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分子手性晶体工程学 被引量:1
1
作者 童金 于澍燕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晶体工程学是在超分子自组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跨越晶体学、材料科学、合成化学的交叉学科。超分子手性晶体工程属于晶体工程学的一大分支,运用晶体工程学原理和方法设计手性超分子合成子,构筑出手性超分子晶体材料,并进一步探讨对映体... 晶体工程学是在超分子自组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跨越晶体学、材料科学、合成化学的交叉学科。超分子手性晶体工程属于晶体工程学的一大分支,运用晶体工程学原理和方法设计手性超分子合成子,构筑出手性超分子晶体材料,并进一步探讨对映体选择性识别分离和催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工程学 分子手性 手性分子晶体材料 手性构筑基块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凝胶:结构多样性与超分子手性 被引量:9
2
作者 王秀凤 张莉 刘鸣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7-238,共12页
超分子凝胶作为一种重要的软物质材料,在构建多重刺激响应性、光电功能,以及生物相容材料等功能软物质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超分子凝胶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得到比较均一的纳米结构,且具有结构多样性;而另一方面,超分子凝胶的构筑单... 超分子凝胶作为一种重要的软物质材料,在构建多重刺激响应性、光电功能,以及生物相容材料等功能软物质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超分子凝胶在形成过程中往往得到比较均一的纳米结构,且具有结构多样性;而另一方面,超分子凝胶的构筑单元大部分是手性分子,超分子凝胶也是实现手性在超分子层次/纳米层次表达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手性传递、手性放大、不对称催化方面,同时超分子凝胶也是构筑手性纳米结构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超分子凝胶形成中的纳米结构以及形貌的多样性和超分子手性进行介绍,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凝胶 自组装 纳米管 螺旋带 分子手性 手性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子手性聚苯胺-金复合纳米酶的构建及其对映选择性催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干印 奚政 +3 位作者 王楚 孙晓环 韩杰 郭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对映选择性催化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反应,与生命的产生代谢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设计研发具有高对映选择性催化效果的纳米酶在各类生物医药相关领域都至关重要。目前,关于纳米酶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提高其催化活性,而涉及纳米酶对映选择... 对映选择性催化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反应,与生命的产生代谢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设计研发具有高对映选择性催化效果的纳米酶在各类生物医药相关领域都至关重要。目前,关于纳米酶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提高其催化活性,而涉及纳米酶对映选择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已有对映选择性酶催化报道表明,手性纳米酶主要通过手性分子修饰纳米颗粒来构建。考虑到天然酶的选择性不仅仅取决于氨基酸等手性分子的手性,而且与蛋白质空间排列和折叠所产生的超分子手性微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构建具有超分子手性微环境的纳米酶也成为设计具有优异对映选择性纳米酶的有效途径。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性纳米酶的对映选择性,深入理解手性纳米酶选择性因子的影响因素也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种由不含任何手性分子的M-聚苯胺(M-PANI)扭曲纳米带和三种不同尺寸(3、10和16nm)的金纳米颗粒(AuNPs)组成的超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证实了M-PANI-Au超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成功制备。同时,圆二色光谱显示M-PANI-Au超分子复合材料具有清晰的手性信号,表明它们在手性纳米催化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以手性R-/S-3,4-二羟基苯丙氨酸(R-/S-DOPA)对映体的催化氧化为模型反应,该类纳米酶对R-DOPA的催化选择性均高于对S-DOPA。进一步研究表明,得益于超分子手性聚苯胺载体和3 nm AuNPs之间的强手性传递作用,3 nm AuNPs(2.59)负载的M-PANI比10 nm AuNPs(1.46)和16 nm NPs(1.58)负载的M-PANI具有更高的选择因子。这一发现阐明了手性转移是调控对映选择性催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负载型超分子手性纳米酶的构建和设计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手性 对映选择性催化 手性聚苯胺 金纳米颗粒 纳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首次用光改变人造超分子手性
4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7期63-63,共1页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012年7月1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首次研制出一种人造分子,可用一束光改变其手性,这种分子可应用于包括生物医学研究、国土安全和超高速通讯在内的太赫兹技术领域,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关键词 美国科学家 分子手性 人造分子 用光 高速通讯 物理学家 生物医学 国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所在超分子手性组装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5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53-253,共1页
作为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手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到宇宙中的银河系、小到微观的分子、粒子体系。对于手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地球生命甚至是宇宙起源的认识,而且在生命科学、制药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 作为三维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手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大到宇宙中的银河系、小到微观的分子、粒子体系。对于手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地球生命甚至是宇宙起源的认识,而且在生命科学、制药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中科院化学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一直致力于探索在界面和超分子凝胶等自组装体系中超分子手性的产生、传递、放大和调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科院化学所 分子手性 自组装体系 宇宙起源 重点实验室 三维物体 地球生命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所在卟啉超分子纳米结构的可控组装、超分子手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6
作者 化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8-128,共1页
近几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功能单元的设计与界面的超分子组装。最近,研究人员在金属卟啉的可控组装、多维高级结构和超分子... 近几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胶体、界面与化学热力学院重点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功能单元的设计与界面的超分子组装。最近,研究人员在金属卟啉的可控组装、多维高级结构和超分子手性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可控组装 分子手性 金属卟啉 分子纳米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分子组装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亲性液晶分子自组装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若羽 曹瑜 刘峰 《液晶与显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52,共25页
液晶作为一种有序的流体,为功能分子的有序自组装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环境。传统研究主要聚焦于液晶分子的一维有序组装,如向列相或近晶相。本文综述了多亲性液晶分子复杂组装及其相行为的最新进展,通过调控微观相分离的程度与模式,实现了... 液晶作为一种有序的流体,为功能分子的有序自组装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环境。传统研究主要聚焦于液晶分子的一维有序组装,如向列相或近晶相。本文综述了多亲性液晶分子复杂组装及其相行为的最新进展,通过调控微观相分离的程度与模式,实现了从二维蜂窝柱相到三维网络结构的一系列组装模式。探讨了空间位阻与相分离对超晶格、Frank-Kasper相等组装结构形成机制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极小曲面、超分子手性等基础数理概念对组装行为的作用。此外,还系统讨论了液晶自组装在二维铺砌中的相变路径、三维网络结构的控制机制,以及基于对称性破缺形成的超分子手性行为。这些研究为深化对自然界中复杂超分子体系以及人工框架化学的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多亲性分子 分子自组装 三维网络结构 分子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手性分子”为例
8
作者 刘晶 刘万强 谢锐 《化学教与学》 2024年第23期38-40,共3页
本文以化学史为载体,采用化学史料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的教学理念,开展手性分子内容教学。通过创设连贯、系统的化学史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化学思维,模拟探究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化学史 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手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分子中的宇称破缺:D-和L-丙氨酸的变温中子结构研究(英文)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文清 刘轶男 龚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45-1351,共7页
利用单晶的中子衍射研究295K和60K时丙氨酸对映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由D到L构型转变的可能性.中子衍射数据揭示了变温过程中产生的晶格扭曲和NH3+的扭转.通过分析宇称破缺能差EPV随二面角及扭角的变化,肯定了D-丙氨酸能量高于L-丙氨酸的结论... 利用单晶的中子衍射研究295K和60K时丙氨酸对映体的结构特征以及由D到L构型转变的可能性.中子衍射数据揭示了变温过程中产生的晶格扭曲和NH3+的扭转.通过分析宇称破缺能差EPV随二面角及扭角的变化,肯定了D-丙氨酸能量高于L-丙氨酸的结论.降温过程中D-和L-丙氨酸的弱氢键的行为的差异表明,可能是由于电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所引起.丙氨酸中子结构再次证实Cα-H…O氢键的存在.然而,比较295K和60K(高于和低于丙氨酸相变温度250K)的中子衍射结构数据,表明并没有发生D型到L型的构型转化,这意味着Salam相变不是传统意义的结构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称破缺 分子手性 中子衍射 D-和L-丙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Cu(Ⅱ)络合物的超分子螺旋手性及其手性光谱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石 曾丽丽 +3 位作者 谢菁 万仕刚 李丹 章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80-2490,共11页
本文通过不同的手性二胺(pn=1,2-丙二胺、chxn=1,2-环己二胺、dpen=1,2-二苯基乙二胺)与脱氢乙酸(dha)缩合,获得了N_2O_2型手性席夫碱配体(dha-en),进而合成了相应的三对手性席夫碱Cu(Ⅱ)络合物([Cu(dha-R/S-pn)](1a和1b)、[Cu(dha-R,R/... 本文通过不同的手性二胺(pn=1,2-丙二胺、chxn=1,2-环己二胺、dpen=1,2-二苯基乙二胺)与脱氢乙酸(dha)缩合,获得了N_2O_2型手性席夫碱配体(dha-en),进而合成了相应的三对手性席夫碱Cu(Ⅱ)络合物([Cu(dha-R/S-pn)](1a和1b)、[Cu(dha-R,R/S,S-chxn)](2a和2b)、[Cu(dha-R,R/S,S-dpen)](3a和3b),对其进行的固体和溶液电子圆二色(ECD)及溶液振动圆二色(VCD)光谱测试表明,这些化合物在固体和溶液状态下的金属中心的主要配位模式和绝对构型基本一致。此外,通过单晶结构分析发现:对于络合物2a/2b以及3a/3b,中心金属Cu(Ⅱ)除了与手性dha-en四齿配位外,还与相邻分子内酯环上的羰基发生弱的轴向配位形成一维超分子螺旋链,即实现了配位键构筑的席夫碱络合物的手性超分子自组装。本文对两对手性络合物2a/2b以及3a/3b的手性结构基元及其与超分子螺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将本文所获实验VCD光谱数据与文献报道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以相互印证,并呈现一定的绝对构型关联规律且具有手性配位立体化学结构的指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Cu(Ⅱ)络合物 电子圆二色 振动圆二色 单晶结构 分子手性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网络增强手性超分子水凝胶促进成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绪凯 杨佳臻 丁建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27-1628,共2页
手性超分子水凝胶是由手性分子基元通过π-π堆积、氢键、疏水力等非共价作用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手性生物材料。其可控的螺旋手性及敏感的生物响应性,如pH值、酶、生物信号、温度和光,使其能够模拟手性细胞外微环境,有助于理解天然生物分... 手性超分子水凝胶是由手性分子基元通过π-π堆积、氢键、疏水力等非共价作用结合而形成的一类手性生物材料。其可控的螺旋手性及敏感的生物响应性,如pH值、酶、生物信号、温度和光,使其能够模拟手性细胞外微环境,有助于理解天然生物分子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分子识别、药物递送和组织工程等领域具有重大意义[1]。但非共价作用诱导的组装体稳定性不足,这极大地限制了超分子手性水凝胶的应用潜力。水凝胶中所含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可以使其进一步交联,从而获得可调的韧性和刚度[2]。然而,在超分子体系中通过金属−配体配位键提高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仍然受到限制。将无机纳米粒子与有机超分子材料相结合,可以显著增强水凝胶基质,并赋予其新的功能[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水凝胶 分子手性 手性分子 分子识别 配位作用 配位键 药物递送 模拟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亲性喹喔啉的超分子凝胶:手性信号反转以及多重响应手性光学开关 被引量:4
12
作者 汪含笑 徐俪菲 刘鸣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8-156,共9页
本文设计将具有良好光学性质的喹喔啉衍生物引入L-谷氨酸基两亲分子中,得到包含较大π-共轭头基的手性功能化凝胶因子SQLG。借由多重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驱动,SQLG可以自组装为由纳米纤维组成的三维网络,胶凝极性从低到高的多种有机... 本文设计将具有良好光学性质的喹喔啉衍生物引入L-谷氨酸基两亲分子中,得到包含较大π-共轭头基的手性功能化凝胶因子SQLG。借由多重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的驱动,SQLG可以自组装为由纳米纤维组成的三维网络,胶凝极性从低到高的多种有机溶剂。在自组装的过程中,中心手性通过分子的不对称排列传递到超分子层面,进而在圆二色(CD)和圆偏振发光(CPL)光谱上表现出超分子手性信号。SQLG在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中组装时采取不同的堆积模式,使两类溶剂体系中形成的组装体表现出相反的手性信号。由于喹喔啉上具有质子接受位点,对超分子凝胶进行酸化后,分子内电荷转移作用(ICT)受到明显强化,并且自组装驱动力发生改变,导致黄色凝胶坍塌为红色分散液,同时堆积模式的改变导致超分子手性信号反转,CPL信号则随着荧光猝灭而关闭,而碱的中和作用可以使体系的一系列性质变化得到恢复。因此,通过向手性两亲分子中引入酸响应性π-共轭体系,我们顺利构筑了一例具有多重外界刺激响应性的超分子手性光学开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开关 凝胶 多重响应性 喹喔啉衍生物 分子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手性酪氨酸卟啉锌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树军 阮文娟 +2 位作者 赵小菁 南晶 朱志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08-912,共5页
合成了两种新型手性锌卟啉 Zn( o-Boc Tyr) TAPP和 Zn( p-Boc Tyr) TAPP.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及核磁共振谱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这两种锌卟啉对咪唑类的分子识别行为 ,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均为 K( 2 -Me Im) >K( Im) >... 合成了两种新型手性锌卟啉 Zn( o-Boc Tyr) TAPP和 Zn( p-Boc Tyr) TAPP.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及核磁共振谱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这两种锌卟啉对咪唑类的分子识别行为 ,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均为 K( 2 -Me Im) >K( Im) >K( N-Me Im) >K( 2 -Et-4-Me Im) .同时 ,采用理论计算和圆二色谱研究了咪唑类小分子在与锌卟啉分子识别时进攻主体位置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锌卟啉 咪唑类衍生物 客体 手性分子识别 圆二色谱 分子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卟啉对氨基酸甲酯手性分子识别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传忠 朱志昂 +4 位作者 李瑛 陈荣悌 文欣 缪方明 陈新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用Tripos力场和分子力学方法研究了手性锌卟啉的最低能量构象 ,并用分子动力学模拟了锌卟啉对氨基酸甲酯的识别过程 .发现锌卟啉与D 氨基酸酯结合能力强于L 氨基酸 ,这与热力学实验结果一致 .
关键词 手性分子识别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主客体化学 锌卟啉 氨基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脂肪族手性对映体及有机染料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强 刘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58-461,390,共5页
在 2 5℃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滴定法分别测定了 β-环糊精 ( β-CD)、 2 ,3 ,6-三 [氧 -( 2 -羟基丙基 ) ]-β-环糊精 ( HP-β-CD)及 2 ,3 ,6-三 (甲氧基 ) -β-环糊精 ( MO-β-CD)与 6种脂肪族手性客体和 4种染料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 在 2 5℃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滴定法分别测定了 β-环糊精 ( β-CD)、 2 ,3 ,6-三 [氧 -( 2 -羟基丙基 ) ]-β-环糊精 ( HP-β-CD)及 2 ,3 ,6-三 (甲氧基 ) -β-环糊精 ( MO-β-CD)与 6种脂肪族手性客体和 4种染料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结果表明 ,多种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主 -客体的包结配位过程 .环糊精衍生物中取代基的疏水性和链长影响主体的配位能力 ,客体与环糊精间的尺寸适合及疏水相互作用决定其配合物的稳定性 .在配位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手性分子 染料 分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分子的色谱分离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炳承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63-367,共5页
对映体(又称手性异构体,旋光异构体)的存在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尤为突出。就医药工业而言,已知药物中约有30%~40%是手性的,而这些手性药物中只有约20%以纯的对映体销售,剩下的大部以消旋混... 对映体(又称手性异构体,旋光异构体)的存在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尤为突出。就医药工业而言,已知药物中约有30%~40%是手性的,而这些手性药物中只有约20%以纯的对映体销售,剩下的大部以消旋混合物的形式进入市场。这些消旋物进入人体后,和人体内部不对称的糖,酶,蛋白质等作用,在药物运动学,药物动力学和毒性模式等代谢途径上都有明显的差别,其后果至今尚不清楚。随着生命科学,特别是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的发展,对于光学纯的物质的需要越来越大,因此,对映体的分离已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率先把光学纯生物药物制品投入市场已成为欧、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分子 对映体 色谱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分子与手性拓扑指数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俊 许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8,共3页
应用自制的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专家系统ESESOC,对与28个外消旋类化合物(特殊的氨基酸)分子手性中心有关的对称性问题进行了判别,如对称面、对称点和对称轴等.同时用的开发的程序对这些化合物的构型进行了自动识别和标示.在此基础上,以... 应用自制的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专家系统ESESOC,对与28个外消旋类化合物(特殊的氨基酸)分子手性中心有关的对称性问题进行了判别,如对称面、对称点和对称轴等.同时用的开发的程序对这些化合物的构型进行了自动识别和标示.在此基础上,以手性拓扑指数为参数,利用F isher意义下的分析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对这些化合物的对映体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先后淋洗出的的对映体进行分类判别.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法优于F isher意义下的判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分子 手性拓扑指数 构型 手性中心 Fisher意义下的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发式教学在立体化学手性分子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军 王启宝 《大学化学》 CAS 2012年第6期18-20,共3页
以有机立体化学中的手性分子教学为例,探讨兴趣启发、重点启发、问题启发和规律启发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立体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 立体化学 手性分子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R)或(S)-1,1′-联萘和噁二唑单元的手性高分子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令武 成义祥 +1 位作者 宋金峰 邹小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47-1751,共5页
在Pd(PPh3)4催化下,将单体(S)-6,6′-二溴-2,2′-二正丁氧基-1,1′-联萘[(S)-M-1]和(R)-6,6′-二溴-2,2′-二正丁氧基-1,1′-联萘[(R)-M-1]分别与2,5-二(4-三正丁基锡基苯)-1,3,4-噁二唑(M-2)通过Stille交叉耦合反应合成了手性高分子P-1... 在Pd(PPh3)4催化下,将单体(S)-6,6′-二溴-2,2′-二正丁氧基-1,1′-联萘[(S)-M-1]和(R)-6,6′-二溴-2,2′-二正丁氧基-1,1′-联萘[(R)-M-1]分别与2,5-二(4-三正丁基锡基苯)-1,3,4-噁二唑(M-2)通过Stille交叉耦合反应合成了手性高分子P-1与P-2,并用1HNMR、13CNMR、FTIR、UV、热分析、荧光光谱、GPC和CD等分析方法进行了表征.手性高分子P-1和P-2都能发射较强的蓝色荧光;在高分子侧链上引入丁氧基后使得手性高分子的溶解性能增强,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在高分子主链引入亲电子的噁二唑生色团能使其特别适合于作为空穴电子传输层,对氧和热特别稳定,是一类潜在的光电高分子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BINOL 手性分子 荧光光谱 圆二色谱 Stille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丰科 曹伟丽 李金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36-139,145,共5页
手性导电高分子聚合物在手性高分子领域里有很多独特的化学性质,已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等一些经典手性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途径:当共轭的导电聚合物链上带有对映体纯取代基或有手性的掺杂阴离... 手性导电高分子聚合物在手性高分子领域里有很多独特的化学性质,已成为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等一些经典手性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合成途径:当共轭的导电聚合物链上带有对映体纯取代基或有手性的掺杂阴离子时,其光学活性可以被π-π*电子吸收带所诱导;阐述了它们的合成发展史、现状、显著特性及手性导电高聚合物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导电高分子聚合物 聚苯胺 聚吡咯 聚噻吩 合成发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