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地区莫霍面深度和地壳厚度
1
作者 徐志萍 王夫运 +2 位作者 姜磊 徐顺强 唐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8-1331,共14页
利用滑动平均法从川滇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场分离出主要反映莫霍面起伏的低频布格重力异常场,将地震模型转换、并经过高程改正的密度模型作为初始模型,根据不同构造单元之间莫霍面上、下密度差不同,采用Parker法对低频布格重力异常场进行... 利用滑动平均法从川滇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场分离出主要反映莫霍面起伏的低频布格重力异常场,将地震模型转换、并经过高程改正的密度模型作为初始模型,根据不同构造单元之间莫霍面上、下密度差不同,采用Parker法对低频布格重力异常场进行分区反演,得到了该区莫霍面深度和地壳厚度分布。结果显示:研究区西北部青藏块体从边缘向内部莫霍面深度和地壳厚度加深和增厚,分别为52~62km和54~66km;四川盆地莫霍面深度为38~42km;从南东向北西川滇菱形块体莫霍面深度为42~62km;红河断裂带以西的滇西地块,从南向北莫霍面深度为34~52km;龙门山、红河断裂带是莫霍面深度变化的梯度带;红河断裂带两侧自北向南莫霍面深度差异逐渐增加;攀枝花裂谷下方的莫霍面未发现明显隆起。川滇地区莫霍面深度分布明显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及其向中南半岛侧向俯冲的制约。文中采用分区反演得到的莫霍面深度模型与已有的人工地震探测结果之间的均方差<1. 7km,同时通过与整体反演结果对比,表明在不同构造单元的地壳速度、密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区域,以高分辨地震探测结果为约束,开展分区密度界面反演工作,可有效提高反演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格重力异常 川滇地区 分区密度界面反演 莫霍面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