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的分形粗糙表面摩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仕平 陈枭 萧明强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84-1492,共9页
任何物体间的表面摩擦均可看成是粗糙面间的摩擦,且大部分粗糙表面具有分形特征.为探究分形粗糙表面的摩擦行为,利用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GFMD)建立微观分形粗糙表面模型,采用位移加载控制分形粗糙表面的接触和摩擦过程,并根据广度优... 任何物体间的表面摩擦均可看成是粗糙面间的摩擦,且大部分粗糙表面具有分形特征.为探究分形粗糙表面的摩擦行为,利用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GFMD)建立微观分形粗糙表面模型,采用位移加载控制分形粗糙表面的接触和摩擦过程,并根据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识别接触团簇分布.之后分别计算原子尺度、接触团簇尺度和界面尺度下的最大摩擦系数与摩擦力,并利用影响矩阵法研究摩擦过程中接触团簇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接触团簇之间的距离和面积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摩擦过程中,摩擦系数从小尺度到大尺度逐渐减小;摩擦力随位移呈现周期性波动,接触团簇并非同时达到最大摩擦力,而是发生局部滑移,整体滑移模型预测的摩擦力是分子模拟结果的上限值;所提出的影响矩阵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接触团簇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影响矩阵计算得到的最大摩擦力与GFMD模型结果基本一致,而不考虑局部滑移影响计算得到的最大摩擦力比GFMD模型结果大20%,并且接触团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距离成反比,与面积成正比.结果可为粗糙表面的界面分析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 影响矩阵 分形粗糙表面 摩擦行为 接触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的微凸体接触数值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仕平 吴杰 +2 位作者 胡俊亮 郑恒斌 王卫锋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61-967,共7页
表面接触是摩擦的先决条件,其真实接触面积、压应力大小、空间分布等一直是接触力学关注的核心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GFMD)模拟粗糙面的接触过程,验证了其在大规模接触分析中的高效及准确性,同时探讨了由微球体组成的粗糙面... 表面接触是摩擦的先决条件,其真实接触面积、压应力大小、空间分布等一直是接触力学关注的核心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GFMD)模拟粗糙面的接触过程,验证了其在大规模接触分析中的高效及准确性,同时探讨了由微球体组成的粗糙面的接触力学特性,并分析了分子尺度下的结果和传统力学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单个微凸体接触结果和分子动力学-格林函数法模拟所得非常接近,误差在5%以内.数值模拟发现,在微凸体高度符合高斯分布的情况下,接触面积和接触力成线性关系;在相同接触面积下,微凸体模型得出的接触力偏高,是上限值.微凸体模型没有考虑微凸体间的相互影响,实际是高估了弹性体的刚度;实际接触过程中微凸体相互影响,微凸体对临域形变影响尤其大,使接触区域更加离散.GFMD模型可以准确计算数十亿量级别分子、原子接触过程中真实接触面积及分布,为后续摩擦、滑移等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凸体模型 粗糙面接触 分子动力学 格林函数 接触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动力学拐角频率对经验格林函数法的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夏晨 赵伯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9-540,共12页
针对大小震拐角频率的差异,假设大震断层上每个子源的拐角频率与已破裂的子源个数平方根成反比,基于ω2震源谱模型,通过理论推导构建了一个函数,将动力学拐角频率引入经验格林函数法。以汶川地震余震记录为格林函数,分别用改进前和引入... 针对大小震拐角频率的差异,假设大震断层上每个子源的拐角频率与已破裂的子源个数平方根成反比,基于ω2震源谱模型,通过理论推导构建了一个函数,将动力学拐角频率引入经验格林函数法。以汶川地震余震记录为格林函数,分别用改进前和引入动力学拐角频率后的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5·12汶川大地震强地面运动。对比合成结果与观测记录,结果表明改进前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的地震动在低频部分相对实际记录偏低;引入动力学拐角频率之后的经验格林函数法合成的结果在高频基本保持不变,低频部分得到提高,并与实际记录符合。引入动力学拐角频率后,大部分合成结果很好地符合实际记录。说明动力学拐角频率可有效改善经验格林函数法的低频合成结果,同时验证了经验格林函数法对MW7.9特大地震地震动合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经验格林函数 动力学拐角频率 地震动合成 ω2震源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向和横向双向耦合的格林函数轨下基础建模及求解方法
4
作者 郭无极 曾志平 +2 位作者 李沛成 王卫东 李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95-1806,共12页
格林函数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动力学求解手段,在提升周期性结构动力学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提升列车-轨道-轨下基础耦合动力的计算效率与精度,本文对考虑垂向和横向耦合作用的格林函数轨下基础模型的建模方法及求解方法进行研究... 格林函数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的动力学求解手段,在提升周期性结构动力学分析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提升列车-轨道-轨下基础耦合动力的计算效率与精度,本文对考虑垂向和横向耦合作用的格林函数轨下基础模型的建模方法及求解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格林函数的互易性、轨道结构的周期性、对称性及振动的衰减性,提出一种激励点和观察点的选择方法;同时考虑垂向和横向的耦合作用,通过求解脉冲作用下轨下基础有限元模型的响应,提出轨下基础格林函数模型的建模方法;结合列车-轨道-轨下基础耦合动力学理论,进一步提出以格林函数模型作为轨下基础的求解方法。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在地铁常见的铺设长轨枕整体道床的圆形隧道中开展现场测试,记录实车通过时钢轨的垂向位移及隧道壁的垂向振动加速度。以测试工况为研究对象,进行列车-轨道-隧道-土体耦合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有限元模型相比,单纯考虑垂向耦合作用的格林函数模型计算效率提高至少87.00%,考虑垂向和横向双向耦合作用的模型效率提高至少55.08%;在实测行车条件下,钢轨最大垂向位移约为0.35 mm,由本文方法仿真计算所得钢轨最大垂向位移约为0.33 mm,相对误差小于5.72%;与实测行车条件下隧道壁振动加速度进行比较,本文方法对振源强度的计算相对误差小于8.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轨道-轨下基础耦合动力学 轨下基础格林函数模型 车致振动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团簇熔点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赵良举 李斌 +1 位作者 高虹 李德胜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0,共4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纳米金的升温熔化过程,利用径向分布函数(RDF)、势能-温度函数、键对分析法,得到熔点。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得到不同方法的特点。径向分布函数法能明显看出团簇由有序向无序变化的趋势,但不能准确得出其熔点所...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纳米金的升温熔化过程,利用径向分布函数(RDF)、势能-温度函数、键对分析法,得到熔点。比较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得到不同方法的特点。径向分布函数法能明显看出团簇由有序向无序变化的趋势,但不能准确得出其熔点所在;势能-温度函数法基于团簇原子间距在熔点附近会发生阶跃变化这一微观原理,能够较准确给出团簇熔点;键对分析法是根据团簇从固态向液态转变过程中,其微观构型会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得出团簇熔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势能-温度函数 键对分析 熔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格林函数节块法的物理与热工-水力耦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赵文博 姚栋 王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70,共5页
开发了三维物理与热工-水力耦合的PWR堆芯瞬态分析程序NGFMN-K/COBRA-Ⅳ/COBRA-Ⅳ(NCC)。少群时空中子动力学计算采用格林函数节块法程序NGFMN-K,隐式耦合子通道程序COBRA-Ⅳ实现瞬态计算。采用P10H8B功率重构方法给出热组件栅元功率分... 开发了三维物理与热工-水力耦合的PWR堆芯瞬态分析程序NGFMN-K/COBRA-Ⅳ/COBRA-Ⅳ(NCC)。少群时空中子动力学计算采用格林函数节块法程序NGFMN-K,隐式耦合子通道程序COBRA-Ⅳ实现瞬态计算。采用P10H8B功率重构方法给出热组件栅元功率分布,耦合另一个COBRA-Ⅳ程序模块,进行热组件子通道分析得到安全参数。对NEACRP-L-335C1弹棒基准问题的计算表明,NCC程序的计算结果与参考结果符合很好,说明程序计算正确,可用于评估事故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动力学 格林函数节块 热工一水力 功率重构 安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贾海林 杜志峰 +1 位作者 王健 解俊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118,共7页
为分析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根据同一氧体积分数、5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氧化-热解的TG-DTG曲线,探讨了煤氧化-热解进程经历的增失重阶段,基于Popescu法计算了不同阶段的动力学三因子。结果表明实验煤样的氧化-热... 为分析煤氧化-热解进程的增失重阶段与动力学三因子,根据同一氧体积分数、5种不同升温速率下煤氧化-热解的TG-DTG曲线,探讨了煤氧化-热解进程经历的增失重阶段,基于Popescu法计算了不同阶段的动力学三因子。结果表明实验煤样的氧化-热解进程可分为失水失重、氧化增重、燃烧失重和燃尽恒重4个阶段。失水失重、氧化增重和燃烧失重阶段的反应机理分别为Mample单行法则、三维扩散模型和相边界反应的收缩球体模型;活化能分别为54.128 k J·mol-1、152.252 k J·mol-1和134.458 k J·mol-1;指前因子的自然对数分别为16.832 s-1、32.597s-1和18.365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热解进程 增失重阶段 Popescu 反应机理函数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在硅酸二钙表面吸附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佟志芳 胡斌 +1 位作者 肖成 魏战龙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25-29,共5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研究了聚合物抑制剂聚丙烯酸与β-硅酸二钙(110)晶面的相互作用行为.结果表明:聚丙烯酸与β-硅酸二钙(110)晶面间结合能为负值,在模拟范围内结合能随聚丙烯酸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大,聚丙烯酸分子能较好地吸附在...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模拟研究了聚合物抑制剂聚丙烯酸与β-硅酸二钙(110)晶面的相互作用行为.结果表明:聚丙烯酸与β-硅酸二钙(110)晶面间结合能为负值,在模拟范围内结合能随聚丙烯酸聚合度的增加而增大,聚丙烯酸分子能较好地吸附在β-硅酸二钙(110)表面.通过体系中各种相互作用、径向分布函数以及吸附构象图分析,发现聚丙烯酸主要是通过库仑静电作用吸附在β-硅酸二钙(110)晶面上.聚丙烯酸中不同位置羧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差别也很大,链端羧基波动扭转比链中端羧基强度大得多,表明中端羧基与β-2Ca O·SiO_2晶体的吸附比链端更牢固,因而更能有效地吸附在晶面上,达到抑制熟料二次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β-硅酸二钙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二面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溶液微观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闵志宇 张春杰 +1 位作者 曹伟 申长雨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提出利用FENE珠-簧链分子模型描述聚合物微观结构,介绍了分子Brown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聚合物稀溶液分子链在剪切流场下不同时刻位形的变化,并计算出不同时刻聚合物流动过程中应力的大小,考虑不同剪切速率和不同区域分子链所受应力的... 提出利用FENE珠-簧链分子模型描述聚合物微观结构,介绍了分子Brown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聚合物稀溶液分子链在剪切流场下不同时刻位形的变化,并计算出不同时刻聚合物流动过程中应力的大小,考虑不同剪切速率和不同区域分子链所受应力的变化,用半隐式预估校正法对流动过程中分子链位形控制方程进行计算,利用牛顿迭代法对非线性方程组进行求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own动力学 FENE珠-簧链分子模型 半隐式预估校正 牛顿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质微观聚集特征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鹏 黄世军 +1 位作者 赵凤兰 赵大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85,共9页
为了探究沥青质分子性质和微观聚集特征,进一步揭示沥青质沉积的微观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代表性沥青质平均分子构型,并以此构建沥青质模拟体系初始构型来模拟沥青质在地层岩石中的运移。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作为典型... 为了探究沥青质分子性质和微观聚集特征,进一步揭示沥青质沉积的微观作用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建立代表性沥青质平均分子构型,并以此构建沥青质模拟体系初始构型来模拟沥青质在地层岩石中的运移。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质作为典型的非晶体,其径向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近程有序、远程无序;退火优化可以充分释放分子结构应力,有利于还原分子结构的能量基态,随着分子间距增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减弱,静电相互作用将占据系统非成键作用中的主导地位。从沥青质模拟体系的运移终态可以看出:沥青质分子的芳核主体及部分脂肪族链倾向于逐渐被吸附到二氧化硅分子层表面,这会使岩石表面的润湿性由亲水性向亲油性转变;沥青质芳核的π-π堆积作用是引发沥青质分子聚集的驱动力,从而导致沥青质絮凝并从原油中沉积出来。润湿性反转和岩石孔喉堵塞是沥青质沉积造成原油采收率降低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沥青质平均分子构型 径向分布函数 润湿性 Π-Π堆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估修正改进准静态方法的中子时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炳 吴宏春 +2 位作者 曹良志 王常辉 张宏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13-1317,共5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预估修正思想的改进准静态方法,用于求解中子时空动力学方程。通过隐式差分法预估下一时刻中子注量率以产生形状函数,避免了传统的改进准静态方法中形状函数的迭代计算,并依靠幅函数修正中子注量率,得到最终中子注量率的... 研究了一种基于预估修正思想的改进准静态方法,用于求解中子时空动力学方程。通过隐式差分法预估下一时刻中子注量率以产生形状函数,避免了传统的改进准静态方法中形状函数的迭代计算,并依靠幅函数修正中子注量率,得到最终中子注量率的分布。计算表明,在较大时间步下,该方法计算速度较传统的改进准静态方法有明显的提高,且能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动力学 改进准静态 节块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糖核酸酶Sa表面水和尿素分子的分布和动力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科成 崔凤超 李云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43-1248,共6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在不同尿素浓度下,核糖核酸酶Sa(RNase Sa)表面水和尿素分子的分布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尿素分子可与RNase Sa酶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取代其表面的水分子而富集在蛋白质表面。尿素分子更倾向与RNase Sa酶...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在不同尿素浓度下,核糖核酸酶Sa(RNase Sa)表面水和尿素分子的分布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尿素分子可与RNase Sa酶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取代其表面的水分子而富集在蛋白质表面。尿素分子更倾向与RNase Sa酶的疏水残基作用,与RNase Sa酶主链形成氢键的能力更强。尿素分子的平动和转动远远慢于水分子的平动和转动。RNase Sa酶表面水分子的平动和转动随着尿素浓度增加而逐渐变慢,但RNase Sa酶表面尿素分子的动力学并不依赖于尿素浓度变化。本研究中明晰的RNase Sa酶表面水和尿素分子分布和动力学有助于理解水和尿素分子对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核酸酶Sa 停留时间相关函数 偶极-偶极时间相关函数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石墨炔薄膜力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海洋 李政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4,102,共5页
采用AIREBO势,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对锯齿型(Zigzag)和扶手型(Armchair)单层石墨炔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石墨炔的平衡距离为3.42,分子互作用势能为-153.5mJ/m3。用能量法和应力-应变曲线法分别计算杨氏模量和... 采用AIREBO势,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对锯齿型(Zigzag)和扶手型(Armchair)单层石墨炔薄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石墨炔的平衡距离为3.42,分子互作用势能为-153.5mJ/m3。用能量法和应力-应变曲线法分别计算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用能量法求解时,锯齿型石墨炔薄膜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531.2GPa和137.3GP,扶手型石墨炔薄膜分别为504.7GPa和126.5GPa;用应力-应变曲线法求解时,锯齿型石墨炔薄膜的杨氏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478.6GPa和128.3GPa,扶手型石墨炔薄膜分别为470.7GPa和120.5GPa。最后我们研究了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炔 力学性能 分子动力学 能量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水草酸锌脱水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伟南 袁誉洪 +1 位作者 李丽清 陈栋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7,共5页
提出一种多升温速率-等温法确定机理函数g(α)的新方法;并用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出较为可靠的活化能Ea;在Ea和g(α)的基础上计算出指前因子A.用该法对二水草酸锌(ZnC2O4·2H2O)脱水反应的热分解动力学三因子进行了求算,得出Ea为87.22... 提出一种多升温速率-等温法确定机理函数g(α)的新方法;并用迭代的等转化率法求出较为可靠的活化能Ea;在Ea和g(α)的基础上计算出指前因子A.用该法对二水草酸锌(ZnC2O4·2H2O)脱水反应的热分解动力学三因子进行了求算,得出Ea为87.22kJ·mol-1,A为4.2120×108~7.2328×108s-1;以及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型机理函数Am(Avrami-Erofeer),其积分形式g(α)=犤-ln(1-α)犦m-1和微分形式f(α)=m(1-α)·犤-ln(1-α)犦(1-m-1),调节因子m=1.85~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草酸锌 脱水反应 热分解动力学 多升温速率-等温 等转化率 活化能 机理函数 非等温动力学 指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光谱法、热动力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的丁香酸甲酯和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15
作者 朱鑫麗 张晶晶 +2 位作者 胡童霞 吴帆 李红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25年第8期885-891,共7页
丁香酸甲酯作为特定蜂蜜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进入人体后可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并通过血液循环实现全身运输,但目前对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采用题示方法系统考察了丁香酸甲酯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特性、分子间... 丁香酸甲酯作为特定蜂蜜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进入人体后可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并通过血液循环实现全身运输,但目前对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此,采用题示方法系统考察了丁香酸甲酯与H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特性、分子间作用力类型、能量转移机制及特异性结合模式。采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热动力学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丁香酸甲酯与HSA以5.82 nm的结合距离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力相结合,引发非辐射能量转移,导致HSA发生动态荧光猝灭并伴随最大发射波长红移;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丁香酸甲酯浓度的增大,色氨酸(Trp)残基和酪氨酸(Tyr)残基的特征荧光强度逐渐降低,提示HSA微环境疏水性下降,肽链伸展程度增加,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分子对接模型显示,丁香酸甲酯可进入HSA结合口袋,与氨基酸残基,如Tyr残基Tyr-138和组氨酸(His)残基His-146等形成氢键,这一特异性结合模式可能是产生上述现象的结构基础。研究阐明了丁香酸甲酯与HSA的动态相互作用机制,可为深入理解蜂蜜特征成分的体内运输过程及其潜在生理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动力学分析 分子对接技术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丁香酸甲酯 人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结的非弹性隧道谱和电子-振动的耦合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六明 纪晓波 +1 位作者 朱素华 陆文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81-2384,共4页
研究了分子结的非弹性隧道谱,给出了基于微扰理论近似的非平衡格林函数.深入研究了非弹性隧道谱和电子-振动耦合常数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计算了OPV和OPE分子结的IETS,计算结果与有关的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关键词 分子 非弹性隧道谱 电子-振动耦合 微扰理论 从头计算 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扣件胶垫温变特性对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左志远 刘林芽 +1 位作者 秦佳良 卢沛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3期194-199,206,共7页
为了更加科学的表征扣件系统的温变力学特性,以此实现车辆-轨道耦合振动的精确预测,以高速铁路WJ-7B型常阻力扣件的扣件胶垫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对扣件胶垫进行温度扫描试验,将试验所得的模型参数与基于格林函数法建立车辆-... 为了更加科学的表征扣件系统的温变力学特性,以此实现车辆-轨道耦合振动的精确预测,以高速铁路WJ-7B型常阻力扣件的扣件胶垫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对扣件胶垫进行温度扫描试验,将试验所得的模型参数与基于格林函数法建立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相结合,采用虚拟激励法分析扣件胶垫温变对车辆、轨道的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扣件胶垫的模量值和损耗因子具有明显的低温敏感性;扣件胶垫的温变特性对车体的振动响应基本无影响;转向架、轮轨力、轮对、钢轨在中频段内的振动响应峰值频率随温度降低均向右迁移,峰值减小;扣件胶垫的刚度和损耗因子在玻璃化转变区数值较大,导致轮轨耦合系统的刚度和损耗因子均较大,表现为振动主频的右移和高频振动响应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扣件胶垫温变 格林函数 -轨垂向耦合 随机振动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去-恢复法的区域大气负荷影响精化——以滇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龙杰 章传银 +1 位作者 徐鹏飞 杨康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31-636,共6页
传统的大气负荷改正根据全球大气压模型计算获取,但全球大气压模型中、长波信号占优,缺乏突显区域特征信息的短波信号,而在研究高精度的区域大气负荷影响时,空间信息中的短波信号不可忽视。为此,根据地球重力场理论,引入移去-恢复思想,... 传统的大气负荷改正根据全球大气压模型计算获取,但全球大气压模型中、长波信号占优,缺乏突显区域特征信息的短波信号,而在研究高精度的区域大气负荷影响时,空间信息中的短波信号不可忽视。为此,根据地球重力场理论,引入移去-恢复思想,结合ECMWF提供的全球大气压变化数据和区域高分辨率大气压变化数据(CLDAS-V2.0),基于负荷球谐系数和区域负荷格林函数方法得到大气压变化对滇西地区的负荷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大气负荷形变场在空间和时间分变率上均有一定提高。利用移去-恢复法计算区域大气压负荷影响,可为固体地球形变和CORS站时序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负荷 移去-恢复 负荷球谐系数 时变重力场 负荷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沈铁路列车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实测与分析 被引量:66
19
作者 高广运 李志毅 +1 位作者 冯世进 孙雨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17-1822,1827,共7页
秦皇岛-沈阳铁路是国内一条快速客运专线,2002年由铁道部组织了第2次综合试验,对垂直线路不同距离、不同行车速度下的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测试。首先分析了实测地面竖向振动加速度特征,重点讨论列车编组及行车速度对地面振动的影响。将... 秦皇岛-沈阳铁路是国内一条快速客运专线,2002年由铁道部组织了第2次综合试验,对垂直线路不同距离、不同行车速度下的地面振动进行了现场测试。首先分析了实测地面竖向振动加速度特征,重点讨论列车编组及行车速度对地面振动的影响。将轨道作为弹性地基上的梁,考虑轨枕的离散作用,建立了运行车辆-轨道-地面振动模型。基于薄层法原理,推导了柱坐标系下的二次形函数薄层法,求得分层土体的稳态响应,首次对秦皇岛-沈阳快速客运专线产生的地面振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移动轴重作用率对加速度频谱起控制作用;因列车速度远小于地基的瑞利波速,故未出现地面振动放大现象;振动加速度与轮轴荷载呈线性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振动 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 薄层 分层地基 格林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格库塔方法在求解瞬态中子扩散方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文博 姚栋 +1 位作者 王侃 胡永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9-96,共8页
本工作开发了NGFMN-K程序求解瞬态中子扩散方程。空间离散采用第2类边界条件节块格林函数方法,时间离散分别选取向后欧拉格式和四阶精度对角线隐式龙格库塔(DIRK)格式。对DIRK格式采用嵌入三阶精度格式估计截断误差实现时间步长自调节... 本工作开发了NGFMN-K程序求解瞬态中子扩散方程。空间离散采用第2类边界条件节块格林函数方法,时间离散分别选取向后欧拉格式和四阶精度对角线隐式龙格库塔(DIRK)格式。对DIRK格式采用嵌入三阶精度格式估计截断误差实现时间步长自调节。数值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格式的计算结果与参考程序结果符合很好,对于剧烈瞬变情况,DIRK格式较向后欧拉格式更为精确、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动力学 节块格林函数 向后欧拉 龙格库塔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