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灵胶囊对刀豆蛋白A诱导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陈琳 曹凡 +5 位作者 宋忠兴 孔鑫 唐志书 刘红娜 周建平 曹兆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1,共7页
目的探讨五灵胶囊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IH模型组、五灵胶囊低剂量组(0.5 g·kg^(-1)·d^(-1))、五灵胶囊中剂量组(1.0 g·kg^(-1)·d^(-1))、五灵胶囊高剂量组(2.0 g·k... 目的探讨五灵胶囊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IH模型组、五灵胶囊低剂量组(0.5 g·kg^(-1)·d^(-1))、五灵胶囊中剂量组(1.0 g·kg^(-1)·d^(-1))、五灵胶囊高剂量组(2.0 g·kg^(-1)·d^(-1)),每组10只。五灵胶囊各剂量组按10 mL/kg的体积灌胃给予五灵胶囊混悬液,每天1次;对照组和AIH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14 d后,AIH模型组和五灵胶囊各剂量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20 mg/kg),注射8 h后收集血清、肝脏和脾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结构,用ELISA法测定肝组织中IL-6、IL-4和TNF-α含量,用qPCR法测定肝组织中IL-6、IL-4、TNF-α、Toll样受体4(TLR4)和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量,用免疫荧光法分析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和核移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IH模型组小鼠肝脏形态结构异常,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肝组织中IL-4、IL-6和TNF-α含量升高,肝组织中IL-6、IL-4、TNF-α、TLR4和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上调,NF-κB p65的入核增加。五灵胶囊明显改善AIH模型小鼠的肝脏病理结构,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肝组织中IL-4、IL-6和TNF-α含量及TLR4、NF-κB、IL-4、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抑制NF-κB p65的入核激活。结论五灵胶囊对AIH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灵胶囊 刀豆蛋白a 自身免疫性肝炎 Toll样受体4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酸A对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
作者 崔怡 乔凤杰 +4 位作者 邱嘉昊 刘羽飞 高竺君 尚志 高月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15-2423,共9页
目的观察灵芝酸A(GA-A)对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组)、模型组(ConA组)和GA-A低、中、高剂量治疗组(GA-A-L组、GA-A-M组、GA-A-H组),每组各7只小鼠。通过尾静... 目的观察灵芝酸A(GA-A)对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5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C组)、模型组(ConA组)和GA-A低、中、高剂量治疗组(GA-A-L组、GA-A-M组、GA-A-H组),每组各7只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ConA建立经典AIH小鼠模型,1 h后通过腹腔注射不同剂量GA-A治疗。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GA-A对肝细胞的保护机制,另外在体外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将HL-60细胞分化为dHL-60中性粒细胞来验证GA-A的作用机制。检测炎症(血清ALT和AST活性、HE染色及炎症相关基因)、凋亡(TUNEL染色)、中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PO)、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Ly6G、游离双链DNA(dsDNA)]及p38磷酸化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NC组相比,ConA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增加(P值均<0.001)。与ConA组相比,GA-A治疗显著降低ALT和AST水平(P值均<0.01)。HE染色结果表明,ConA组小鼠肝脏发生明显坏死。GA-A治疗后显著减少肝坏死面积和TUNEL阳性肝细胞的数量(P值均<0.05)。另外,与ConA组相比,GA-A治疗后血清和肝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和IFN-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值均<0.05)。蛋白质组学分析提示,GA-A通过抑制NET的释放和p38 MAPK通路来减轻Con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ConA组相比,GA-A治疗组MPO阳性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及Ly6G和CitH3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降低(P值均<0.01)。Western Blot及dsDNA结果显示,GA-A显著抑制小鼠肝组织及dHL-60细胞中的NET标志物dsDNA、CitH3以及p38磷酸化水平(P值均<0.05)。结论GA-A抑制p38 MAPK通路和NET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细胞死亡,从而减轻ConA诱导的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本研究为GA-A通过调节嗜中性粒细胞功能治疗免疫性肝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酸A 刀豆蛋白a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胞外诱捕网 蛋白质组学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ST2表达对Con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3
作者 江仁权 汤纪丰 +3 位作者 何毓珏 夏锦芳 林锦骠 欧启水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9-534,共6页
目的:通过敲除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表达探讨其对Con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借助基因敲除技术,构建ST2基因敲除小鼠,在此基础上采用ConA诱导建立AIH小鼠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因子... 目的:通过敲除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表达探讨其对Con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借助基因敲除技术,构建ST2基因敲除小鼠,在此基础上采用ConA诱导建立AIH小鼠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因子相对表达量;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肠道微生物测序,测序结果采用Microbial Ecology相关软件和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敲除ST2基因后,ConA诱导的AIH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降低,肝脏损伤较轻且IL-6相对表达量也降低;反应菌群分布丰度的ACE和CHAO指数无明显差异;反映菌群多样性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明显差异;Psychrobacter、unclassified_Clostridia、Halothiobacillus、Clostridium_XlVa和Haemophilus菌属含量增加;Romboutsia、Rikenella、Parabacteroides和unclassified_Clostridiales菌属含量减低,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9、0.88、0.80、0.90、0.90、0.84、0.91和0.84。结论:在AIH小鼠体内敲除ST2基因表达可减轻肝损伤及炎症,不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丰度及多样性,但菌属间具有差异性,且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2敲除小鼠 刀豆蛋白a 肠道菌群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刀豆球蛋白A(ConA)抗体对细胞凝集抑制及溶血作用研究的初步报道
4
作者 王纯香 兰茂功 +1 位作者 黄务昌 李素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1982年第S1期34-34,共1页
机体的免疫功能中无论是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在清除体内异物、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损害或使受害机体恢复健康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当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使疾病趋向复杂化方面又占有重要的地位。... 机体的免疫功能中无论是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在清除体内异物、保护组织细胞免受损害或使受害机体恢复健康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当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不平衡状态时,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使疾病趋向复杂化方面又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人们一方面要研究免疫功能在防病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研究它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刀豆球蛋白A能选择性地与细胞膜上某种单糖结合(甘露糖、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a 豚鼠 荷兰猪 抗原抗体 刀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缓解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爆发型肝炎 被引量:1
5
作者 刘青青 田海霞 +5 位作者 杨昊 康行 刘海霞 杨晓丹 罗旭光 樊卫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所致急性爆发型肝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ConA组、Met组,每组8只。后两组分别灌饲0.2 mL生理盐水和100 mg/kg Met连续5 d后,尾静脉注射0....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所致急性爆发型肝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ConA组、Met组,每组8只。后两组分别灌饲0.2 mL生理盐水和100 mg/kg Met连续5 d后,尾静脉注射0.1 mL ConA(25 mg/kg)建立小鼠急性爆发型肝炎模型,18 h后处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及其中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磷酸化的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ConA组相比,Met组小鼠血清ALT、AST及TB明显下降,肝病变减轻,巨噬细胞浸润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其中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脾脏中Th17淋巴细胞比例下调,IL-1β、IL-6及TNF-α的水平降低,凋亡下降,磷酸化的AMPK的表达升高。结论Met通过激活AMPK,降低Th17细胞比例,抑制肝脏炎细胞浸润和炎细胞因子产生,减轻ConA诱导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蛋白a(cona) 急性爆发型肝炎(FH) 二甲双胍(Met)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诱导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贺菊萍 潘迎捷 +3 位作者 赵勇 孙晓红 陆冉冉 朱闰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44-347,共4页
目的:研究牛蒡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建立肝损伤模型。计算小鼠肝脏、脾脏和胸腺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和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目的:研究牛蒡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建立肝损伤模型。计算小鼠肝脏、脾脏和胸腺指数,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和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牛蒡皮乙醇提取物(PA)显著改善肝损伤小鼠的肝脏和胸腺指数(p<0.05);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NO的含量(p<0.01);肝脏病变明显减轻。去皮牛蒡根水提物(MA)未表现出护肝作用。结论:牛蒡皮乙醇提取物(PA)对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蒡 刀豆蛋白a 保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豆蛋白A诱导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洁 张蓓 +6 位作者 刘佳宝 张希东 李园园 王十锦 王丽 周文超 耿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只,经尾静脉注射12.5 mg/kg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10只大鼠在第4次注射1周后处死,其余20只8周后处死。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 目的:建立Wistar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只,经尾静脉注射12.5 mg/kg剂量的刀豆蛋白A(ConA),每周1次,10只大鼠在第4次注射1周后处死,其余20只8周后处死。正常对照组(N组)20只,大鼠经尾静脉注射300μl的PBS,第8次注射1周后处死。取大鼠肝脏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肝纤维化评分,做HE和Masson Trichrom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取血清测ALT、AST、TP及ALB。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连续注射ConA 8周的大鼠ALT、AST显著升高,TP变化不明显,ALB及白球比显著降低。肝脏体积增大,肝脏指数增高,病理分析示明显纤维化。结论:反复尾静脉注射Con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肝脏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物模型 刀豆蛋白a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素结合蛋白在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时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轶楠 马迪 +3 位作者 闫枫 于昉 台桂香 柳忠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84-686,691,共4页
目的:探讨激活素结合蛋白(Follistatin,FS)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 A)诱导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实时定量PCR检测FSmRNA表达,ELISA法检测FS及激活素A(Activin A)蛋白水平。结果:注射Con... 目的:探讨激活素结合蛋白(Follistatin,FS)在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A,Con A)诱导肝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实时定量PCR检测FSmRNA表达,ELISA法检测FS及激活素A(Activin A)蛋白水平。结果:注射ConA后肝脏组织中FSmRNA表达水平在第三天明显下降,FS蛋白水平在第三天也呈下降趋势;而Activin A水平明显增高。注射FS中和内源性激活素A作用后,肝脏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血清转氨酶水平也显著低于ConA单纯诱导组。结论:在Con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过程中激活素A-FS系统失平衡,应用FS阻断内源激活素A可以减轻ConA诱导的肝脏损伤,因此FS有可能成为治疗肝损伤性疾病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A 激活素结合蛋白 刀豆蛋白a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旱莲活性成分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徐汝明 邓克敏 陆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中药墨旱莲活性成分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方法以尾静脉注射ConA(15 mg/kg)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墨旱莲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和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影响,观察肝脏的组织学改变。生物活性跟踪分... 目的研究中药墨旱莲活性成分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方法以尾静脉注射ConA(15 mg/kg)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检测墨旱莲提取物对正常小鼠和肝损伤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影响,观察肝脏的组织学改变。生物活性跟踪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IR谱、^(13)C-NMR谱、~1H-NMR谱、~1H-^(13)C HMBC谱和~1H-^(13)C HMQC谱鉴定其结构。结果墨旱莲提取物能降低肝损伤小鼠的血清ALT水平,对抗ConA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体外筛选的活性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蟛蜞菊内酯,属香豆素类化合物,能选择性抑制ConA诱导的T细胞活化,10μg/mL的蟛蜞菊内酯可完全拮抗ConA的诱导作用。结论中药墨旱莲具有抗Con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作用,活性成分蟛蜞菊内酯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是一个潜在的抗炎保肝新药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旱莲 蟛蜞菊内酯 刀豆蛋白a 保肝作用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保护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敏 金晓琨 李卫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30-633,共4页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qinghaosu,DQHS)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建立肝损伤模型;改良赖式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DQHS预给药对该模型小鼠血浆转氨酶和T...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qinghaosu,DQHS)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建立肝损伤模型;改良赖式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DQHS预给药对该模型小鼠血浆转氨酶和TNF-α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DQHS对ConA诱导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检测DQHS对LPS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IL-1β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QHS 40μg.g-1给药组可降低ConA诱导的肝损伤小鼠血浆转氨酶水平,各DQHS组均可降低该小鼠血浆TNF-α水平;DQHS 40μmol.L-1和100μmol.L-1处理组能抑制ConA诱导的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减少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结论DQHS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脾淋巴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相关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刀豆蛋白a 肝损伤 淋巴细胞 RAW264.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豆球蛋白A所致实验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悦晖 范学工 +4 位作者 李宁 刘洪波 付春燕 刘征波 黄燕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97-301,共5页
目的建立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模型。方法Balb/C小鼠40只,分别尾静脉注射ConA,根据注射剂量,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10mg/kg;B组20mg/kg;C组30mg/kg;另设D组作为实验对照组,尾静脉仅注射生理盐水。给药后8... 目的建立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小鼠实验性肝损伤的模型。方法Balb/C小鼠40只,分别尾静脉注射ConA,根据注射剂量,小鼠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10mg/kg;B组20mg/kg;C组30mg/kg;另设D组作为实验对照组,尾静脉仅注射生理盐水。给药后8h观察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死亡率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选择最佳ConA剂量,观察此剂量下不同时间点ALT活性、死亡率和肝组织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经ConA处理后8h,A组与D组无小鼠死亡,B组死亡3只,C组小鼠全部死亡;各组血清ALT值:A组为(215.55±70.19)IU/L,B组为(2516.14±764.69)I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组的(57.30±12.21)IU/L(分别t=-8.466、t=-10.143,均P=0.000)。光镜下,A组可见肝细胞变性;B组和C组可见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以C组为甚。20mg/kgConA尾静脉注射,小鼠死亡率、ALT活性、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变性、坏死在一定时间范围内(24h)随时间增加而加剧。结论ConA小鼠实验性肝损伤模型建立,ConA剂量以20mg/kg、观察时间以8h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蛋白a 实验性肝损伤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pase抑制剂F1013对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邓利娟 李湛军 +1 位作者 罗楹 范慧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Caspase抑制剂F1013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NAC 155 mg.kg-1)和F1013(5,2.5,1.25 mg.kg-1)给药组。除对照组外... 目的研究Caspase抑制剂F1013对刀豆蛋白A(Co-nA)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NAC 155 mg.kg-1)和F1013(5,2.5,1.25 mg.kg-1)给药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ConA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后2 h,阳性药组腹腔注射NAC,F1013给药组和模型组分别皮下注射F1013和溶媒。造模后8 h留取血清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含量和TNF-α水平,肝组织进行HE染色,并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在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F1013组均明显改善肝脏病理组织损伤;明显降低血清ALT、AST、T-Bil和TNF-α水平及肝细胞凋亡率(P<0.01或P<0.05)。结论 F1013对Co-nA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TNF-α的产生及抗肝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013 急性肝损伤 刀豆蛋白a 凋亡 肿瘤坏死因子-Α 治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菌素A阻断刀豆蛋白A诱发昆明小鼠肝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修礼 秦一中 +6 位作者 韩絮琳 万谟彬 权启镇 孙自勤 王要军 江学良 李文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507-508,F004,共3页
观察环孢菌素A(CsA)能否阻断刀豆蛋白A (ConA)诱发小鼠肝损害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组 ,ConA自小鼠尾静脉注入制作肝损害实验动物模型 ,据ConA应用剂量不同而分别称为ConA 10mg/kg组 ,ConA 2 0mg/kg组和ConA 40mg/kg组 ;应用ConA前 15h... 观察环孢菌素A(CsA)能否阻断刀豆蛋白A (ConA)诱发小鼠肝损害 ,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组 ,ConA自小鼠尾静脉注入制作肝损害实验动物模型 ,据ConA应用剂量不同而分别称为ConA 10mg/kg组 ,ConA 2 0mg/kg组和ConA 40mg/kg组 ;应用ConA前 15h和 1h皮下注射CsA(130mg/kg) ,该组称为CsA组 ;单独用PBS者为对照组。应用ConA后 8h取小鼠血测定ALT与TNF α ,并取肝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 ,ConA成功复制了小鼠特异性肝损害 ;CsA组小鼠血浆中ALT与PBS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血浆TNF α亦无增高 ;病理学观察未发现肝脏内淋巴细胞及其他炎性细胞浸润。提示CsA可完全阻断ConA诱发小鼠肝损害 ,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和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蛋白a 环孢菌素A 肿瘤坏死因子 小鼠 中毒性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对刀豆蛋白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晓冬 李俊 +3 位作者 李荣 黄艳 吴芙蓉 陶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予一定剂量的ConA(20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8h后采血,并处死动物,剖腹取肝,制备肝匀浆。测定不同剂量的橙皮苷对肝损伤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 目的研究橙皮苷(HDN)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予一定剂量的ConA(20mg/kg),造成急性肝损伤模型,造模8h后采血,并处死动物,剖腹取肝,制备肝匀浆。测定不同剂量的橙皮苷对肝损伤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白细胞介素-1(IL-1)、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肝匀浆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HDN能降低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血清ALT、AST、TNF-α、IFN-γ和IL-1的水平,降低肝匀浆中MDA、NO的含量,升高GSH的含量增强SOD的活性,减轻ConA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HDN对ConA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清除自由基,增强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及降低IL-1、TNF-α和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病理学 橙皮苷/药理学 刀豆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刀豆球蛋白-糖蛋白特异性识别作用构筑的多层膜及其在生物传感器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立新 卢迎习 +2 位作者 张晶 刘俊秋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5-579,394,共6页
研究了伴刀豆球蛋白 -糖蛋白特异性分子识别作用构建的多层膜及其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制备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 ,含有糖残基的葡萄糖氧化酶可以通过识别作用组装进入多层膜 ,不含糖基的过氧化氢酶经过化学修饰引入麦芽糖残基 ,也可以通过... 研究了伴刀豆球蛋白 -糖蛋白特异性分子识别作用构建的多层膜及其在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制备中的应用 .结果表明 ,含有糖残基的葡萄糖氧化酶可以通过识别作用组装进入多层膜 ,不含糖基的过氧化氢酶经过化学修饰引入麦芽糖残基 ,也可以通过分子识别作用组装到多层膜中 .对于多层膜厚度研究的结果表明 ,膜的厚度随层数的增加呈线性关系 .研究了多层膜的表面形貌 ,并讨论了膜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伴刀豆球蛋白-酶多层膜修饰的金电极的电化学实验表明 ,多层膜中的酶具有催化活性 .过氧化氢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蛋白 蛋白 层层状组装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刀豆球蛋白A识别正常与肝癌γ-谷氨酰转移酶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司维柯 李士敏 +4 位作者 罗朝学 胡珍国 何长生 王源 魏明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4-295,共2页
目的 :观察伴刀豆球蛋白A是否能有效的区分出正常与肝细胞肝癌特异γ 谷氨酰转移酶 (HCC SGGT) ,为进一步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肝癌特异GGT的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用植物凝集素亲和微柱法 ,二步洗脱 ,分离 10例正常人、5例... 目的 :观察伴刀豆球蛋白A是否能有效的区分出正常与肝细胞肝癌特异γ 谷氨酰转移酶 (HCC SGGT) ,为进一步建立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肝癌特异GGT的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用植物凝集素亲和微柱法 ,二步洗脱 ,分离 10例正常人、5例肝细胞肝癌病人、5例良性肝病病人血清中的GGT ,用速率法检测酶活性。得到层析图谱、总酶活性比和亲和率。结果 :正常与良性肝病病人血清第一步洗脱的酶活性较低(平均峰高分别为 1 62 ,1 2 6) ,而肝癌病人血清第一步洗脱的酶活性较高 (平均峰高为 16 8)。总酶活性比分别为 0 2 4,0 13 ,0 48;亲和率分别为 80 6% ,88 1% ,67 6%。结论 :伴刀豆球蛋白A与正常人、良性肝病病人血清中的GGT亲和性较强 ,与肝癌病人血清中的GGT亲和性较弱 ,伴刀豆球蛋白A能有效的区分出正常与肝癌特异GGT ,利用该特性可建立检测肝癌特异GGT的植物凝集素亲和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γ-谷所酰转移酶 刀豆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总黄酮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方士英 徐茂红 +5 位作者 赵克霞 张小勇 汪洋奎 顾宏霞 陈秀明 罗太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33-1034,共2页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常见病、多发病,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其中以细胞免疫为主,特别是TNF-α大量释放,可导致肝脏急性出血性坏死[1]。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含多种...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常见病、多发病,通过一系列的免疫应答可引起肝细胞损伤,其中以细胞免疫为主,特别是TNF-α大量释放,可导致肝脏急性出血性坏死[1]。葛根是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含多种黄酮类成分,具有解酒毒、降血脂等多种药理活性[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总黄酮 刀豆蛋白a 小鼠 免疫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昆明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曲建慧 韩絮琳 万谟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51-452,F004,共3页
为了观察肝素预处理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昆明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将 2 4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 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经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予一定剂量的ConA ,造成急性重型肝损伤 ;C组在给予ConA同时皮下注射肝... 为了观察肝素预处理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昆明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将 2 4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A、B、C 3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 ;B组经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给予一定剂量的ConA ,造成急性重型肝损伤 ;C组在给予ConA同时皮下注射肝素 10 0U。结果发现 ,与单纯ConA处理组相比 ,肝素预处理组小鼠 8h死亡率明显降低 ,血清ALT水平下降 (P <0 .0 5 ) ,肝窦瘀血及肝脏炎症程度明显减轻 ,肝组织匀浆中MDA水平显著降低。因此认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豆蛋白a 肝素 肝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甘草汤对刀豆蛋白诱导肝损伤小鼠与腺嘌呤诱导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佳丽 山丽梅 +3 位作者 张萍 王伽伯 李宝才 肖小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39-154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甘草汤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和腺嘌呤诱导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值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考察大黄甘草汤对ConA诱导小鼠... 目的研究大黄甘草汤对刀豆蛋白(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和腺嘌呤诱导肾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测定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值及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考察大黄甘草汤对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通过测定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E)、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值,体质量变化、24 h蛋白尿定量及观察SD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考察大黄甘草汤对腺嘌呤诱导大鼠肾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给予大黄甘草汤后,ConA诱导肝肾损伤小鼠与腺嘌呤诱导肾损伤大鼠的生化指标和组织学检查均有明显改善,大鼠体质量明显上升,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P<0.01),且成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大黄甘草汤对ConA诱导肝损伤小鼠与腺嘌呤诱导肾损伤大鼠均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甘草汤 刀豆蛋白a 腺嘌呤 肝损伤 慢性肾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栗种子提取物通过抑制活性氧及JNK途径保护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7
20
作者 吴树金 萨日娜 +4 位作者 顾志荣 赵佩 于静 王艳红 葛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2-418,共7页
目的观察马栗种子提取物(AH)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是否与AH抑制氧化应激及其介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途径有关。方法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Con A(20mg·kg^(-1))制备急性肝损伤模... 目的观察马栗种子提取物(AH)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是否与AH抑制氧化应激及其介导的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途径有关。方法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Con A(20mg·kg^(-1))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AH保护组分别给予12.5、25、50 mg·kg^(-1)AH连续灌胃20 d预保护;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TP、Alb、A/G;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TNF-α水平;肝组织HE染色并进行病理学损伤分级评估;试剂盒检测肝组织MDA、SOD、GSH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Bax、Bcl-2、p-JNK、p-Akt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 A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的AH处理组小鼠血清ALT、AST、IFN-γ、TNF-α水平明显降低,TP、Alb、A/G比明显增高;肝组织的MDA水平明显降低,SOD、GSH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病理学与血清学指标改变相一致,AH处理组相比Con A模型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病理损伤分级降低;与模型组相比,AH保护组细胞色素C、caspase-3、Bax/Bcl-2、p-JNK均明显降低,而pAkt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AH可明显改善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其机制与AH抗氧化应激,进而抑制JNK/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栗种子提取物 刀豆蛋白a 急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C-JUN氨基末端激酶 线粒体凋亡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