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切削加工中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万珍平 刘亚俊 +1 位作者 叶邦彦 汤勇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11,共3页
以李—谢弗滑移线场模型为基础 ,从理论上推导了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lf1的计算公式 ,认为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是切削第一、第二变形区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切削试验 ,讨论了切削参数对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的影响 ;将计算结果与试验... 以李—谢弗滑移线场模型为基础 ,从理论上推导了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lf1的计算公式 ,认为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是切削第一、第二变形区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切削试验 ,讨论了切削参数对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的影响 ;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切削加工 刀-屑紧密型接触长度 摩擦角 剪切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切削中刀-屑接触长度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宋金玲 魏天路 顾立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通过计算机模拟金属切削连续稳态成屑过程 ,以三角形元素进行有限元网络划分 ,采用 von- Mises屈服判据和 Prandtl- Reuss流动定律 ,对工件切屑进行弹塑性变形及受力分析 ,从切屑底层元素代表长的积累确定刀具切屑接触长度。实验研究表... 通过计算机模拟金属切削连续稳态成屑过程 ,以三角形元素进行有限元网络划分 ,采用 von- Mises屈服判据和 Prandtl- Reuss流动定律 ,对工件切屑进行弹塑性变形及受力分析 ,从切屑底层元素代表长的积累确定刀具切屑接触长度。实验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切削 接触长度 有限元分析 计算机模拟 三角形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触应力和温度的刀-屑摩擦因数建模 被引量:4
3
作者 谢娜 岳彩旭 +3 位作者 李晓晨 刘献礼 郝小乐 Steven Y LIANG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21-826,共6页
刀具-切屑接触摩擦特性对切削过程中的力、温度及刀具磨损等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此,建立刀-屑接触摩擦因数与接触面正应力和相对温度之间的经验模型。采用HT-1000多功能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硬质合金球(模拟刀具)和Ti6Al4V(模... 刀具-切屑接触摩擦特性对切削过程中的力、温度及刀具磨损等均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针对此,建立刀-屑接触摩擦因数与接触面正应力和相对温度之间的经验模型。采用HT-1000多功能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硬质合金球(模拟刀具)和Ti6Al4V(模拟工件)的摩擦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建立并验证了考虑接触应力和切削温度的摩擦因数模型。以此为基础,基于斜角切削理论构建变摩擦因数的立铣刀铣削力模型。通过与钛合金铣削实验测的铣削力值进行对比验证,得出所建立的变摩擦因数的铣削力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摩擦因数 接触应力 温度 铣削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屑接触区摩擦润滑的毛细管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韩荣第 张悦 王扬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共4页
切削时刀-屑接触区为边界摩擦状态,冷却润滑剂难以进入,其作用可用毛细管理论解释。在切削试验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圆锥形毛细管模型。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润滑剂的微粒尺寸越小,冷却润滑效果越好。刀-屑接触面的吸附作用能... 切削时刀-屑接触区为边界摩擦状态,冷却润滑剂难以进入,其作用可用毛细管理论解释。在切削试验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圆锥形毛细管模型。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冷却润滑剂的微粒尺寸越小,冷却润滑效果越好。刀-屑接触面的吸附作用能形成边界润滑膜,圆锥形毛细管能限制冷却润滑剂的渗透深度,负压力可为冷却润滑剂的渗透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 -接触 摩擦润滑 毛细管模型 水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制接触刀具切削力与刀—屑接触长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万珍平 刘亚俊 +2 位作者 叶邦彦 汤勇 张发英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5-17,共3页
通过切削试验 ,研究了限制接触刀具前刀面的刀—屑接触长度逐渐减小时切削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当刀具前刀面刀—屑接触长度减小时 ,前刀面上的法向力Fn 和切向力Ff 呈非线性减小 ,且Ff-l曲线存在两个拐点 ,根据这两个拐点可间... 通过切削试验 ,研究了限制接触刀具前刀面的刀—屑接触长度逐渐减小时切削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 :当刀具前刀面刀—屑接触长度减小时 ,前刀面上的法向力Fn 和切向力Ff 呈非线性减小 ,且Ff-l曲线存在两个拐点 ,根据这两个拐点可间接测量前刀面的刀—屑接触长度L和紧密型接触长度lf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接触 -接触长度 紧密型接触长度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齿BTA深孔钻削切屑变形及刀屑接触长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旭波 郑建明 +2 位作者 史卫朝 郭便 肖世英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01-1407,共7页
断排屑问题一直是错齿BTA内排屑深孔钻削的难点,通过建立切屑流经断屑台的几何变形模型分析了刀屑接触长度对错齿BTA钻削切屑的变形断裂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建立了错齿BTA钻头钻削仿真模型,对各刀齿切屑的形成及变形规... 断排屑问题一直是错齿BTA内排屑深孔钻削的难点,通过建立切屑流经断屑台的几何变形模型分析了刀屑接触长度对错齿BTA钻削切屑的变形断裂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DEFORM-3D建立了错齿BTA钻头钻削仿真模型,对各刀齿切屑的形成及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刀屑接触长度随刀齿钻削半径分布规律及其随钻削条件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仿真结果可信,刀齿钻削半径对切屑的变形及刀屑接触长度影响很大,刀屑接触长度随钻削进给量增大而增大,随转速增大而减小,随工件材料强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钻 错齿BTA钻头 接触长度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淬硬钢干式切削刀-屑接触区域温度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志锋 唐德文 +2 位作者 谢宇鹏 李朋雪 周雄锋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9,156,共7页
针对45淬硬钢干切削过程,考虑刀-屑接触区域热流密度不均匀性和热分配率不均匀性等因素,基于热源法建立前刀面刀-屑接触区域三维温度场解析模型,并利用验证试验和解析模型,研究前刀面刀-屑接触区域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 针对45淬硬钢干切削过程,考虑刀-屑接触区域热流密度不均匀性和热分配率不均匀性等因素,基于热源法建立前刀面刀-屑接触区域三维温度场解析模型,并利用验证试验和解析模型,研究前刀面刀-屑接触区域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吻合,两者误差低于3.26%;且前刀面刀-屑接触区域温度场分布呈均匀梯度分布;最高温度位置出现在刀-屑接触界面粘结摩擦区域结束处附近,最高温度位置受切削速度影响较小;最低温度位置出现在刀-屑接触界面边缘处。该模型具有较高准确度,对研制新型刀具、降低刀具磨损、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切削 -接触 温度场 解析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切削难加工材料刀—屑界面接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新义 李鹏南 +1 位作者 唐思文 胡立湘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23,共5页
刀—屑接触长度和摩擦系数是表征刀—屑界面接触特性的主要物理量,直接影响切屑第二变形区切削热产量及刀具磨损。使用PCBN刀具正交车削GH3030高温合金和TC4钛合金,研究了两种材料的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屑接触长度和刀—屑界面平均摩擦... 刀—屑接触长度和摩擦系数是表征刀—屑界面接触特性的主要物理量,直接影响切屑第二变形区切削热产量及刀具磨损。使用PCBN刀具正交车削GH3030高温合金和TC4钛合金,研究了两种材料的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屑接触长度和刀—屑界面平均摩擦系数随切削速度和进给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两种材料车削时摩擦系数和接触长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在高速切削下,建立了两种材料的刀—屑接触长度的直线和二次模型,发现TC4的二次模型能更好地预测接触长度,GH3030的直线模型和二次模型的相关系数相差不超过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3030高温合金 TC4钛合金 -接触长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屑局部摩擦因数建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程焱 卢继平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9-904,共6页
基于黏着摩擦理论建立局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正应力和相对滑移速率之间的经验模型.采用试验方法来分析直角切削过程刀-屑接触面间的局部摩擦现象.设计的实验能够提供与实际切削相同的相对滑移速率和正应力条件.基于实验数据拟合并建立了... 基于黏着摩擦理论建立局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正应力和相对滑移速率之间的经验模型.采用试验方法来分析直角切削过程刀-屑接触面间的局部摩擦现象.设计的实验能够提供与实际切削相同的相对滑移速率和正应力条件.基于实验数据拟合并建立了基于正压力、相对滑移速率的摩擦因数经验模型.实验表明,在一定范围正应力和滑移速率下,摩擦因数随着接触面间的正应力、相对滑移速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角车削 -接触 局部摩擦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精密切削机理的流体力学分析模型
10
作者 郭兰申 李世杰 +1 位作者 张兰娣 曲云霞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2,65,共3页
随着加工硬件性能的提高 ,有色金属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对微小切削深度时的加工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比较满意的模型 ,因为还没有深刻了解超精密加工机理。本文提出了基于流体力学的超精密切削模型 ,考虑了切削刀具几何形状 (... 随着加工硬件性能的提高 ,有色金属的超精密加工技术已相对成熟。但是对微小切削深度时的加工过程还没有建立起比较满意的模型 ,因为还没有深刻了解超精密加工机理。本文提出了基于流体力学的超精密切削模型 ,考虑了切削刀具几何形状 (包括切削刃半径 )、后刀面工件材料弹性回复的影响。使用该模型可以预测超精密加工过程中刀具刃口的影响、尺寸效应、切削力以及切屑的卷曲半径和刀 -屑的接触长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机理 流体力学 超精密加工 -接触长度 卷曲半径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算子法构建切削滑移线场的分析
11
作者 周里群 胡中翔 +2 位作者 刘毅 王俊文 汪振南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72-2078,共7页
刀具与切屑接触的摩擦因数呈不均匀分布增加了正交切削分析的难度,缺少一个完善的解析模型。针对于此,本文采用矩阵算子法构建了一种考虑在刀-屑接触面上变摩擦因数的滑移线场。通过Oxley的剪切切削理论找出工件表面材料塑性剪切变形的... 刀具与切屑接触的摩擦因数呈不均匀分布增加了正交切削分析的难度,缺少一个完善的解析模型。针对于此,本文采用矩阵算子法构建了一种考虑在刀-屑接触面上变摩擦因数的滑移线场。通过Oxley的剪切切削理论找出工件表面材料塑性剪切变形的位置,为滑移线场的添加几何约束条件,从而求解滑移线参数。根据滑移线场,导出刀-屑接触长度,推算出切削力的解析式。模型计算结果与GH4169切削有限元仿真结果对比发现:刀-屑接触长度误差在9.8%内,两者的切削力在变化趋势上一致且数值上相近,验证了滑移线场的准确性。上述研究成果为变摩擦因数的正交切削分析刀-屑接触长度和切削力提供了理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切削 矩阵算子法 滑移线场 -接触长度 切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