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用于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化抗体的层层组装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裴仁军 崔小强 +1 位作者 杨秀荣 汪尔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5-198,共4页
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实时监测了在链霉亲和素表面层层组装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多层膜的过程 ,结果表明 ,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 ,能够在表面形成均一的多层膜 ,... 使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 (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技术实时监测了在链霉亲和素表面层层组装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多层膜的过程 ,结果表明 ,通过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的强亲和作用 ,能够在表面形成均一的多层膜 ,并用实时 BIA技术求得了每层蛋白质的表面浓度 .对于生物素化抗体 ,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 1 .32 ng/mm2 ;对于链霉亲和素 ,单层吸附表面浓度为 2 .93ng/m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层层组装 链霉亲和素 生物素化抗体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 亲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和相分离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学刚 赵国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50-453,共4页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8H17(OC2H4)nSO4Na (C8E.S; n=0, 1, 3) andC8H17NC6H5Br(C8Py), C8EnS and CmH2m+2NC5H5Br (CmPy; m=10, 12, 14, 16), t-C8H17C6H4(OC2H4)9.8SO4Na (C8φE9.8S) and cmPy in micelles have been studied by...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8H17(OC2H4)nSO4Na (C8E.S; n=0, 1, 3) andC8H17NC6H5Br(C8Py), C8EnS and CmH2m+2NC5H5Br (CmPy; m=10, 12, 14, 16), t-C8H17C6H4(OC2H4)9.8SO4Na (C8φE9.8S) and cmPy in micelles have been studied bysuxface tension method. The partial ternary "phase diagram" of C8EnS-C8Py-H2O andC8EnS-C12Py-H2O systems have been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of 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8EnS and C8Py decreases and the stability of aqueous so-lution of C8EnS-C8P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8E3Sand CmPy increases and the stability of aqueous solution of C8E3S-CmPy decreases. Theinteraction between C8φE9.8S and CmPy is strong while the aqueous so1ution of C8φE9.8S-C.Py is still very st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分子相互作用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自组装复合的界面层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贤福 陈志春 吴忆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05-106,110,共3页
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和 F T I R A T R 光谱方法研究非熔融聚丙烯复合的界面层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自组装温度的升高, P P非晶态的972 吸收峰出现了峰加宽并移向低波数的现象,说明在界面层与 E V A 的乙... 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和 F T I R A T R 光谱方法研究非熔融聚丙烯复合的界面层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自组装温度的升高, P P非晶态的972 吸收峰出现了峰加宽并移向低波数的现象,说明在界面层与 E V A 的乙烯链段具有相互作用,而 P P结晶态的 997 吸收峰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复合分子自组装 界面层 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分子相互作用能的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邵俊 温元凯 李振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5期529-530,共2页
胰岛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课题,它对探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与受休的相互作用和它们在溶液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文工作的基础上,计算了两个胰岛素分子在不同距离和不同取向时的相互作用能,并试图对上述问题的... 胰岛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课题,它对探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与受休的相互作用和它们在溶液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前文工作的基础上,计算了两个胰岛素分子在不同距离和不同取向时的相互作用能,并试图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提供线索。 我们从胰岛素两聚体的晶体结构数据出发,找出两个单体分子相距最近的三对点,求其中点坐标,在过该三点的平面上作一条垂线,作为分子间平移和转动的参考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分子相互作用 稳定平衡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运动方程的量子力学导出
5
作者 周凌云 吴光敏 《科技通报》 1994年第1期63-64,共2页
激光-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运动方程的量子力学导出Davydov在70年代借助“一维分子系统的孤子理论”,导出了α螺旋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方程;并在连续近似下将该方程化为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1].此方程的孤子解可解释... 激光-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的非线性运动方程的量子力学导出Davydov在70年代借助“一维分子系统的孤子理论”,导出了α螺旋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方程;并在连续近似下将该方程化为非线性薛定谔方程 ̄[1].此方程的孤子解可解释肌肉收缩等问题。这理论后经多人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运动方程 量子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分子相互作用模型预测纯液体的均匀核化过热极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文凯 任连伟 陈嘉宾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9-444,共6页
采用液滴上升法测定纯液体的气泡均匀核化过热极限值,并用分子相互作用模型计算了9种纯液体的过热极限值;计算结果与实验。
关键词 相变 均匀核化 过热极限 液体 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酚与淀粉的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南 高浩祥 +1 位作者 何强 曾维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7-505,共9页
淀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也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且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物质。植物多酚与淀粉的分子相互作用会影响淀粉基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如质构、风味及色泽等)及营养特性... 淀粉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时也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且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性物质。植物多酚与淀粉的分子相互作用会影响淀粉基食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如质构、风味及色泽等)及营养特性。本文在查阅和整理国内外有关文献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植物多酚与淀粉的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对淀粉和植物多酚相关性质的影响进行综述,包括植物多酚与淀粉的复合物形成方式(以疏水作用力为主的V型复合物和以氢键为主的非V型复合物),其相互作用对淀粉理化性质(糊化性质、回生性质和流变性质等)、微观结构和消化特性的改变及其对植物多酚的保护及缓释作用,以期为植物多酚在淀粉的加工、贮藏及其他相关领域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益的帮助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酚 淀粉 分子相互作用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缓释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相互作用主导的纳米药物成核 被引量:1
8
作者 许文哲 张皓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9-195,共17页
纳米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药物的主要途径,是指通过向药物的良溶剂中引入不良溶剂产生过饱和体系,进而形成纳米尺度药物颗粒的方法.该方法操控灵活,能够大范围地选择药物分子、溶剂、载体、表面活性剂及其它赋形剂,实现对纳米药物成核... 纳米沉淀法是目前制备纳米药物的主要途径,是指通过向药物的良溶剂中引入不良溶剂产生过饱和体系,进而形成纳米尺度药物颗粒的方法.该方法操控灵活,能够大范围地选择药物分子、溶剂、载体、表面活性剂及其它赋形剂,实现对纳米药物成核及生长过程的调控.π-π堆积和疏水相互作用等分子间弱相互作用能够主导纳米药物成核,从而用于制备高生物安全性的无载体纳米药物(CFNs).目前超分子自组装在成核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协同效应及调控方法尚缺少归纳总结.根据纳米沉淀法的成核理论,本文对超分子相互作用在成核过程中的重要贡献进行了诠释;基于目前单药自组装CFNs的进展,对多药共组装CFNs的优势进行了强调;并将超分子相互作用主导成核的概念拓展到通过金属离子螯合形成的CFNs.从理论上阐明了超分子相互作用在纳米药物成核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将极大促进以高生物安全、多功能及以联合治疗为标志的下一代CFNs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 纳米沉淀法 分子相互作用 无载体 成核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驾驶汽车换道决策行为分析及分子相互作用势建模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可琨 曲大义 +2 位作者 宋慧 王韬 戴守晨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50-159,共10页
伴随智能网联环境的技术赋能,自动驾驶技术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为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换道安全性与高效性,而对其换道决策机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系统相似性分析车辆与分子的相似性;其次,引入分子相互作用势建立换道模型,系统分析自动驾... 伴随智能网联环境的技术赋能,自动驾驶技术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为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换道安全性与高效性,而对其换道决策机制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系统相似性分析车辆与分子的相似性;其次,引入分子相互作用势建立换道模型,系统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换道决策行为特性,有效认知换道车辆的交通场景;最后,运用SUMO平台将SL2015换道模型与分子相互作用势换道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子相互作用势换道模型下自动驾驶汽车运行速度的波动程度降低了15.45%,车辆通过数增加了5.93%,提升了换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自动驾驶汽车换道决策行为的分子相互作用势建模综合考虑了交通环境中动态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科学地展现了换道决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交通系统模型 分子相互作用 自动驾驶汽车 换道决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能源所揭示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分子相互作用新机制
10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9-280,共2页
目前,基于高效非富勒烯受体Y6体系的TOSCs光伏效率已达18%。TOSCs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透光性和大面积加工的可能性,在半透明、柔性等电子器件领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不是所有能级匹配、吸收光谱互补的材料均可作为客体来制备三元... 目前,基于高效非富勒烯受体Y6体系的TOSCs光伏效率已达18%。TOSCs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透光性和大面积加工的可能性,在半透明、柔性等电子器件领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然而,不是所有能级匹配、吸收光谱互补的材料均可作为客体来制备三元器件。相对于主体二元体系来说,第三组分(客体)的引入可能破坏原来二元共混膜内有序的分子堆积和纳米互穿网络,进而增加复合损失,降低能量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能量转换效率 光伏效率 非富勒烯受体 能级匹配 分子相互作用 互穿网络 二元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安非他酮多晶型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研究
11
作者 张亚安 潘雅典 +3 位作者 林玉婷 朱咏娟 刘媛媛 孙柏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以多晶型药物盐酸安非他酮为模型药物,探讨晶体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稳定性影响。对四种晶型从分子构象、分子间氢键等进行了详细比较;利用CrystalExplorer软件中Hirshfeld表面和能量框架模块,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四种晶型中分子间... 以多晶型药物盐酸安非他酮为模型药物,探讨晶体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对稳定性影响。对四种晶型从分子构象、分子间氢键等进行了详细比较;利用CrystalExplorer软件中Hirshfeld表面和能量框架模块,从理论上系统地分析了四种晶型中分子间作用方式和作用能的大小。结果显示室温下最稳定的晶型KUMCAX01具有更稳定的分子构象,更高的堆积指数,Cl…H、O…H等较强分子间作用力贡献比例更大,与周围离子总相互作用能更高,为深刻理解多晶型药物晶体构造差异对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安非他酮 多晶型 晶体结构 Hirshfeld表面分析 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抽提蒸馏过程中溶剂-烃类分子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思亮 唐文成 +1 位作者 任强 赵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2,共9页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子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溶剂-芳烃-非芳烃在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抽提蒸馏过程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发现溶剂与烃类分子的相互作用能与其宏观选择性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非芳烃能够打破芳烃分子间的共轭体系,并...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子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溶剂-芳烃-非芳烃在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抽提蒸馏过程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发现溶剂与烃类分子的相互作用能与其宏观选择性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非芳烃能够打破芳烃分子间的共轭体系,并与芳烃形成较强的色散力;环丁砜与芳烃之间相互作用更强,其诱导效应及空间位阻对共轭π键的破坏更显著。三者共存时,芳环的环面及C=C键振动更加剧烈。通过模拟纯环丁砜、苯、乙基环己烷(ECH)分子对的稳定形态和质心距离,并结合苯-环丁砜-ECH混合体系模型的几何优化,提出了在抽提蒸馏塔釜物料可能的微观形态。由于存在溶剂的“极性包围圈”,非芳烃很难靠近芳烃并与之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进而可通过精馏实现二者的分离。建立了溶剂宏观选择性与溶剂-芳烃、溶剂-非芳烃相互作用能之差的定量关系(αECH-BZ=1.246ΔE-0.375),据此可为新溶剂初步筛选、复配或分子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 芳烃 非芳烃 分子相互作用 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醌和噻唑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晶 郑荣儿 +1 位作者 苗洪利 孟继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1-574,共4页
从理论上研究了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并通过光谱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均为多环有机共轭分子 ,且分子结构呈平面构型。在固态时呈多晶粉末状 ,有着强烈的光吸收 ,但无可见光发射... 从理论上研究了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并通过光谱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均为多环有机共轭分子 ,且分子结构呈平面构型。在固态时呈多晶粉末状 ,有着强烈的光吸收 ,但无可见光发射。可是 ,将其分散于聚乙烯树脂中 ,其呈单分子形态 ,能产生可见光。通过比较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的荧光光谱和激发光谱 ,发现萘醌衍生物的荧光光谱与噻唑衍生物的激发光谱有很好的重叠。这样 ,将萘醌衍生物和噻唑衍生物均匀混合分散到聚乙烯树脂中 ,用蓝光激发萘醌衍生物就可观察到噻唑衍生物发射的红光。这说明二者之间产生了能量传递 ,实现了蓝光激发下产生的红光。实验还发现 ,采用适当比例的配制可得到能量传递效率最高的混合膜。这对于光转换白光LED的研发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能量传递 荧光光谱 激发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控制的泛素/三磷酸腺苷相互作用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14
作者 刘思盈 粟雯 +5 位作者 周仲燕 杨治渝 裴华夫 何芷茹 王娜 岳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139,共8页
通过基于温度控制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电喷雾质谱(PSMI-ESI-MS)技术探究了模式蛋白质泛素(Ubi)与重要的生物活性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体系.在室温条件下,泛素和ATP以1μmol/L∶50μmol/L浓度比混合溶液的电喷雾质谱图和自然状态下... 通过基于温度控制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电喷雾质谱(PSMI-ESI-MS)技术探究了模式蛋白质泛素(Ubi)与重要的生物活性小分子三磷酸腺苷(ATP)体系.在室温条件下,泛素和ATP以1μmol/L∶50μmol/L浓度比混合溶液的电喷雾质谱图和自然状态下泛素的电荷特征一致,主要形成了+5,+6,+7电荷态下的3类峰.ATP主要和+5,+6的泛素分别形成摩尔比为1∶1和1∶2的复合物,而+7的泛素-ATP复合物实验中相对较少,说明低电荷态时的泛素对ATP有更强的亲合力.通过不同浓度比泛素-ATP的质谱行为分析,发现浓度维度上的结合状态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不同温度的泛素及泛素-ATP复合物的电荷分布情况有明显差异.计算得到的结合亲和力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去折叠后的泛素和ATP的相互作用增强.通过热力学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浓度ATP对泛素折叠和去折叠吉布斯自由能的影响,发现ATP的存在增加了泛素去折叠所需的能量,因此增强了泛素的稳定性.根据泛素和ATP在温度维度下的电喷雾质谱分析得到了化学计量比、结合亲和力和吉布斯自由能等多维度的信息,为蛋白质分析,尤其是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喷雾质谱 泛素 三磷酸腺苷 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石磊 张小岗 +3 位作者 张喜丰 杨冠英 韩布兴 闫海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1-35,共5页
在308.15K、6-12MPa范围内,测定了CO2及CO2-正戊烷、CO2-正庚烷二元混合流体的密度,并计算了溶质的偏摩尔体积.在此基础上,将偏摩尔体积与MonteCarlo分子模拟研究相结合,研究了CO2-正戊烷... 在308.15K、6-12MPa范围内,测定了CO2及CO2-正戊烷、CO2-正庚烷二元混合流体的密度,并计算了溶质的偏摩尔体积.在此基础上,将偏摩尔体积与MonteCarlo分子模拟研究相结合,研究了CO2-正戊烷、CO2-正庚烷二元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溶液的结构随压力和密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密度 分子相互作用 溶液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荐一个化学生物学教学实验——电喷雾质谱研究磷酰基对丙氨酸与溶菌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付川 蔡谊敏 +1 位作者 刘艳 赵玉芬 《大学化学》 CAS 2008年第6期43-46,共4页
介绍一个利用电喷雾质谱研究生物大分子与化学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讨论了该实验在化学生物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效果。
关键词 化学生物学 电喷雾质谱 教学实验 分子相互作用 溶菌酶 丙氨酸 磷酰基 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CH_4分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局域密度近似计算(英文)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晓林 宗江琴 +2 位作者 王海燕 郭华忠 白玉林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528,共4页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局域密度近似方法对Ne-CH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进行了计算。发现:当Ne原子和CH4分子之间的距离约为5.8a.u.时,计算的势能曲线存在最小值,对应的势阱深度约为0.053eV。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局域密度近似 甲烷 惰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配体复合物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虚拟仿真实验 项目的建设与教学实践——COVID-19肺炎疫情防控时期线上教学的案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万坚 任彦亮 +5 位作者 饶立 魏林 李永健 邓阳 孟祥高 原弘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1期158-165,共8页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尺度鸿沟使得人类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微观结构,但化学研究者又必须基于微观结构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因此借助X射线衍射等仪器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科学仪器普遍使用成本高昂、...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尺度鸿沟使得人类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微观结构,但化学研究者又必须基于微观结构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因此借助X射线衍射等仪器对微观结构进行表征是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些科学仪器普遍使用成本高昂、操作门槛高,且存在辐射污染的风险。这也成为了本科生学习和理解微观结构的最大障碍。我们本着“能实不虚、虚为实用、虚实结合”的建设理念,综合运用“数字化3D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化技术,将微观世界中的蛋白–配体复合物的晶体学研究、蛋白–配体结合构象的理论精准预测的最新成果,与“结构化学课程群”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机结合、重组再造、由浅入深地合理设计、二次开发、转化为本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旨在构建一个“有图有真相”的三维、立体、直观的蛋白–配体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研讨空间,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化学学科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学科表达及应用的能力与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结构化学课程群 3D虚拟现实 蛋白–配体复合物 晶体结构 相互作用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离子相互作用对硝基三唑感度影响的理论研究
19
作者 谢江波 李巧玲 史文静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1-589,共9页
为了降低炸药感度,借助B3LYP和MP2(full)理论方法在6-311++G**和6-311++G(2df,2p)以及aug-cc-pVT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Na+离子与14种硝基三唑化合物之间分子-离子作用对C-NO2引发键强度及硝基电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物形成后,分子-离子... 为了降低炸药感度,借助B3LYP和MP2(full)理论方法在6-311++G**和6-311++G(2df,2p)以及aug-cc-pVTZ基组水平上研究了Na+离子与14种硝基三唑化合物之间分子-离子作用对C-NO2引发键强度及硝基电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物形成后,分子-离子作用可使引发键键长减小,离解能增大,引发键增强,感度降低.借助原子-分子理论(AIM)对该结论进行了验证,同时发现ΔBDE与分子-离子相互作用能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三唑 分子-离子相互作用 引发键 感度 B3LY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英文)
20
作者 陆裕平 程艳 朱俊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99,共7页
利用超分子二阶到四阶多体微扰理论和扩展的相关一致基组(aug-cc-pVTZ)结合有效的中点键函数(3s3p2d1f1g)计算水二聚物的平衡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并用平衡方法修正基组重叠误差.在MP2/aug-cc-pVTZ理论级别优化水二聚物几何构型.与... 利用超分子二阶到四阶多体微扰理论和扩展的相关一致基组(aug-cc-pVTZ)结合有效的中点键函数(3s3p2d1f1g)计算水二聚物的平衡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并用平衡方法修正基组重叠误差.在MP2/aug-cc-pVTZ理论级别优化水二聚物几何构型.与正常优化的结果相比,平衡修正优化得到的RO-O和α值分别轻微的增加0.002 nm和0.19°,同时,θ值减小0.013°.在MP2水平利用扩展的相关一致基组结合有效键函数,预言了RO-O和ΔECP值分别为0.0923 nm和-4.86 kcal/mol,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用exp-4.2势函数拟合分子间相互作用能的离散点,拟合结果与从头算计算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相互作用 多体微扰理论 水二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