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氧基硅氧烷及其功能化产物研究 Ⅱ.分子结构表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邱玮丽 马晓华 +2 位作者 杨清河 付延鲍 宗祥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3-468,共6页
通过正硅酸甲酯(TMOS)的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聚甲氧基硅氧烷(PMOS),其分子式可表示为:[SiO_a(OH)_b(OCH_3)_c]_n。用丙烯酸-2-羟乙酯(HEA)进行酯交换后,制的功能化产物聚丙烯酰氢基甲基硅氧烷(PAMOS),其分子式可表示为:[SiO_d(OH)_e(OCH_... 通过正硅酸甲酯(TMOS)的水解缩合反应制备了聚甲氧基硅氧烷(PMOS),其分子式可表示为:[SiO_a(OH)_b(OCH_3)_c]_n。用丙烯酸-2-羟乙酯(HEA)进行酯交换后,制的功能化产物聚丙烯酰氢基甲基硅氧烷(PAMOS),其分子式可表示为:[SiO_d(OH)_e(OCH_3)_f(OCH_2CH_2OCOCH=CH_2)_g]_k。通过二氧化硅分析、红外光谱(FTR)、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确定了分子式中a、b、c、n及d、e、f、g、k的值,是一种比较方便、快捷且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氧基硅氧烷 功能化产物 分子结构表征 分子 涂料 聚丙烯酰基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分子结构与黏度指数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春侠 张智华 +2 位作者 刘颖荣 王威 刘泽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为了全面、准确地揭示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分子结构与黏度指数的构效关系,结合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提出更准确的基础油分子结构表征参数,并建立其与异构脱蜡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关联。结果表明,基础油黏度指数随着链状结构... 为了全面、准确地揭示润滑油基础油(简称基础油)分子结构与黏度指数的构效关系,结合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提出更准确的基础油分子结构表征参数,并建立其与异构脱蜡基础油黏度指数的关联。结果表明,基础油黏度指数随着链状结构平均碳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多环环烷碳分率和异构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黏度指数与结构表征参数的构效关系,为生产高黏度指数基础油的原料选择、工艺条件优化及馏程切割等提供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质谱 核磁共振 分子结构表征 黏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水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建统 刘志勇 +4 位作者 胡忠帅 朱丹丹 丁怡 张伟强 来福琨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以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VPEG)大单体、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引入保坍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以巯基丙酸(MPA)为链转移剂,在H_(2)O_(2)/L-抗坏血酸(V_(C))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出减水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V-HEA)... 以4-羟丁基乙烯基聚氧乙烯醚(VPEG)大单体、丙烯酸(AA)为主要原料,引入保坍单体丙烯酸羟乙酯(HEA),以巯基丙酸(MPA)为链转移剂,在H_(2)O_(2)/L-抗坏血酸(V_(C))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出减水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V-HEA)。通过红外光谱、凝胶色谱测试对合成的V-HEA进行分子结构表征,并与市售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HPWR-S)进行水化热与混凝土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HEA的最佳合成工艺参数为酸醚比4.4,酯醚比2.5,引发剂、硫酸亚铁和链转移剂掺量分别占大单体质量的0.76%、0.10%和0.74%。掺入硫酸亚铁可提高单体的转化率,且V-HEA的数均分子量为17650,重均分子量为42713,单体转化率高达95.03%。掺入V-HEA时混凝土的水化峰值温度较掺入HPWR-S时延迟4 h 24 min,且第二水化速率峰出现时间延迟约4 h,更加延缓水泥的水化。掺入V-HEA的混凝土2 h坍落度仅损失5.8%,且混凝土强度与掺入HPWR-S产品相当,V-HEA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VPEG大单体 自由基聚合 保坍型 分子结构表征 水化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原子场全息相互作用矢量用于几类典型药物体系的QSAR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周鹏 梅虎 +1 位作者 田菲菲 李志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27-1030,共4页
将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原子按元素周期表的族和杂化状态进行分类,基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3类非键效应,从分子空间立体结构出发得到了一种新型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利用该矢量对几类典型药物体系进行了系统的QSAR研究,结果... 将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原子按元素周期表的族和杂化状态进行分类,基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3类非键效应,从分子空间立体结构出发得到了一种新型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3D-HoVAIF).利用该矢量对几类典型药物体系进行了系统的QSAR研究,结果表明,3D-HoVAIF能够有效地提取药物分子的立体结构信息并与其生物活性呈良好线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原子场全息作用矢量 分子结构表征 定量构效关系 偏最小二乘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