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释“巫”——商代弦乐器考
被引量:
6
1
作者
周武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27,共4页
巫,甲骨文作“(?)”(《拾》一·一)。“(?)”字何义?古今尚无一说切中“(?)”字本义。近来,笔者在研究甲骨文与商代乐舞时发现:“(?)”,是由两张商代弦乐器“I”(工)互相交叉的文字符号。
关键词
击弦乐器
甲骨文
文字符号
共鸣箱
舞蹈
弹奏
古文字
本义
声符
诗三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琴演奏中的音色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翠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4期43-45,共3页
音色亦称为音质或音品,是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一切器乐演奏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声音的发生,即弹性物体的振动需要一定的外力,音量的强弱,音质的好坏,决定于弹性...
音色亦称为音质或音品,是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一切器乐演奏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声音的发生,即弹性物体的振动需要一定的外力,音量的强弱,音质的好坏,决定于弹性物体的质地及外力作用方式方法的不同。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乐器的构造质量等物理因素是获取优美音质的基础条件,这个条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对一个乐器演奏者来说,物理因素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美音因素。决定性的还应是演奏乐器之人如何在熟悉、了解、遵循乐器发声原理等物理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对音色美感的理性认识,运用科学的、娴熟的技巧去激发、美化所奏之音,让其完美的传达出作品所蕴涵的情感信息。这可概括为美音的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技术、心理因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扬琴发音的客观物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琴演奏
音色
物理因素
击弦乐器
琴弦
音乐表现力
弹性物体
发音方式
圆润度
击
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扬琴演奏中的“弹轮”技巧剖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翠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1期40-41,共2页
“弹轮”又称“颤竹”或“滚竹”,是扬琴演奏技巧中用以喧染、润饰乐音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发音方法一般表述为:利用琴竹弹性,用大指下压琴竹柄,中指、无名指上顶竹柄,产生杠杆作用,使竹头发生连续的自然颤动而触弦发音。但教学实践中...
“弹轮”又称“颤竹”或“滚竹”,是扬琴演奏技巧中用以喧染、润饰乐音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发音方法一般表述为:利用琴竹弹性,用大指下压琴竹柄,中指、无名指上顶竹柄,产生杠杆作用,使竹头发生连续的自然颤动而触弦发音。但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发现学生对这一技巧的练习、领会、把握感到困难,要么弹下去轮不出来,要么轮起来了却保持不住时值,音点密度不够。鉴此,本文拟对弹轮的发音机制、音响特点及练习方法作些剖析,以期对演奏者掌握这一技巧有所帮助。 “弹轮”,顾名思义,是“弹”和“轮”两种技巧的结合。“弹”是击弦乐器的基本发音手段,其效果以“点”的形态体现,琴竹运行轨迹为上(预备)、k下(击弦);上(反弹起始状态)。“点”的发音形态,使击弦乐器获得了表现热烈奔放、轻巧明快乐曲的优势。但“点”的发音形态本身,也导致了击弦乐器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无法在演奏中能真正使用外力让已发出的琴音得以延续。任何一个音在击发之后,只能逐渐衰弱,直至消失,却无法保持,更不能加强。音色的变化、音量的强弱、音值的长短,全取决于琴竹作用于琴弦时所“弹”之力。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琴演奏
击弦乐器
琴竹
“点”
起始状态
运行轨迹
反弹力
演奏者
教学实践
练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扬琴演奏的弹与打
被引量:
2
4
作者
芮伦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4年第1期31-33,共3页
一 名应副实 “打扬琴”已经成为扬琴演奏中的一种通常性说法,人们往往说:“某某扬琴打得不错”。“请你再打一首曲子听听”。“打扬琴”、“敲扬琴”或者“砸扬琴”等等,好象习以为常,而“弹扬琴”却很少听到。这种“打扬琴”的说法...
一 名应副实 “打扬琴”已经成为扬琴演奏中的一种通常性说法,人们往往说:“某某扬琴打得不错”。“请你再打一首曲子听听”。“打扬琴”、“敲扬琴”或者“砸扬琴”等等,好象习以为常,而“弹扬琴”却很少听到。这种“打扬琴”的说法到底起于何时、何地、何人?一时难于考证。是否早在国外和传入我国以后,曾有人将击弦乐器的扬琴列入打击乐器组呢?这有待于专家研究,但是,从扬琴演奏艺术来说,究竟是说“打”还是“弹”更名副其实、更有利于演奏艺术的发展呢? 一种乐器的名称,往往是由该乐器以何种手段而发音来决定的,例如,各种弦乐器都是以弓和弦的接触、磨擦发音的,故称之为拉提琴、拉二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琴演奏
击弦乐器
演奏艺术
反弹力
演奏效果
手型
应副
演奏技艺
艺术表演
作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世国宝“筑”
5
作者
李耕拓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50,共1页
稀世国宝“筑”湖南岳阳县平地中学李耕拓高中《语文》第6册《荆轲刺秦王》中有“高渐离击筑”的句子。那么,“筑”为何物?教材未作注释(见1991年版第164页)。但根据下文“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等记述,以及古代文...
稀世国宝“筑”湖南岳阳县平地中学李耕拓高中《语文》第6册《荆轲刺秦王》中有“高渐离击筑”的句子。那么,“筑”为何物?教材未作注释(见1991年版第164页)。但根据下文“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等记述,以及古代文献中的记载,可知“筑”为我国最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说文解字》
脱水定型
国宝
击弦乐器
《现代汉语词典》
演奏方法
魏晋南北朝
古代
弦乐器
岳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巫”——商代弦乐器考
被引量:
6
1
作者
周武彦
出处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27,共4页
文摘
巫,甲骨文作“(?)”(《拾》一·一)。“(?)”字何义?古今尚无一说切中“(?)”字本义。近来,笔者在研究甲骨文与商代乐舞时发现:“(?)”,是由两张商代弦乐器“I”(工)互相交叉的文字符号。
关键词
击弦乐器
甲骨文
文字符号
共鸣箱
舞蹈
弹奏
古文字
本义
声符
诗三百
分类号
J6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琴演奏中的音色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翠兰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4期43-45,共3页
文摘
音色亦称为音质或音品,是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一切器乐演奏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声音的发生,即弹性物体的振动需要一定的外力,音量的强弱,音质的好坏,决定于弹性物体的质地及外力作用方式方法的不同。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乐器的构造质量等物理因素是获取优美音质的基础条件,这个条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对一个乐器演奏者来说,物理因素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美音因素。决定性的还应是演奏乐器之人如何在熟悉、了解、遵循乐器发声原理等物理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对音色美感的理性认识,运用科学的、娴熟的技巧去激发、美化所奏之音,让其完美的传达出作品所蕴涵的情感信息。这可概括为美音的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技术、心理因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扬琴发音的客观物理因素。
关键词
扬琴演奏
音色
物理因素
击弦乐器
琴弦
音乐表现力
弹性物体
发音方式
圆润度
击
弦点
分类号
J632.5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扬琴演奏中的“弹轮”技巧剖析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翠兰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1期40-41,共2页
文摘
“弹轮”又称“颤竹”或“滚竹”,是扬琴演奏技巧中用以喧染、润饰乐音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发音方法一般表述为:利用琴竹弹性,用大指下压琴竹柄,中指、无名指上顶竹柄,产生杠杆作用,使竹头发生连续的自然颤动而触弦发音。但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发现学生对这一技巧的练习、领会、把握感到困难,要么弹下去轮不出来,要么轮起来了却保持不住时值,音点密度不够。鉴此,本文拟对弹轮的发音机制、音响特点及练习方法作些剖析,以期对演奏者掌握这一技巧有所帮助。 “弹轮”,顾名思义,是“弹”和“轮”两种技巧的结合。“弹”是击弦乐器的基本发音手段,其效果以“点”的形态体现,琴竹运行轨迹为上(预备)、k下(击弦);上(反弹起始状态)。“点”的发音形态,使击弦乐器获得了表现热烈奔放、轻巧明快乐曲的优势。但“点”的发音形态本身,也导致了击弦乐器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无法在演奏中能真正使用外力让已发出的琴音得以延续。任何一个音在击发之后,只能逐渐衰弱,直至消失,却无法保持,更不能加强。音色的变化、音量的强弱、音值的长短,全取决于琴竹作用于琴弦时所“弹”之力。因此。
关键词
扬琴演奏
击弦乐器
琴竹
“点”
起始状态
运行轨迹
反弹力
演奏者
教学实践
练习方法
分类号
J632.5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扬琴演奏的弹与打
被引量:
2
4
作者
芮伦宝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4年第1期31-33,共3页
文摘
一 名应副实 “打扬琴”已经成为扬琴演奏中的一种通常性说法,人们往往说:“某某扬琴打得不错”。“请你再打一首曲子听听”。“打扬琴”、“敲扬琴”或者“砸扬琴”等等,好象习以为常,而“弹扬琴”却很少听到。这种“打扬琴”的说法到底起于何时、何地、何人?一时难于考证。是否早在国外和传入我国以后,曾有人将击弦乐器的扬琴列入打击乐器组呢?这有待于专家研究,但是,从扬琴演奏艺术来说,究竟是说“打”还是“弹”更名副其实、更有利于演奏艺术的发展呢? 一种乐器的名称,往往是由该乐器以何种手段而发音来决定的,例如,各种弦乐器都是以弓和弦的接触、磨擦发音的,故称之为拉提琴、拉二胡等等;
关键词
扬琴演奏
击弦乐器
演奏艺术
反弹力
演奏效果
手型
应副
演奏技艺
艺术表演
作品分析
分类号
J632.51 [艺术—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世国宝“筑”
5
作者
李耕拓
机构
湖南岳阳县平地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50,共1页
文摘
稀世国宝“筑”湖南岳阳县平地中学李耕拓高中《语文》第6册《荆轲刺秦王》中有“高渐离击筑”的句子。那么,“筑”为何物?教材未作注释(见1991年版第164页)。但根据下文“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等记述,以及古代文献中的记载,可知“筑”为我国最早的...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说文解字》
脱水定型
国宝
击弦乐器
《现代汉语词典》
演奏方法
魏晋南北朝
古代
弦乐器
岳阳县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释“巫”——商代弦乐器考
周武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扬琴演奏中的音色
张翠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扬琴演奏中的“弹轮”技巧剖析
张翠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略论扬琴演奏的弹与打
芮伦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稀世国宝“筑”
李耕拓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