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分化增殖的最佳条件 被引量:2
1
作者 林艳 郭伟珍 邢存旺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5期63-65,共3页
在全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温度、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分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170~15 000lx、温度15~35℃及6-BA浓度0.1~1.0mg/L均可使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分化增殖。继代培养应选用健壮组培苗,在光照强度... 在全自然光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温度、激素种类及浓度对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分化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170~15 000lx、温度15~35℃及6-BA浓度0.1~1.0mg/L均可使美洲南蛇藤组培苗分化增殖。继代培养应选用健壮组培苗,在光照强度500~5 500lx的条件下,苗木生长健壮;温度25℃时,最有利于瓶苗生长;组培苗分化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6-BA 0.5mg/L(单位下同)+IBA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南蛇藤 组培苗 分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烙灸激活Wnt信号通路干预脊髓损伤大鼠血清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夏铂 范灵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4,I0005,共6页
目的探究烙灸激活Wnt信号通路干预脊髓损伤大鼠血清中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方法采用脊髓损伤大鼠Allen′s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Wnt抑制剂组、烙灸组、烙灸+Wnt抑制剂组,干预7 d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取造模成功后3 d大鼠脊... 目的探究烙灸激活Wnt信号通路干预脊髓损伤大鼠血清中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方法采用脊髓损伤大鼠Allen′s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Wnt抑制剂组、烙灸组、烙灸+Wnt抑制剂组,干预7 d后,取各组大鼠血清。取造模成功后3 d大鼠脊髓组织,分离培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各组血清干预细胞,在7 d后观察各组细胞增殖和分化状态。采用Westernt Blot、qRT-PCR检测各组分离血清干预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标记物蛋白表达及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烙灸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分化最显著;模型组、Wnt抑制剂组增殖分化最少。Westernt Blot、qRT-PCR检测结果均显示烙灸组最显著,Wnt抑制剂组与模型组差异不显著。结论烙灸激活脊髓损伤大鼠Wnt信号通路,促进其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及少突胶质细胞,再抑制分化为星状胶质细胞,以实现神经细胞恢复新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烙灸 脊髓损伤大鼠血清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卵泡发育阶段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妍岩 张羽欣 +7 位作者 陆瑞 李玉鹏 陈龙宾 张金龙 姚大为 阮维斌 张效生 郭晓飞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4-1493,共10页
在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以及受精卵的发育都至关重要。目前,有关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发育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对其保卫细胞-颗粒细胞是如何对卵母细胞发育产生作用的还有待深入探索。在雌性哺乳动物中,早期卵巢颗粒细... 在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以及受精卵的发育都至关重要。目前,有关哺乳动物卵母细胞成熟发育的研究不在少数,但对其保卫细胞-颗粒细胞是如何对卵母细胞发育产生作用的还有待深入探索。在雌性哺乳动物中,早期卵巢颗粒细胞是由卵巢网和卵巢表皮细胞发育而来的;此后的前体颗粒细胞阶段就围绕于卵母细胞周围,通过间隙连接方式为卵母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进行信息交流,并依赖繁殖激素(如AMH、FSH、LH)调节作用进而对卵母细胞成熟进行调控。本文通过综述哺乳动物卵巢颗粒细胞的来源、颗粒细胞在卵泡各发育阶段的分化及其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功能机制,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卵巢颗粒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帮助,并为体外卵母细胞成熟培养体系提供优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颗粒细胞 卵母细胞 哺乳动物 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R 1B1介导AMPK/mTOR/S6通路调控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
4
作者 胡金玲 钟奇祺 +1 位作者 黄程 雷明刚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22-3733,共12页
旨在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基因(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AKR 1B1)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porc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AKR 1B1基因所编码蛋白... 旨在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B1基因(aldo-keto reductase family 1 member b1,AKR 1B1)对猪骨骼肌卫星细胞(porc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P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AKR 1B1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结构与理化性质;采集3日龄仔猪十二指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等8个组织,提取RNA,进行实时定量PCR(qRT-PCR),确定各组织中AKR 1B1表达水平;从腿部肌肉和背最长肌中分离PSCs体外培养,分别收集增殖分化特定时间节点的样品;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AKR 1B1基因表达水平,使用qRT-PCR、细胞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进行探索,评估AKR 1B1基因在PSCs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功能。AKR1B1蛋白由316个氨基酸组成,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经预测AKR1B1为稳定的、亲水性较强的酸性蛋白质。qRT-PCR结果显示,AKR 1B1基因在猪的背最长肌和十二指肠mRNA表达水平较高;PSCs增殖期,AKR 1B1表达逐渐上升;分化期AKR 1B1表达水平随着分化进程逐步增加,第5天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增殖期干扰AKR 1B1基因显著降低增殖标志物Ki67、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 D1,ccnd1)(P<0.0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EdU^(+)细胞(P<0.05)比例显著减少。分化期干扰AKR 1B1基因后,分化标志物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MyOG)、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3)(P<0.05)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yOG+细胞比例极显著提高(P<0.01),分化指数显著升高(P<0.05)。干扰AKR 1B1基因显著降低AMPK Ser182位点的磷酸化水平(P<0.05),显著升高TSC2、RAPTOR、mTOR Ser2448磷酸化水平(P<0.05),促使S6K1以及S6(P<0.05)蛋白表达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干扰AKR 1B1基因抑制PSCs增殖,对分化产生正调控作用,同时发现AKR 1B1介导AMPK/mTOR/S6通路调控PSCs分化。本研究旨在探索AKR 1B1基因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体影响,以期为健康畜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R 1B1 猪骨骼肌卫星细胞 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 AMPK/mTOR/S6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和过表达CHRNG对牛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5
作者 毛晓宇 杜嘉伟 +5 位作者 汤嘉玉 潘金海 蒋蕾 孙小磊 昝林森 王洪宝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60-4376,共17页
旨在研究CHRNG基因对牛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途径。本研究从健康3日龄秦川牛背最长肌和后腿肌中分离到成肌细胞,利用腺病毒在秦川牛成肌细胞中过表达及干扰CHRNG基因,分为干扰组(sh-CHRNG)、干扰对照组(sh-NC)、过... 旨在研究CHRNG基因对牛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途径。本研究从健康3日龄秦川牛背最长肌和后腿肌中分离到成肌细胞,利用腺病毒在秦川牛成肌细胞中过表达及干扰CHRNG基因,分为干扰组(sh-CHRNG)、干扰对照组(sh-NC)、过表达组(OE-CHRNG)、过表达对照组(OE-NC),每组3个重复,采用CCK-8、EdU、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分别检测了干扰及过表达CHRNG基因对牛成肌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通过RNA-Seq进一步筛选差异基因,富集信号通路。结果表明,过表达及干扰CHRNG均显著下调了细胞周期因子PCNA、CCNB1、CCND2的表达(P<0.01),显著上调了CDKN1A的表达(P<0.01),减少了发生增殖的细胞数量(CCK-8,P<0.01)且减少了处于S复制期的阳性细胞比例(EdU)。在牛成肌细胞上过表达和干扰CHRNG并诱导分化后D2、4、6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干扰和过表达CHRNG抑制牛成肌细胞的分化和肌管形成。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过表达及干扰CHRNG下调了MYOD1、MYOG、MYH3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P<0.01)。通过RNA-Seq测序分析发现,过表达CHRNG筛选到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质网蛋白质加工、IL-17、甲状腺激素合成、PPAR、PI3K-Akt等信号通路,KEGG分析富集的前20条通路中有10条通路与细胞分化相关;干扰CHRNG筛选到的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轴突导向、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KEGG分析富集的前20条通路中有8条通路与细胞分化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和干扰CHRNG基因均能抑制牛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且过表达和干扰CHRNG引起的差异基因所富集的通路大多与细胞分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NG基因 增殖分化 成肌细胞 RNA-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7调控绵羊骨骼肌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转录因子PAX3筛选
6
作者 贾宇航 郭良富 +3 位作者 张茹楠 赵阿勇 刘玉芳 储明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64-3875,共12页
旨在探究miR-127对绵羊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通过鉴定miR-127上游核心启动子区域筛选调控其表达的转录因子。本研究以体外分离培养的小尾寒羊胎羊骨骼肌原代成肌细胞为试验材料,过表达或干扰miR-127后,采用RT-qPCR、EdU染... 旨在探究miR-127对绵羊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通过鉴定miR-127上游核心启动子区域筛选调控其表达的转录因子。本研究以体外分离培养的小尾寒羊胎羊骨骼肌原代成肌细胞为试验材料,过表达或干扰miR-127后,采用RT-qPCR、EdU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探究miR-127对绵羊成肌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预测并鉴定绵羊miR-127核心启动子区域及其转录因子。结果表明,在绵羊成肌细胞中过表达miR-127后,促进了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CDK4的表达(P<0.01);抑制了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BAX的表达(P<0.05);EdU结果显示,绵羊成肌细胞中过表达miR-127后,细胞阳性率显著提升(P<0.05);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miR-127过表达可显著增加成肌细胞S期和G2期细胞比例并减少成肌细胞的凋亡。在细胞分化试验中,过表达miR-127显著增加了成肌细胞分化相关基因MYOD1和MYHC mRNA的表达水平(P<0.05),显著增加了MYHC的阳性肌管面积(P<0.05)。抑制miR-127表达则出现与上述相反的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调控miR-127表达的调控因子,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miR-127上游1 500~1 800 bp(miR-127-P6)区段活性最高,推断其为miR-127的核心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在miR-127核心启动子区存在一个与转录因子PAX3的结合位点。在绵羊成肌细胞中过表达转录因子PAX3后,miR-127启动子活性和miR-127的表达均极显著增加(P<0.01)。本研究表明,绵羊miR-127显著促进绵羊骨骼肌成肌细胞增殖分化,减少了成肌细胞凋亡,进而参与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发育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绵羊miR-127上游的1 500~1 800 bp是其核心启动子区,转录因子PAX3正向调节miR-127的转录。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绵羊肌肉生长发育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成肌细胞增殖分化 miR-127 转录因子PAX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侯婷婷 潘爽 +3 位作者 李艳萍 何丽娜 肖婉鲁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4-747,共4页
目的:探讨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以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人牙髓干细胞与复合支架联合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人牙髓干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和蛋白质... 目的:探讨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支架对人牙髓干细胞体外增殖以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人牙髓干细胞与复合支架联合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人牙髓干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观察支架对细胞体外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支架能促进牙髓干细胞增殖(P<0.05),并能增加其ALP活性(P<0.05)增强矿化能力,并对成骨相关标记蛋白RUNX-2和BMP-2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结论:载柚皮苷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可提高人牙髓干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及成骨分化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羟基磷灰石胶原支架 人牙髓干细胞 成骨向分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PPARγ基因的表达特性及其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王丽 那威 +5 位作者 王宇祥 王彦博 王宁 王启贵 李玉茂 李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4-464,共11页
为分析鸡PPARγ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功能,文章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为实验材料,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PARγ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间的表... 为分析鸡PPARγ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功能,文章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肉鸡为实验材料,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PARγ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及其在高、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采用RNAi技术,在鸡原代脂肪细胞中抑制PPARγ基因的表达后,通过MTT和油红O提取比色的方法,研究鸡PPARγ基因对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作用;利用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PPARγ基因表达下调后,其他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以及与脂肪细胞分化相关的重要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PPARγ基因在7周龄高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肌胃、脾脏、肾脏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心脏中表达量较低,在肝脏、胸肌、腿肌、十二指肠中未检测到表达信号;与高脂系相比,PPARγ基因在5和7周龄低脂系肉鸡腹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P<0.05);PPARγ基因的表达量下降后,鸡脂肪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分化能力减弱;同时,C/EBPα、SREBP1、A-FABP、Perilipin1、LPL、IGFBP-2基因的表达量均下降(P<0.05)。由此可见,PPARγ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肉鸡腹部脂肪的沉积有一定的关系,该基因可能是调控鸡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基因 脂肪细胞增殖分化 组织表达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细胞因子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反馈调节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周艳兰 迟毓婧 +1 位作者 管又飞 杨吉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7,共6页
肥胖已被证实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肥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细胞的异常分化和增殖,最终导致脂肪细胞异常增多及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产生的.脂肪细胞的... 肥胖已被证实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肥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脂肪细胞的异常分化和增殖,最终导致脂肪细胞异常增多及细胞内脂质过度沉积产生的.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脂肪细胞因子作为脂肪组织分泌的肽类激素,也在脂肪细胞的发育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大多数肥胖患者体内存在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异常及其相应的功能紊乱.本文将对几种主要的脂肪细胞因子在脂肪细胞发育分化中的作用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及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因子 肥胖 脂肪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Notch通路信号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琦 林玲 +1 位作者 胡建石 郑志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5-390,共6页
探讨Notch通路信号分子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表达变化。以Notch1,PS1,RBPJk和HES1为研究对象,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其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表达。RTPCR结果表明:PS1和RBPJkmRNA表达量在神经干细胞分化第2d明显降低,而在... 探讨Notch通路信号分子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表达变化。以Notch1,PS1,RBPJk和HES1为研究对象,用RTPCR、Westernblot法检测其在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中的表达。RTPCR结果表明:PS1和RBPJkmRNA表达量在神经干细胞分化第2d明显降低,而在分化其它阶段无显著差异;Notch1和HES1mRNA表达量在神经干细胞各分化阶段无明显差异。Westernblot结果显示:PS1蛋白表达量在神经干细胞分化第2d降低,其它阶段无明显差异。Notch信号通路对于维持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增殖分化 NOTCH信号通路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室下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隋立森 余佳彬 姜晓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分化的时程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和颅骨开窗,实验组采用Feeney氏法造成颅脑损伤(TBI)。选用Nestin与Brd U两种...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室下区(SVZ)神经干细胞(NSCs)的增殖分化的时程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切开头皮和颅骨开窗,实验组采用Feeney氏法造成颅脑损伤(TBI)。选用Nestin与Brd U两种细胞标志物及神经元特异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对3组脑组织标本分别行双标蛋白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BI后SVZ内源性NSCs的增殖、分化变化。结果 TBI后,伤侧SVZNestin/NSE、Nestin/GFAP、Brd U/NSE、Brd U/GFAP标记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多,伤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峰值,第14天恢复正常,实验组4个时间点间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应时间点间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其中以Nestin/GFAP标记的增殖分裂阳性细胞升高最显著。结论 TBI后,动员了伤侧SVZ中的NSCs,诱导该区内源性NSCs的增殖分化,提示SVZ是NSCs增殖分化的重要的生发中心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室下区 神经干细胞 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学角度认识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立新 蔡业峰 孙景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21-223,共3页
通过对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研究的回顾与分析,从中医学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思考,认为肝肾精血盛衰是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肾精、督脉、脑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密切联系;提出了毒邪害络损... 通过对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研究的回顾与分析,从中医学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思考,认为肝肾精血盛衰是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肾精、督脉、脑髓、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密切联系;提出了毒邪害络损髓是抑制脑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病理机制,脑缺血急性期,痰瘀热毒混杂脑内,损伤脑髓、督脉、督络,是抑制NSCs分化增殖主要因素,清热化痰、祛瘀解毒通络是治疗大法;恢复期肝肾精血亏虚,毒邪留恋,NSCs增殖乏源是主要病理因素,治疗当以补益肝肾为主,解毒通络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脑缺血 神经干细胞 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方剂及不同分离组份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李芳芳 李恩 +1 位作者 宋士军 吕占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71-73,75,共4页
从新生SD大鼠头盖骨获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培养24小时,换含药培养液,继续培养72小时。细胞增殖检测用MTT法。并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补肾全方提取液直接加入细胞培养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但提高碱性磷... 从新生SD大鼠头盖骨获成骨细胞,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培养24小时,换含药培养液,继续培养72小时。细胞增殖检测用MTT法。并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补肾全方提取液直接加入细胞培养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但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P<0.01),将其吸收成分(鼠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对细胞增殖无作用。将全方不同分离组份直接加入细胞培养,B组份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A、C、D组份无作用(P>0.05);用不同分离组份吸收成分(鼠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则A组份有促细胞增殖的作用(P<0.05),B、D组份抑制细胞增殖(P<0.05~0.01),C组份无作用(P>0.05)。综合两种加药方式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推测补肾全方的A、B、D组份可能为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的药理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培养 补肾方 方剂 血清 增殖分化 作用 分离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所制备黄芪多糖含药血清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查倩 江琼 +1 位作者 伍亚民 石永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5-390,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方法制取的APS含药血清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连续注射法、一次性大剂量注射法和灌胃法制取APS含药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β-tubulinⅢ和GFAP,通过CCK-8 Brdu检测细胞增殖,Elisa检测...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方法制取的APS含药血清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连续注射法、一次性大剂量注射法和灌胃法制取APS含药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Nestin,β-tubulinⅢ和GFAP,通过CCK-8 Brdu检测细胞增殖,Elisa检测VEGF、NG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P-Akt、Casepase-9蛋白表达。【结果】APS含药血清组与对照组在增殖分化中有明显差异(P<0.05),可提高VEGF、NGF含量,提高PI3K、P-Akt蛋白表达,降低Casepase-9蛋白表达。其中APS腹腔注射含药血清组优于APS灌胃含药血清组,而连续注射法与一次性大剂量注射法含药血清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PS含药血清组可能通过调节VEGF、NGF含量,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Akt磷酸化后,调节Casepase-9,延缓细胞凋亡。效果与其给药方式有关,腹腔注射法优于灌胃法,但与腹腔注射给药时间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含药血清 给药方式 增殖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切应力下SIVA-1凋亡诱导因子促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双向调节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成俊 夏亚一 +3 位作者 王常德 汪静 韵向东 汉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41-746,共6页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KM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细胞凋亡诱导因子(SIVA-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至3代成骨细胞分为应力刺激组(试验组)和非应力刺激组(对照组)。5个试验组分别给予1.2PaFSS作用0.25,0.5,1,2,...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对KM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细胞凋亡诱导因子(SIVA-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传至3代成骨细胞分为应力刺激组(试验组)和非应力刺激组(对照组)。5个试验组分别给予1.2PaFSS作用0.25,0.5,1,2,4h;对照组为0h。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半定量RT-PCR测定凋亡诱导因子SIVA-1的表达水平。结果FSS促增殖作用在短期(0.25,0.5h)明显,且细胞生长曲线前移;但在1,2,4h却有明显抑制增殖作用。FSS同样增加了ALP活性,尤其在应力作用0.5h时显著(ALP含量为2.4320±0.205金氏单位/100ml,相对对照达158%)(P<0.05);而应力作用1,2,4h后减低了ALP的表达。应力初期SIVA-1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尤其在FSS作用0.5h后SIVA-1/GAPDH相对表达量为0.099±0.002,相对对照明显下调了71.3%(P<0.01),此效应在作用1h后减退,SIVA-1mRNA表达开始升高,4h后升高明显。结论1.2PaFSS在短时间刺激下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尤其在0.5h后效应明显。早期促细胞增殖和ALP水平升高主要与SIVA-1mRNA表达下调有关,而后期抑制作用可能与SIVA-1mRNA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切应力 成骨细胞 增殖分化 SIVA-1凋亡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在高脂膳食诱导大鼠肥胖及运动预防肥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绍生 赵永军 +3 位作者 张琳静 贾志友 连军超 何玉秀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7-674,共8页
目的:探讨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在高脂膳食诱导大鼠肥胖及运动预防肥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膳食安静组(C组,n=8)、普通膳食运动组(E组,n=8)、高脂膳食安静组(H组,n=14)和高脂膳食运动组(HE组,n=10)。C组和H组不运... 目的:探讨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在高脂膳食诱导大鼠肥胖及运动预防肥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膳食安静组(C组,n=8)、普通膳食运动组(E组,n=8)、高脂膳食安静组(H组,n=14)和高脂膳食运动组(HE组,n=10)。C组和H组不运动,E组和HE组大鼠进行跑台运动,运动强度约为75%VO2max水平。12周干预后,记录各组大鼠体重,取附睾、肾周和腹后壁的脂肪垫分别称重,并计算总脂肪量;体视学方法检测脂肪细胞数目及平均直径;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受体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组大鼠体重及腹腔内总脂重均显著高于C组(P<0.01),E组和HE组大鼠肾周、腹后壁脂肪垫重及腹腔内总脂肪量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和和H组的相应部位(P<0.01)。(2)H组大鼠腹腔内脂肪总数目显著高于C组(P<0.01)。E组大鼠肾周及腹后壁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均分别显著低于C组的相应部位(P<0.05,P<0.01),HE组大鼠附睾、肾周及腹壁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均分别显著低于H组的相应部位(P<0.01)。(3)与C组相比,E组及H组大鼠附睾、肾周及腹壁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H组大鼠附睾及肾周脂肪组织C/EBP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的相应部位(P<0.01),E组大鼠肾周及腹后壁脂肪组织C/EBP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的相应部位(P<0.01),但HE组大鼠肾周脂肪组织C/EBPα蛋白表达显著低于H组(P<0.01)。结论: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在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及运动预防肥胖过程中均增强,但其作用及机制皆不同。高脂膳食诱导肥胖过程中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增强可使脂肪细胞数目增多,是机体为适应体脂增多的代偿机制;运动预防肥胖过程中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增强可促进脂肪细胞更新,并使脂肪细胞平均体积缩小,是脂肪细胞贮脂能力改善的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脂肪细胞 增殖分化 高脂膳食 PPARΓ C/EBPΑ 有氧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参还五胶囊对大鼠缺血脑组织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丽 李宝栋 +7 位作者 王志勇 杨迎国 刘国华 刘振江 闫瑞萍 杨京花 王利春 王传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12期2641-2643,共3页
目的:探讨芪参还五胶囊对大鼠脑组织缺血后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使用B rdU/NeuN和B rdU/GFAP双重标记和荧光免疫法,分别观察和记录模型组和对照组和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在不同时... 目的:探讨芪参还五胶囊对大鼠脑组织缺血后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使用B rdU/NeuN和B rdU/GFAP双重标记和荧光免疫法,分别观察和记录模型组和对照组和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在不同时间点(7、14、21天)上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进一步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过程。结果:与模型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相比,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组在3个时间点(7、14、21天)上,B rdu+/NeuN+细胞计数和B rdu+/GFAP+细胞计数增多均明显,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脑缺血后可诱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发生增殖和分化,经芪参还五胶囊干预可使上述过程明显、持久;推测芪参还五胶囊可能通过增强神经细胞抗缺氧损伤能力、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黏滞状态、微循环和保护缺血灶周围神经元突触结构的基本完整性等多个环节的共同作用,实现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参还五胶囊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增殖分化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酸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袁小青 马向华 +2 位作者 丁亚琴 王芳 沈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形态学变化;并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内... 目的:研究大黄酸(rhein,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RH对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形态学观察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及形态学变化;并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内甘油三酯积聚量的变化;应用RT-PCR检测RH干预后分化抑制基因CHOP mRNA的表达。结果:各浓度组RH(0.1、1、2.5、5、10ug/ml)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RH对脂肪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1ug/ml的RH使CHOP mRNA表达增加。结论:RH可抑制人前体脂肪细胞增殖与分化,该作用可能与CHOP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人前体脂肪细胞 增殖分化 CH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焦洋 孟智宏 +5 位作者 樊小农 张俊清 韩科 牟蛟 张超 赵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654-1657,共4页
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其对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已经成为实验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最近几年来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干细胞影响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实验研究主要关注针刺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直接促进... 随着对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其对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已经成为实验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最近几年来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干细胞影响的最新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目前实验研究主要关注针刺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直接促进作用以及对内源性NSC增殖分化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的有效影响。但是目前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调控机制和影响因素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并且针刺对脑缺血损伤后的作用的机制也同样没有完全清楚,还有很多研究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有新的发现,其影响因素还有很多,针刺依然对这些因素的有一定作用,但是否与脑缺血损伤后修复有联系,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缺血性中风 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8
20
作者 李芳芳 宋士军 +1 位作者 李建平 李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0-70,55,共2页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衰老或绝经而引起的骨骼退行性病变,属中医“骨痹”范畴。依据“肾主骨”理论,用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淫羊藿作为传统的补肾壮阳中药,在中医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所用的众多有效方药中出现频率较高...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衰老或绝经而引起的骨骼退行性病变,属中医“骨痹”范畴。依据“肾主骨”理论,用补肾法治疗骨质疏松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淫羊藿作为传统的补肾壮阳中药,在中医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所用的众多有效方药中出现频率较高[1]。其单味药水提液对去睾丸大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淫羊藿 成骨细胞 增殖分化 单味药 水提液 骨量丢失 补肾壮阳中药 肾主骨 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