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在蛋白质与活性成分相互作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贾利蓉 贾志龙 +3 位作者 杨敏 文鹏程 张卫兵 乔海军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25年第1期30-40,共11页
蛋白质是食品体系中重要的营养素,而活性成分(如多酚、黄酮、萜类)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及预防慢性疾病等多种生理功效。二者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从而改变其功能结构、营养特性与生物利用度等。本文... 蛋白质是食品体系中重要的营养素,而活性成分(如多酚、黄酮、萜类)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而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及预防慢性疾病等多种生理功效。二者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从而改变其功能结构、营养特性与生物利用度等。本文综述多光谱法,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等,以及分子模拟技术(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蛋白质与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简述这些技术在蛋白质与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原理、特点和实例;并重点对分子模拟技术在基于蛋白质与活性成分体系递送活性物质、调控食品风味和监控食品质量等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蛋白质与活性成分相互作用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 活性成分 光谱方法 分子模拟技术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毕新健 文诗雨 +3 位作者 屈婷敏 吴昊 谢雨菲 文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95,共11页
从食品领域的上游实验室研发到下游工厂生产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无法用传统试验方法从宏观上得到解决。分子模拟技术不仅简洁高效、成本低廉,还可以通过对分子行为的分析快速预测或解释试验结果,是连接微观与宏观的重要工具。文章阐述了... 从食品领域的上游实验室研发到下游工厂生产过程中,有许多问题无法用传统试验方法从宏观上得到解决。分子模拟技术不仅简洁高效、成本低廉,还可以通过对分子行为的分析快速预测或解释试验结果,是连接微观与宏观的重要工具。文章阐述了食品领域分子模拟技术的基本原理,梳理了食品领域分子模拟技术常用的数据库和软件及其特点,综述了近几年分子模拟技术在食品安全、食品加工和贮藏、食品功能因子筛选及其机制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技术 分子对接模拟 分子动力学模拟 食品安全 食品加工与贮藏 食品功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技术在纤维素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
作者 陈佳静 关清卿 +2 位作者 何亮 庙荣荣 宁平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9年第2期51-56,共6页
主要针对分子模拟技术在纤维素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对近30年来内外学者发表的与分子模拟技术和纤维素化学有关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此外,还对分子模拟技术在本领域中的主要应用方向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 主要针对分子模拟技术在纤维素化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具体对近30年来内外学者发表的与分子模拟技术和纤维素化学有关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此外,还对分子模拟技术在本领域中的主要应用方向进行了具体分析。通过上述分析,有关科研人员在应用分子模拟技术分析纤维素化学性质等相关研究时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技术 纤维素 应用现状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PD-1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预测及初步验证
4
作者 郝伟 范冬梅 +1 位作者 袁向飞 卢杨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0期36-40,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对筛选获得的四株鼠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DS)分子模拟工作站的Model Antibody模块分别构建四株PD-1抗体3D... 目的利用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对筛选获得的四株鼠源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的抗原表位进行预测并通过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方法通过Discovery Studio(DS)分子模拟工作站的Model Antibody模块分别构建四株PD-1抗体3D1、1C7、2F6、2E7的三维立体模型。利用DS软件中ZDOCK和RDOCK模块,将所得四株抗体模型分别与PD-1晶体模型(PDB ID:3RRQ)进行生物大分子模拟对接和结合表位分析,得到四株抗体的抗原表位预测结果,并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对预测结果进行初步验证。结果成功构建出PD-1抗体3D1、1C7、2F6、2E7的Fab区模型,并得到四株抗体与PD-1蛋白的结合构型及分别的抗原表位,其中抗体3D1、2F6主要识别PD-1蛋白表面线性表位,而抗体2E7、1C7则以识别PD-1蛋白表面立体表位为主。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将PD-1蛋白线性化后,抗体3D1、2F6结合能力较强,抗体1C7次之,抗体2E7结合线性表位能力最差。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符。结论通过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成功预测四株PD-1抗体3D1、1C7、2F6、2E7与抗原的结合表位,Western blotting验证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抗原表位 分子模拟技术 免疫检查点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技术在高电压绝缘领域的应用浅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寇正 《内燃机与配件》 2018年第10期228-229,共2页
在高电压绝缘领域应用分子模拟技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且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当前分子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量子化学方法、反应分析动力学方法等等,其中从高压输变电装备绝缘特性角度出发,对分子模拟技术... 在高电压绝缘领域应用分子模拟技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且从整体角度分析,在当前分子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有量子化学方法、反应分析动力学方法等等,其中从高压输变电装备绝缘特性角度出发,对分子模拟技术展开论述与研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揭示电绝缘微观物理与化学特性,解决电力装备绝缘劣化,还可为高电压的尤其运行起到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技术 高电压 绝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技术在食品组分互作体系及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傅亮 吕金羚 +3 位作者 张锦 庄国栋 朱勇 陈永生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共13页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组分分子之间会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传统的实验方法难以从分子层面对影响食品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互作机制进行清晰直观的阐释。分子模拟技术基于分子模型研究分子行为以预测或解释宏观实验现象,具有客观、高效...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组分分子之间会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传统的实验方法难以从分子层面对影响食品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的互作机制进行清晰直观的阐释。分子模拟技术基于分子模型研究分子行为以预测或解释宏观实验现象,具有客观、高效、成本低廉等优点,是连接微观与宏观尺度的重要桥梁。对该技术在食品组分互作体系、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分子模拟技术能够从原子/分子层面揭示食品营养物质分子间的互作机制、食品污染物的毒理机制及抑菌机理,表征分子构象的动态变化、电子转移、共价键断裂和重建等可视化数据,为改善食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条件、提高食品的安全性等生产实践提供指导性建议。然而,近年来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大多数互作体系的研究相对独立、高反应性的分子在模拟过程中被认为是纯分离物或惰性物质等问题,今后应深入研究并逐步完善环境诱导下食品组分分子的构象变化、功能特性与食品品质三者之间的联系,以期为分子模拟技术在食品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技术 食品组分 互作机制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技术在炼油领域的应用
7
作者 吴德强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年第24期70-70,共1页
近些年,在各种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社会生产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其中分子模拟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新兴生产技术,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理论化学和分子力学等相关技术所形成的分析方法,目前在医药、材料、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近些年,在各种高新技术的推动下,社会生产技术水平逐渐提高,其中分子模拟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新兴生产技术,其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理论化学和分子力学等相关技术所形成的分析方法,目前在医药、材料、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现本文主要探究了其在石油化工行业的炼油领域中的应用,探究了分子模拟技术在反应化学、重油结构分析、油品添加剂、炼油催化剂等四方面的应用情况,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模拟技术 炼油领域 反应化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在材料科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汤伟 朱定一 +1 位作者 关翔锋 陈丽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193-196,共4页
从分子水平研究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是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综述了分子模拟中的Monte Carlo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2种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分子模拟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当前使用的数学模型的特... 从分子水平研究材料的开发和设计是21世纪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方向。综述了分子模拟中的Monte Carlo分子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2种方法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分子模拟的研究进展,评述了当前使用的数学模型的特点及局限性,展望了分子模拟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子模拟技术 Carlo 21世纪 分子水平 数学模型 发展方向 国内外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超低温SiO_(2)材料开裂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吕世明 沈才华 +3 位作者 郭丹 陈伟 李雪松 唐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3-600,共8页
本研究针对岩石主要成分SiO_(2)的常见分子结构,运用LAMMPS分子动力学软件构建了SiO_(2)预制裂纹试样微观尺度下裂纹扩展分析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力加载方式、不同温度下力加载及模型厚度条件下的裂纹扩展规律,揭示了超... 本研究针对岩石主要成分SiO_(2)的常见分子结构,运用LAMMPS分子动力学软件构建了SiO_(2)预制裂纹试样微观尺度下裂纹扩展分析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不同加载速率、力加载方式、不同温度下力加载及模型厚度条件下的裂纹扩展规律,揭示了超低温下固体材料裂纹起裂扩展的微观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研究发现:加载速率变化会引起裂纹扩展路径变化,但不同加载速率下总体势能、动能、区域平均应力以及总体温度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不同温度下力加载,裂纹总长和裂纹平均扩展速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能有效反映微观环境对固体介质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为探究岩石类等建筑材料的脆性破坏机理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 微裂纹扩展 脆性破坏 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酸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滴点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志颖 孙洪伟 +1 位作者 刘庆廉 张洪滨 《石油商技》 2016年第2期38-43,共6页
采用12-羟基硬脂酸和4种不同碳数的二元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制成了复合锂基润滑脂,测定了润滑脂的滴点,考察了复合锂基润滑脂滴点随稠化剂体系中二元酸碳数的变化规律。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建立了不同二元酸制成的复... 采用12-羟基硬脂酸和4种不同碳数的二元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制成了复合锂基润滑脂,测定了润滑脂的滴点,考察了复合锂基润滑脂滴点随稠化剂体系中二元酸碳数的变化规律。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建立了不同二元酸制成的复合锂皂的分子结构模型,计算了不同二元酸制成的复合锂皂的分子间键长和分子体积模量,结果表明,复合锂皂的分子体积模量越大,对应的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滴点越高,反之亦然;复合锂皂的分子内形成氢键的概率也会影响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滴点,形成氢键的概率越大,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滴点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基润滑脂 十二烷二酸 体积模量 分子模拟技术 硬脂酸锂 稠化剂 结构模型 键长 癸二酸 分子动力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黄铜矿酯类捕收剂分子结构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红宇 刘龙利 《矿冶》 CAS 2016年第3期21-27,共7页
新型高效低毒酯类捕收剂具有选择性高、捕收力适中的特点,更适用于品位低、嵌布细、难处理硫化矿的浮选。应用分子模拟技术,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构建药剂分子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的最低能量构型并计算相互作用能,从药剂分子与... 新型高效低毒酯类捕收剂具有选择性高、捕收力适中的特点,更适用于品位低、嵌布细、难处理硫化矿的浮选。应用分子模拟技术,通过Materials Studio软件模拟构建药剂分子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的最低能量构型并计算相互作用能,从药剂分子与不同矿物表面相互作用能差异的角度设计黄铜矿酯类捕收剂分子结构,在实验室合成目的药剂BK-300并进行浮选验证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类捕收剂 分子模拟技术 黄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己二酸双酯与己二醇双酯分子结构稳定性的探索
12
作者 唐红金 龙军 刘辉 《合成润滑材料》 CAS 2023年第4期46-51,共6页
己二酸双酯及己二醇双酯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己二酸双酯经常用作低黏度航空润滑油基础油,而己二醇双酯却并没有在航空润滑油中得到应用,其原因未见报道。采用了计算化学分子模拟技术对己二酸双酯及己二醇双酯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探... 己二酸双酯及己二醇双酯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己二酸双酯经常用作低黏度航空润滑油基础油,而己二醇双酯却并没有在航空润滑油中得到应用,其原因未见报道。采用了计算化学分子模拟技术对己二酸双酯及己二醇双酯分子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探索。通过计算己二酸双酯分子和己二醇双酯分子中不同断裂位点C-H键的键解离能,从分子层面对己二酸双酯分子和己二醇双酯分子结构的特点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分子模拟计算表明,己二酸双酯分子和己二醇双酯分子中C-H键的键解离能基本相当,即两者具有相当的高温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己二酸双酯之所以被用作航空润滑油是市场的选择。此外,分子计算表明,己二酸双酯及己二醇双酯分子中的酰基α位仲碳C-H键的键解离能<α位羟基仲碳C-H键<正常仲碳C-H键,此计算结果与传统认识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化学 分子模拟技术 键解离能 分子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照军 安高军 +1 位作者 杨朝合 山红红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4,共7页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研究开发概况,系统介绍了柴油降凝剂的种类及其降凝作用机理,如吸附机理、共晶机理、成核机理等,并对常用的分析研究技术手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中国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柴油 低温流动改进剂 降凝剂 共聚物 作用机理 分子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凝剂与蜡晶作用研究方法综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涛 汪树军 +2 位作者 刘红研 刘洁 杨桃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共4页
近年来,降凝剂与蜡晶相互作用的研究备受关注。从晶体学、热力学和分子模拟技术的角度出发,综述了降凝剂分子与蜡晶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评价了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提出了我国研制与开发高效降凝剂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降凝剂 蜡晶 晶体学 热力学 分子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愈合沥青设计的可行性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超 陆国阳 +1 位作者 龚明辉 杨军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4-247,共4页
基于沥青材料具有自愈合性能这一事实,该文旨在通过修复时间、温度、聚合物这3个要素,说明自愈合沥青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即复数剪切模量、分支和链、自扩散率)与手段(即分子模拟技术、动态剪切试验),为今后的科研和设... 基于沥青材料具有自愈合性能这一事实,该文旨在通过修复时间、温度、聚合物这3个要素,说明自愈合沥青设计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即复数剪切模量、分支和链、自扩散率)与手段(即分子模拟技术、动态剪切试验),为今后的科研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自愈合 分子模拟技术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科院开发新型S Zorb催化剂
16
作者 郑宁来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17年第6期18-18,共1页
近日,石科院承担的新型S Zorb(催化汽油吸附脱硫)催化剂的研究开发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评议。新型高稳定性S Zorb催化剂FCAS-Ⅱ在物化性质及辛烷值保留能力与目前工业剂相当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脱硫活性及稳定性,具备工... 近日,石科院承担的新型S Zorb(催化汽油吸附脱硫)催化剂的研究开发项目通过中国石化科技部组织的技术评议。新型高稳定性S Zorb催化剂FCAS-Ⅱ在物化性质及辛烷值保留能力与目前工业剂相当的情况下,具有更高的脱硫活性及稳定性,具备工业推广应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ZORB 催化汽油 吸附脱硫 工业推广 物化性质 脱硫活性 中国石化 分子模拟技术 制备流程 反应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科大研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取得新进展
17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第2期69-69,共1页
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与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姚小军教授合作,通过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柔性分子对接、药效团模型等多种化学资讯和分子模拟技术,对中药小分子化学成分库进行高通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与澳门科技大学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姚小军教授合作,通过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柔性分子对接、药效团模型等多种化学资讯和分子模拟技术,对中药小分子化学成分库进行高通量虚拟选择,发现数个能显著抑制新冠病毒重要靶点的小药活性成分,该等活性成分可阻止病毒复制,具有研发成抗病毒药物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子模拟技术 抗病毒药物 药效团模型 病毒复制 中药质量 澳门科技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高聚合度聚氯乙烯弹性体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鉴定
18
《齐鲁石油化工》 2008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关键词 高聚合度聚氯乙烯 研究与开发 技术鉴定 弹性体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车用 PVC树脂 分子模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Simulation Study on Interaction of Thiophene Sulfides with Transition Metals 被引量:6
19
作者 LiuYujian LongJun ZhouHan ZhuYuxia DaZhijian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03年第4期43-49,共7页
The computer molecular simulation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chemisorption of thiophene and tetramethylthiophene as the model sulfides on the simple oxides and complex oxides of some transition metals as the c... The computer molecular simulation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chemisorption of thiophene and tetramethylthiophene as the model sulfides on the simple oxides and complex oxides of some transition metals as the catalytic materials. The study disclosed that the thiophene sulfides could enter into chemisorption with metal oxides such as VO, ZnO, NiO and Zn-Al-spinel. This interaction could lead to thiophene molecular structure deformation to be in an activated adsorption state, which could help to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thiophene sulfides in the course of catalytic cracking. The VO with a valence of 2 could provide relatively strong selective adsorption sites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iophene sulfides to apparently transform the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electron cloud states of such heterocyclic sulfur compounds such as thiophene and tetramethylthiophene into an activated adsorption state. The effect of this interaction was more pronounced with respect to tetramethylthioph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tic cracking sulfur reducing mechanism THIOPHENE molecularsimulation transition metal oxides VANAD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去氢斑蝥素酰亚胺缩茴香醛的荧光性质
20
作者 汤富 曾造 +3 位作者 王继杉 顾熙 谢美 吴雷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64-68,共5页
以呋喃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经双烯反应、胺化和胺醛缩合一系列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经NMR测定其结构。利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其与HSA的相互作用原理。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HSA的猝灭过程为静态荧光猝灭,猝灭常数为3.104 ... 以呋喃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经双烯反应、胺化和胺醛缩合一系列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经NMR测定其结构。利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其与HSA的相互作用原理。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HSA的猝灭过程为静态荧光猝灭,猝灭常数为3.104 2×10^(4) L/mol(293 K),3.030 4×10^(4) L/mol(303 K),3.121 3×10^(4) L/mol(313 K);去甲去氢斑蝥素酰亚胺缩茴香醛与HSA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结合,分子对接得出也有部分基团以氢键结合;结合位点数为1.1674;荧光实验所得结合能(-26.93 kJ/mol, 313 K)与分子模拟对接所得结合能(-26.69 kJ/mol)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去氢斑蝥素 HSA 分子模拟对接技术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