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科举的场次与选才 被引量:2
1
作者 安东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5-85,共11页
鸦片战争前后,清朝有识之士呼吁扭转科举考试专重首场的习气,以二三场求取真才实学:一是要重视第二场的五经文,选拔通经致用的人才;二是变通第三场的策问,容纳刑名、时务等实用性的学问;三是整饬首场的四书文,剔除固有积弊。经过潘祖荫... 鸦片战争前后,清朝有识之士呼吁扭转科举考试专重首场的习气,以二三场求取真才实学:一是要重视第二场的五经文,选拔通经致用的人才;二是变通第三场的策问,容纳刑名、时务等实用性的学问;三是整饬首场的四书文,剔除固有积弊。经过潘祖荫、张之洞等考官的积极实践,科场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新风气,甚至在乡试第三场的策问中考试天文算学。甲午战后,张之洞等官员又总结科场衡文的弊端,提出调整三场文体格局和分场去取的新方案。科举新制变更了文体格局,却摒弃了分场去取的程序,背离了新方案的本意。这或许也是张之洞最终转向停罢科举的另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文体 二三场 张之洞 分场去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