种白芍的DNA基因组,筛选26条随机引物对浙白芍、亳白芍、山白芍和川白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85条带,多态百分率为89%.聚类分析得到山白芍与亳白芍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723 7),而与浙白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520 2).其... 提取4种白芍的DNA基因组,筛选26条随机引物对浙白芍、亳白芍、山白芍和川白芍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385条带,多态百分率为89%.聚类分析得到山白芍与亳白芍遗传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723 7),而与浙白芍的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520 2).其中引物S17,S7,S61,S98筛选到浙江白芍、安徽白芍和山东白芍的分子鉴定标记.实验筛选获得的分子鉴定标记经克隆和测序后,可为白芍的特异性PCR鉴定的引物设计打下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品种的分子水平的鉴定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多态百分率 中药分子鉴定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耐盐性种质的分子标记辅助鉴定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郭蓓 邱丽娟 +1 位作者 邵桂花 许占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1,共6页
大豆耐盐种质的鉴定对于促进大豆耐盐育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已获得的大豆耐盐性基因的共显性PCR标记 ,对选自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 5 9份耐盐和盐敏感种质加以鉴定 ,同时进行了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 ,并对种质库耐盐性记载结果、田间... 大豆耐盐种质的鉴定对于促进大豆耐盐育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已获得的大豆耐盐性基因的共显性PCR标记 ,对选自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 5 9份耐盐和盐敏感种质加以鉴定 ,同时进行了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 ,并对种质库耐盐性记载结果、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进行比较 ,从中选出田间耐盐性重复鉴定结果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一致的耐盐种质 4 2份 ,分析了这些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 ,为大豆种质资源的改良及耐盐遗传育种中的亲本选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对分子标记应用于种质鉴定和育种实践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耐盐性 种质鉴定 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与分子标记鉴定的樱桃番茄新组合综合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云霞 颜秀娟 +1 位作者 王学梅 杨冬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8期51-54,58,共5页
以28份樱桃番茄组合为试材,通过对15个果实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对其抗病性的分子标记鉴定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樱桃番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8份樱桃番茄杂交组合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以方差贡... 以28份樱桃番茄组合为试材,通过对15个果实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及对其抗病性的分子标记鉴定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樱桃番茄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28份樱桃番茄杂交组合之间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以方差贡献率大于79%为标准,提取5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9.64%,对主成分因子进行未旋转因子得分,计算各樱桃番茄的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排序,以综合得分大于0.9为标准,有A6、A1、A8、A28、A7综合得分位居前5,且通过抗病性分子标记鉴定表明这5个组合均含有10个抗病位点基因,因此这5个组合的综合品质和抗病性均表现较好,适合进一步试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番茄 主成分分析 分子标记鉴定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法推介-不断追求完善--胚胎发育中的分子标记性别鉴定法
6
作者 肖小珺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鸡胚 性别鉴定 早期鉴定 胚胎发育 分子标记鉴定 性别决定 DD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SR标记鉴定大豆杂交组合F_1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田蕾 关荣霞 +2 位作者 刘章雄 常汝镇 邱丽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43-447,共5页
为建立鉴定大豆杂种的方法,采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3对SSR引物,对148个耐盐与盐敏感大豆品种正反交F1植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81.8%的F1为真杂种,且3对多态性SSR引物检测结果一致;在亲本基因型纯合的情况下,采用1对在亲本间有多态性... 为建立鉴定大豆杂种的方法,采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3对SSR引物,对148个耐盐与盐敏感大豆品种正反交F1植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81.8%的F1为真杂种,且3对多态性SSR引物检测结果一致;在亲本基因型纯合的情况下,采用1对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SSR引物即可对F1真伪进行准确判断;亲本间分子量差异大的SSR位点可用高浓度琼脂糖电泳进行快速鉴定。利用该方法对2007年参加国家大豆区试的大豆杂交种品系H02-286的50粒种子进行纯度鉴定,进一步验证了SSR标记检测杂种真伪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大豆 F1 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灵芝新品种的选育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丛倩倩 崔晓 +2 位作者 唐丽娜 李秀梅 安秀荣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5期23-27,31,共6页
以国家认定品种“泰山赤灵芝1号(TL-1)”和野生灵芝菌株“4895”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集亲本优势于一体的灵芝新品种“TL-3”,与TL-1相比,其在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生物学效率、子实体有效成分含量方面具有更... 以国家认定品种“泰山赤灵芝1号(TL-1)”和野生灵芝菌株“4895”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集亲本优势于一体的灵芝新品种“TL-3”,与TL-1相比,其在子实体形态特征、产量、生物学效率、子实体有效成分含量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TL-3菌丝洁白浓密,子实体肾圆形,菌盖中等偏大,菌盖厚度显著高于TL-1(P<0.01),平均单产和生物学效率比TL-1分别提高12.23%和12.37%,子实体多糖和三萜含量比TL-1分别提高1.87%和37.5%,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杂交育种 品种选育 ISSR分子标记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子真伪及纯度鉴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瑞 张宇 +3 位作者 王丹丹 李长兴 周伟 严霞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9期68-71,共4页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品种,其种子真伪及纯度鉴定是确保种质资源优质的必要保障。本文简要阐述了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在甘蓝型油菜种子真伪辨别和纯度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同时评述了这几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 甘蓝型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品种,其种子真伪及纯度鉴定是确保种质资源优质的必要保障。本文简要阐述了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在甘蓝型油菜种子真伪辨别和纯度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同时评述了这几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针对甘蓝型油菜种子真伪及纯度鉴定的发展,对几种鉴定技术进行了小结与讨论,对建立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测序技术上的分子标记鉴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真伪及纯度鉴定 形态学鉴定 生化鉴定 分子标记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属野生种质的RAPD鉴定 被引量:15
10
作者 殷冬梅 张新友 +2 位作者 汤丰收 董文召 臧秀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17,共3页
利用RAPD技术 ,对栽培种与花生属野生种的杂交后代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 ,结果表明 :从 60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具多态性的引物 2 7个 ,其中一个引物能检测到来自野生种的DNA特异片段。
关键词 花生属 野生种 RAPD 种质鉴定 分子标记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品种资源抗根肿病鉴定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淑霞 张清霞 +3 位作者 司朝光 王媛 杨征 杨晓云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5期98-102,108,共6页
为了解大白菜抗根肿病品种的抗性表现及为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国内外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资源进行根肿病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94份接种青岛根肿病菌的鉴定品种中有74.46%为抗病品种,其中表现免疫或高抗的占鉴定... 为了解大白菜抗根肿病品种的抗性表现及为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国内外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资源进行根肿病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94份接种青岛根肿病菌的鉴定品种中有74.46%为抗病品种,其中表现免疫或高抗的占鉴定品种的65.95%;65份接种2012年双龙根肿病菌的品种中12份表现抗病,占18.46%,其中表现高抗的有5份,占鉴定品种的7.69%;50份接种2013年双龙根肿菌的品种中表现抗病的仅有2份,占鉴定品种的4%;KBrH129J18R分子标记鉴定的86份品种中有56份出现抗病特征条带,占鉴定品种的65.12%,抗青岛根肿病菌的品种分子标记中大都有抗病条带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品种 根肿病 人工接种鉴定 分子标记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个粗山羊草品种(系)抗叶锈基因的鉴定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玉婷 魏学军 +5 位作者 高峰 胡亚亚 张娜 王晓辉 杨文香 刘大群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鉴定17个粗山羊草品种(系)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用10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叶锈菌混合菌对17个粗山羊草品种进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筛选出7个在田间对叶锈菌有抗性的材料。用抗叶锈基因Lr1、Lr9、Lr19、Lr21、Lr24、Lr28、Lr29和... 为鉴定17个粗山羊草品种(系)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用10株具有不同毒力的小麦叶锈菌混合菌对17个粗山羊草品种进行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筛选出7个在田间对叶锈菌有抗性的材料。用抗叶锈基因Lr1、Lr9、Lr19、Lr21、Lr24、Lr28、Lr29和Lr34的STS、SCAR或CAPS标记对这些品种进行分子辅助鉴定。初步明确粗山羊草CN40033和CN30823中可能含有Lr1基因;CN42471中可能含有Lr9基因;CN30942中可能含有Lr21;供试的17个粗山羊草品种中都不含有Lr19、Lr24、Lr28、Lr29和Lr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锈病 粗山羊草 抗叶锈病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大麻种子及苗期性别鉴定方法的研究
13
作者 孙玉婷 丁美云 +5 位作者 王璐瑶 于梦迪 李珊珊 金忠民 张东向 刘丽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究工业大麻在生产实践中减少雄株比例,提高雌株比例的方法。【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法、生理代谢差异比较、化学物质鉴定法及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对工业大麻的种子及未进行性别分化的苗期叶片进行性别鉴定。【结果】通过测定雌... 【目的】探究工业大麻在生产实践中减少雄株比例,提高雌株比例的方法。【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法、生理代谢差异比较、化学物质鉴定法及DNA分子标记鉴定法对工业大麻的种子及未进行性别分化的苗期叶片进行性别鉴定。【结果】通过测定雌雄工业大麻叶片中的NADH和TTCH含量发现,雌雄性工业大麻叶片的NADH和TTCH含量差异明显。通过显色反应发现,甲基红染色20 h后,雄麻变为紫红色,雌麻变为黄褐色。溴麝香草酚蓝染色12 h后,雌麻变为草绿色,雄麻变为天蓝色。快蓝B盐染色20 h后,雌叶表层纤毛变成淡红色,雄叶纤毛仍为无色透明态。通过特异性序列OPV-08和SCAR1可鉴定工业大麻种子及苗期的雌雄性。【结论】形态学观察法、生理代谢差异比较、化学物质鉴定法及DNA分子标记鉴定法(特异性序列OPV-08和SCAR1)可用于工业大麻的性别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麻 雌雄鉴定 形态学观察 代谢差异 化学物质鉴定 分子标记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种子和秧苗可鉴定真假
14
作者 柯志 《农村百事通》 1996年第7期21-21,共1页
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展的利用DNA指纹分析技术鉴定杂交稻种真伪课题最近获重大突破,杂交水稻真伪有了科学鉴定。 与以往的鉴别方法相比,这一名叫分子标记鉴定的新方法具有多项优点。传统的方法必须花上半年以上时间将稻种栽于田间,要待稻... 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展的利用DNA指纹分析技术鉴定杂交稻种真伪课题最近获重大突破,杂交水稻真伪有了科学鉴定。 与以往的鉴别方法相比,这一名叫分子标记鉴定的新方法具有多项优点。传统的方法必须花上半年以上时间将稻种栽于田间,要待稻子长出才知真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 DNA指纹分析 分子标记鉴定 杂交稻种 鉴别方法 秧苗 技术鉴定 科学鉴定 新方法 “汕优6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合格 刘文彬 +1 位作者 李建中 张轩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0-385,共6页
对中华鳖、砂鳖和山瑞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P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与山瑞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序列... 对中华鳖、砂鳖和山瑞鳖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P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与山瑞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的序列全长相同,均为1140bp,其A、C、G、T含量相似,分别为378个(33.2%)、322个(28.2%)1、22个(10.7%)、318个(27.9%)、373个(32.7%)、324个(28.4%)、124个(10.9%)、319个(28.0%)、380个(33.3%)3、30个(28.9%)、127个(11.1%)、303个(26.7%)。同源性及序列差异率分析表明: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2.3%,中华鳖、山瑞鳖的为85.0%,砂鳖、山瑞鳖的为84.1%;中华鳖与砂鳖b基因核苷酸序列间的差异率为7.7%,中华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0%,砂鳖、山瑞鳖间的序列差异率为15.9%,而中华鳖、砂鳖、山瑞鳖各自个体间的序列差异率分别为2.37%、0.88%和0.18%,种间差异显著。用内切酶酶切分析其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内切酶NdeⅠ可准确鉴别砂鳖,而用内切酶BamHⅠ则可准确鉴别山瑞鳖。内切酶NdeⅠ和BamHⅠ的联用分析,可使这三种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三种鳖线粒体DNACytb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证明砂鳖是不同于中华鳖的鳖属一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砂鳖 山瑞鳖 细胞色素B PCR-RFLP分析 分子鉴定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细胞突变技术在草坪草种质创新上的最新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衍明 叶晓青 +1 位作者 贾新平 梁丽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6-1706,共11页
体细胞突变已经成为草坪草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体细胞突变技术在几种主要草坪草种质创新上的相关研究,概述了这几种草坪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高频再生技术,着重叙述了体细胞胚在低温、高盐、高温等非... 体细胞突变已经成为草坪草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体细胞突变技术在几种主要草坪草种质创新上的相关研究,概述了这几种草坪草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高频再生技术,着重叙述了体细胞胚在低温、高盐、高温等非生物胁迫下培养和筛选的定向诱变技术、离体培养与辐照相结合的非定向诱变技术以及利用分子标记对获得的再生材料进行鉴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分析了体细胞突变技术在草坪草抗性育种中存在的诱变频率较低、性状改良效果不理想、突变体鉴定不全面、变异机理研究不深入等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草 体细胞变异 种质创新 抗逆育种 分子标记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材料LA1589抗疮痂病T3小种基因初步定位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会军 刘小茜 +1 位作者 李文慧 杨文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69,共5页
番茄疮痂病病原菌T3小种是严重威胁我国番茄生产的优势小种,采用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是唯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途径,而抗性遗传研究和抗病基因的鉴定是利用抗性资源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利用感病材料Super Sioux与野生醋栗番茄材料LA158... 番茄疮痂病病原菌T3小种是严重威胁我国番茄生产的优势小种,采用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是唯一经济、有效而又安全的途径,而抗性遗传研究和抗病基因的鉴定是利用抗性资源的基础。为此,本研究利用感病材料Super Sioux与野生醋栗番茄材料LA1589杂交获得的F2分离群体分析了LA1589对T3小种的抗性遗传,并对抗性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表明:LA1589对番茄疮痂病T3小种的抗性由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1个单显性基因控制。同时通过标记选择和抗性鉴定,从该分离群体中筛选到兼抗番茄疮痂病T3小种和番茄斑点病0小种的材料。这些结果为LA1589抗T3小种基因的精细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疮痂病 抗性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辅助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ax ginseng-specific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 marker for testing medicinal products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秋桃 刘丽 +6 位作者 肖炳燚 李文莉 罗晖明 聂平 丁野 李洁 李文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52-1062,共11页
To scr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anax ginseng, as well as those of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Panax notoginseng, analysi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performed using 120 random primers. Of the suc... To scr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anax ginseng, as well as those of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Panax notoginseng, analysi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performed using 120 random primers. Of the successful amplicons obtained, the Panax ginseng-specific RAPD marker C-12 was cloned into a TA vector and sequenced (Genl3ank access number KU553472). Based on the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s, a pair of primers specific to C-12 was designed. Finally, a SCAR marker-based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anax ginseng was developed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Using this method, two positive bands were stably observed at 300 bp and 130 bp in 33 batches of Panax ginseng samples tested, while neg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another 101 batches of samples, including Panax quinquefolium, Panax notoginseng, adulterants, and other medicinal herbs. Thus, w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PCR-based method for rapid and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Panax ginseng,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s of Panax ginseng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ginse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19
《辽宁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始于1956年,由院属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承担。1984年由国家农业部和辽宁省政府共同投资组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1999年,与院作物研究所合署办公;2000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依托高粱研究所组建国家高粱...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始于1956年,由院属作物研究所高粱研究室承担。1984年由国家农业部和辽宁省政府共同投资组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1999年,与院作物研究所合署办公;2000年经国家农业部批准,依托高粱研究所组建国家高粱改良中心;2011年从作物研究所独立出来,以高粱研究所为基础成立院创新中心,2018年恢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研究涵盖高粱资源收集、创新与利用、重要农艺性状基因挖掘和分子标记鉴定、育种技术研发、专用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与生理研究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研究所 改良中心 重要农艺性状 栽培技术 分子标记鉴定 高粱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育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动态
20
《农家致富》 2023年第13期21-21,共1页
马铃薯单倍体诱导系创制成功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创制了马铃薯单倍体诱导系,构建了利用双单倍体技术获得高纯度二倍体马铃薯自交系的方法,为二倍体马铃薯杂交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科研人员通过CR... 马铃薯单倍体诱导系创制成功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黄三文团队创制了马铃薯单倍体诱导系,构建了利用双单倍体技术获得高纯度二倍体马铃薯自交系的方法,为二倍体马铃薯杂交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科研人员通过CRISPR/Cas9系统结合FAST-Red荧光筛选标记,构建了St DMP基因的双等位突变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杂交、荧光筛选、分子标记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单倍体诱导系 二倍体马铃薯 分子标记鉴定 双单倍体 科技动态 科研人员 杂交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