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魏酸分子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青 徐锐 +1 位作者 门吉英 高保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8,185,共7页
阿魏酸(FA)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苯乙烯型酚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针对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可聚合双键,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先接枝聚合-后交联印迹"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FA分子的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MIP-QP... 阿魏酸(FA)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苯乙烯型酚酸,具有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针对其分子结构中存在可聚合双键,通过分子设计,采用"先接枝聚合-后交联印迹"的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FA分子的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MIP-QP/SiO_2。研究结果表明,印迹微粒MIP-QP/SiO_2对FA具有高度的结合亲和性和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对FA的结合容量高达182 mg/g。相对于分子结构与FA具有一定相似性的缩酚酸绿原酸,印迹微粒对阿魏酸的选择性系数高达7.15;相对于分子结构与FA分子十分相似的酚酸咖啡酸,印迹微粒对FA的选择性系数也达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 阿魏酸 分子表面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碱分子表面印迹聚合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林交 高保娇 胡伟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90-1398,共9页
采用巯基/偶氮二异丁腈(AIBN)表面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GMA/SiO2;然后使接枝大分子PGMA的环氧基团与间二氨基苯磺酸钠(SAS)分子中的对位氨基发生开环反应,将苯磺... 采用巯基/偶氮二异丁腈(AIBN)表面引发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微粒PGMA/SiO2;然后使接枝大分子PGMA的环氧基团与间二氨基苯磺酸钠(SAS)分子中的对位氨基发生开环反应,将苯磺酸钠基团键合在接枝大分子侧链,制得苯磺酸盐功能化的接枝微粒SAS-PGMA/SiO2。在对功能微粒SAS-PGMA/SiO2与苦参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实施了苦参碱分子的表面印迹,制备了苦参碱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SASP/SiO2。实验结果表明,在近中性溶液中,功能接枝微粒SAS-PGMA/SiO2与苦参碱分子间存在静电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所设计与制备的表面印迹材料MIP-SASP/SiO2对苦参碱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对照物金雀化碱而言,该印迹材料对苦参碱的识别选择性系数为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硅胶 分子表面印迹 苦参碱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碱分子表面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门吉英 高保娇 +2 位作者 唐志学 周炜红 董娜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2-378,共7页
通过分子表面印迹技术,采用铈盐-羟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为基质、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茶碱(TP)为模板药物分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制备了TP分子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 通过分子表面印迹技术,采用铈盐-羟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为基质、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功能单体、茶碱(TP)为模板药物分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制备了TP分子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PVA。采用红外光谱测定其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貌,静态法考察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TP的结合性能及载药印迹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表明:TP分子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TP具有较高的识别选择性和结合亲合性,当pH=1时,微球对TP的结合容量达到92mg/g。该印迹微球在模拟胃液中基本不释药;在模拟小肠液中的第2~6h,累积释放率仅为21%;而在模拟结肠液中突释,之后持续缓慢地释放,表现出优良的pH敏感和时滞双重型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表面印迹 茶碱 PH敏感 时滞性 结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4
作者 黄辰浩 程格格 +3 位作者 黄金福 韩丹妙 刘秀宇 黄钦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2-270,共9页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 以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白杨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并对MIP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特异性吸附及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MIP已成功生成印迹层,且其球形良好、粒径均匀、热稳定性良好。MIP对白杨素的最大吸附量为43.8 mg/g,印迹因子为2.37,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MIP还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以MIP制备的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能够高效分离纯化木蝴蝶中的白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杨素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选择性吸附 木蝴蝶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时馨愉 王轻 张彦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82-294,共13页
近年来,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样品前处理应用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了对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在固相载体表面发生聚合反应,之后去除模板,形成空腔以吸附目标物或其结构类... 近年来,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样品前处理应用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进一步提高了对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的要求。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在固相载体表面发生聚合反应,之后去除模板,形成空腔以吸附目标物或其结构类似物。从污染物、有毒物质、掺杂物到天然活性成分等各类靶标物都能被有效印迹,从而有助于将其从乳制品、果蔬、肉制品和饮料等食品基质中萃取。为了获得更好的选择性和吸附量,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多模板印迹策略和虚拟模板印迹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策略、载体类型、制备方法和近5年在食品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特异性识别 印迹策略 样品前处理 食品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响应型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6
作者 马晓东 赵佳琪 +2 位作者 饶青青 袁炳楠 况燚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9,共10页
以柚皮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温敏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温度响应型柚皮素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Nar/TSMIPs),并对其化学结构、微观... 以柚皮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温敏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温度响应型柚皮素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Nar/TSMIPs),并对其化学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磁响应性、吸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表征分析。通过不同时间、不同柚皮素质量浓度、不同pH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实验,探寻Nar/TSMIPs对柚皮素的最佳吸附条件,实现从复杂的天然产物体系中快速有效地分离柚皮素。实验结果表明,Nar/TSMIPs对温度变化响应灵敏,在30℃时吸附量最大,这种在临界温度附近的最大吸附能力体现了温度响应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优越性;Nar/TSMIPs在pH为9时对柚皮素的吸附量最高,而pH进一步上升后,吸附量仅出现细微的下降,表明Nar/TSMIPs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柚皮素质量浓度为450μg/mL,吸附时间为20 min时,Nar/TSMIPs对柚皮素的最大吸附量为24.62 mg/g,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与多分子层吸附兼备的化学吸附模式;Nar/TSMIPs对柚皮素的印迹因子为2.01,远高于香叶木素(1.08)、白杨素(0.86)和茜素(0.9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经过8次吸附⁃解吸循环后,Nar/TSMIPs对柚皮素的吸附量仍达17.95 mg/g,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加标回收率为88.53%~95.88%。本研究中新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成功合成,为柚皮素的高效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活性物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柚皮素 选择性吸附 磁响应 温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硅表面自组装噻吩磺隆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7
作者 侯建国 周佳宇 +2 位作者 陈文梅 王现利 张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件。取制备好的纳米SiO_(2) 100 mg,超声分散在50 mL无水甲苯中,迅速加入0.8 mL(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在氮气保护下,于130℃回流24 h,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硅产物(APTS-SiO_(2)),用无水乙醇和乙腈分别洗涤3次,干燥24 h。取20 mg APTS-SiO_(2),超声分散在50 mL乙腈中,加入TFM 0.1 mmol、MAA 0.4 mmol、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1.6 mmol、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15 mg进行聚合反应,再用50 mmol·L^(-1)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洗脱模板分子,洗涤,离心得到中性的分子印迹材料TFM@Si-MIP。将TFM@Si-MIP的分散溶液滴加到打磨好的玻碳电极(GCE)表面,用红外灯烘干后即为TFM分子印迹材料修饰的传感器TFM@Si-MIP-ECL。组建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合鲁米诺体系实现了对TFM的高灵敏检测。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对目标分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效避免其他组分干扰。TFM的浓度在1.0×10^(-10)~1.0×10^(-7) mol·L^(-1)内,其对数与电致发光信号强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8.6×10^(-11) 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对环境水样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1%~10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磺隆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表面分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徐菲菲 段玉清 +3 位作者 张海晖 秦宇 马海乐 闫永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33-1038,1134,共7页
简述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载体种类以及表面修饰方法的不同,分别介绍了以无机材料为载体和以壳聚糖为基质的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并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无机材料的表面修饰主要通过... 简述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根据载体种类以及表面修饰方法的不同,分别介绍了以无机材料为载体和以壳聚糖为基质的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并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载体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无机材料的表面修饰主要通过引入烷基化试剂的功能基团(如氨基、苄基等),再通过分子印迹的方法制备出理想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而对壳聚糖的修饰主要通过各种交联方法,从而获得单一基质载体或者壳聚糖杂化材料载体。文中指出,与传统方法相比,新型材料的吸附性能优良、回收利用率高、颗粒均一。但是,该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微观行为模式以及功能单体同目标分子的成键规律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 载体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表面熊果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律文 刘含茂 +3 位作者 屈贺幂 曾松军 熊远钦 徐伟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以熊果酸(UA)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天然活性物质熊果酸具有较好选择性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用紫外光谱分析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 以熊果酸(UA)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天然活性物质熊果酸具有较好选择性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用紫外光谱分析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IR和SEM测试技术分别对表面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表面形貌观察;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中存在着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1.02×10-4和8.97×10-4mol/L。与化学组成相同的非印迹聚合物相比,MIPs对熊果酸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性。用该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相对于齐墩果酸的富集因子为3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齐墩果酸 表面分子印迹 Scatchard分析 同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壳聚糖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付志高 苏海佳 谭天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58-962,共5页
以Ni2 + 离子为印迹分子、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 ,在菌丝体表面制备出壳聚糖分子印迹树脂 .合成的树脂与纯菌丝体相比 ,吸附容量提高 2倍左右 .优化了制备工艺 。
关键词 壳聚糖 表面分子印迹 菌丝体 吸附特性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燕燕 吴耀国 +2 位作者 晁吉福 刘凯 于秀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134,共4页
介绍了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特点,着重从无机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两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微球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概述了其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 微球 吸附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卫英 李晓 朱兰兰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0-23,共4页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通过把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印迹材料的表面,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度,进一步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从无机硅胶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两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着重评述了表面分子印...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是通过把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印迹材料的表面,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度,进一步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从无机硅胶材料和聚合物材料两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材料制备技术发展现状,着重评述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相应产品的性能,并指出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 分子印迹材料 聚合物微球 选择性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棉酚印迹聚合物及其性能检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晨 贾光锋 +2 位作者 陆文总 刘军 倪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88-93,106,共7页
分子印迹技术是高聚合物质对特定目标分子进行选择性识别和分离的技术,可以对目标分子进行高灵敏的检测和分离,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制备了一种基于氧化硅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提高了传统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率。在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结... 分子印迹技术是高聚合物质对特定目标分子进行选择性识别和分离的技术,可以对目标分子进行高灵敏的检测和分离,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制备了一种基于氧化硅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提高了传统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率。在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率和特异性的实验中,可知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氯仿为致孔剂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率和特异性最好,其k值和k’值分别为3.2和2.791。同时,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HPLC-UV)进行了比较,发现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I值为3.85)对棉酚的检测优于HPLC-UV(I值为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棉酚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 被引量:8
14
作者 苏海佳 赵一飞 谭天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73-1477,共5页
采用制备得到的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系统研究了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对模板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与非印迹吸附剂相比,以Ni2+为模板制备的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对Ni2+、Cu2+与Cr3+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都有较... 采用制备得到的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系统研究了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对模板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与非印迹吸附剂相比,以Ni2+为模板制备的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对Ni2+、Cu2+与Cr3+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含有Ni2+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对Ni2+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都比另一种金属离子(如Cr3+和Cu2+)明显提高;与非印迹吸附剂相比,印迹吸附剂对非模板金属离子Cr3+和Cu2+的选择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 选择性吸附 金属离子 分子印迹 生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B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其荧光检测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晨 贾光锋 +1 位作者 陆文总 倪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6-241,共6页
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基于氧化硅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采用扫描电镜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状进行检测,证明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在硅胶表面形成了印迹空穴。同时,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证明罗丹明B可被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制备了一种基于氧化硅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采用扫描电镜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状进行检测,证明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在硅胶表面形成了印迹空穴。同时,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证明罗丹明B可被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效结合和快速洗脱。采用荧光分光度计检测表面分子印迹聚合对底物结合能力和特异性,结果显示,表面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具有高的识别性能,其Kd值为163.6,而相似物罗丹明6G和丁基罗丹明B分别为50和54.5。该方法与传统罗丹明B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相比更为灵敏,检测限更低,即0.1 mg/L,可检测出痕量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 罗丹明B 荧光分光光度计 硅胶 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壬基酚表面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及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进 牛延慧 王超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9-1524,共6页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二氧化硅微粒表面通过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以壬基酚(NP)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了壬基酚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及比表面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呈均匀分散的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 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在二氧化硅微粒表面通过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接枝,以壬基酚(NP)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了壬基酚印迹聚合物。扫描电镜及比表面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呈均匀分散的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采用红外光谱表征印迹聚合物微球制备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情况,并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聚合物对NP的结合性能与分子识别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对壬基酚具有良好的结合亲和性,最大结合量可达184.6 mg/g。印迹聚合物对NP的吸附量高于其结构类似物对特辛基酚和双酚A的吸附量,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壬基酚 二氧化硅微粒 聚合物微球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表面手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氧氟沙星手性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晨 孟祥艳 +1 位作者 陆文总 武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37-241,共5页
研究了一种可快速拆分氧氟沙星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用二氧化硅包裹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再用手性试剂N-正辛基-D-葡萄糖胺作为单体,以氧氟沙星作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该手性聚合物可与右旋氧氟沙星... 研究了一种可快速拆分氧氟沙星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用二氧化硅包裹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再用手性试剂N-正辛基-D-葡萄糖胺作为单体,以氧氟沙星作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该手性聚合物可与右旋氧氟沙星结合,最终分离出左旋氧氟沙星。最后利用外加磁场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于所制备的氧氟沙星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状进行检测;并对分离得到的左旋氧氟沙星进行旋光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颗粒 表面分子印迹 分子印迹技术 磁性表面聚合物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有序介孔硅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龚伟 陈少珠 徐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7-422,共6页
以多巴胺(DA)为模板,氨基修饰的介孔硅为载体,制得对多巴胺具有特异选择性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所得的MIP制成碳糊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对多巴胺进行检测。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传感器的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在1.0×10-7~2.0&... 以多巴胺(DA)为模板,氨基修饰的介孔硅为载体,制得对多巴胺具有特异选择性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将所得的MIP制成碳糊电极,用循环伏安法对多巴胺进行检测。在优化实验条件下,传感器的氧化峰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在1.0×10-7~2.0×10-6mol/L和2.0×10-6~1.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2 5和0.996 9,检出限为1.3×10-9mol/L。该传感器对D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将其用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子印迹 介孔硅 电化学传感器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磁性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对氯霉素的检测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晨 任育苗 +1 位作者 陆文总 张梦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49-153,共5页
将磁性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与压电传感器结合,研究了一种氯霉素的检测的新方法。合成的氯霉素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以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学功能、吸附作用、识别性能等... 将磁性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与压电传感器结合,研究了一种氯霉素的检测的新方法。合成的氯霉素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以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进行聚合反应。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形态学功能、吸附作用、识别性能等是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分析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进行检测的。同时,设计压电磁性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即将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在压电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上。用所制备的压电磁性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对氯霉素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氯霉素有很好的结合能力和高灵敏性。即氯霉素的检测限为6μg/L,检测时间为1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压电传感器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氧酰胺苯甲酯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吸附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腊梅 李道敏 +6 位作者 李兆周 刘二伟 李松彪 曹力 高红丽 王芳 侯玉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26-232,共7页
合成功能单体N,O-双异丁烯酰乙醇胺(N,O-bismethacryloyl ethanolamine,NOBE),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硅胶为载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GDMA)为交联剂,制备乙氧酰胺苯甲酯(ethopabate,ETP)分子印迹... 合成功能单体N,O-双异丁烯酰乙醇胺(N,O-bismethacryloyl ethanolamine,NOBE),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以硅胶为载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EGDMA)为交联剂,制备乙氧酰胺苯甲酯(ethopabate,ETP)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ETPNOBE物质的量比、ETP-EGDMA物质的量比和致孔剂种类3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3个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致孔剂种类>ETP-NOBE物质的量比>ETP-EGDMA物质的量比;当致孔剂为乙腈、ETP-NOBE-EGDMA的物质的量比为1:2:20时,所制备的ETP-MIPs印迹效果最佳。Scatchard模型研究发现存在两类结合位点,高亲和位点与低亲和位点的平衡离解常数K_d和最大表观结合量Q_(max)分别为K_(d1)=1.608μg/mL,Q_(max1)=1.101μg/mg;K_(d2)=0.109μg/mL,Q_(max2)=0.172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正交试验设计 乙氧酰胺苯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