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
被引量:
8
1
作者
高芒来
孟秀霞
孟庆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考察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大庆原油和孤岛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但总体上分配系数较低;温度升高,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
考察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大庆原油和孤岛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但总体上分配系数较低;温度升高,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系数和界面张力均有所降低;在约196h后,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达到平衡。分子沉积膜驱剂向界面扩散和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缓慢;随着时间的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溶液与孤岛原油界面张力先迅速降低后缓慢降低,并没有出现象表面活性剂那样的低界面张力;NaCl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孤岛原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大庆原油中的溶解度,且相同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驱剂
原油
油水界面张力
PH值
温度
时间
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子沉积(MD)膜驱剂多羟基三季铵盐的合成、吸附与润湿性能
被引量:
4
2
作者
褚奇
梁渠
+1 位作者
刘建容
何枫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3,296,共4页
国内分子沉积(MD)膜驱油中使用的膜驱剂为单分子双季铵盐。以二甲胺、环氧氯丙烷、2-二甲氨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可用作MD膜驱剂多羟基的单分子三季铵盐。在25℃、中性条件下,该多羟基三季铵盐在内蒙古图牧吉油砂上吸附5 h达到平衡,...
国内分子沉积(MD)膜驱油中使用的膜驱剂为单分子双季铵盐。以二甲胺、环氧氯丙烷、2-二甲氨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可用作MD膜驱剂多羟基的单分子三季铵盐。在25℃、中性条件下,该多羟基三季铵盐在内蒙古图牧吉油砂上吸附5 h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为16 mg/g,温度升高时饱和吸附量降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定律,表明为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为放热过程。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该多羟基三季铵盐能够使亲油的砂岩表面(98.985°)转变为弱亲油(83.592°),亲水的砂岩表面(50.665°)更加亲水(35.408°),使带有负电的亲油砂岩表面(107.672°)由亲油性向亲水性的转变更加明显(72.000°)。NaCl的加入有利于砂岩表面的润湿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
沉积
(MD)
膜
驱
剂
油砂
润湿性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D-1膜驱剂在油砂表面的吸附及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
38
3
作者
高芒来
李奇
+1 位作者
王建设
许海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3,共4页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在题示实验研究中所用MD膜驱剂MD 1是一种分析纯单分子双季铵盐,油砂未洗油,取自辽河兴隆台109井。介绍了溴百里酚蓝为指示剂测定水溶液中MD 1质量浓度的方法,在10~300mg/L范围内溶...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在题示实验研究中所用MD膜驱剂MD 1是一种分析纯单分子双季铵盐,油砂未洗油,取自辽河兴隆台109井。介绍了溴百里酚蓝为指示剂测定水溶液中MD 1质量浓度的方法,在10~300mg/L范围内溶液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D 1在油砂上的吸附很快,在25℃下4h即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随MD 1溶液pH值升高而增大,pH值在2~4之间时增加快,在4~9之间时增加慢,在9~12之间时又增加快,由此确定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的结果,油砂表面的电荷性质和电荷量是决定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定律,即为单分子层吸附,计算求得25℃和40℃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3.04和12.68mg/g油砂,吸附热为-15.2kJ/mol。在吸附MD 1后的油砂上汽油的相对接触角由43.68°增大至49.56°,油砂表面亲油性减弱,亲水性增强。在油砂上吸附成膜时放热,成膜表面润湿性改变,是MD膜驱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2个重要因素。图4表1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1
膜
驱
剂
油砂
研究
表面吸附
分子沉积膜驱剂
双季铵盐化合物
水溶液吸附
表面润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
被引量:
8
1
作者
高芒来
孟秀霞
孟庆民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基金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2003-0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XK114140479)
文摘
考察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大庆原油和孤岛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但总体上分配系数较低;温度升高,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系数和界面张力均有所降低;在约196h后,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达到平衡。分子沉积膜驱剂向界面扩散和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缓慢;随着时间的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溶液与孤岛原油界面张力先迅速降低后缓慢降低,并没有出现象表面活性剂那样的低界面张力;NaCl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孤岛原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大庆原油中的溶解度,且相同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更低。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驱剂
原油
油水界面张力
PH值
温度
时间
分配系数
Keywords
molecular deposition filming flooding agent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interfacial tension
crude oil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子沉积(MD)膜驱剂多羟基三季铵盐的合成、吸附与润湿性能
被引量:
4
2
作者
褚奇
梁渠
刘建容
何枫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生物工程系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3,296,共4页
文摘
国内分子沉积(MD)膜驱油中使用的膜驱剂为单分子双季铵盐。以二甲胺、环氧氯丙烷、2-二甲氨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可用作MD膜驱剂多羟基的单分子三季铵盐。在25℃、中性条件下,该多羟基三季铵盐在内蒙古图牧吉油砂上吸附5 h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为16 mg/g,温度升高时饱和吸附量降低。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定律,表明为单分子层吸附,且吸附为放热过程。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该多羟基三季铵盐能够使亲油的砂岩表面(98.985°)转变为弱亲油(83.592°),亲水的砂岩表面(50.665°)更加亲水(35.408°),使带有负电的亲油砂岩表面(107.672°)由亲油性向亲水性的转变更加明显(72.000°)。NaCl的加入有利于砂岩表面的润湿性转变。
关键词
分子
沉积
(MD)
膜
驱
剂
油砂
润湿性
提高采收率
Keywords
organic polyhydroxyl triammonium salt
molecular deposition(ME)) film forming material
oily sand
adsorption
contact angle
wettability alternation
molecular deposition (MD) filming/flooding
分类号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O623.731 [理学—有机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D-1膜驱剂在油砂表面的吸附及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
38
3
作者
高芒来
李奇
王建设
许海洁
机构
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3,共4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导向试验基金资助(B9802)。
文摘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在题示实验研究中所用MD膜驱剂MD 1是一种分析纯单分子双季铵盐,油砂未洗油,取自辽河兴隆台109井。介绍了溴百里酚蓝为指示剂测定水溶液中MD 1质量浓度的方法,在10~300mg/L范围内溶液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D 1在油砂上的吸附很快,在25℃下4h即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随MD 1溶液pH值升高而增大,pH值在2~4之间时增加快,在4~9之间时增加慢,在9~12之间时又增加快,由此确定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的结果,油砂表面的电荷性质和电荷量是决定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定律,即为单分子层吸附,计算求得25℃和40℃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3.04和12.68mg/g油砂,吸附热为-15.2kJ/mol。在吸附MD 1后的油砂上汽油的相对接触角由43.68°增大至49.56°,油砂表面亲油性减弱,亲水性增强。在油砂上吸附成膜时放热,成膜表面润湿性改变,是MD膜驱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2个重要因素。图4表1参12。
关键词
MD-1
膜
驱
剂
油砂
研究
表面吸附
分子沉积膜驱剂
双季铵盐化合物
水溶液吸附
表面润湿性
Keywords
molecular deposition (MD) filming flooding agent
organic diammonium compound
oily reservoir sand
adsorp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
surface wettability
分类号
TE357.4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E3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
高芒来
孟秀霞
孟庆民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分子沉积(MD)膜驱剂多羟基三季铵盐的合成、吸附与润湿性能
褚奇
梁渠
刘建容
何枫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MD-1膜驱剂在油砂表面的吸附及润湿性研究
高芒来
李奇
王建设
许海洁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