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标记基因在动物寄生螨类基因差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古小彬 杨光友 +2 位作者 房春林 郝桂英 吴开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2期64-66,共3页
关于寄生在不同宿主体上的同一种螨属于同一个种的不同亚种还是不同的种的问题,学者们至今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传统的动物寄生螨虫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学和宿主的特异性进行,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寄... 关于寄生在不同宿主体上的同一种螨属于同一个种的不同亚种还是不同的种的问题,学者们至今还未达成一致观点。传统的动物寄生螨虫分类主要依据形态学和宿主的特异性进行,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寄生螨虫的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基因 动物寄生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对老芒麦品种(种质)鉴别和品种纯度鉴定 被引量:8
2
作者 雷云霆 赵闫闫 +2 位作者 喻凤 李媛 窦全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155,共5页
利用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自身基因组中开发出来的6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个老芒麦牧草品种和7个种质进行分子指纹图谱鉴别研究.结果表明:6对SSR引物在这10个材料中共检测出21个多态性SSR标记片段,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5个数目... 利用从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自身基因组中开发出来的6对多态性SSR引物,对3个老芒麦牧草品种和7个种质进行分子指纹图谱鉴别研究.结果表明:6对SSR引物在这10个材料中共检测出21个多态性SSR标记片段,每对引物可以检测到2~5个数目不等的片段,平均为3.5个.6对引物中3对核心引物组合可以将这10个材料进行有效鉴别.进一步选用3对引物对2个老芒麦品种进行纯度鉴定,表明SSR标记可以对品种群体中具有变异位点的个体进行有效鉴定,同时揭示野生栽培品种‘同德’老芒麦比育成品种‘多叶’老芒麦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芒麦 基因组SSR分子标记 品种(种质)鉴别 纯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23,Pi9和Bt基因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圣 倪大虎 +7 位作者 陆徐忠 李莉 王文相 章琦 赵开军 张亮 郭霞 杨剑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7-9,共3页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高抗水稻白叶枯病的Xa23基因、广谱高抗稻瘟病的Pi9基因、抗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Bt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获得了三基因聚合的纯合株系。病、虫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聚合了Xa23、Pi9和Bt基因的株系HB1471、HB1473...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高抗水稻白叶枯病的Xa23基因、广谱高抗稻瘟病的Pi9基因、抗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Bt基因聚合到同一株系中,获得了三基因聚合的纯合株系。病、虫抗性鉴定结果显示:聚合了Xa23、Pi9和Bt基因的株系HB1471、HB1473能同时抗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纵卷叶螟;与Xa23、Pi9基因的供体材料L10相比,对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抗谱相同、抗性水平相当;对稻纵卷叶螟抗性与Bt基因的供体亲本MH63-Bt水平相当。Xa23、Pi9和Bt三基因纯合株系可以作为水稻育种的多抗供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Xa23 Pi9和Bt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在植物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丹丹 周延清 杨珂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5-9,共5页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是基于基因序列中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或插入和缺失(InDels)位点开发而成,具有选择效率高、共显性、与目标基因共分离、不受遗传背景影响等优点,且与生物表型性状高度相关,在生物表型性状的鉴定中更突显出其准...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是基于基因序列中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或插入和缺失(InDels)位点开发而成,具有选择效率高、共显性、与目标基因共分离、不受遗传背景影响等优点,且与生物表型性状高度相关,在生物表型性状的鉴定中更突显出其准确性和直接性,可以准确地跟踪、定位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目标等位基因,是农作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中理想的分子标记类型。对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原理、开发及在植物育种的应用进行论述,并探讨了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P INDEL PCR检测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配合力的分子标记区段检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洋 刘二宝 +6 位作者 曾思远 普伟 刘强明 梁利君 刘佩睿 张琪梦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3-381,共9页
选用152个SSR引物扩增11个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9个粳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遗传设计配制99个F1组合,检测20个亲本中有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8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 选用152个SSR引物扩增11个粳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9个粳稻恢复系的分子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遗传设计配制99个F1组合,检测20个亲本中有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8个米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的分子标记区段。结果发现27个分子标记区段与亲本8个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显著相关,共包含49个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其中,31个SSR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与亲本8个米质性状优异一般配合力显著相关,涉及14条染色体臂;18个SSR分子标记区段与亲本8个米质性状不良一般配合力显著相关。49个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中,有2个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与亲本4个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共相关;2个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分别与亲本3个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共相关,8个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分别与亲本2个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共相关。第7染色体长臂上的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RM542-80/105与碱消值相关,增效37.0%;第1染色体短臂上的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RM246-95/105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减效23.8%;第8染色体长臂上的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RM3754-80/90可使F1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碱消值分别增加1.1%、2.0%、2.4%和43.6%。这些分子标记区段基因型可直接用于改良杂交粳稻亲本米质性状一般配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米质 SSR分子标记 配合力 分子标记区段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抑制消减杂交开发长穗偃麦草(Lophopyrum elongatum)特异分子标记 被引量:9
6
作者 葛江燕 陈士强 +4 位作者 高营营 高勇 朱雪 黄泽峰 陈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18-1826,共9页
分别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基因组DNA作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去除2个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序列,获得长穗偃麦草特异的DNA片段构建的单向抑制消减文库,并对随机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获得3... 分别以二倍体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基因组DNA作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去除2个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序列,获得长穗偃麦草特异的DNA片段构建的单向抑制消减文库,并对随机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获得36个长穗偃麦草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成功率高达69.2%。这些标记均能在具有长穗偃麦草E染色体的不同小麦背景和不同世代中稳定表现,可用于小麦背景中跟踪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长穗偃麦草 基因组特异分子标记 S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胚乳突变体的诱发及其微卫星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殿星 段智英 +3 位作者 舒庆尧 沈圣泉 韩娟英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用 3 50Gy6 0 Coγ射线辐照高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pparentamylosecontent,AAC)早籼稻新品种金早 97 47,筛选鉴定出 4个暗胚乳突变体和 2个云雾状胚乳突变体。AAC测定表明 ,暗胚乳和云雾状胚乳突变的AAC明显比原亲本低。以Wxup2 485为引... 用 3 50Gy6 0 Coγ射线辐照高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pparentamylosecontent,AAC)早籼稻新品种金早 97 47,筛选鉴定出 4个暗胚乳突变体和 2个云雾状胚乳突变体。AAC测定表明 ,暗胚乳和云雾状胚乳突变的AAC明显比原亲本低。以Wxup2 485为引物 ,发现两类胚乳突变的Wx基因微卫星分子标记相同 ,与原亲本显著不同 ,前者为 (CT) 1 8 (CT) 1 8,后者为 (CT) 1 1 (CT) 1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乳突变体 Wx基因微卫星分子标记 鉴定 淀粉 品质育种 Γ射线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利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磊 唐光绪 +1 位作者 田东 何庆元 《安徽农学通报》 2010年第23期43-45,61,共4页
比较遗传分析中常用的随机DNA分子标记、目的基因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综述了近年开发的几种分子标记,并对新型分子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进行阐述,如何利用Tilling技术和关联分析的方法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并介绍了功能性分子标记的... 比较遗传分析中常用的随机DNA分子标记、目的基因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综述了近年开发的几种分子标记,并对新型分子标记(功能性分子标记)进行阐述,如何利用Tilling技术和关联分析的方法开发功能性分子标记,并介绍了功能性分子标记的优点和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分子标记:目的基因标记 TILLING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与梨远缘杂交种甘金和甘红果实品质特性评价及分子水平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文泰 董铁 +1 位作者 王萍 马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505-2512,共8页
【目的】对苹果与梨远缘杂交的优良品种甘金和优系甘红进行果实品质特性评价,并用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种的真实性,为后期真杂种在抗逆育种研究领域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对甘金和甘红树体的生长势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将苹... 【目的】对苹果与梨远缘杂交的优良品种甘金和优系甘红进行果实品质特性评价,并用特异性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种的真实性,为后期真杂种在抗逆育种研究领域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对甘金和甘红树体的生长势和果实经济性状进行评价,将苹果金冠和西洋梨巴梨的基因组进行比对,分别筛选苹果和梨中特有的序列,通过设计属间特异性引物对甘金、甘红和亲本的DNA进行扩增。【结果】甘金和甘红树势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和果实品质优。特异性引物M1、M2和M3在母本苹果品种中扩增出条带;P1、P2、P3这3对引物只能在父本梨品种中扩增出条带;2对通用引物U1和U2在苹果和梨杂交种中均能扩增出条带。此外,苹果M1、M2、M3和梨P1、P2、P3对杂交后代甘红、甘金进行扩增时,均出现条带,说明杂交后代既有苹果的基因,又有梨的基因。【结论】采用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的梨和苹果属间的特异性引物,鉴定远缘杂种的真实性,为苹果和梨以及其他果树的属间远缘杂交种的鉴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甘金 甘红 远缘杂交 基因特异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品质基因及性状的遗传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敖雁 王安 +2 位作者 崔小芬 乔中英 吴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103,共6页
研究水稻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可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选育新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太湖地区511份水稻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选用19个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对其淀粉品质基因进行检测,并与86份育成品种作比较。结果发现:地方品... 研究水稻地方品种基因多样性可为优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选育新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太湖地区511份水稻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选用19个与淀粉合成相关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对其淀粉品质基因进行检测,并与86份育成品种作比较。结果发现:地方品种粳稻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72 6,稍高于育成品种粳稻的平均PIC值0.110 1。基于各材料间的Nei氏遗传距离,按照UPGMA方法进行聚类,所有研究材料被分为6个类群。第Ⅰ类群主要是籼稻,育成品种粳稻主要集中在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的上半段,地方品种粳稻主要集中在第Ⅲ类群下半段、第Ⅳ、Ⅴ、Ⅵ类群,二者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已出现遗传分化。分别依据国家优质米的标准,有众多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属于品质性状比较优良的优质稻谷,这些品种可用于今后的品质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稻区 基因分子标记 淀粉合成相关基因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LP技术在水生动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留所 孔晓瑜 +1 位作者 喻子牛 孔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95-98,104,共5页
综述了AFLP技术在水生动物遗传多样性、亲子代遗传关系、遗传图谱构建及功能基因相关分子标记、主效基因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并简要介绍了AFLP技术发展及其在水生动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水生动物 遗传学 AFLP 遗传多样性 亲子代遗传关系 遗传图谱 功能基因相关分子标记 主效基因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节水小麦新品种—中麦1062 被引量:1
12
作者 肖永贵 陈新民 +7 位作者 夏先春 王德森 张艳 李思敏 张文祥 张运宏 王忠伟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中麦106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以豫麦34为母本,与轮选987做父本进行杂交,再用轮选987回交2次,并结合优质基因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节水广适性小麦新品种,2016年1月通过北部冬麦区国家审定,编号为... 中麦106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以豫麦34为母本,与轮选987做父本进行杂交,再用轮选987回交2次,并结合优质基因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成的高产优质节水广适性小麦新品种,2016年1月通过北部冬麦区国家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6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种 高产优质 节水 中国农业科学院 轮选987 基因分子标记 科学研究所 豫麦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71个重要小麦生产品种的抗叶锈性鉴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炜星 张梦宇 +4 位作者 董瑞 张培培 张佳瑶 李在峰 刘大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为给防治中国小麦叶锈病和培育抗叶锈病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36个携带已知抗病基因的载体品种和71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苗期接种16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并利用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对推导结果进行验证,于201... 为给防治中国小麦叶锈病和培育抗叶锈病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36个携带已知抗病基因的载体品种和71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为材料,在苗期接种16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基因推导,并利用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检测对推导结果进行验证,于2014-2015年度在河北保定小麦试验田及2014-2015和2015-2016两年度在河南周口黄泛区农场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发现,71个河南小麦品种中,36个品种在苗期共鉴定出7个抗叶锈病基因(Lr1、Lr2b、Lr10、Lr26、Lr17、Lr34和Lr39),其中27个品种含有Lr26,4个品种含有Lr39,2个品种含有Lr10,含有Lr1和Lr17的品种各有8个,含有Lr2b和Lr34的品种各有1个。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仅有7个品种具有成株期慢锈性,可能含有成株期抗性基因,可进一步用于培育抗叶锈病品种和抗叶锈病基因的合理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小麦品种 叶锈病 基因推导 分子标记检测: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子脂肪氧化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阎彩霞 张彩英 +1 位作者 马峙英 张孟臣 《河北农业科学》 2005年第2期82-87,共6页
介绍了脂肪氧化酶在理化性质、基因学研究、遗传连锁关系、生理作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价值、脂氧酶缺失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脂氧酶缺失种质的筛选、无腥味大豆品种选育以及脂氧酶缺失基因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脂肪氧化酶 研究进展 大豆种子 基因分子标记 无腥味大豆 酶缺失 理化性质 连锁关系 利用价值 生理作用 农艺性状 品种选育 基因 遗传 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TuMV Resistant Gene in Cabbage 被引量:1
15
作者 GAO Jinping WANG Chao LIU Y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3期7-11,共5页
A total of 144 F2 individua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rossing between 1047 (susceptible) and A21 (resistant). Two RAPD markers were screened out in 200 random primers using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Two RAPD mar... A total of 144 F2 individua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rossing between 1047 (susceptible) and A21 (resistant). Two RAPD markers were screened out in 200 random primers using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Two RAPD markers, designated as AG13/2000 and U16/660, were 7.7 cM and 8.38 cM apart from the TuMV resistant gene, respectively. The two RAPD fragments were converted to SCAR markers. SCAR markers were confined in germpl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BAGE TUMV RAPD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推出杂交油菜新品种
16
《农家致富》 2009年第3期19-19,共1页
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兼用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该项目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分子标记选择技术体系为平台,筛选出隐性... 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重大项目“兼用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选育与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 该项目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分子标记选择技术体系为平台,筛选出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基因分子标记8个,研究完成了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选育 杂交油菜 安徽省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现代生物技术 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选择 基因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