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在真空蒸馏分离Pb-Sb、Pb-Ag和Sb-Cu合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孔令鑫 李一夫 +3 位作者 杨斌 徐宝强 刘大春 戴永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5-542,共8页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使用牛顿迭代方法结合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然后使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α和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计算Pb...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使用牛顿迭代方法结合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和Bji;然后使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α和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计算Pb-Sb、Pb-Ag及Sb-Cu二元合金体系的气液相平衡组成。气液相平衡组成计算结果表明:活度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较好;Pb-Ag和Sb-Cu体系中的组元均能通过真空蒸馏实现良好分离,而Pb-Sb体系中的组元不能通过一次真空蒸馏实现完全分离。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用于预测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及真空蒸馏分离效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为真空蒸馏分离二元合金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活度 真空蒸馏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在真空蒸馏分离铅锡合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孔令鑫 李一夫 +3 位作者 杨斌 徐宝强 杨红卫 贾国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9-1135,共7页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结合Pb、Sn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Pb、γ∞Sn,通过牛顿迭代法计算出参数Bij和Bji,利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n合金中Pb、Sn的活度系数γPb,γSn。并利用γPb,γSn进一步计算出Pb-Sn合金中Pb的分离系数βPb...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MIVM),结合Pb、Sn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Pb、γ∞Sn,通过牛顿迭代法计算出参数Bij和Bji,利用参数Bij和Bji计算Pb-Sn合金中Pb、Sn的活度系数γPb,γSn。并利用γPb,γSn进一步计算出Pb-Sn合金中Pb的分离系数βPb,结果表明βPb》1,Pb、Sn能够彻底地分离。同时用γPb,γSn绘制出气液相平衡图,结果表明,900℃、液相中锡含量为85%时,气相中含锡仅为0.008%。以上热力学分析表明,Pb、Sn能够通过真空蒸馏实现良好分离。进一步实验验证结果表明,900℃、20 min条件下,液相中含锡为85%时,气相中含锡为0.112%,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此研究为真空蒸馏分离Pb-Sn合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锡合金 活度系数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真空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在锡锑合金真空蒸馏深度脱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安祥 杨斌 +3 位作者 李一夫 徐宝强 刘大春 孔令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2-507,共6页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结合Sn、Sb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Sn、γ∞Sb,运用牛顿迭代法计算了Sn-Sb合金中Sn、Sb的活度系数γSn、γSb,并预测了Sn-Sb合金中Sb的分离系数βSb,结果表明:βSb〉〉1,理论上Sn、Sb能够彻底地分离。同时绘制... 基于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结合Sn、Sb的无限稀活度系数γ∞Sn、γ∞Sb,运用牛顿迭代法计算了Sn-Sb合金中Sn、Sb的活度系数γSn、γSb,并预测了Sn-Sb合金中Sb的分离系数βSb,结果表明:βSb〉〉1,理论上Sn、Sb能够彻底地分离。同时绘制气液相平衡图,理论预测了Sn-Sb合金组元在气液相间的分布情况,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200-1400℃,平均相对误差S2*=5.86%,理论预测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为Sn-Sb合金真空蒸馏分离过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锑合金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活度 气液相平衡 真空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在真空蒸馏分离Pb-Bi二元合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伊家飞 刘大春 +2 位作者 杨斌 孔令鑫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3-767,共5页
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基础上,采用牛顿迭代方法同时结合Pb-Bi二元合金体系的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Bji;然后使用参数Bij,Bji计算Pb-Bi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活度系... 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基础上,采用牛顿迭代方法同时结合Pb-Bi二元合金体系的无限稀活度系数实验数据γ∞计算对势能相互作用参数Bij,Bji;然后使用参数Bij,Bji计算Pb-Bi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系数γ,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活度系数γ进一步计算Pb-Bi二元合金体系的分离系数,且同时计算Pb-Bi的气液相平衡组成。气液相平衡计算结果表明:Pb-Bi体系中的组元不能通过一次真空蒸馏实现完全分离。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用于预测二元合金体系的活度及真空蒸馏分离效果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为真空蒸馏分离Pb-Bi二元合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Bi合金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真空蒸馏 活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李怀松 袁琴 +1 位作者 王才华 刘娟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29-2131,2144,共4页
构建可解释和可大规模计算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提出一种新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模型:首先分别用氨基酸三聚物集群和化合物结构片段来描述蛋白质和小分子;然后将蛋白质和小分子片段作为二部图的两部分,... 构建可解释和可大规模计算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模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提出一种新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模型:首先分别用氨基酸三聚物集群和化合物结构片段来描述蛋白质和小分子;然后将蛋白质和小分子片段作为二部图的两部分,片段间的相互作用强度作为二部图的边;最后蛋白质和小分子的相互作用则是蛋白质片段和小分子片段之间相互作用的叠加。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达到97%且具有很好的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描述 分子描述 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模型 二部图 片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设计
6
作者 李宝兰 《教育学报》 1994年第5期44-44,共1页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设计太原铁路子弟第三中学李宝兰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分析、……、想象等思维能力”。为此,在进行分子运动论的教学中,对分子间...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设计太原铁路子弟第三中学李宝兰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要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分析、……、想象等思维能力”。为此,在进行分子运动论的教学中,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模型做了进一步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分子 弹簧形变 互引力 模型设计 分子间距离 中学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过程 分子运动论 思维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蓝与硫酸化茯苓多糖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高贵珍 焦庆才 +1 位作者 丁一磊 陈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8-612,共5页
为从分子水平认识硫酸化多糖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文章采用氯磺酸吡啶法(Wol from法)对茯苓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制得硫酸化茯苓多糖(SP)。通过理论模型测得亚甲蓝(MB)与SP最大结合数N =5 4 ,结合常数K =1 .5 6 3×10 6,考... 为从分子水平认识硫酸化多糖分子与小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文章采用氯磺酸吡啶法(Wol from法)对茯苓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制得硫酸化茯苓多糖(SP)。通过理论模型测得亚甲蓝(MB)与SP最大结合数N =5 4 ,结合常数K =1 .5 6 3×10 6,考察了反应体系中MB/SP摩尔比、NaCl、乙醇、羟丙基 β环糊精以及TritonX 10 0对相互作用的影响。探讨了MB与SP相互作用产生变色反应的机理,认为其是在MB与SP大分子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态MB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相互作用机理 硫酸化 亚甲蓝 羟丙基-Β-环糊精 TRITON 静电相互作用 疏水相互作用 最大结合数 X-100 分子水平 结构修饰 理论模型 结合常数 反应体系 NaCl 变色反应 分子 分子 吡啶法 氯磺酸 SP 摩尔比 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共聚高分子凝胶溶胀和体积相变行为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支东彦 练成 +2 位作者 徐首红 黄永民 刘洪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8-274,共7页
基于随机共聚高分子溶液的格子模型,建立了一个可以描述温度和pH双重响应的随机共聚高分子凝胶溶胀行为的分子热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溶剂与不同高分子的混合、高分子网络的弹性以及包含小分子离子在凝胶内外分布的Donnan平衡和聚合... 基于随机共聚高分子溶液的格子模型,建立了一个可以描述温度和pH双重响应的随机共聚高分子凝胶溶胀行为的分子热力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溶剂与不同高分子的混合、高分子网络的弹性以及包含小分子离子在凝胶内外分布的Donnan平衡和聚合物网络上的大分子离子及其反离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的离子影响对化学势的贡献。与其他模型不同的是,该模型还考虑了高分子的组成f。该模型有两类可调的模型参数,一类是溶剂与不同高分子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参数ε槇ij,另一类是高分子网络自身的尺寸参数Mc。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热力学模型只需较少的模型参数就可较好地描述温度和pH双重敏感的随机共聚高分子凝胶的溶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共聚高分子凝胶 分子热力学模型 溶胀平衡 体积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中CO...CO^+体系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平 步宇翔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100,共6页
在B3LYP/ 6 - 311+G 水平上利用SCRF方法中的Onsagermodel模型考察了CO…CO+ 体系在两种介质 (水和苯 )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复合物 ,发现由于H2 O与CO+ 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在水中仅能存在一种稳定结构 ,而在苯溶液中存在三种稳... 在B3LYP/ 6 - 311+G 水平上利用SCRF方法中的Onsagermodel模型考察了CO…CO+ 体系在两种介质 (水和苯 )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复合物 ,发现由于H2 O与CO+ 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在水中仅能存在一种稳定结构 ,而在苯溶液中存在三种稳定的复合物。通过消除基函数引起的叠加误差 (BSSE)和零点振动能 (ZPVE)的校正 ,精确求算出三种复合物在两种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能 ,表明溶剂的性质对复合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O^+耦合体系 相互作用 SCRF方法 Onsager model模型 溶液 复合物 稳定性 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和ZSM-5沸石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仁庆 曹作刚 刘晨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共2页
首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并结合模型簇法研究了Cu+和ZSM-5沸石的相互作用。所有模型簇采用B3LYP混合方法对氢原子在3-21G基组水平上,对硅、铝、氧原子在6-31G(d)基组水平上进行了全优化和频率分析。考虑到过渡金属Cu的内层电子相对论... 首次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并结合模型簇法研究了Cu+和ZSM-5沸石的相互作用。所有模型簇采用B3LYP混合方法对氢原子在3-21G基组水平上,对硅、铝、氧原子在6-31G(d)基组水平上进行了全优化和频率分析。考虑到过渡金属Cu的内层电子相对论效应比较明显和计算速度因素的影响,采用有效核势法(ECP)处理了Cu原子。对Cu+与沸石分子筛模型簇的两种配位方式的结构与能量进行了着重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与沸石分子筛骨架以二配位的键合方式结合在结构上是最优的、能量上是有利的,是研究NO分子在Cu改性沸石分子筛上优先选择的模型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沸石 CU^+ 相互作用 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理论方法 沸石分子 B3LYP 相对论效应 结合模型 混合方法 频率分析 计算速度 过渡金属 比较研究 配位方式 研究结果 键合方式 优先选择 NO分子 氢原子 氧原子 水平 基组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铭源 王柯惠 +1 位作者 沈昊宇 孙美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8-427,共10页
本文采用电子光谱法、荧光光谱、粘度法等方法研究了4种二苯甲酮类(benzophenone,BPs)紫外吸收剂:二苯甲酮(BP)、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UV-9)与鲱鱼精DNA(hs-DNA)的相... 本文采用电子光谱法、荧光光谱、粘度法等方法研究了4种二苯甲酮类(benzophenone,BPs)紫外吸收剂:二苯甲酮(BP)、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UV-531)和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UV-9)与鲱鱼精DNA(hs-DNA)的相互作用,并采用凝胶电泳考察了BPs对pBR322质粒DNA迁移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BPs可引起DNA在~260 nm处的特征紫外吸收峰小的红移(~2 nm)和明显的增色效应(2.1~106%);BPs可竞争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MB)与DNA的结合,使得DNA-MB体系中的荧光强度随着BPs的加入而增大;DNA在Tris缓冲液中的相对粘度几乎不随BPs浓度的增加而改变;BPs虽然可以使pBR322质粒DNA的超螺旋构型(Form I)比例有所下降,但对其构型和迁移速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热力学研究表明BPs与DNA的结合常数K为10~4~10^(5 )L·mol^(-1)。结合分子对接模型计算推测:BPs与DNA可能通过范德华力以沟槽式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BPs) 鲱鱼精DNA 相互作用模式 热力学结合常数 分子对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Vrentas-Duda扩散模型及其应用 (Ⅰ)预测弱极性分子在聚合物膜中的扩散系数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欣 李继定 +1 位作者 陈剑 陈翠仙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3,共6页
在膜分离过程中,渗透物分子在聚合物膜内的扩散过程,是影响聚合物膜分离性能的关键因素.详细考察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Vrentas-Duda扩散模型,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新的计算ζ的公式.根据新提出的公式,对聚苯乙烯/甲苯(PS/toluene)、聚苯乙... 在膜分离过程中,渗透物分子在聚合物膜内的扩散过程,是影响聚合物膜分离性能的关键因素.详细考察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Vrentas-Duda扩散模型,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新的计算ζ的公式.根据新提出的公式,对聚苯乙烯/甲苯(PS/toluene)、聚苯乙烯/乙苯(PS/ethylbenzene)、聚乙酸乙烯酯/甲苯(PVAc/toluene)3种体系中弱极性渗透物分子的扩散系数进行了预测,其较之原Vrentas-Duda扩散模型、Ju改进的Vrentas-Duda扩散模型有更好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模型 膜分离 自由体积 扩散系数 聚合物膜 弱极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聚合物驱产出液浓度剖面模型确定不可入孔隙体积和滞留孔隙体积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健 任志臣 +1 位作者 鲁红升 罗平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58,共3页
聚合物驱数值模拟中不可入孔隙体积和吸附滞留孔隙体积等物理化学参数往往不易准确获得,严重影响了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结果和矿场动态预测效果。该文以聚合物驱互溶驱替理论为基础,介绍了聚合物驱产出液浓度剖面模型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实... 聚合物驱数值模拟中不可入孔隙体积和吸附滞留孔隙体积等物理化学参数往往不易准确获得,严重影响了聚合物驱数值模拟结果和矿场动态预测效果。该文以聚合物驱互溶驱替理论为基础,介绍了聚合物驱产出液浓度剖面模型的测定与分析方法。实验测得了大庆油层条件下的聚合物驱产出液浓度剖面模型,求出了相应的不可入孔隙体积和吸附滞留孔隙体积。通过浓度剖面模型确定不可入孔隙体积和吸附滞留孔隙体积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易于掌握等特点。研究成果对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技术、聚合物驱方案设计和矿场动态监测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产出液 浓度 剖面 模型 不可入孔隙体积 分子扩散 石油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在高分子中的扩散系数—Vrentas-Duda模型及其发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宏凌 王保国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360,共8页
自由体积理论是描述高分子材料中低分子量溶剂扩散现象的有效工具,以此为基础的VrentasDuda模型中多数参数不需要扩散实验测量,可以通过分子性质独立确定,对渗透物的扩散行为具有可预测性。综述了VrentasDuda自由体积理论的发展和修正情... 自由体积理论是描述高分子材料中低分子量溶剂扩散现象的有效工具,以此为基础的VrentasDuda模型中多数参数不需要扩散实验测量,可以通过分子性质独立确定,对渗透物的扩散行为具有可预测性。综述了VrentasDuda自由体积理论的发展和修正情况,分析其对建立预测型溶剂扩散系数模型的贡献,为从分子基团水平上探索溶剂扩散现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材料 扩散系数 溶剂 Vrentas—Duda模型 Vrentas-Duda自由体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药物筛选中靶分子固定化数学物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松军 刘白玲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9-186,共8页
通过对高能量药物筛选基本过程的分析 ,探索了靶分子固定化可能对筛选质量构成的影响 .从分子相互作用看 ,实际的过程远较理想的情况复杂 .分子间存在的静电力、疏水作用力及氢键力能对固定化的机理构成较大影响 ,甚至可能诱发多层吸附... 通过对高能量药物筛选基本过程的分析 ,探索了靶分子固定化可能对筛选质量构成的影响 .从分子相互作用看 ,实际的过程远较理想的情况复杂 .分子间存在的静电力、疏水作用力及氢键力能对固定化的机理构成较大影响 ,甚至可能诱发多层吸附的固定化模式 .基于固定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靶分子与靶分子、靶分子与微球、体相与表面相之间的相互作用 ,构筑了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 ,为实际的筛选工作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药物筛选 分子固定化 相互作用 数学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方程计算高分子共混物的比体积
16
作者 邸青 郝宏强 陈瑞珍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28-32,53,共6页
基于一个简单的非均核链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采用不同形式的微扰项,可构筑不同形式的高分子共混物系统的状态方程。方程已被应用于关联聚苯乙烯/聚2,6-二甲基苯醚(PS/PPO)、聚苯乙烯/聚乙烯甲醚(PS/PVME)、聚苯乙烯/聚丁二烯(PS/PBD)、... 基于一个简单的非均核链流体分子热力学模型,采用不同形式的微扰项,可构筑不同形式的高分子共混物系统的状态方程。方程已被应用于关联聚苯乙烯/聚2,6-二甲基苯醚(PS/PPO)、聚苯乙烯/聚乙烯甲醚(PS/PVME)、聚苯乙烯/聚丁二烯(PS/PBD)、聚醚砜/聚氧乙烯(PESP/PEO)等高分子共混物的比体积。结果显示,用一个与温度无关的二元相互作用可调参数可满意关联所选体系的比体积,并可预测所选体系的比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方程 分子热力学模型 共混物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和温度协同作用对纳米SiO2改性绝缘油中水分子扩散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邱秦攀 张静文 +3 位作者 王谦 刘熊 田汶鑫 唐超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1,共6页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电场和温度对纳米SiO2改性绝缘油中水分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会使水分子发生极化,使得水分子由原本的无序排列变为沿着电场方向的有序排列。因此,电场的加入减弱了水分子的布朗运动,降低了水分子在油...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了电场和温度对纳米SiO2改性绝缘油中水分子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场会使水分子发生极化,使得水分子由原本的无序排列变为沿着电场方向的有序排列。因此,电场的加入减弱了水分子的布朗运动,降低了水分子在油中的扩散能力;而且电场的加入增强了水分子与油介质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其数值是无电场作用下的2~3倍,这也是电场作用下两者间相互作用能增大的主要原因。此外,在电场的作用下,模型的自由体积分数减小,温度对模型中O原子和H原子之间氢键的影响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油 纳米粒子 分子模拟 相互作用 自由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改性剂掺量对改性沥青微观作用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曹雪娟 易柳 +1 位作者 丁勇杰 苏玥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5-182,共8页
改性剂掺量是影响改性沥青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从微观层面上探究这种影响的研究很少。为此,选择了四种常见的聚合物改性剂SBS、SBR、PE和EVA,改变改性剂的掺量,构建改性沥青分子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计算出改性沥... 改性剂掺量是影响改性沥青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目前从微观层面上探究这种影响的研究很少。为此,选择了四种常见的聚合物改性剂SBS、SBR、PE和EVA,改变改性剂的掺量,构建改性沥青分子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别计算出改性沥青模型的溶解度参数、相互作用能、自由体积及径向分布函数,借此研究改性剂掺量对改性剂与沥青微观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改性剂掺量增多时,改性剂与沥青之间的相容性降低,但是却有利于在沥青内部形成网状结构,相互作用能增强。此外,由于改性剂会发生溶胀,掺量的增加会使得体系内部的自由体积降低,结构更加紧密;从径向分布函数来看,掺量的增加会导致改性剂与小分子之间的聚集作用减弱,原子间的结合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剂掺量 分子动力学 溶解度参数 相互作用 自由体积 径向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4-120,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理论,构建4个不同含氧官能团模拟系统(—COOH、—OH、—CO及—OCH 3),通过模拟接触角、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径向分布函数及相互作用能结果,详细分析... 为了探究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基于分子动力学(molecular dynamics,MD)理论,构建4个不同含氧官能团模拟系统(—COOH、—OH、—CO及—OCH 3),通过模拟接触角、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径向分布函数及相互作用能结果,详细分析含氧官能团对煤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拟平衡后,在—COOH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18.65°,相互作用能为-1049.19 kcal/mol,并形成371.64个氢键。在—OH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25.37°,相互作用能为-563.83 kcal/mol,并形成178.03个氢键。在—CO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30.10°,相互作用能为-444.25 kcal/mol,并形成58.34个氢键。在—OCH 3体系中水团簇的接触角为59.96°,相互作用能为-149.00 kcal/mol,并形成13.25个氢键。水团簇与不同含氧官能团体系的接触角越小,形成的氢键越多,相互作用能绝对值越大,对煤亲水性增强作用越好,这与分子相对体积分数和径向分布函数分析结果一致;不同含氧官能团对煤亲水性增强作用排序为—COOH>—OH>—CO>—OCH 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煤表面润湿性及其应用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官能团 煤润湿性 分子相对体积分数 径向分布函数 相互作用 氢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IVM模型预测冶金级硅真空精炼过程杂质的挥发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于强 伍继君 +4 位作者 马文会 刘凯 魏奎先 杨斌 戴永年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3-1199,共7页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预测了二元硅基熔体中Zn、Sb、Mg、Mn、Cu和Sn的活度系数.结合模型所得的对势能相互作用B参数和活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硅与各杂质元素形成的二元系蒸发系数和挥发速率,绘制出了硅基合金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 运用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预测了二元硅基熔体中Zn、Sb、Mg、Mn、Cu和Sn的活度系数.结合模型所得的对势能相互作用B参数和活度等热力学数据,计算了硅与各杂质元素形成的二元系蒸发系数和挥发速率,绘制出了硅基合金蒸馏过程中的气液相平衡图。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所预测的活度值与实验值吻合很好,真空精炼有利于Sb、Zn、Mg从硅熔体中分离,而Mn、Cu、Sn难以分离。硅中的各杂质的蒸发行为受其活度和温度的联合控制。本文通过对冶金硅中杂质挥发性质的研究,为真空提纯冶金级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体积模型 冶金级硅 真空蒸馏 气液相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