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2
1
作者 韩正理 张官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自从德国生理学家JohannesMfieller于1838年首次提出“胆脂瘤”概念以来.各家学者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其局部的膨胀压迫性生长和骨破坏性作用机制仍不明了。后天性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是以复层鳞状上皮向中耳腔内生长,... 自从德国生理学家JohannesMfieller于1838年首次提出“胆脂瘤”概念以来.各家学者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其局部的膨胀压迫性生长和骨破坏性作用机制仍不明了。后天性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是以复层鳞状上皮向中耳腔内生长,形成囊袋,角化上皮组织不断堆积,逐渐扩展累及邻近结构导致听力损失、前庭功能障碍、面神经麻痹和颅内外一系列并发症。本文复习既往的文献对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基础 中耳胆脂瘤 发病机制 复层鳞状上皮 前庭功能障碍 面神经麻痹 生理学家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肥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1
2
作者 汤健 周爱儒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208-215,共8页
心肌肥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汤健,周爱儒心肌肥厚(MyocardiacHypertrophy)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它包括心肌细胞的肥大和心肌间质细胞增殖两个最基本的过程。近年来的... 心肌肥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汤健,周爱儒心肌肥厚(MyocardiacHypertrophy)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它包括心肌细胞的肥大和心肌间质细胞增殖两个最基本的过程。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心肌肥厚是心肌及其间质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基础 心血管系统疾病 基因对 肌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生长因子 血管紧张素 间质细胞 心钠素 成肌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个体化治疗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文娟 蒋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72-2874,共3页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肿瘤的治疗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个体化治疗。这种新的理念主要指:通过检测患者肿瘤组织或外周血标本的某些标志物的表达.来预测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毒副反应。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个体化治疗 分子生物学基础 培美曲塞 肿瘤组织 蛋白质组学 基因组学 毒副反应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学专业《植物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建设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4
作者 程春振 张永艳 +3 位作者 张梓浩 田娜 刘范 赖钟雄 《园艺与种苗》 CAS 2019年第12期61-62,共2页
根据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专业《植物分子生物学基础》课程建设基本情况,总结了该课程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策略,并对今后课程建设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茶学专业 《植物分子生物学基础 课程建设 实验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胃防治胃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评析
5
作者 王文波 谢湘峰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0期1868-1869,共2页
脾胃为祖国医学脏象学说的核心。其主运化、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主思、且为之卫。牌为五脏六腑的中心。因此,国内近20年对中医脾胃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是研究最多的中医证实质之一。综述了近十年来运用中医脾胃理论... 脾胃为祖国医学脏象学说的核心。其主运化、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主思、且为之卫。牌为五脏六腑的中心。因此,国内近20年对中医脾胃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是研究最多的中医证实质之一。综述了近十年来运用中医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的分子物学基础。结果表明脾虚与胃癌发生发展各阶段病变之间成等级相关。提示脾虚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具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是一种优势,在同时有多个基因需要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比单一成分的药物更优越。对癌基因的调控可能是健脾方药治疗胃癌病变的分子机制之一。因此,系统研究中医脾虚与消化道肿瘤形成过程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的关系(相关性)及健脾中药对其调控的机制,将对揭示脾虚证实质,丰富中医脏象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组方,提高临床肿瘤预防与治疗效果,确立脾在消化道肿瘤形成及预防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 胃癌 分子生物学基础 治疗 脾虚 中医 生发 评析 地位与作用 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届全国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学术会议
6
作者 汪义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0年第1期91-91,共1页
会议于1989年11月1日至4日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举行。会议共收到400多篇学术论文,有近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军内代表97名,占三分之一。30岁以下学者80余名,占30%。兰州大学生物系教授郑荣梁致开幕词。会议期间。
关键词 医学学术会议 自由基生物学 兰州大学生物 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术论文 允中 日至 分子生物学基础 生物物理 郑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7
作者 梁永红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 1999年第5期4-7,共4页
关键词 DNA指纹技术 生物技术 多态性 养猪业 MTDNA 分子生物学基础 PCR技术 基因型 基因组DNA 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化标志物S100β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平 王振原 托娅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9-151,共3页
S100β是一类钙离子结合蛋白,是轴突的生长因子,由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神经组织中,在正常情况下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分泌过高具有神经毒性。脑损伤后血清中S100β水平有时间的规律性,并与脑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 S100β是一类钙离子结合蛋白,是轴突的生长因子,由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分泌,广泛分布于神经组织中,在正常情况下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但分泌过高具有神经毒性。脑损伤后血清中S100β水平有时间的规律性,并与脑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脑损伤后神经生化新标识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S100β蛋白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神经生理作用及其在神经组织损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Β蛋白 神经生化标志物 钙离子结合蛋白 分子生物学基础 神经组织损伤 神经生理作用 脑损伤程度 生长因子 细胞分泌 神经系统 神经毒性 密切关系 脑损伤后 作用机制 规律性 后血清 标识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凡综合征合并脊柱畸形 被引量:1
9
作者 贺石生 侯铁胜 李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45-247,共3页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脊柱畸形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分子生物学基础 结缔组织疾病 心血管系统 蛋白基因 疗效欠佳 外科矫形 发病率 蜘蛛指 并发症 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氧化应激与DNA损伤和修复 被引量:5
10
作者 常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756-757,788,共3页
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对运动时氧化应激损伤、氧化应激与DNA损伤以及DNA损伤和修复等几方面关系进行探讨,旨在探讨运动疲劳和损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并对未来运动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氧化应激损伤 DNA损伤 运动医学 修复 分子生物学基础 基因水平 运动疲劳 未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奶牛结核病检测方法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莉 刘付强 +3 位作者 田孟林 吴位珩 杨茂生 宋大书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4年第5期45-46,共2页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播流行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类身体健康。要消灭和有效控制牛结核病,就要对该病进行准确的检测。近年来建立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PCR技术,在结核病病...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该病的传播流行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类身体健康。要消灭和有效控制牛结核病,就要对该病进行准确的检测。近年来建立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PCR技术,在结核病病原检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功地解决了人医临床上所面临的一些棘手问题〔1〕。本文通过结核菌素皮内注射法和牛结核病PCR快速诊断试剂盒对牛结核病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核病 分子生物学基础 畜牧业生产 皮内注射法 tuberculosis 阴性符合率 阳性符合率 快速诊断试剂盒 人类身体健康 皮内变态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颈部肿瘤乏氧研究现状
12
作者 梁新华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3年第3期173-175,共3页
乏氧细胞广泛存在于肿瘤中,是肿瘤难以治愈、容易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人们对头颈部肿瘤乏氧的生物学特性、分子生物学基础、诊断标准、检测方法以及如何克服乏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乏氧细胞 生物学特性 分子生物学基础 高压氧疗法 化学增敏剂 生物还原剂 热疗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科研成果双双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3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2,共1页
在2015年1月9日召开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姚斌研究员、蒋小松研究员岗位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分别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成果"饲料用酶技术体系创... 在2015年1月9日召开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姚斌研究员、蒋小松研究员岗位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分别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成果"饲料用酶技术体系创新及重点产品创制"和"大恒肉鸡培育与育种技术体系建立及应用",双双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姚斌和蒋小松均为第一完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技术体系 科研成果 畜牧科学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奖 体系创新 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完成单位 科学技术奖励 性科学 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
14
《中国畜牧业》 2014年第23期9-9,共1页
"农业保险对帮助农民应对自然风险有重要意义。2007年至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07万亿元,向1.2亿户次的农户支付赔款759亿元。未来发展农业保险要从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健全完善制度框架、推进产品创新、鼓励... "农业保险对帮助农民应对自然风险有重要意义。2007年至2013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07万亿元,向1.2亿户次的农户支付赔款759亿元。未来发展农业保险要从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健全完善制度框架、推进产品创新、鼓励发展多元化农业保险机构、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等五个方面突破。"—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10月25日召开的第三届风险管理与农业发展研讨会上如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多元化农业 保险机构 风险管理 副部长 上如 农业发展 分子生物学基础 陈晓华 选址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科技创新团队联合南京林业大学破译红花油茶遗传密码
15
作者 黄彬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油茶(Oil-tea Camellia)是全球四大油用树种之一,一般是指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中种子含油量咼的多种油茶树的总称。油茶籽油(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次级代谢物,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油茶基因组较大且主栽品... 油茶(Oil-tea Camellia)是全球四大油用树种之一,一般是指山茶属(Camellia)植物中种子含油量咼的多种油茶树的总称。油茶籽油(山茶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次级代谢物,被称为“东方橄榄油”。油茶基因组较大且主栽品种常为多倍体,对重要经济性状的形成及分子调控机制缺乏分子生物学基础平台,限制了分子育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林业大学 科技创新团队 红花油茶 遗传密码 分子生物学基础 种子含油量 次级代谢物 重要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