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点云分区统计的成捆棒材端面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付祥 孙和盛 +1 位作者 黄永建 黄风山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1-720,共10页
针对成捆棒材端面贴标过程中出现的端面中心位姿测量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云分区统计的成捆棒材端面定位方法.首先对端面点云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使用改进的聚类分割算法对端面点云进行分割,并以分区统计为依据提出完整... 针对成捆棒材端面贴标过程中出现的端面中心位姿测量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云分区统计的成捆棒材端面定位方法.首先对端面点云进行预处理操作;然后使用改进的聚类分割算法对端面点云进行分割,并以分区统计为依据提出完整单根棒材端面中心定位方法和残缺单根棒材端面中心定位方法,实现端面中心定位;最后以端面法向量表征端面中心姿态重建端面中心位姿.采集200组不同姿态的单根棒材端面点云进行实验的结果表明,单根棒材端面定位时间不超过0.5 s,位置误差小于3 mm,姿态误差小于2°;所提方法是高效的,可准确地定位棒材端面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分割 成捆棒材 点云分区统计 端面中心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统计图法及其在专题地图编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晓英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90-91,101,共3页
简单介绍了地图制图中的分区统计图法,并根据具体的专题地图制图实例;贵州省人口性别年龄构成预测图、贵州省按坡度分级面积构成的水平矩形堆砌图及贵州省高差面积累计曲线图,对分区统计图法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 分区统计图法 区域差异 轮廓界线 地图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短信平台的统计分区施肥决策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田茁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6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利用统计分区代替传统的人为分区方法,建立统计分区施肥模型,并结合九台区施肥决策效果分析,检验该模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旨在为作物施肥决策提供新的可靠决策技术方法,最后通过短信平台软件将施肥结果反馈到农户的手机。结果表明,这种... 利用统计分区代替传统的人为分区方法,建立统计分区施肥模型,并结合九台区施肥决策效果分析,检验该模型的科学性和适宜性,旨在为作物施肥决策提供新的可靠决策技术方法,最后通过短信平台软件将施肥结果反馈到农户的手机。结果表明,这种基于地统计学建立的施肥决策模型,在高、中、低肥力下的平均施肥量都可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区 施肥模型 决策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滹沱河流域植被NPP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4
作者 袁金国 杨紫妍 +1 位作者 李卓琳 王文超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3,共8页
探究滹沱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于认知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17A3 NPP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变异系数等方法对滹沱河流域2003—2022年的植被NPP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将植被NPP与土地覆盖... 探究滹沱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对于认知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OD17A3 NPP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变异系数等方法对滹沱河流域2003—2022年的植被NPP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将植被NPP与土地覆盖类型及地形因子结合进行了分区统计。结果表明:2003—2022年滹沱河流域植被NPP均值集中在300~400 gC/(m^(2)·a);植被NPP最大值与平均值的峰值分别出现在2020年和2022年,为828 gC/(m^(2)·a)与424.33 gC/(m^(2)·a)。2003—2022年滹沱河流域植被NPP呈线性增长区域占研究区的96.46%,植被NPP相对年际变化率主要在20%~40%之间,且多年植被NPP的稳定性以较低波动为主。2003—2022年滹沱河流域植被NPP均值最低的植被覆盖类型为农用地,为331.92 gC/(m^(2)·a);最高的为草地,为384.40 gC/(m^(2)·a);随着高程、坡度的增加,植被NPP增加,从坡向看,平面的植被NPP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滹沱河流域 时空演变 变异系数 分区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水利工程风速统计方法的讨论和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茹建辉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由于风和波浪在与建筑物正向夹角45°范围内变化时,其作用效应变化不大,现行《海堤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用8个方位角统计风速的方法,使各方位角的均值偏小,导致设计风速偏小,以此设计的工程安全度严重不足.建议在未能提供可靠的... 由于风和波浪在与建筑物正向夹角45°范围内变化时,其作用效应变化不大,现行《海堤工程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用8个方位角统计风速的方法,使各方位角的均值偏小,导致设计风速偏小,以此设计的工程安全度严重不足.建议在未能提供可靠的、新的统计分析成果前,为安全起见,工程设计宜仍采用不分方向、全方位统计风速的分析成果.此外,《海堤工程设计规范》推荐用极Ⅰ型频率分布曲线统计风速,不能对工程设计关注的髙风速段进行调整和保证关注段的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频率点最大限度地吻合,亦无法考虑系列的代表性,故不宜用于工程设计.因强风和波浪与暴雨是成因类似的随机变量,建议规范中的频率曲线统一采用皮尔逊Ⅲ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分区统计 设计风速 适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长沙市分区规划的收获
6
《城市规划》 1984年第2期40-41,共2页
长沙市在市政府的领导,省建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在搞了一批居住小区规划以指导近期建设的同时,由市建委主持,各区政府积极组织和配合,全面地开展了分区规划编制工作。 由于分区规划工作尚未全部结束。
关键词 分区规划 长沙市 居住用地 收获 分区统计 居住小区规划 要求规划 浏阳河 近期建设 公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阴影测量方法的建筑物高度反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志新 纪松 +3 位作者 范大昭 高定 李永建 王刃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6,共9页
阴影法能以较低的成本测量大范围的城市建筑物高度,但其中的阴影长度测量方法在复杂阴影场景中存在测量效率低、精度差、鲁棒性低等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复杂建筑阴影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渔网法和多种约束条件相结合实现对阴... 阴影法能以较低的成本测量大范围的城市建筑物高度,但其中的阴影长度测量方法在复杂阴影场景中存在测量效率低、精度差、鲁棒性低等问题。对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复杂建筑阴影测量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渔网法和多种约束条件相结合实现对阴影的测量与划分;其次,统计所有划分区域的阴影长度值,利用四分位法和双向逼近策略确定阴影最优值;然后,综合评估所有区域最优值确定阴影长度;最后,利用立体交会的建筑高度对应用该阴影测量方法计算的建筑物高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建筑物高度有90.6%以上绝对误差在0~5 m之间。因此可以得出该文方法计算的阴影长度有着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不同种类的复杂阴影测量,提高了阴影法反演建筑物高度的精度,为城市建筑物高度的反演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网法 分区统计 四分位法剔除粗差 双向逼近策略 最优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高凌寒 赵鹏祥 +2 位作者 张晓莉 高婷 赵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4-239,共6页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各项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都可以为更加规范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利用西宁市2001年和2014年两期的Landsat影像数据和DEM数据,通过分类统计和相...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结构的各项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都可以为更加规范合理地利用土地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利用西宁市2001年和2014年两期的Landsat影像数据和DEM数据,通过分类统计和相关性分析,分析了影响西宁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相关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根据所得统计结果可知:西宁市自然环境因子对不同类型的土地产生的影响不同。林地和草地的变化程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大的趋势,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率指数随着海拔增大逐渐减小,水域和其他土地基本保持平稳。根据社会经济数据的相关分析,西宁市土地利用格局的不断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中耕地变化情况和人口变化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力分析 分区统计 变化率指数 社会经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贵州省冰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58
9
作者 王瑾 刘黎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7-634,共8页
使用贵州省1961—2004年84个气象台站44年历史冰雹记录及1:1000000全国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采用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分区统计和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了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向、坡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形高程是影... 使用贵州省1961—2004年84个气象台站44年历史冰雹记录及1:1000000全国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采用基于GIS的数字地形分析、分区统计和图像分类方法,研究了冰雹分布与地形高程、坡向、坡度及地形切割深度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形高程是影响贵州省降雹分布的最主要地形影响因子;微观地形因子如坡向和坡度对降雹日数的变异并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大范围的地势抬升及暖湿空气的迎风坡有利于降雹;地形切割深度并不是年平均降雹日数差异的显著影响因子;纬度位置的不同,使其受暖湿空气影响程度不同,热力条件也存在差异,也是影响平均降雹日数差异的因子之一;根据3个影响因子建模获得的方程及贵州省冰雹风险分区图,经统计检验和与历史乡镇降雹资料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分布 地形因子 数字地形分析 分区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地图概述与设计实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璇琼 何政伟 白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72-4174,共3页
介绍了专题地图的概念、分类、分布要素和表示方法。阐述了在ARCVIEW软件中应用分区统计图法和分级统计图法制作专题地图的过程。
关键词 专题地图 AcrView 分区统计 分级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石漠化区耕地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以富源县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丽蒙 王加胜 +3 位作者 杨昆 王志敏 粟凡婕 陈鑫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82,共6页
针对石漠化区耕地变化研究存在时间、空间尺度有限的问题,本文以富源县为例,基于1990、2000、2010和2019年4期的Landsat遥感数据,应用多特征与随机森林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耕地,运用耕地覆盖度、耕地类型转化、坡度分区统计分析了近30... 针对石漠化区耕地变化研究存在时间、空间尺度有限的问题,本文以富源县为例,基于1990、2000、2010和2019年4期的Landsat遥感数据,应用多特征与随机森林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提取耕地,运用耕地覆盖度、耕地类型转化、坡度分区统计分析了近30年(1990—2019年)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并讨论了耕地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990—2019年富源县耕地面积呈先增加(1990—2010年)后减少(2010—2019年)的态势;耕地面积主要来源和转化类型均以林地和草地为主,林地最多;主要分布在北部5个石漠化面积较少的乡镇,以缓坡区为主;耕地覆盖度呈现低-高-低的过程,陡坡区耕地变化率在不同时段差异明显。近30年富源县耕地变化是在石漠化独特的地理环境下,由人口、经济、政策、交通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本文的结论可为评估石漠化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区 耕地 时空变化 类型转化 分区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流域近15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政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40-44,共5页
利用2003~2017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资料,对澜沧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变化特点及流域供水量、用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澜沧江流域各项用水指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澜沧江近年来的水资源量变... 利用2003~2017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资料,对澜沧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变化特点及流域供水量、用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澜沧江流域各项用水指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澜沧江近年来的水资源量变化不大;(2)总用水量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农业用水量基本上稳定,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加;(3)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显著,用水效率得到明显提高;(4)流域水资源量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量 用水组成 用水指标 分区统计 变化趋势 水资源量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矢量数据单元提取栅格值的方法实现
13
作者 陈明明 何方 杨媛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矢量和栅格是地理信息系统中2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形式,在处理过程中2种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该文基于Arc GIS软件,提出了以特定的矢量数据单元来提取栅格数据值的方法实现,间接达到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转换的目的。该方法为耕地地力评价... 矢量和栅格是地理信息系统中2种基本的数据结构形式,在处理过程中2种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该文基于Arc GIS软件,提出了以特定的矢量数据单元来提取栅格数据值的方法实现,间接达到栅格数据向矢量数据转换的目的。该方法为耕地地力评价工作中利用采样点空间插值得到的栅格数据向耕地资源管理单元图赋养分值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栅格 矢量 分区统计 空间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