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5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物理-生物协同诱变联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
作者 李俊华 姬汉轩 +9 位作者 关世丽 桑世飞 朱红彩 王思维 王棋文 丰柳春 袁金红 郑阳阳 王书玉 姬生栋 《种业导刊》 2025年第2期33-37,共5页
传统育种技术因遗传基础狭窄、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高产、优质、抗逆协同提升的需求。通过整合物理诱变、生物诱变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构建了物理-生物协同诱变联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基于该体系成功培育出宏稻59、玉... 传统育种技术因遗传基础狭窄、周期长等问题,难以满足高产、优质、抗逆协同提升的需求。通过整合物理诱变、生物诱变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构建了物理-生物协同诱变联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基于该体系成功培育出宏稻59、玉稻518等4个新品种,为解决水稻种质资源“卡脖子”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物理诱变 生物诱变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复合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不同Wx与ALK基因组合的水稻品系
2
作者 付澳秋 欧旭华 +5 位作者 杨雪丽 张思琪 周华 郭涛 杨瑰丽 刘永柱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9-449,共11页
【目的】Wx和ALK是影响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的2个主效基因,其不同的基因型组合对稻米食味品质具有不同的效应。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不同Wx和ALK组合以获得具有不同食味品质的水稻株系,满足人们对稻米口感及用途多元化的需求。【方法】... 【目的】Wx和ALK是影响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的2个主效基因,其不同的基因型组合对稻米食味品质具有不同的效应。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不同Wx和ALK组合以获得具有不同食味品质的水稻株系,满足人们对稻米口感及用途多元化的需求。【方法】以‘航香丝苗3号’为供体亲本,分别以‘华航特占’和‘航聚香丝苗’为回交亲本,构建BC_(1)F_(4)群体,结合分子标记筛选不同Wx和ALK组合的株系,分析候选株系的稻米品质性状。【结果】在‘华航特占’回交后代群体中筛选出3个候选株系,其中,2个携带Wx^(b)ALK^(c),1个携带Wx^(a)ALK^(c);在‘航聚香丝苗’回交后代中筛选出14个候选株系,其中,5个携带Wx^(b)ALK^(c),9个携带Wx^(b)ALK^(b)。与Wx^(b)ALK^(b)株系相比,Wx^(b)ALK^(c)株系具有相近的直链淀粉含量,但具有更高的胶稠度和崩解值以及较低的消减值,蒸煮食味口感偏软且弹滑。筛选出的Wx^(a)ALK^(c)株系在直链淀粉含量(ω)高达32.2%时,还具有很高的胶稠度,适合米粉加工等特殊用途。【结论】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了17份不同Wx和ALK组合的水稻株系,这些株系具有不同类型的蒸煮食味品质,同时也具有多种用途,为未来满足人们对稻米口感及用途多元化需求的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质基因 糊化温度基因 水稻 稻米品质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菌核病生物学特性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希吏 李玲 +3 位作者 杨倩 安小敏 王玥 李文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84,88,共5页
我国是向日葵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种植区有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甘肃。然而,长期种植向日葵导致土传病害频繁发生,其中向日葵菌核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向日葵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目前,国内对于菌核病的防治措施主... 我国是向日葵生产和消费大国,主要种植区有内蒙古、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和甘肃。然而,长期种植向日葵导致土传病害频繁发生,其中向日葵菌核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向日葵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目前,国内对于菌核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生物菌剂、化学农药、土肥管理、农艺措施等方面。然而,要根治菌核病,最关键的手段仍在于培育抗性品种。为了提高向日葵抗病性,通过搜集和整理国内外有关向日葵菌核病抗病育种资料,分析了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HR)、根腐型菌核病(BSR)和茎腐型菌核病(MSR)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现状,以期为选育抗性品种和遗传育种改良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菌核病 生物学特性 抗性品系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2和Xa23基因改良广恢1002抗病性
4
作者 孔乐 徐琳 +7 位作者 姜文静 于咏梅 符恭震 李金华 霍兴 刘迪林 王丰 柳武革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3-1413,共11页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 【目的】通过聚合Pi2和Xa23抗性基因改良广恢1002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为保持优异恢复系及深入挖掘强优势杂交稻组合潜力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华南稻区应用面积最大的迟熟弱感光恢复系广恢1002为改良对象,结合传统育种手段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稻瘟病基因Pi2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一次性导入广恢1002,对筛选出的5个抗性改良系进行抗性鉴定、农艺性状测定和稻米品质考察,并将其与吉丰A进行组配,分析其杂种优势。【结果】根据分离群体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综合田间农艺性状的表现,从BC4F4代群体筛选出5个纯合抗性改良系(R1002-1、R1002-2、R1002-3、R1002-4和R1002-5)。经考察发现,5个抗性改良系与广恢1002遗传相似性达97.62%以上,在主要农艺性状(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方面与广恢100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稻瘟病抗性频率从61.5%增至79.5%~94.9%。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对Ⅲ、Ⅳ、Ⅴ和Ⅸ型白叶枯菌均表现为高抗,其中R1002-1和R1002-3米质较好,达部优二等。5个抗性改良系与吉丰A组配杂种F1代与吉丰优1002在主要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产量)方面无显著差异,米质等级均为普通。【结论】5个广恢1002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改良系的遗传背景回复达到预期,在不减产的前提下各改良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大幅增强,且部分改良系稻米品质有所提升,实现了改良目的。后续可代替现有广恢1002组配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辅助标记选择 弱感光恢复系 抗稻瘟病 抗白叶枯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富 唐梅 +2 位作者 卢宏琮 何聪 廖张波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0-1078,共9页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 【目的】开展抗稻瘟病水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及抗性鉴定,为育成持久、广谱抗病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提供优异的遗传资源和技术参考。【方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回交育种技术,将持久、广谱的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导入恢复系桂R1703,获得了单基因、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并对其进行稻瘟病鉴定和农艺性状调查,分析不同抗稻瘟病基因间的抗性效应及抗性基因导入对受体亲本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杂交后代和回交群体的Pi1、Pi2和Pigm基因相关分子标记检测,发现抗稻瘟病基因Pi1、Pi2和Pigm已成功导入到桂R1703中,筛选获得7个携带有抗稻瘟病基因且抗性和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导入株系,表现出较强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导入系中,抗稻瘟病基因的抗性效应排序为为Pigm>Pi2>Pi1;双基因和三基因导入系的稻瘟病抗性均强于单基因导入系,尤其以三基因导入系抗性最强,不同基因聚合的抗性效应排序为Pi1+Pi2+Pigm>Pi2+Pigm>Pi1+Pigm>Pi1+Pi2。7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株系与桂R1703在穗长和千粒重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株高显著高于桂R1703(P<0.05,下同);有1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有效穗显著高于桂R1703;有3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穗总粒数显著高于桂R1703;有5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结实率显著低于桂R1703;有2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低于桂R1703;有4个瘟病抗性基因导入系的单株产量显著高于桂R1703。【结论】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可有效聚合多基因(Pi1、Pi2和Pigm基因),使恢复系桂R1703的稻瘟病抗性得到明显提升,获得一系列抗稻瘟病且与亲本其他性状相近的遗传材料,可作为亲本材料用于选育抗病优质的杂交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稻瘟病 抗性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抗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白羽和矮小基因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在新资源罗坑鸡的应用
6
作者 严霞 王春兰 +4 位作者 李静 许欣纯 陈伟森 何燕华 陈细浩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2期66-70,共5页
为了快速摸清罗坑鸡新资源的品种特性,该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对罗坑鸡群体进行隐性白羽基因和矮小基因PCR鉴定。在356只群体样本中,检测出含隐性白羽基因杂合型的个体46只,F0、F1世代含隐性白羽基因杂合子频率分别为11%、13.67%,未... 为了快速摸清罗坑鸡新资源的品种特性,该文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对罗坑鸡群体进行隐性白羽基因和矮小基因PCR鉴定。在356只群体样本中,检测出含隐性白羽基因杂合型的个体46只,F0、F1世代含隐性白羽基因杂合子频率分别为11%、13.67%,未检测出含矮小基因的个体。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可快速淘汰杂合子,有效缩短地方种鸡提纯复壮周期,为罗坑鸡种质资源保护评鉴、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基因 DW基因 分子辅助标记 罗坑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房元瑾 孙子淇 +4 位作者 齐飞艳 刘华 黄冰艳 董文召 张新友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736,共9页
花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高产优质抗病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主要以传统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显著提高育种的精准性和效率。高密... 花生是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来源,高产优质抗病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优良品种主要以传统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显著提高育种的精准性和效率。高密度的基因型数据是花生产量、品质、抗病性状QTL定位和开发分子标记的基础。2019年我国花生骨干亲本狮头企和伏花生以及美国匍匐型花生品种Tifrunner的基因组序列相继公布,极大推动了花生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开发和应用。近年来,花生籽仁油酸含量、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根结线虫病、锈病、叶斑病、青枯病等抗病性状,以及荚果、籽仁大小等产量组成性状的分子标记相继被开发。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成功选育出了高油酸且高含油量、高油酸且抗病花生新品种或新种质。未来花生分子标记的开发利用需要重视优异野生种质资源的表型精准鉴定,建立高通量表型及基因型检测平台,以及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策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病虫害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gm基因改良水稻不育系桃农1A的苗瘟抗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庚 黄俊 +10 位作者 邹玉莹 邓吉奇 李家鑫 谌强 郭成龙 李博文 车凡昊 姚威 黄希来 刘金灵 刘雄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6,共8页
为了改良桃农1B和桃农1A的苗瘟抗性,以携带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中国地方水稻品种谷梅4号为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与Pigm紧密连锁共显性DNA标记T9E3开展辅助选择育种。T9E3在桃农1B或桃... 为了改良桃农1B和桃农1A的苗瘟抗性,以携带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中国地方水稻品种谷梅4号为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与Pigm紧密连锁共显性DNA标记T9E3开展辅助选择育种。T9E3在桃农1B或桃农1A基因组中的PCR扩增条带约为2 000 bp,而对谷梅4号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为926 bp,多态性稳定;采用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32份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苗瘟,桃农1B和桃农1A抗性频率均为9.38%,谷梅4号与改良系抗性频率均为90.63%;田间天然病圃鉴定桃农1B和桃农1A苗瘟8级,而改良系和供体亲本谷梅4号苗瘟均为0级。通过T9E3辅助选择、田间病圃筛选和室内接种鉴定,初步获得了3份高抗稻瘟病的改良不育系(桃农1A-Pigm-1—桃农1A-Pigm-3)及其保持系(桃农1B-Pigm-1—桃农1B-Pigm-3),进一步通过不育特性、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调查分析,从中遴选出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包颈率低、农艺产量性状优良的优异不育系桃农1A-Pigm-2及其配套保持系桃农1B-Pigm-2。桃农1A-Pigm-2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典败花粉约占60%、圆败花粉约占40%,柱头外露率高达71.1%,包颈粒率仅为33.6%;桃农1B-Pigm-2播始历期为69 d,株高76.2 cm,主穗穗长28.1 cm,单株有效穗数15.8穗,单穗总颖花数115.3个,千粒质量27.7 g。实现了桃农1A和桃农1B苗瘟抗性及其他性状的综合改良,为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应用创制了新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抗性改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Pigm 桃农1A 桃农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何鸟飞 赵绪涛 +1 位作者 李开祥 杜德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除用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食用油外,油菜还可以作饲料、绿肥、生物柴油等多功能用途。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大幅度地提高了油菜选育效率,加快...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除用来满足人们日常所需的食用油外,油菜还可以作饲料、绿肥、生物柴油等多功能用途。近年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大幅度地提高了油菜选育效率,加快了油菜产业的育种进程,使得我国油菜育种进入高速稳步发展的状态,对油菜高产、抗逆及高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现状为主要内容,比较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传统育种的优缺点,介绍了常见的分子标记的类型及特点,分别从油菜产量、品质、抗逆育种、适宜生育期、适应机械化收割、油菜观花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品种选育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给油菜育种提供的便利,同时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方面的局限性,展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上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一步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油菜育种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为后续我国油菜高效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育种 DNA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近缘种抗PVY种质资源分子标记辅助筛选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韶玮 张剑峰 +1 位作者 杨元军 迟胜起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9,共7页
为拓宽四倍体(2n=4x=48)马铃薯栽培种抗马铃薯Y病毒(PVY)的遗传背景,对56份马铃薯野生近缘种进行了PVY抗性分子标记(RYSC3、YES3-3A和Ry364)辅助筛选。PCR检测结果显示,含有Ry_(adg)抗性基因(源自Solanum tuberosum ssp.andigena)分子标... 为拓宽四倍体(2n=4x=48)马铃薯栽培种抗马铃薯Y病毒(PVY)的遗传背景,对56份马铃薯野生近缘种进行了PVY抗性分子标记(RYSC3、YES3-3A和Ry364)辅助筛选。PCR检测结果显示,含有Ry_(adg)抗性基因(源自Solanum tuberosum ssp.andigena)分子标记RYSC3的材料有13份,其中二倍体(2n=2x=24)3份,四倍体6份,六倍体(2n=6x=72)4份;含有Ry_(sto)抗性基因(源自S.stoloniferum Schlechtdal)分子标记YES3-3A的材料有4份,其中二倍体1份,四倍体2份,染色体倍性未确定材料1份;含有Ry_(chc)抗性基因(源自S.chacoense Bitter)分子标记Ry364的材料有23份,其中二倍体6份,四倍体4份,六倍体13份。含有RYSC3、YES3-3A和Ry364中任意2种标记的材料有7份,同时含有3种标记的材料仅有OCH 14180a(S.stoloniferum Schlechtdal)。这些种质资源可用于马铃薯抗病毒品种选育、种质创新与基因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野生近缘种 马铃薯Y病毒 病毒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优质甜糯玉米新自交系
11
作者 卢小转 周淑芬 +4 位作者 李晨晨 陈子强 郭新睿 李刚 田大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创制优质甜糯玉米新自交系,探索玉米育种改良新途径,为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的玉米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生产上主推的京科糯2000为材料,经三代系谱选育出优质糯玉米种质GMC013,利用其与甜玉米雪甜7401杂交、自交四... 【目的】创制优质甜糯玉米新自交系,探索玉米育种改良新途径,为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的玉米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生产上主推的京科糯2000为材料,经三代系谱选育出优质糯玉米种质GMC013,利用其与甜玉米雪甜7401杂交、自交四代;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选择,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sh2和糯质基因wx,系谱选育优质甜、糯玉米新自交系。【结果】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功创制出甜玉米自交系GM102和糯玉米自交系GM104和GM112。田间试验表明,自交系在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鲜百粒重和出籽率等方面达到甜、糯玉米关于品质与外观粒型的认定标准。【结论】利用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结合田间选择可精准、高效地创制新的优异玉米自交系,为福建鲜食玉米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种质储备与遗传改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加糯玉米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sh2基因 W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W_(x)^(mp)基因改良晚粳品种宁84稻米品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宣 叶朝辉 严成其 《作物研究》 2024年第4期308-313,共6页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 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84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_(x)^(mp)的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84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_(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84中,创制了宁84(W_(x)^(mp))改良系。结果显示:宁84(W_(x)^(mp))改良系的农艺性状与宁84差异不显著,其背景回复率达到98.7%;与宁84相比,其直链淀粉含量由17%降低到10%左右,胶稠度由70 mm增加到最高80 mm;改良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增高,透明度显著降低,碱消值保持不变,整精米率和精米率显著高于对照,食味品质明显提升。宁84(W_(x)^(mp))改良系的成功培育,为今后粳稻软米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W_(x)^(mp)基因 稻米品质 宁8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种质
13
作者 李正玲 韩留鹏 +2 位作者 赵明忠 齐学礼 张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30,共8页
为明确抗病基因型和回交代数对后代材料赤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方法,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和Fhb7聚合到黄淮南部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1860,并对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回交世代材料的赤霉... 为明确抗病基因型和回交代数对后代材料赤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回交转育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方法,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和Fhb7聚合到黄淮南部麦区大面积推广品种郑麦1860,并对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回交世代材料的赤霉病抗性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将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和Fhb7导入黄淮南部麦区感赤霉病小麦品种郑麦1860,赤霉病抗性可提高38.9%~76.9%,且这3个抗赤霉病基因与高秆、低密度小穗、低千粒质量等不良农艺性状无明显的关联性。2个年度BC_(1)F_(2)、BC_(2)F_(2)、BC_(3)F_(2)群体的病小穗率分别为37.8%、31.4%、37.8%和43.4%、45.8%、43.3%,赤霉病抗性不会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后代群体的株高由84.95 cm降低到70.49 cm,结实小穗数由20.48个/穗增加到21.24个/穗,穗长由10.23 cm增加到10.49 cm,千粒质量由37.36 g增加到44.80 g,回交3代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趋同于抗赤霉病基因受体亲本材料。筛选获得抗赤霉病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新种质郑资2021CH182-33和郑资2021CH182-41,其可作为抗病亲本进一步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回交转育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病基因Pi-ta、Pi-b和Stv-b^i 被引量:52
14
作者 王军 杨杰 +4 位作者 陈志德 范方军 朱金燕 杨金欢 仲维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5-981,共7页
水稻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是长江中下游粳稻稻区两大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大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含有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Stv-bi的镇稻42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和P... 水稻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是长江中下游粳稻稻区两大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大病害最有效的方法。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ta和Pi-b的武运粳8号,含有条纹叶枯病抗病基因Stv-bi的镇稻42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和Pi-b的基因标记和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分离世代进行基因位点的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将3个抗病基因同时转育到高产品种中,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系7412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选育多抗水稻新品种提供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同时也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条纹叶枯病 Pi-ta Pi-b Stv-bi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稻瘟病基因Pi9的STS连锁标记开发及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15
作者 殷得所 夏明元 +4 位作者 李进波 万丙良 査中萍 杜雪树 戚华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带有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作为抗病基因供体亲本,用于扬稻6号和R6547抗病性的回交育种。通过比较75-1-127、扬稻6号和日本晴的Pi9基因位点的DNA序列,开发出了与Pi9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TS(序列标记位点)标记PB9-1... 利用带有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作为抗病基因供体亲本,用于扬稻6号和R6547抗病性的回交育种。通过比较75-1-127、扬稻6号和日本晴的Pi9基因位点的DNA序列,开发出了与Pi9基因紧密连锁的共显性STS(序列标记位点)标记PB9-1,用于Pi9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田间农艺性状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出8个Pi9基因纯合的回交后代株系。其中,具有扬稻6号和R6547遗传背景的株系各4个。经湖北恩施和宜昌的病圃鉴定,携带有抗病基因株系的稻瘟病抗性水平较受体品种扬稻6号和R6547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有R6547遗传背景的株系08C893配制的杂交组合在上述病区的抗性表现也明显优于对照品种扬两优6号。上述结果说明,共显性标记PB9-1在Pi9抗稻瘟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具有应用价值,并且Pi9基因作为稻瘟病抗源之一可以在湖北稻区进行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抗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序列标记位点 抗性基因 育种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1和Pi-2基因改良两系不育系稻瘟病抗性 被引量:112
16
作者 柳武革 王丰 +8 位作者 金素娟 朱小源 李金华 刘振荣 廖亦龙 朱满山 黄慧君 符福鸿 刘宜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8-1136,共9页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 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1和Pi-2的BL122为供体,温敏核不育系GD-7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Pi-2基因导入温敏核不育系GD-7S中,获得5个携带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改良不育株系。利用34个广东代表性稻瘟病菌株接种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抗性频率为94.12%-97.06%,而对照GD-7S抗性频率仅为17.65%;自然病圃诱发鉴定5个改良株系的叶瘟和穗颈瘟均为0级,表现高抗。经自然条件和人工气候箱育性鉴定,改良株系与对照均为无或少花粉败育类型,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不育起点温度与对照基本一致。统计分析表明,除剑叶长和每株穗数外,改良株系与对照在其他农艺性状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与恢复系L38杂交,改良株系的杂种F1与对照的F1大多农艺性状无显著差异,说明改良株系基本保持了GD-7S的农艺性状和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基因聚合 Pi-1 Pi-2 两系不育系 稻瘟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白叶枯病杂交水稻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被引量:68
17
作者 曹立勇 庄杰云 +2 位作者 占小登 郑康乐 程式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应用分子标记辅助回交 ,育成了带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 Xa- 2 1的两个杂交水稻恢复系 R80 0 6和 R1176 ,所配的杂交水稻组合中优 6号、中优 1176在中国南方稻区及多个省级区试中表现抗病、优质、高产 ,具有较广的商业开发潜力。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杂交水稻 白叶枯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高抗白叶枯病恢复系 被引量:41
18
作者 邓其明 王世全 +2 位作者 郑爱萍 张红宇 李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将来自IRBB24的2个抗白叶枯病基用,Xa21和Xa4,聚合到感病的杂交稻恢复系绵恢725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4个高机白叶枯病的恢复系姊妹系R207-1、R... 通过常规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已将来自IRBB24的2个抗白叶枯病基用,Xa21和Xa4,聚合到感病的杂交稻恢复系绵恢725中。通过分子标记检测目标基因和亲本遗传背景差异分析快速获得了4个高机白叶枯病的恢复系姊妹系R207-1、R2072、R207—3和R207~4。采用与目标抗性基凼相应的菲律宾菌系P1、P6和7个中国病原型代表菌系(CⅠ~CⅦ)对4个姊妹系及其杂交组合进行田间接种。结果表明,这些姊妹系及所配制的杂交组合抗病性强、抗谱广,其中杂交组合G46A/R207—2具有良好的产量潜力,将R2072定名为蜀恢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抗性 基因聚合 杂交水稻 恢复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培育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三基因聚合系 被引量:68
19
作者 倪大虎 易成新 +7 位作者 李莉 汪秀峰 张毅 赵开军 王春连 章琦 王文相 杨剑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0-105,共6页
水稻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的两大主要病害,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的杂交、自交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瘟病的Pi9(t)基因和抗白叶枯病的Xa21及Xa23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经多代大田或/和温室接菌鉴定、室内标记选择和田间农... 水稻的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是水稻的两大主要病害,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传统的杂交、自交相结合的方法,将抗稻瘟病的Pi9(t)基因和抗白叶枯病的Xa21及Xa23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经多代大田或/和温室接菌鉴定、室内标记选择和田间农艺性状的筛选,获得了4个三基因聚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株系L17-L20。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个稻瘟病小种、中国流行的7个白叶枯病菌系c1-c7以及安徽省流行的白叶枯病菌系进行大田或,和温室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株系L17-L20对20个稻瘟病小种均表现出抗性,抗性水平与Pi9(t)基因的供体亲本75-1-127相当,抗谱相同;对白叶枯病的抗性和抗谱与Xa23基因相似,不论在苗期还是在成株期均抗白叶枯病。与Xa21、Xa23基因的供体亲本M12和CBB23相比,成株期的抗性水平有所增强。利用多重PCR技术,在同一PCR反应中可同时选择Pig(t)和Xa21基因,提高了PCR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叶枯病 稻瘟病 Pi9(t)基因 XA21基因 Xa23基因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多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Pi-ta、Pi-b和Wx-mq基因 被引量:37
20
作者 姚姝 陈涛 +6 位作者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赵凌 赵春芳 王才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22-1631,共10页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 近年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和南粳9108在江苏等地大面积推广,促进了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但这些品种均不抗稻瘟病,且缺乏适合在淮北地区种植的中熟中粳型优良食味粳稻品种。本研究以同时携带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b的江苏抗病、高产粳稻品种武粳15为母本,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Wx-mq的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505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进行聚合育种。利用Pi-ta和Pi-b基因的分子标记多重PCR体系以及Wx-mq基因的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检测技术,分别在不同的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位点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鉴定和籽粒胚乳外观鉴定,成功地将Pi-ta、Pi-b和Wx-mq基因聚合于一体,选育出稻瘟病抗性好、食味品质优、产量高的水稻新品系"南粳0051",适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本研究将三套自主研发的PCR检测体系成功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不仅为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选择方法,也为水稻抗病、优质育种创制了新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低直链淀粉含量 Pi-ta Pi-b Wx-mq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