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聚硼酸酯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化学性质及与LAS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海鹰 李斌栋 +1 位作者 户安军 吕春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3-257,共5页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可聚合硼酸酯表面活性剂(BES)水溶液不同温度下(288-313K)的表面活性和热力学函数变化;考察了BES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在0.5mol·L-1NaCl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98K时,BES临界胶束浓度cmc达到0.066mmol&#...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可聚合硼酸酯表面活性剂(BES)水溶液不同温度下(288-313K)的表面活性和热力学函数变化;考察了BES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在0.5mol·L-1NaCl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98K时,BES临界胶束浓度cmc达到0.066mmol·L-1,γcmc为29.2mN·m-1;在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BES胶束形成自由能(ΔGm0)在-22.4--25.8kJ·mol-1之间,胶束形成是熵驱动过程.BES/LAS混合体系为具有较大负偏差的非理想体系,BES/LAS分子间平均相互作用参数βm=-3.48;当溶液体相中BES摩尔分数αBES=0.5时,混合胶束中BES摩尔分数X1m为0.46,|βm|达到最大,而且此时混合溶液cmc为0.017mmol·L-1,达到最低,γcmc为27.8mN·m-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表面活性剂 硼酸酯 临界胶束浓度 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层分子交换能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正武 李干佐 +1 位作者 牟建海 关大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225-1227,共3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ity coefficient and molecule exchanging energy of surfactants in the surface monolayer of binary surfactant aqueous solutions has been deduced with the help of two dimensional crystal m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ivity coefficient and molecule exchanging energy of surfactants in the surface monolayer of binary surfactant aqueous solutions has been deduced with the help of two dimensional crysta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ynergism of surfactants and the molecule exchanging energy. Through the parameter of molecule interaction( β s), the value of the molecule exchanging energy can be obtained by equation ε =2.3×10 -24 β s T that has been examined with six typical surfactant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表面活性剂 分子交换能 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溶液 表面吸附层 表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的相行为及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嘉诚 邱学青 +1 位作者 杨东杰 林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P)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测定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复配体系分子间相...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P)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复配体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测定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复配体系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温度等因素对复配表面活性剂体系微乳液形成过程的相行为及热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组分(PEP+SDS)及(PEP+CTAB)复配体系在胶束中和表面吸附层中的都存在较强的增效作用,体系的能量降低,且前者的增效作用大于后者。(PEP+SDS)/正己醇/正庚烷/水微乳液的W/O微乳区域面积最大,温度对该微乳液的相行为影响很小。在此微乳液形成的过程中,助表面活性剂醇从连续油相进入微乳液界面层的标准自由能变化ΔGs<0;标准焓变-ΔHs=0,为无热效应过程,ΔGs是由醇分子的混乱度熵变ΔSs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表面活性剂 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微乳液 相行为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素的表面活性及其二元体系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正武 李干佐 +3 位作者 牟建海 关大任 廖莉玲 娄安境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83-1587,共5页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皂荚素 (GS)的表面活性及其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 .测定了皂荚素分别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全氟辛酸钠、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 (9)醚、辛基酚聚氧乙烯 (1 0 )醚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 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皂荚素 (GS)的表面活性及其热力学性质随温度的变化 .测定了皂荚素分别与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全氟辛酸钠、十二烷基脂肪醇聚氧乙烯 (9)醚、辛基酚聚氧乙烯 (1 0 )醚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复配的表面张力 -浓度对数关系 (γ~lgc)曲线 ,并用二维晶格模型及正规溶液理论计算了含皂荚素的二元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吸附层的组成、分子相互作用参数及分子交换能 .结果表明 ,皂荚素主要呈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呈微弱的离子性 .复配后分子交换能均小于零 ,复配增效 .增效顺序为 GS/阳离子 >GS/非离子 >GS/阴离子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二元体系 热力学 皂荚素 天然植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二维晶格模型 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分子交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莉 郝放琴 刘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主要讨论了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PEP)嵌段共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16TAB)复配体系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及其盐效应的影响 ,计算了二元复配体系水溶液的表面... 主要讨论了聚氧丙烯 -聚氧乙烯 -聚氧丙烯 (PEP)嵌段共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16TAB)复配体系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及其盐效应的影响 ,计算了二元复配体系水溶液的表面吸附层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 βσ)及胶束中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 βm)的值 ,比较了复配体系的协同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型嵌段共聚醚 表面张力 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协同效应 盐效应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氟表面活性剂与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吸附与胶团形成(Ⅳ)——非离子-非离子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慧君 陈新 赵国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8期726-730,共5页
测定了25℃不同比例的C_(10)F_(19)O(C_(2)H_(4)O)_(9)H与C_(8)H_(17)C_(6)H_(4)O(C_(2)H_(4)O)_(10)H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研究混合水溶液的表面性质与胶团形成。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在表面上的表面成份、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参数(β_(σ)... 测定了25℃不同比例的C_(10)F_(19)O(C_(2)H_(4)O)_(9)H与C_(8)H_(17)C_(6)H_(4)O(C_(2)H_(4)O)_(10)H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研究混合水溶液的表面性质与胶团形成。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在表面上的表面成份、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参数(β_(σ))。结果表明,在非离子型碳氟和碳氢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中,两种表面活性剂基本上各自形成胶团;表面分子相互作用参数皆为正值;表明此混合体系中碳氟链与碳氢链之间互疏作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表面活性剂 混合水溶液 碳氢链 碳氟表面活性剂 分子相互作用参数 胶团形成 表面吸附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