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德福 高乐 +6 位作者 张明 杜知心 吕欣然 柏雪 张国清 李学鹏 励建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68-377,共10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因特异性强、精准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多种分子生物学技...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高效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对保障食品安全尤为重要。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法中,分子生物学技术因特异性强、精准度高、检测速度快等优势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uclear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NAS-BA)、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核酸扩增(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AA)、基因芯片(gene chip,GC),并对这些技术的应用现状、适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对未来的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志毅 林善枝 +1 位作者 张德强 张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0-261,共12页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 ,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遗传杂合性高 ,许多... 林木遗传改良是在研究林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开展的遵循其遗传变异规律来改良林木的遗传组成 ,进而培育林木新品种的一项活动 .林木遗传改良的效果直接取决于在遗传改良活动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 .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遗传杂合性高 ,许多重要经济性状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遗传机理不明 ,利用常规育种手段往往难以满足不同目的定向培育树木新品种的要求 .因此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该文概述了基因工程技术、遗传图谱构建、重要性状基因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林木 遗传改良 应用 基因工程 分子标记 遗传图谱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若瑜 李东明 +3 位作者 余进 刘伟 冀朝辉 王端礼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6-539,共4页
With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fungal infection, the requirements for strict diagnostic approaches became a very urgent issue.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detective techniques, such as culture, gave poo... With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fungal infection, the requirements for strict diagnostic approaches became a very urgent issue.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detective techniques, such as culture, gave poor diagnostic outcomes,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are expected to develop the potential diagnostic approaches.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we have carried out serial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properties of pathogenic fungi, and we would like to review as following. Firstly, we applied several molecular tools in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fungi. We performed 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 (RAP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and other techniques in studying the typing, to classify and identify the properties of Dermatophytes, Candida spp., Crypotococcus neoformans, Dematiaceous fungi, and Aspergillus spp. Interestingly, we found the same T. rubrum strain might infect different sites of the host, while a site-specificity displayed in T. mentagrophytes. This finding indicated the genetic discrepancies among the fungi. Beside, we also found that the E. dermatitis strains with different virulences possessed some discrepancies at gene level. We then developed a PCR-based molecular procedure to identify the novel species in Exaphiala spp. As the applicable strategy,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DNA sequence properties in several fungi. And as a result, we submitt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GenBank the complete sequence of Aspergillus fumigatus rDNA/ITSI/ITSII, 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designing the species-specific probes and for its further clinical applications. Secondly, we have tried to develop the molecular diagnostic approaches based on our DNA sequence data which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studies previously. By analyzing the DNA sequence of Aspergillus fumigatus rDNA/ITSI/ITSII, we developed a nested PCR method to detect Aspergillus fumigatus genes.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is PCR-based molecular approach has great importance in the diagnosis of invasive aspergillosis. We also designed the species-specific probes and then established several in situ hybridization procedures. We found these hybridization methods could get the positive rate up to 81% (13/16), which suggests that these methods have potential diagnostic value for invasive candidiasis and aspergillosis. Based on our experiences, we would conclude that the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possess great value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thogenic fungi,and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see more and more molecular tools will be used in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fungal infections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stu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真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技术 治疗机 致病性真菌 流行病学研究 免疫缺陷 手段 水平 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遗传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4
作者 赵春江 王秋菊 李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论述了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遗传病诊断的途径和策略,着重介绍了人类遗传疾病基因诊断技术的原理和发展状况,对该领域的新成果作了介绍和总结,对发展动向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遗传病 诊断 核苷酸序列 突变 发病机理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普通小麦谷蛋白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立平 何中虎 +3 位作者 刘建平 孙家柱 单福华 苏青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小麦谷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小麦食品的加工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基因序列、分子结构、多态性、遗传转化、QTL研究和MAS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麦谷蛋白亚基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麦谷蛋白的等位基因变异十分丰富,... 小麦谷蛋白是面筋的主要成分之一,对小麦食品的加工品质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基因序列、分子结构、多态性、遗传转化、QTL研究和MAS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麦谷蛋白亚基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麦谷蛋白的等位基因变异十分丰富,多态性高,序列之间存在很高的同源性。麦谷蛋白的基因结构分为三部分:无重复结构的N-末端和C-末端以及中部重复区域,等位基因的变异主要由基因中部重复区域的序列大小、重复次数及该区域内DNA序列的插入或缺失所造成;Cys-残基的数目和位置影响麦谷蛋白聚合体内亚基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亚基生化特性的重要因素;应用转基因技术已将HMW-GS基因(1Ax1、1Dx5和1Dy10)导入普通小麦中,有助于进行品质改良和麦谷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此外,对面筋强度性状的QTL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也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普通小麦 麦谷蛋白亚基 面筋 加工品质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品质改良 转基因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酵母菌多相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杨静静 孟镇 +4 位作者 钟其顶 熊正河 周韩玲 潘勤春 栾兴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20,共5页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各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来进行酵母菌的分类和鉴定。核酸杂交技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脉冲电泳核型分析(PFGE)、rDNA序列分析、单链...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各项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许多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用来进行酵母菌的分类和鉴定。核酸杂交技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PD)、脉冲电泳核型分析(PFGE)、rDNA序列分析、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等技术的应用为酵母菌的多相鉴定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多相鉴定体系将成为酵母菌分类鉴定的最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7
作者 柳承璋 宋林生 吴青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7-30,57,共5页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海洋微生物 多样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红 周友兵 +1 位作者 陈炳耀 胡锦矗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用传统的方法很难鉴别微生物的差异,分子生物学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尤其适合于常规方法失效的情况下.该技术的主要程序是:先从微生物中直接提取DNA,对DNA进行PCR(PolymericChainReaction)或RAPD(RandomAmplificationofPolymorphic... 用传统的方法很难鉴别微生物的差异,分子生物学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尤其适合于常规方法失效的情况下.该技术的主要程序是:先从微生物中直接提取DNA,对DNA进行PCR(PolymericChainReaction)或RAPD(RandomAmplificationofPolymorphicDNA)扩增,然后进行DGGE(DenaturingGradientGetElectrophoresis)电泳,或RFLP(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ELISA(Enzyme_LinkedImmunosorbentAssay)分析等,之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网上基因库进行对比,来确定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此方法是直接从样品中提取总DNA,中间不会造成菌株的富集或衰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此方法对微生物多样性的深入研究很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多样性 16S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爱平 陈建辉 +1 位作者 杨劲松 林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3起公共卫生事件中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发挥的作用。方法在这3起事件中,实验室诊断先后采用常规细菌培养、血清学和生化鉴定,以及部分基因的PCR、实时荧光PCR、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结果常规方法只能将这3起事件的可能致病... 目的分析总结3起公共卫生事件中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发挥的作用。方法在这3起事件中,实验室诊断先后采用常规细菌培养、血清学和生化鉴定,以及部分基因的PCR、实时荧光PCR、核酸序列分析等方法。结果常规方法只能将这3起事件的可能致病因子鉴定到普通大肠杆菌,一系列特异基因片段的PCR检测可以进一步鉴定到不同的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结论分子生物学诊断手段与常规方法的有机结合,对细菌性病原菌来讲是今后公共卫生事件实验室调查的一个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致泻性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瑞 雍晓雨 +5 位作者 周俊 吴美容 王舒雅 闫志英 陈怡露 郑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产甲烷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一类重要的严格厌氧原核微生物,其参与的产甲烷作用通常发生在厌氧发酵过程的最后一步,可将无机物或有机化合物最终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由于产甲烷菌独特的厌氧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碳素循环过程中起... 产甲烷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是一类重要的严格厌氧原核微生物,其参与的产甲烷作用通常发生在厌氧发酵过程的最后一步,可将无机物或有机化合物最终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由于产甲烷菌独特的厌氧代谢机制,使其在自然界碳素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产甲烷菌的多样性以及代谢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对于传统的培养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于产甲烷菌的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检测更为便捷、准确和科学。介绍了产甲烷古菌的系统分类学发展,系统地阐述了产甲烷菌定性和定量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总结了不同技术在产甲烷菌多样性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最后提出多种技术的复合应用将成为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甲烷古菌 生物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技术 检测 复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田国忠 汪来发 +1 位作者 赵同海 李永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9,共7页
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森林病虫害研究上的应用 ,涉及蛋白质技术、核酸技术。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森林病虫害研究 蛋白质技术 核酸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 分子互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担子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迅 胡沂淮 +1 位作者 裴建军 邵蔚蓝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42,共4页
担子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担子菌中的深入研究,担子菌的品质、产量、栽培效率和利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分子标记技术和转化系统两个方面重点阐述讨论担子菌在分子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担子菌 品质 产量 栽培效率 利用价值 转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谢立兰 方六荣 +3 位作者 方华为 张军林 安康 肖少波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2,共7页
近年来,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类似的肠道传染病日益增多,以病理组织学观察和临床症状为主要指标的传统方法已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众多学者建立了大量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新方法。文章就主要免疫学技术(病毒中和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 近年来,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类似的肠道传染病日益增多,以病理组织学观察和临床症状为主要指标的传统方法已不能进行准确的判断,众多学者建立了大量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新方法。文章就主要免疫学技术(病毒中和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胶体金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反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基于纳米颗粒和DNA探针技术的超灵敏PCR方法)在TGE诊断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传染性胃肠炎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乳酸菌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俊钢 刘成江 +2 位作者 郭安民 李宇辉 韩冬印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介绍了几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乳酸菌鉴定中的应用,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该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明确的讨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乳酸菌的分类鉴定过程中必将成为一种主导因素,也会发挥其快速简便的优点。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乳酸菌 分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兴泉 陈士华 +2 位作者 吴祖建 林奇英 谢联辉 《中国马铃薯》 2003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直接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 :RT PCR检测技术、指示分子 NASBA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检测技术三大类 ,以RT PC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另外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NA介导的抗体制备及病毒单链抗体片段筛选等技... 直接应用于马铃薯病毒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有 :RT PCR检测技术、指示分子 NASBA检测技术、核酸杂交检测技术三大类 ,以RT PCR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另外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NA介导的抗体制备及病毒单链抗体片段筛选等技术在马铃薯病毒免疫学检测技术中也有成功的应用 ,并解决了传统免疫学方法难以解决的抗原制备问题 ,使后者更具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马铃薯 病毒检测 应用 RT-PCR 核酸杂交 指示分子-NAS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HLA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6
作者 郝桂琴 肖露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68-272,共5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遗传体系 ,在免疫反应和造血干细胞与器官移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器官移植配型要求的提高 ,促进了分子生物学与HLA分型的结合 ,提高了分型的准确性及实...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遗传体系 ,在免疫反应和造血干细胞与器官移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器官移植配型要求的提高 ,促进了分子生物学与HLA分型的结合 ,提高了分型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本文综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单链构象多态性、序列特异性引物、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HLA分型 白细胞抗原 器官移植 免疫反应 造血干细胞移植 基因芯片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根真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涛 徐慧 +1 位作者 方德华 朱教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4年第2期94-98,共5页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DNA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根真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故此对菌根真菌的研究中所采用的DNA分析技术和同工酶分析等技术作了介绍,并综述了其在菌根真菌分类鉴定、多态性及亲缘关系和菌种持续性...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以DNA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根真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故此对菌根真菌的研究中所采用的DNA分析技术和同工酶分析等技术作了介绍,并综述了其在菌根真菌分类鉴定、多态性及亲缘关系和菌种持续性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成果,还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菌根真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菌根真菌 DNA分析技术 同工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伟伟 王庆 +1 位作者 石存斌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117,共7页
目前,各种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对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回顾了主要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酶免疫、凝集反应、荧光抗体、胶体金)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目前,各种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在水产养殖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对水产养殖病害的有效防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论文回顾了主要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酶免疫、凝集反应、荧光抗体、胶体金)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核酸杂交、基于PCR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限制性内切酶分析、16 S rRNA、基因芯片)的特点以及其在水产动物疾病诊断中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分析了今后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水产动物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双石 苑函 +1 位作者 兰蓉 李浡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22153-22154,22157,共3页
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方法几方面,探讨了基于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
关键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 工作过程导向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植物抗病毒育种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文静 王富荣 +1 位作者 石秀清 李怀方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3期76-79,共4页
概述了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抗病毒育种的几种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有外壳蛋白介导的抗性、利用缺损的复制酶、干扰运动蛋白、RNA介导的抗性、卫星RNA介导的抗性、反义RNA介导的抗性。
关键词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植物抗病毒育种 作用 转基因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