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胶州湾三种硅藻的检测 被引量:3
1
作者 甄毓 于志刚 +2 位作者 蔡青松 米铁柱 李荣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32,共9页
利用本实验室首创的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胶州湾常见的3种硅藻-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Grunowex Cleve)Hal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进行定... 利用本实验室首创的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胶州湾常见的3种硅藻-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Cleve)、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Grunowex Cleve)Halse)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Greville)Cleve)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对实验室样品还是自然样品进行检测,本技术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对3种目标藻的最低检测细胞数分别为4.2×104、9.4×103和6.0×104个细胞。统计分析表明,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3种目标藻的分析结果与经典的显微镜镜检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本技术利用了多孔酶标板进行检测,整个实验过程约7h,可在较短时间内分析大量样品中的多种微藻,为同时监测多种赤潮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旋链角毛藻 尖刺拟菱形藻 中肋骨条藻 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定性定量检测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
2
作者 李秀芹 于志刚 +3 位作者 甄毓 蔡青松 米铁柱 李荣秀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18,共7页
设计了一套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特异性探针,运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中设计的一套探针与其它十几种藻无交叉反应,具有种特异性;细胞裂解液直接杂交检... 设计了一套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特异性探针,运用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对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本实验中设计的一套探针与其它十几种藻无交叉反应,具有种特异性;细胞裂解液直接杂交检测优于提纯RNA样品检测;对自然样品做了初步检测,发现天然海水中的其它浮游生物对该检测方法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海链藻 双特异分子探针技术 赤潮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研究
3
作者 樊瑞芳 代小伟 +6 位作者 杨新宇 陈双双 陈昊 于兰 赵琰枫 李传友 王嫩寒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1-1037,共7页
目的:研究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简称“熔解曲线法”)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简称“基因芯片法”)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熔解曲线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范围内的分枝杆菌标准菌株,以及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北... 目的:研究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简称“熔解曲线法”)和DNA微阵列芯片技术(简称“基因芯片法”)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熔解曲线法和基因芯片法检测范围内的分枝杆菌标准菌株,以及2016年1月至2023年8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保存的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um,NTM)的临床分离菌株,采用2种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对检测异常的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共选取19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每种各1株;采用熔解曲线法和基因芯片法对标准菌株进行检测,符合率均为100.00%;收集到临床分离菌株180株,经熔解曲线法和基因芯片法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的菌株8株,1株MTB合并偶发分枝杆菌,NTM菌株171株。2种方法检测临床分离菌株的一致率为87.78%(158/180);检测一致的149株NTM菌株中,占比前4位的依次为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38.26%(57/149)]、龟分枝杆菌或脓肿分枝杆菌[24.83%(37/149)]、堪萨斯分枝杆菌[17.45%(26/149)]、偶发分枝杆菌[12.75%(19/149)]。2种方法鉴定结果不同的菌株22株,9株为MAC;1株基因芯片法鉴定为胞内分枝杆菌,熔解曲线法鉴定为慢生黄分枝杆菌;1株基因芯片法鉴定为土分枝杆菌,熔解曲线法鉴定为不产色分枝杆菌。10株基因芯片法有菌种鉴定结果,熔解曲线法无法判读;1株基因芯片法无法判读,熔解曲线法判读为慢生黄分枝杆菌。采用全基因组测序计算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检测出爱知戈登氏菌(ANI=99.102)、沃林斯基分枝杆菌(ANI=97.822)、慕里黑分枝杆菌(ANI=97.365)、外来分枝杆菌(ANI=97.730/97.981/96.930)、大口非鲫分枝杆菌(ANI=96.277)。结论:熔解曲线法和基因芯片法在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熔解曲线法鉴定结果准确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感染 分枝杆菌 结核 分子探针技术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线性探针技术在检测脊柱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耐药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兰汀隆 董伟杰 +5 位作者 范俊 李元 唐恺 严广璇 王恒 秦世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2-557,共6页
目的 :评估分子线性探针技术(HAIN)应用于检测脊柱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耐药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脊柱感染的患者235例,其中男132例,女103例,年龄1~84岁... 目的 :评估分子线性探针技术(HAIN)应用于检测脊柱标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MTB)及其耐药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脊柱感染的患者235例,其中男132例,女103例,年龄1~84岁,平均42.8±18.1岁,根据伽马干扰素释放试验、标本普通细菌培养和真菌培养结果进行分组,脊柱结核(结核组)219例,脊柱感染其他细菌或真菌(非结核组)16例,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取脓液或组织标本(含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物和骨质),然后在2h内采用HAIN技术和联合培养法对相同标本进行MTB检测,并进行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MTB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检测利福平耐药、异烟肼耐药和耐多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HAIN和联合培养法检测MTB结果为阳性的分别有120例和104例。HAIN和联合培养法检测MTB的敏感度分别为54.8%和47.5%,特异度均为100%。HAIN在MTB培养阳性标本和培养阴性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5%、47.0%,两组的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6,P<0.05)。HAIN检测利福平耐药、异烟肼耐药和耐多药的敏感度分别为87.5%、66.7%和85.7%,特异度分别为94.8%、86.0%和93.2%,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43(P<0.001)、0.427(P<0.001)和0.664(P<0.001)。结论:HAIN在检测脊柱结核中的结核分枝杆菌及其利福平耐药和异烟肼耐药中展现出了高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技术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分子线性探针技术 药敏试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信标探针技术检测沙门菌invA基因 被引量:4
5
作者 万成松 李俊艾 罗军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研究沙门菌的分子信标基因检测方法。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分子信标探针,探针的5'端标记6-fluorescine(6-FAM),3'端标记4-(dimethylaminophenylazo)benzoic acid (DABCYL),对沙门菌invA基因PCR产物进行荧光检测。结果肠... 目的研究沙门菌的分子信标基因检测方法。方法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分子信标探针,探针的5'端标记6-fluorescine(6-FAM),3'端标记4-(dimethylaminophenylazo)benzoic acid (DABCYL),对沙门菌invA基因PCR产物进行荧光检测。结果肠炎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H”、伤寒沙门菌和肠侵袭型大肠杆菌的荧光值分别为161.6、104.5、85.9、83.1、94.8、46.1,Ax值(样本荧光值-空白对照荧光值)分别为121.3、64.2、45.6、42.8、54.5、5.8,沙门菌的Ax值均大于21,结果阳性,与琼脂糖电泳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分子信标探针技术可以准确、快速、简便进行沙门菌invA基因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信标探针技术 基因检测 沙门菌 inv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Xpert MTB/RIF联合线性探针检测技术在耐药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静 郁晨蕾 +4 位作者 张阳奕 王莉莉 沈旭辉 陈炜 江渊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102-1106,共5页
选择上海市19家结核病定点医院作为研究现场,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初诊为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样本(3903份)同时进行痰涂片、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简称GeneXpert)检测,研究GeneXper... 选择上海市19家结核病定点医院作为研究现场,对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初诊为可疑肺结核患者的痰样本(3903份)同时进行痰涂片、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和GeneXpert MTB/RIF(简称GeneXpert)检测,研究GeneXpert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效能;对同期收集到的707例临床诊断肺结核患者的分离菌株采用线性探针检测技术(line probe assay,LPA)进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将检测结果与GeneXpert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痰样本,用培养阳性菌株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un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和GeneXpert方法复测,比较同一例患者从痰样本中采用Gene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情况与其培养阳性菌株采用LPA检测利福平耐药情况的一致性。结果显示,3903例痰标本同时进行痰涂片、液体培养和GeneXpert检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9.63%(766/3903)、25.93%(1012/3903)、25.16%(982/3903)。GeneXpert阳性检出率高于痰涂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90,P<0.001);略低于液体培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0,P=0.436)。以液体培养(培养阳性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为标准,GeneXpert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23%(822/1012)和94.47%(2731/2891),痰涂片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2%(657/1012)和96.23%(2782/2891)。对同一例患者的痰样本采用Gene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性,与对其培养阳性菌株采用LPA检测利福平耐药性进行比较,两种分子检测技术符合率达98.30%(695/707)。GeneXpert和LPA两种方法检测利福平耐药性符合率很高,但也可能存在漏检或过诊情况。对于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还需要引入其他检测方法,为精准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药性 分子诊断技术 分子探针技术 利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分子影像技术应用于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周晖 吴俊娇 +1 位作者 范洁琳 刘进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94-797,共4页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愈率的关键。传统的X线、超声、CT、MRI和PET难以发现早期阶段的肿瘤,对其定位、定性诊断相当困难^[2],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分子探针在影像学...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愈率的关键。传统的X线、超声、CT、MRI和PET难以发现早期阶段的肿瘤,对其定位、定性诊断相当困难^[2],而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分子探针在影像学中的不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模态影像系统 分子探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9株非结核分枝杆菌采用两种分子检测技术行菌种鉴定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佳文 吕红艳 +1 位作者 丁北川 张治国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9期999-1004,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3个单位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临床分离株采用芯片杂交法(简称“芯片法”)和16SrRNA基因测序(简称“基因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的结果,为临床分枝杆菌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芯片法和基因测序进行北京地区3...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3个单位非结核分枝杆菌(NTM)临床分离株采用芯片杂交法(简称“芯片法”)和16SrRNA基因测序(简称“基因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的结果,为临床分枝杆菌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芯片法和基因测序进行北京地区3个单位129株NTM临床分离株的菌种鉴定,实验操作者之间采用双盲法,对两种鉴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129株NTM菌株中,有107株进行分枝杆菌基因测序,其中59株为胞内分枝杆菌(55.1%);29株为堪萨斯分枝杆菌(27.1%);5株为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4.7%);3株为鸟分枝杆菌(2.8%);2株为偶发分枝杆菌(1.9%);2株为戈登分枝杆菌(1.9%);1株为蟾蜍分枝杆菌(0.9%);1株为草分枝杆菌(0.9%);1株为瘰疬分枝杆菌(0.9%);4株为其他NTM(3.7%)。有116株进行芯片法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且有96株同时进行芯片法和基因测序法检测,两种方法进行菌种鉴定的符合率为88.5%(85/96)。基因测序发现有3株外来菌株,分别为明尼苏达分枝杆菌、熊本分枝杆菌、提门分枝杆菌(M.temen)。结论北京3家机构NTM菌种以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和龟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为主。用芯片法和基因测序对NTM临床分离株进行菌种鉴定的一致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非典型性 生物学鉴定法 芯片分析技术 分子探针技术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结果与过程评价(卫生保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线性探针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中的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江丽娜 穆成 +3 位作者 孙蕊 王志锐 戴文汐 王春花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184-1190,共7页
目的评价二代线性探针技术(GenoType MTBDRplus VER 2.0,简称“GenoType 2.0”)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中疑似肺结核... 目的评价二代线性探针技术(GenoType MTBDRplus VER 2.0,简称“GenoType 2.0”)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异烟肼与利福平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天津市结核病控制中心参比实验室中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共6315份,纳入涂阳、培阳且经菌群鉴定为MTB的349株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比例法药敏试验”)和GenoType 2.0检测菌株对利福平、异烟肼的耐药性;并以比例法药敏试验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GenoType 2.0的检测效能。结果GenoType 2.0、比例法药敏试验和GenoType 2.0+比例法药敏试验检测349株MTB菌株对利福平敏感、单耐、耐利福平+异烟肼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86.53%(302/349)、87.97%(307/349)、86.25%(301/349),2.58%(9/349)、2.29%(8/349)、2.29%(8/349),10.89%(38/349)、9.74%(34/349)、11.46%(40/349),前者与后两者及后两者对敏感、单耐、耐利福平+异烟肼菌株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2,P=0.851;χ^2=0.112,P=0.946;χ^2=0.546,P=0.761);对异烟肼敏感、单耐、耐利福平+异烟肼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9.94%(279/349)、80.23%(280/349)、79.65%(278/349),9.17%(32/349)、9.46%(33/349)、9.46%(33/349),10.89%(38/349)、10.32%(36/349)、10.89%(38/349),前者与后两者及后两者对敏感、单耐、耐利福平+异烟肼菌株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1,P=0.965;χ^2=0.017,P=0.991;χ^2=0.061,P=0.970)。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为参考标准,GenoType 2.0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1.67%(44/48)和95.89%(70/73)、99.00%(298/301)和100.00%(276/276)、97.99%(342/349)和99.14%(346/349)、0.91和0.97。结论GenoType 2.0对于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加上其检测周期较短,可以满足临床对结核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分子探针技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利福平 异烟肼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响应性19F磁共振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诊断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爽 孙夕林 +1 位作者 王凯 吴丽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40-944,共5页
智能响应性纳米分子探针可在精确成像监测探针分布并定位肿瘤的前提下实现肿瘤靶向成像、快速响应、灵敏诊断及精确治疗。MRI,特别是19F-MRI灵敏度高和背景噪声低,近年来采用智能响应性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检测pH变化以及酶活性、还... 智能响应性纳米分子探针可在精确成像监测探针分布并定位肿瘤的前提下实现肿瘤靶向成像、快速响应、灵敏诊断及精确治疗。MRI,特别是19F-MRI灵敏度高和背景噪声低,近年来采用智能响应性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检测pH变化以及酶活性、还原微环境、乏氧和光热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围绕智能响应性19F-MR纳米分子成像探针诊断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分子成像 分子探针技术 智能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影像探针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璐 辛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00-1404,共5页
肝纤维化早期具有可逆性及可治愈性,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判断其程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异常表达分子构建的靶向探针能精准、无创地整合人体生理、病理代谢分子信息,有利于早期及特异性诊断纤维化。本文针对分子探针早... 肝纤维化早期具有可逆性及可治愈性,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判断其程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异常表达分子构建的靶向探针能精准、无创地整合人体生理、病理代谢分子信息,有利于早期及特异性诊断纤维化。本文针对分子探针早期诊断肝纤维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诊断显像 分子成像 分子探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2
作者 罗志梅 张永彪 +3 位作者 鄢纯 韩圆圆 呼锐 刘继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9-57,共9页
分子倒置探针技术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用于目标序列捕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通过设计特异的探针对已知的特定目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捕获,将目标序列DNA富集后再利用芯片杂交或测序进行检测。此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大样本中的基因组重... 分子倒置探针技术是一项新发展起来的用于目标序列捕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通过设计特异的探针对已知的特定目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捕获,将目标序列DNA富集后再利用芯片杂交或测序进行检测。此技术有助于研究人员对大样本中的基因组重要区域进行研究,避免了全基因组研究费用高、分析困难等问题。并且,分子倒置探针技术弥补了杂交捕获技术、PCR捕获技术等分子捕获手段的不足,为动植物及病原菌重要DNA片段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分子倒置探针技术广泛应用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外显子测序、拷贝数变异、杂合性丢失、体细胞突变、DNA甲基化和可变剪接等方面的研究。由于其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对DNA完整度要求不高,适用于福尔马林石蜡包埋样本分析等特点,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分子倒置探针技术在探针设计及数据分析软件研发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为促进相关领域学者全面了解该技术,综述了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及在疾病研究领域的应用,讨论了分子倒置探针技术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倒置探针技术 目标序列捕获 疾病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用于CT成像及术中导航
13
作者 骆杰 钟世根 +2 位作者 张勇 凌智瑜 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1-647,共7页
目的制备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观察其用于增强CT成像及术中导航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IR780和全氟溴辛烷(PFOB)的脂质体(IR780@LIP-PFOB),检测其基本理化性质,观察其用于增强体内、外CT成像的效果。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 目的制备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观察其用于增强CT成像及术中导航效果。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载IR780和全氟溴辛烷(PFOB)的脂质体(IR780@LIP-PFOB),检测其基本理化性质,观察其用于增强体内、外CT成像的效果。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4T1细胞对IR780@LIP-PFOB的摄取情况,以活体荧光成像检测IR780@LIP-PFOB在荷4T1瘤BALB/c小鼠体内的分布,通过冰冻切片观察IR780@LIP-PFOB在肿瘤区和周围非瘤组织的分布;以实时体视荧光成像系统评估IR780@LIP-PFOB用于术中导航的效能。结果所获IR780@LIP-PFOB大小均匀,呈球形,平均粒径(262.80±117.60)nm,表面电位(-20.10±6.38)mV,IR780包封率为82.92%;用于小鼠体内、外CT可显著增强成像效果。IR780@LIP-PFOB可选择性聚集于4T1细胞周围并于肿瘤区富集,而非瘤组织中未见其明显聚集;用于术中导航可清晰辨识肿瘤组织及其边界。结论成功制备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用于小鼠能增强CT成像效果,并支持术中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探针技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立体定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意义
14
作者 武淑兰 王丽辉 +3 位作者 薛海鹏 曹香红 岑溪南 王颖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意义。方法:采用J_H和C_λ探针,经South-ern印迹法检测12例确诊或疑诊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20份淋巴结、血和骨髓细胞的Ig基因重排。结果:发现B-NHL、CLL... 目的:探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的意义。方法:采用J_H和C_λ探针,经South-ern印迹法检测12例确诊或疑诊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20份淋巴结、血和骨髓细胞的Ig基因重排。结果:发现B-NHL、CLL、HCL和MM均有不同于胚系的重排模式,而淀粉样变性、CML、T-ALL和鼻咽癌为胚系模式。结论:克隆性Ig基因重排仅见于B细胞,可作为B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证据,用于B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的诊断,也可以用于分析B细胞肿瘤的克隆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 基因重排 分子探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质表皮转化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信号通路靶向分子成像探针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柯明星 韩兆国 孙夕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4-627,共4页
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分子成像可准确、无创地评价关键分子靶点在体表达水平和活化状态。基于c-Met的肿瘤靶向分子成像不仅可检测c-Met表达状态以筛选受益患者,还能监测... 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分子成像可准确、无创地评价关键分子靶点在体表达水平和活化状态。基于c-Met的肿瘤靶向分子成像不仅可检测c-Met表达状态以筛选受益患者,还能监测治疗效果、评估预后,提高靶向治疗效果。本文就基于c-Met/HGF信号通路的靶向分子成像探针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探针技术 分子成像 间质表皮转化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A-FITC在脑组织间隙成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昀倩 盛荟 +6 位作者 梁磊 赵越 李怀业 白宁 王彤 袁兰 韩鸿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研究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thylthiourea-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Gd-DO3A-EA-FITC)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成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磁示踪组(6只)、荧光示踪组(6只)和光磁示踪... 目的:研究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thylthiourea-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Gd-DO3A-EA-FITC)在脑组织间隙(interstitial space,ISS)成像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磁示踪组(6只)、荧光示踪组(6只)和光磁示踪组(12只),光磁示踪组随机分为磁示踪亚组(6只)和荧光示踪亚组(6只)。分别在大鼠尾状核区注入磁示踪剂钆-二乙三胺五乙酸(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光示踪剂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和光磁双模态分子探针Gd-DO3A-EA-FITC,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测示踪剂在脑ISS中的扩散和分布,利用自主研发的脑ISS图像处理系统测量Gd-DO3A-EA-FITC和Gd-DTPA在脑ISS内的扩散系数、清除率、体积分数和半衰期等扩散参数。注射示踪剂2 h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离体脑切片进行荧光信号的采集,并对比分析斜矢状位切片中示踪剂扩散分布的最大面积。结果:Gd-DTPA和Gd-DO3A-EA-FITC在鼠脑内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3.31±0.11)×10-4mm^2/s和(3.37±0.15)×10-4mm^2/s(t=0.942,P=0.360),清除率分别为(3.04±0.37)mmol/L和(2.90±0.51)mmol/L(t=0.640,P=0.531),体积分数分别为17.18%±0.14%和17.31%±0.15%(t=1.961,P=0.068),半衰期分别为(86.58±3.31)min和(84.61±2.38)min(t=1.412,P=0.177),扩散分布最大面积分别为(22.71±1.00)mm^2和(23.25±0.68)mm^2(t=1.100,P=0.297),两者的各项扩散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ITC和Gd-DO3A-EA-FITC在鼠脑内扩散分布最大面积分别为(22.10±1.29)mm^2和(22.61±1.16)mm^2(t=0.713,P=0.4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DO3A-EA-FITC的扩散面积略大于FITC。结论:Gd-DO3A-EA-FITC与传统的Gd-DTPA的成像结果相同,可用于ISS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分子探针技术 组织间隙 显微镜检查 共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分子检测技术在基层实验室诊断肺结核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彭英 苏欣 +5 位作者 江琦 陈昌明 卞然 钟声 高谦 李发滨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分析与比较GeneXpert MTB/RIF(简称“GeneXpert”)与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在基层实验室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效能。方法连续收集黑龙江省五常市结核病防治所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初诊肺结核可... 目的分析与比较GeneXpert MTB/RIF(简称“GeneXpert”)与交叉引物核酸恒温扩增(cross-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在基层实验室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效能。方法连续收集黑龙江省五常市结核病防治所2014年4月至2017年7月初诊肺结核可疑患者的痰标本,分别进行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培养法(简称“固体培养法”)与快速分子检测(A组采用GeneXpert检测了787例;B组采用CPA检测了501例)。以固体培养法为标准,计算2种分子检测技术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结果A组共检测787例患者痰标本,其中培养阳性229例,GeneXpert阳性300例,GeneXpert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1%(227/229)、86.9%(485/558),Kappa=0.788。B组共检测501例患者痰标本,其中培养阳性129例,CPA检测阳性125例。CPA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4%(105/129)、94.6%(352/372),Kappa=0.768。2种分子检测技术与固体培养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5%(712/787)vs91.2%(457/501);χ^2=0.204,P=0.652)]。结论CPA检测的准确性与GeneXpert相当,但其成本低、无需检测仪器、允许每批次大量样本同时操作,更适用于基层实验室对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分子探针技术 核酸扩增技术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芯片与线性探针技术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MTB耐药性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元 周俊 +2 位作者 崔晓利 雷佳媛 党丽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738-742,共5页
目的评价基因芯片技术与线性探针技术(GenoType MTBDRplus)快速检测MTB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市胸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住院治疗的493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痰标本,痰标本量均不少于2ml。每例患者用... 目的评价基因芯片技术与线性探针技术(GenoType MTBDRplus)快速检测MTB耐药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市胸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住院治疗的493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痰标本,痰标本量均不少于2ml。每例患者用同一份痰标本分别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线性探针检测和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MGIT 960液体培养”),同时对培养阳性且鉴定为MTB的临床分离株进行MGIT 960液体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以M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基因芯片技术及线性探针技术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MTB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的效能。结果 454例研究对象同时具有3种药敏试验检测结果。以M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结果为参照标准,基因芯片法和线性探针法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MTB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9.0%(65/73)、96.1%(366/381)、0.82和90.4%(66/73)、96.1%(366/381)、0.83;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MTB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特异度、Kappa值分别为80.2%(93/116)、96.7%(327/338)、0.80和81.9%(95/116)、97.0%(328/338)、0.82。454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中,453例应用2种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MTB利福平耐药性结果相同,符合率为99.8%;445例应用2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MTB异烟肼耐药性结果相同,符合率为98.0%。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和线性探针技术(GenoType MTBDRplus)检测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标本MTB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与MGIT 960液体药敏试验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均可为临床提供快速、特异的耐药检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芯片分析技术 分子探针技术 利福平 异烟肼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五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曹志华 赵悦竹 胡双双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56-161,共6页
目的运用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氟喹诺酮类共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分离自抚顺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患者的153株MTB临床分离株... 目的运用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氟喹诺酮类共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8月分离自抚顺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患者的153株MTB临床分离株,采用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以比例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评价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结果以比例法药敏试验为金标准,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5.56%(43/45),特异度为94.44%(102/108),一致率为94.77%(145/153),Kappa值为0.88;对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0.57%(48/53),特异度为96.00%(96/100),一致率为94.12%(144/153),Kappa值为0.87;对乙胺丁醇耐药性的敏感度为85.71%(18/21),特异度为92.42%(122/132),一致率为91.50%(140/153),Kappa值为0.69;对链霉素耐药性的敏感度为89.66%(26/29),特异度为92.74%(115/124),一致率为92.16%(141/153),Kappa值为0.76;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敏感度为93.75%(15/16),特异度为96.35%(132/137),一致率为96.08%(147/153),Kappa值为0.81。结论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MTB对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链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聚合酶链反应 分子探针技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技术检测涂阳患者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价值 被引量:17
20
作者 赵国连 崔晓利 +2 位作者 康磊 刘元 党丽云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评估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MeltPro)技术检测涂阳患者痰标本中MTB耐药性的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西安市胸科医院500例痰涂片阳性患者的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镜检、GeneXpert MTB/RIF检测、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 目的评估荧光PCR探针熔解曲线(MeltPro)技术检测涂阳患者痰标本中MTB耐药性的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西安市胸科医院500例痰涂片阳性患者的痰标本,分别进行痰涂片镜检、GeneXpert MTB/RIF检测、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液体培养、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并应用MeltPro法检测痰标本中MTB菌株对利福平、异烟肼、二线注射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并以表型药敏试验为标准,评价MeltPro法的检测效能。结果以表型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MeltPro法检测MTB对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7%(76/77)和94.2%(343/364),检测对异烟肼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3%(102/124)和96.2%(304/316),检测对阿米卡星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和99.5%(432/434),检测对卷曲霉素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和99.1%(432/436),检测对左氧氟沙星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6%(48/53)和99.2%(386/389),检测对莫西沙星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37/42)和96.5%(386/400)。以表型药敏试验结果为标准,GeneXpertMTB/RIF检测MTB对利福平耐药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8%(73/77)和94.0%(342/364)。GeneXpert-MTB/RIF和MeltPro法与表型药敏试验结果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1和0.84),但MeltPro法检测效能与表型药敏试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更高。结论MeltPro法检测涂阳患者痰标本中MTB菌株对利福平、异烟肼,以及二线注射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有较好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分子探针技术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敏感性与特异性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