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巫”——商代弦乐器考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武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4-27,共4页
巫,甲骨文作“(?)”(《拾》一·一)。“(?)”字何义?古今尚无一说切中“(?)”字本义。近来,笔者在研究甲骨文与商代乐舞时发现:“(?)”,是由两张商代弦乐器“I”(工)互相交叉的文字符号。
关键词 击弦乐器 甲骨文 文字符号 共鸣箱 舞蹈 弹奏 古文字 本义 声符 诗三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琴演奏中的音色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翠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4期43-45,共3页
音色亦称为音质或音品,是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一切器乐演奏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声音的发生,即弹性物体的振动需要一定的外力,音量的强弱,音质的好坏,决定于弹性... 音色亦称为音质或音品,是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优美而富于变化的音色,是一切器乐演奏者所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这个目标的实现,受着诸多因素的制约:声音的发生,即弹性物体的振动需要一定的外力,音量的强弱,音质的好坏,决定于弹性物体的质地及外力作用方式方法的不同。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乐器的构造质量等物理因素是获取优美音质的基础条件,这个条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对一个乐器演奏者来说,物理因素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美音因素。决定性的还应是演奏乐器之人如何在熟悉、了解、遵循乐器发声原理等物理因素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凭借对音色美感的理性认识,运用科学的、娴熟的技巧去激发、美化所奏之音,让其完美的传达出作品所蕴涵的情感信息。这可概括为美音的技术因素和心理因素,技术、心理因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扬琴发音的客观物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琴演奏 音色 物理因素 击弦乐器 琴弦 音乐表现力 弹性物体 发音方式 圆润度 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琴演奏中的“弹轮”技巧剖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翠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5年第1期40-41,共2页
“弹轮”又称“颤竹”或“滚竹”,是扬琴演奏技巧中用以喧染、润饰乐音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发音方法一般表述为:利用琴竹弹性,用大指下压琴竹柄,中指、无名指上顶竹柄,产生杠杆作用,使竹头发生连续的自然颤动而触弦发音。但教学实践中... “弹轮”又称“颤竹”或“滚竹”,是扬琴演奏技巧中用以喧染、润饰乐音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发音方法一般表述为:利用琴竹弹性,用大指下压琴竹柄,中指、无名指上顶竹柄,产生杠杆作用,使竹头发生连续的自然颤动而触弦发音。但教学实践中,却经常发现学生对这一技巧的练习、领会、把握感到困难,要么弹下去轮不出来,要么轮起来了却保持不住时值,音点密度不够。鉴此,本文拟对弹轮的发音机制、音响特点及练习方法作些剖析,以期对演奏者掌握这一技巧有所帮助。 “弹轮”,顾名思义,是“弹”和“轮”两种技巧的结合。“弹”是击弦乐器的基本发音手段,其效果以“点”的形态体现,琴竹运行轨迹为上(预备)、k下(击弦);上(反弹起始状态)。“点”的发音形态,使击弦乐器获得了表现热烈奔放、轻巧明快乐曲的优势。但“点”的发音形态本身,也导致了击弦乐器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无法在演奏中能真正使用外力让已发出的琴音得以延续。任何一个音在击发之后,只能逐渐衰弱,直至消失,却无法保持,更不能加强。音色的变化、音量的强弱、音值的长短,全取决于琴竹作用于琴弦时所“弹”之力。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琴演奏 击弦乐器 琴竹 “点” 起始状态 运行轨迹 反弹力 演奏者 教学实践 练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扬琴演奏的弹与打 被引量:2
4
作者 芮伦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4年第1期31-33,共3页
一 名应副实 “打扬琴”已经成为扬琴演奏中的一种通常性说法,人们往往说:“某某扬琴打得不错”。“请你再打一首曲子听听”。“打扬琴”、“敲扬琴”或者“砸扬琴”等等,好象习以为常,而“弹扬琴”却很少听到。这种“打扬琴”的说法... 一 名应副实 “打扬琴”已经成为扬琴演奏中的一种通常性说法,人们往往说:“某某扬琴打得不错”。“请你再打一首曲子听听”。“打扬琴”、“敲扬琴”或者“砸扬琴”等等,好象习以为常,而“弹扬琴”却很少听到。这种“打扬琴”的说法到底起于何时、何地、何人?一时难于考证。是否早在国外和传入我国以后,曾有人将击弦乐器的扬琴列入打击乐器组呢?这有待于专家研究,但是,从扬琴演奏艺术来说,究竟是说“打”还是“弹”更名副其实、更有利于演奏艺术的发展呢? 一种乐器的名称,往往是由该乐器以何种手段而发音来决定的,例如,各种弦乐器都是以弓和弦的接触、磨擦发音的,故称之为拉提琴、拉二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琴演奏 击弦乐器 演奏艺术 反弹力 演奏效果 手型 应副 演奏技艺 艺术表演 作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世国宝“筑”
5
作者 李耕拓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0-50,共1页
稀世国宝“筑”湖南岳阳县平地中学李耕拓高中《语文》第6册《荆轲刺秦王》中有“高渐离击筑”的句子。那么,“筑”为何物?教材未作注释(见1991年版第164页)。但根据下文“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等记述,以及古代文... 稀世国宝“筑”湖南岳阳县平地中学李耕拓高中《语文》第6册《荆轲刺秦王》中有“高渐离击筑”的句子。那么,“筑”为何物?教材未作注释(见1991年版第164页)。但根据下文“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等记述,以及古代文献中的记载,可知“筑”为我国最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轲刺秦王》 《说文解字》 脱水定型 国宝 击弦乐器 《现代汉语词典》 演奏方法 魏晋南北朝 古代弦乐器 岳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