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区串并联式太阳能-地源热泵跨季节蓄热组合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艳峰 宋梦瑶 +3 位作者 周勇 靳璐 杨灵艳 刘延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79,共9页
为获得较高的取热温差与换热效率,提高系统综合性能,提出一种将地埋管群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组合系统。基于TRNSYS-18建立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的物理模型,利用某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集中供热工程一个蓄/取热周期内的运行... 为获得较高的取热温差与换热效率,提高系统综合性能,提出一种将地埋管群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组合系统。基于TRNSYS-18建立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的物理模型,利用某分区串并联式SAGSHP组合系统集中供热工程一个蓄/取热周期内的运行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该模型模拟研究在不同串并联分区面积、不同蓄热量的情况下,系统土壤温度场、地源热泵进出口温度、短期蓄热水箱的平均温度变化情况,得到系统最佳设计串并联分区与蓄热量,同时与同规模下传统SAGSHP系统进行性能对比。研究表明,串联区与并联区面积比为1∶4,蓄热量为3∶2时,系统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在该设计参数下,系统SCOP可达5.2,较传统并联系统提高13.0%,较传统串联系统提高18.1%。且分区串并联的SAGSHP系统运行状况稳定,满足末端供暖设计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采暖 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 太阳能跨季节蓄热 分区串并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区串并联地埋管群换热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艳峰 靳璐 +3 位作者 周勇 宋梦瑶 杨灵艳 刘延柱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21-428,共8页
为克服串联连接形式下地埋管群换热效率低及并联连接形式下地埋管群换热温差小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分区串并联地埋管群布置形式。通过与传统连接形式下地埋管群对比研究表明该种分区串并联地埋管群具有换热温差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 为克服串联连接形式下地埋管群换热效率低及并联连接形式下地埋管群换热温差小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分区串并联地埋管群布置形式。通过与传统连接形式下地埋管群对比研究表明该种分区串并联地埋管群具有换热温差大、换热效率高等优点。为对分区串并联地埋管群布置方式进行优化,选取埋管间距、串联级数2个关键因素进行模拟分析,并对分区串并联地埋管群的蓄取热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埋管间距越大,同等边界条件下地埋管群的蓄/取热量越高,串联区地埋管群的取蓄率随着管间距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并联区地埋管群的取蓄率随着管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同等边界条件下串联级数越高,地埋管群的换热温差越大,但蓄热/取热能效比及地埋管群取蓄率均呈降低趋势。推荐串联区及并联区地埋管间距为5.25 m,推荐地埋管群的串联级数为4级。通过对不同蓄取热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推荐的蓄热策略为先串后并,推荐的取热策略为先串后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换热器 因素分析 蓄热 分区串并联 运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