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咸水湖相烃源岩热演化过程中排出油和滞留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钟鸣宇 徐建永 +5 位作者 徐耀辉 刘岩 李威 畅厚鹏 王豫昌 李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 为了探究不同热演化阶段的咸水湖相烃源岩排出油和滞留油生物标志化合物演化规律及其指示意义,选取渤海湾盆地辽中北洼沙一段咸水湖相烃源岩样品开展多路分段式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咸水湖相烃源岩在R_o为0.56%时已有少量液态烃生成,具有早期生油特点。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升高,在高成熟阶段轻烃的占比明显增大。成熟度指标中的∑三环萜烷/17α-藿烷和C_(30)莫烷/C_(30)藿烷在滞留油的成熟至高熟阶段,可作为判断成熟度的可靠参数,在排出油中变化较小;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判别指标中的C_(26)TT/C_(25)TT、C_(35)/(C_(31)-C_(35))升藿烷、(nC_(21)+nC_(22))/(nC_(28)+nC_(29))与C_(27)/C_(29)规则甾烷,在排出油中相对稳定,但在滞留油中变化较大。对比发现,排出油与滞留油的成熟度、沉积环境与母质来源参数的演化规律存在一定差异性,排出油中指示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的生标参数的可靠性较高,而滞留油中指示成熟度的参数的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出油 滞留油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咸水湖相烃源岩 热模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二次运移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邓津辉 史基安 +2 位作者 王有孝 王琪 郭雪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37-540,共4页
该文采用索氏抽提法获得模拟实验中不同运移距离的油样,用GC/MS对这些油样中的饱和烃、芳烃馏分进行了分析。正构烷烃、烷基菲、烷基硫芴以及烷基芴在石油二次运移初期分馏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极性非常小的正构烷烃进入充满水的疏导层后... 该文采用索氏抽提法获得模拟实验中不同运移距离的油样,用GC/MS对这些油样中的饱和烃、芳烃馏分进行了分析。正构烷烃、烷基菲、烷基硫芴以及烷基芴在石油二次运移初期分馏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极性非常小的正构烷烃进入充满水的疏导层后,受粘土矿物物理吸附的影响较大,导致nC18-/nC19+的峰值比在一定的运移距离内呈现递减的趋势,当物理吸附达到平衡后,nC18-/nC19+峰值比则有明显的递增趋势;极性较大的芳烃馏分在地质色层效应的影响下,烷基菲、烷基硫芴、烷基芴表现出明显的高分子滞后的运移分馏效应;正构烷烃和芳烃馏分在石油二次运移初期首先受到物理吸附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对正构烷烃在时间、空间上的影响远大于芳烃馏分。这些实验认识为合理有效地评价油气运移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正构烷烃 芳烃 物理吸附 地质色层效应 石油 二次运移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乌达地区上古生界不同沉积环境煤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红磊 张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13,24,共6页
内蒙古乌达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主要在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环境的控制下沉积而成。精选出五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煤系烃源岩样品,深入研究其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泛滥平原形成的烃源岩以高氧芴、高姥鲛烷、高C29规则甾烷、高C1... 内蒙古乌达地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主要在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沉积环境的控制下沉积而成。精选出五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煤系烃源岩样品,深入研究其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泛滥平原形成的烃源岩以高氧芴、高姥鲛烷、高C29规则甾烷、高C19三环萜烷和高C24四环萜烷为主要特征;河控三角洲除氧芴含量稍低,具有和泛滥平原沉积环境相似的地化特征;潮坪和泻湖相的烃源岩中伽马蜡烷、植烷含量均较高,C26+三环萜烷丰度相对较高,三环萜烷绝对浓度大,规则甾烷以C27占优势,硫芴含量相对较丰富;潮控三角洲除Pr/Ph较高外,其余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潮坪、泻湖环境下的烃源岩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烃源岩 乌达地区 沉积环境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生烃模拟排出油与滞留油地球化学对比Ⅱ: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吴芬婷 谢小敏 +4 位作者 徐耀辉 林静文 张雷 许锦 马中良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4-323,共10页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油页岩为一套特殊的富含单种浮游藻类(塔斯马尼亚藻)的烃源岩,原始油页岩样品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0.5%,是进行热模拟的理想样品。为对比分析不同模拟温度下排出油和滞留油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该油页岩样品开展生排...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油页岩为一套特殊的富含单种浮游藻类(塔斯马尼亚藻)的烃源岩,原始油页岩样品等效镜质体反射率为0.5%,是进行热模拟的理想样品。为对比分析不同模拟温度下排出油和滞留油的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该油页岩样品开展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原始样品抽提物与滞留油分子标志物指示还原环境,排出油则显示出还原与氧化的混合来源特征。(2)生物标志物成熟度参数,C_(29)甾烷20 S/(20 S+20 R)、C_(29)藿烷ββ/(αα+ββ)和Ts/(Ts+Tm)显示滞留油和排出油在350℃时为成熟阶段;在生烃高峰前(≤350℃)滞留油成熟度指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排出油中相关性较差;在350℃以后滞留油与排出油成熟度指标与模拟温度均无相关性。(3)油源对比参数,滞留油与排出油饱和烃甾烷分布特征C_(27)、C_(28)、C_(29)规则甾烷分布随温度的升高均表现出从反“L”型逐渐过渡为不对称近“V”型,再过渡到正“L”型的分布模式;同一温度下,滞留油与排出油之间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因此,同一成熟度阶段,甾烷分布特征能有效地进行油源对比;而不同成熟度下,排出油与滞留油的可对比性差异明显。该研究揭示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在排出油与滞留油之间的差异性,以及模拟温度对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的影响;在用分子化合物进行沉积环境、成熟度及油源对比研究时,需要重视成熟度对分子化合物参数的影响,尤其是在生油高峰以后,分子化合物参数指标可能难以有效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实验 滞留油 排出油 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成熟度生标参数 油源对比 塔斯马尼亚油页岩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