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三分域模型测定山羊小肠氨基酸消化率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春华 施晓丽 明道绪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3-796,共4页
介绍了根据分域理论建立测定山羊小肠氨基酸消化率的三分域模型的可行性及试验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将山羊消化道消化吸收氨基酸的过程分为3个分域:真胃、空肠和回肠.试验分为3步:一是测定回肠体积,二是测定各分域的流率,三是测定真胃和回... 介绍了根据分域理论建立测定山羊小肠氨基酸消化率的三分域模型的可行性及试验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将山羊消化道消化吸收氨基酸的过程分为3个分域:真胃、空肠和回肠.试验分为3步:一是测定回肠体积,二是测定各分域的流率,三是测定真胃和回肠食糜中氨基酸含量和计算小肠氨基酸消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分域模型 氨基酸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测羊骨骼肌蛋白降解率的3-MH三分域模型构建与分析
2
作者 施晓丽 周安国 +2 位作者 郭春华 蔡惠芬 杨正德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5年第3期213-216,267,共5页
蛋白降解率的准确测定一直是蛋白质周转代谢研究中的难点问题,本研究根据羊体内3-MeHis代谢和分布特点,以代谢动力学为基础理论,构建了由血液、非蛋白结合和肌肉蛋白结合3-MeHis组成的三分域模型,通过测定血液和尿液中被标记的3-MeHis... 蛋白降解率的准确测定一直是蛋白质周转代谢研究中的难点问题,本研究根据羊体内3-MeHis代谢和分布特点,以代谢动力学为基础理论,构建了由血液、非蛋白结合和肌肉蛋白结合3-MeHis组成的三分域模型,通过测定血液和尿液中被标记的3-MeHis的丰度,估测出了肌肉蛋白的降解分速率、肌肉3-MeHis库容量等12个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组氨酸 分域模型 骨骼肌 蛋白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域模型在细胞代谢动力学中的研究应用
3
作者 关新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综述了分域模型的基本特征及其数学表达。重点阐述了如何用动力学分域成份推测生理学分域结构的方法思路。
关键词 分域模型 细胞代谢动力学 细胞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分域模型在研究单胃动物内源氨基酸排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正玲 明道绪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5-9,共5页
本文在分析三分域链状系统模型及单胃动物内源氨基酸排泄特点的基础上 ,讨论了如何将三分域链状模型用于单胃动物内源氨基酸排泄模式的确定。研究分三步进行 :1.测定动物血液体积 ;2.静脉连续灌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并使之于体内达到平... 本文在分析三分域链状系统模型及单胃动物内源氨基酸排泄特点的基础上 ,讨论了如何将三分域链状模型用于单胃动物内源氨基酸排泄模式的确定。研究分三步进行 :1.测定动物血液体积 ;2.静脉连续灌注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并使之于体内达到平衡 ;3.检测消化道中同位素标记氨基酸的排泄率。文章指出 ,若能对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内源排泄率均进行测定 ,则可得出内源氨基酸排泄模式 ,因而在实际测定饲料或日粮真可消化氨基酸含量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状系统模型 内源氨基酸排泄 单胃动物 血液体积 静脉灌注 排池率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尺度的分域递推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柯熙政 吴振森 焦李成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3-319,共7页
建立时间尺度是时间测量的目的之一.实时原子时则要求对时间尺度进行必要的预测.小波分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对信号在不同的分辨率下进行分析,凡是传统的Fourier分析可以应用的地方,小波分析都可以得到应用.... 建立时间尺度是时间测量的目的之一.实时原子时则要求对时间尺度进行必要的预测.小波分析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对信号在不同的分辨率下进行分析,凡是传统的Fourier分析可以应用的地方,小波分析都可以得到应用.基于小波分析建立了一种时间尺度分域递推模型,这种方法既不同于ARMA(p,q)模型,又有别于卡尔曼滤波方法.ARMA模型要求过程是平稳随机的,而卡尔曼滤波方法虽然不要求过程是平稳的,但它预测的精度有限.分城递推模型将信号在不同的频率尺度进行正交分解,在各个尺度上对小波变换系数进行建模.最后根据陕西天文台守时实验室的实测数据,验证了分域递推模型,ARMA模型一步预测误差10ns,而分域递推模型五步预测误差平均为4.5ns.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简单而切实可行,分域递推模型的预测精度优于其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尺度 数学模型 小波 递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of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metallic microscale rough surface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爱华 蔡九菊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6期1482-1487,共6页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a gold surface with one-dimensional Gaussian random roughness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and the recursive convolution treatment of th... The radiative properties of a gold surface with one-dimensional Gaussian random roughness distribution were obtained with the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and the recursive convolution treatment of the Drude Model. The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BRDF) for both TM mode and TE mode we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highly accurat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the earlier work. The incident wavelength varies from 1.152 μm to 3.392 μm and incident angle is at 300-70°,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The highly specular peak in the BRDF is reproduced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TM mode BRDF is found to be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a variation in the optical constant at the incident wavelength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 Gaussian random roughness distribution gold surface finite-differencetime-domai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