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分子组装体作用下仿生膜的合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金利 李韡 +2 位作者 王惠 杨文莉 朱丽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17-1119,共3页
s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a biomimetic membrane directed by macromolecule(CTAB) assemblies was researched by using hydrolysis reaction of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Influences of CTAB assembly configuration,pH values,i... s The synthesis process of a biomimetic membrane directed by macromolecule(CTAB) assemblies was researched by using hydrolysis reaction of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Influences of CTAB assembly configuration,pH values,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CTAB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biomimetic membrane through characterizing techniques such as SEM and TEM.Integral and resilient freestanding membranes were synthesized under the optimized biomimetic operation conditions. These research results are essential to synthesise of high performance separation membranes through biomimetic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合成 分离膜 仿生膜 分子组装体 无机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脂链巴比妥酸和四氨基嘧啶的分子组装体的研究
2
作者 王志强 王力彦 +1 位作者 张希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622-1623,共2页
长脂链巴比妥酸和四氨基嘧啶的分子组装体的研究王志强,王力彦,张希,沈家骢(吉林大学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3)关键词分子识别,分子组装体,长脂链巴比妥酸,四氨基嘧啶靠氢键、静电、疏水等弱相互作用... 长脂链巴比妥酸和四氨基嘧啶的分子组装体的研究王志强,王力彦,张希,沈家骢(吉林大学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3)关键词分子识别,分子组装体,长脂链巴比妥酸,四氨基嘧啶靠氢键、静电、疏水等弱相互作用及其协同作用,在气/液、液/液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组装体 长脂链 巴比酸 四氨基嘧啶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组装体作为蛋白质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曹叔琴 林再富 李建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12,共3页
蛋白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本身易被体内蛋白酶水解因而大大降低其生物利用率。多种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能与蛋白质药物形成可控的超分子组装体,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 蛋白质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本身易被体内蛋白酶水解因而大大降低其生物利用率。多种生物分子及合成高分子能与蛋白质药物形成可控的超分子组装体,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可降解性,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超分子组装体的蛋白质给药体系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多种体系的制备方法及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药物 药物载 控制释放 分子组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组装体中的手性非线性放大现象
4
作者 曾礼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8-298,共1页
信息如何在分子间传递是一类重要科学问题.手性非线性放大现象(又名士兵长与士兵效应,thesergeants-and-soldierseffect)是手性信息在分子间传递并放大的现象,由少数手性分子(士兵长)“指挥”大量非手性分子(士兵)形成具较强手性... 信息如何在分子间传递是一类重要科学问题.手性非线性放大现象(又名士兵长与士兵效应,thesergeants-and-soldierseffect)是手性信息在分子间传递并放大的现象,由少数手性分子(士兵长)“指挥”大量非手性分子(士兵)形成具较强手性信号的组装体.这种特殊的手性传递效应被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催化、手性药物拆分、分子组装等领域,并与手性起源密切关联.2011年,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Markvoort和Meijer课题组针对超分子聚合物组装体系,提出一套改进的基于物料平衡(mass-balancetheory)的理论模型,对超分子聚合物中的手性放大现象进行了初步解释[1].然而,现阶段仍然缺乏一个独立的、具清晰结构的模型体系去普适性地解释这类手性传递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性分子 非线性放大 分子组装体 分子聚合物 传递现象 模型 不对称催化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四氯合锌离子诱导下反式六元瓜环与碱金属离子构筑的配位超分子自组装体(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邱胜超 李青 +4 位作者 张云黔 肖昕 陶朱 祝黔江 张振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03-1310,共8页
在盐酸介质中,通过四氯合锌离子诱导,碱金属离子能与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直接配位构筑形成超分子自组装体。单晶结构表明在HCl介质中,四氯合锌离子形成"蜂巢结构",而且在[ZnCl_4]^(2-)诱导作用下,碱金属离子和反式六... 在盐酸介质中,通过四氯合锌离子诱导,碱金属离子能与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直接配位构筑形成超分子自组装体。单晶结构表明在HCl介质中,四氯合锌离子形成"蜂巢结构",而且在[ZnCl_4]^(2-)诱导作用下,碱金属离子和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直接配位形成一维超分子自组装体而填充在"蜂巢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离子 反式六元瓜环 四氯合锌根离子 分子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装超分子前驱体制备管状氮化碳及模拟太阳光光催化降解水中双氯芬酸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晓娜 黄韬博 +4 位作者 陈龙 李博 钱天伟 李璠 刘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31-2840,共10页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GCN)作为一种新型无金属二维材料,因在可见光驱动下能够降解水中新有机污染物而备受关注.但传统石墨相氮化碳存在比表面积小与活性位点少的弊端,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前景.为改良氮化碳性能,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前...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GCN)作为一种新型无金属二维材料,因在可见光驱动下能够降解水中新有机污染物而备受关注.但传统石墨相氮化碳存在比表面积小与活性位点少的弊端,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前景.为改良氮化碳性能,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前驱体热聚合方法成功制备了微米级管状石墨相氮化碳(TCN),使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技术手段,对TCN的形貌、元素组成、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研究还选取双氯芬酸(DCF)作为目标污染物,探索其降解行为与机理.结果表明:①TCN基本结构单元为七嗪环,但比表面积(20.9 m^(2)/g)较GCN增加了1倍以上.②TCN(100)晶面暴露增强,晶面调控暴露出更多七嗪环边缘氮原子的孤对电子,利于光生电子激发和载流子分离,从而增强光催化活性.③TCN能带带隙为2.48 eV,小于GCN(2.69 eV),说明TCN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提升.④莫特-肖特基曲线、光电流、阻抗谱图和扫描伏安谱图等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TCN的光生电子转移效率大幅提升,有利于抑制光生空穴-电子对(h^(+)-e^(-))的复合.⑤TCN在模拟太阳光驱动下降解双氯芬酸(DCF)的动力学试验中准一级动力学常数(k_(1))达6.99×10^(-2) min^(-1),是GCN的5.5倍.⑥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和自由基淬灭试验证实,体系中超氧根自由基(·O_(2)^(-))是最重要的活性氧物种,光生空穴(h^(+))也对DCF的降解有贡献.研究显示,以超分子自组装的方式制备石墨相氮化碳的前驱体将有助于促进氮化碳可见光吸收、加速载流子分离,并提升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分子前驱 管状石墨相氮化碳 光催化 双氯芬酸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萘二磺酸阴离子导向五元瓜环基超分子自组装体的制备及其荧光检测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帅 陈开雯 +2 位作者 张明慧 陈凯 葛伟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5-595,共11页
通过引入2,7-萘二磺酸(2,7-NDA2-)阴离子作为结构导向剂,与五元瓜环(Q[5])和过渡金属离子(Co^(2+)、Ni^(2+)、Zn^(2+)、Cd^(2+))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4种新颖的Q[5]基超分子自组装体(Q[5]-SA),即{[M(H_(2)O)4(Q[5])]·(NDA)}·x H... 通过引入2,7-萘二磺酸(2,7-NDA2-)阴离子作为结构导向剂,与五元瓜环(Q[5])和过渡金属离子(Co^(2+)、Ni^(2+)、Zn^(2+)、Cd^(2+))在水热条件下制备了4种新颖的Q[5]基超分子自组装体(Q[5]-SA),即{[M(H_(2)O)4(Q[5])]·(NDA)}·x H_(2)O(M=Co (1)、Ni (2)、Zn (3))和{[Cd2Cl2(H_(2)O)4(Q[5])]·(NDA)}·13H_(2)O (4)。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自组装体1~3同构,其中Q[5]仅一端的部分端口羰基氧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简单配合物;而4中Q[5]的2个端口均与金属离子Cd^(2+)配位形成了一维配位链。在自组装体1~4中,配体2,7-H_(2)NDA均全脱质子,形成2,7-NDA2-阴离子平衡体系电荷,但均未能与金属离子配位,而在2,7-NDA2-阴离子与Q[5]外壁之间的瓜环外壁作用下进一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自组装体1和4的荧光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它们都能够作为抗生素诺氟沙星(NFX)的比率型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元瓜环 外壁作用 分子组装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G-四链体之间的再组装
8
作者 毕昕萌 付文强 +1 位作者 张钠 王涛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1,共7页
主要通过液体核磁共振等技术发现,凝血酶适配体的突变序列TBA-M、人源端粒序列htel3在Na^(+)溶液中可各自折叠成G-四链体结构,而这两个预先已折叠完好的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自发地通过DNA链置换作用再进一步重新组装成异分子间G-四链体... 主要通过液体核磁共振等技术发现,凝血酶适配体的突变序列TBA-M、人源端粒序列htel3在Na^(+)溶液中可各自折叠成G-四链体结构,而这两个预先已折叠完好的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自发地通过DNA链置换作用再进一步重新组装成异分子间G-四链体复合物TBA-M/htel3。该复合物中,TBA-M与htel3之间相互结合的DNA链当量比为1∶1,并且TBA-M仅以其3′末端3个连续鸟嘌呤残基(G_(14)G_(15)G_(16))参与TBA-M/htel3复合物中G-四链体核心区的Hoogsteen氢键配对。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已经预先形成结构的两个G-四链体之间还能够进一步发生基于Hoogsteen氢键配对的DNA链置换现象,并且对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拓展对不同核酸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方式与识别机制的更深层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分子间G-四链 G-四链之间的链置换 核磁共振 圆二色谱 DMS足迹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萘二磺酸导向构筑的五元瓜环-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基超分子自组装体及其溶剂识别
9
作者 李婕 施静 +4 位作者 肖帅 张明慧 葛伟伟 黄琳 陈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11-1720,共10页
以2,7-萘二磺酸(2,7-H_(2)NDA)作为结构导向剂,与五元瓜环(Q[5])和碱金属、碱土离子(K^(+)、Rb^(+)、Mg^(^(2+))、Ca^(^(2+)))在水热条件下制备出了4种新颖的Q[5]基超分子自组装体[K_(2)(H_(2)O)_(4)(Q[5])](2,7-NDA)·4H_(2)O(1)、... 以2,7-萘二磺酸(2,7-H_(2)NDA)作为结构导向剂,与五元瓜环(Q[5])和碱金属、碱土离子(K^(+)、Rb^(+)、Mg^(^(2+))、Ca^(^(2+)))在水热条件下制备出了4种新颖的Q[5]基超分子自组装体[K_(2)(H_(2)O)_(4)(Q[5])](2,7-NDA)·4H_(2)O(1)、[Rb_(2)(H_(2)O)_(5)(Q[5])](2,7-NDA)·3H_(2)O(2)、[Mg(H_(2)O)_(4)(Q[5])](2,7-NDA)·8H_(2)O(3)和[Ca(H_(2)O)_(4)(Q[5])](2,7-NDA)·10H_(2)O(4)。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自组装体1和2具有相同的结构:Q[5]分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的是“分子胶囊”;而在3中Q[5]与Mg^(2+)配位形成的是1∶1型简单配合物结构;在自组装体4中,Q[5]与Ca^(2+)配位形成的是一维Q[5]-Ca^(2+)配位聚合物链结构。这些结构中2,7-NDA^(2-)阴离子平衡了体系电荷,且通过其与瓜环外壁之间的弱相互作用,促进自组装体最终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研究了自组装体4的溶剂识别荧光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其能够作为有机溶剂丙酮和DMF的猝灭型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元瓜环 外壁作用 分子组装 荧光探针 溶剂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调控一维/二维纳米组装体的可逆转换
10
作者 刘忠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29-1929,共1页
控制生物分子组装成具有特定形貌和功能的纳米组装体是当今材料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热点。目前,科学家通过分子自组装构筑了大量形貌各异的超分子组装体,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分子组装体 可逆转换 纳米 光调控 二维 一维 分子化学 分子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8]脲的环套环分子组装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图雅 陈岭 +1 位作者 张衡益 刘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5,共5页
以4,4'-联吡啶!、2,6-萘二酚和2,7-萘二酚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2种带有分子内给受体相互作用的大环化合物,并采用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了其与葫芦[8]脲的键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大环的2,6-萘二酚和2,7-萘二... 以4,4'-联吡啶!、2,6-萘二酚和2,7-萘二酚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合成了2种带有分子内给受体相互作用的大环化合物,并采用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手段研究了其与葫芦[8]脲的键合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大环的2,6-萘二酚和2,7-萘二酚与4,4'-联吡啶!之间存在分子内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而葫芦[8]脲可以键合这2种大环化合物,导致电荷转移吸收峰增强并红移,表明葫芦[8]脲能增强这种分子内的电荷转移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环套环分子组装体.这种结构是基于葫芦[8]脲的新型拓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化合物 电荷转移相互作用 环套环分子组装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