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击实次数对双层功能性沥青混合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涛 袁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8779-8784,共6页
在目前现有的单层沥青混合料及单层功能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上层OGFC沥青混合料与下层AC沥青混合料组合的双层沥青混合料,该种沥青混合料除了保留原有OGFC的功能特性外,又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针对双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 在目前现有的单层沥青混合料及单层功能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上层OGFC沥青混合料与下层AC沥青混合料组合的双层沥青混合料,该种沥青混合料除了保留原有OGFC的功能特性外,又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在针对双层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件击实制作成型的基础上,考虑双层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与功能性等问题,研究采用不同击实次数组合(50×50、60×60、75×75、50×75、60×75)的击实形式,分别在25、60℃条件下对不同击实次数组合下的试件进行了马歇尔试验,以此来初步验证双层沥青混合料稳定性与击实次数组合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基于数据拟合分析对不同击实次数组合下混合料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击实次数组合下,双层功能性沥青混合料的密度、空隙率符合与击实次数的一般规律,试件的密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试件的空隙率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此外,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双层功能性沥青混合料两层间层间连接逐渐密实、层间连接效果更好,所测得的稳定度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沥青混合料 击实次数 马歇尔试验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机场工程不同击实次数下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
2
作者 魏桦 宁立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9,共6页
影响黄土湿陷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其微观结构的变化。以西北某机场工程为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定性和定量研究了不同击实次数下黄土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击实黄土的孔隙逐渐减少,颗粒接触越来越密实,使击实... 影响黄土湿陷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其微观结构的变化。以西北某机场工程为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定性和定量研究了不同击实次数下黄土的微观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击实黄土的孔隙逐渐减少,颗粒接触越来越密实,使击实黄土的强度越来越强,但在击实次数为98次之后,击实黄土在表观上差别不大;随着击实次数的增加,击实黄土的孔径逐渐变小,孔隙分布从大、中孔隙逐渐变为微小孔隙,其分布越来越均匀,但在击实次数为98次之后,击实黄土的孔隙随击实次数的变化已不明显,尤其是112次之后,颗粒接触基本上都是团粒集合体间的面-面接触,击实黄土的微观结构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微观结构 击实次数 机场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土击实密度模型与工程特性(英文) 被引量:16
3
作者 侯天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127-2135,共9页
为了探索软夹杂土体压实机理,指导轻量土配方设计与压实施工,基于混合土物质结构组成及土体压缩变密的物理本质,建立了击实密度模型。试验发现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湿密度基本一致,绝对误差仅有0.003~0.051 g/cm3,相对误差仅有0.282%~5.267%... 为了探索软夹杂土体压实机理,指导轻量土配方设计与压实施工,基于混合土物质结构组成及土体压缩变密的物理本质,建立了击实密度模型。试验发现模型预测值与实测湿密度基本一致,绝对误差仅有0.003~0.051 g/cm3,相对误差仅有0.282%~5.267%,证明击实密度模型可以准确预测混合土不同击实条件下的湿密度。EPS颗粒压缩率、混合土湿密度随击实次数增大而增大,增大趋势逐渐变缓;混合土孔隙比随击实次数增大而减小。在击实作用下,轻量土湿密度的提高是由土体的孔隙减少和EPS颗粒软夹杂的塑性压缩共同完成的。与砂土轻量土性质相似,粘土轻量土的湿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击实次数增大而增大。n=25击时,EPS颗粒压缩率范围6.13%~11.51%;n=94击时,EPS颗粒压缩率范围12.80%~14.87%。证明规范规定的击实次数与击实能量适合混合土的击实,不会导致EPS颗粒消泡。考虑到击实密度模型参数测定非常繁琐,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假设压实过程中土料含水量不变与压实后土颗粒-EPS颗粒之间的孔隙近似为0,进一步提出了简化击实密度模型,并且通过试验证明了简化模型完全适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土 密度模型 湿密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压缩率 击实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工气温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秀君 拾方治 田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3,305,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施工气温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及偏低气温下提高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方法与措施.结果表明:施工气温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较大,适宜的施工气温为20℃以上;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施工气温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及偏低气温下提高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方法与措施.结果表明:施工气温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影响较大,适宜的施工气温为20℃以上;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在偏低气温(10~15℃)下成型时建议选用发泡效果较好的沥青,并提高其击实功,偏低气温下室内105次击实所得混合料密实度与常温下采用标准方法成型的密实度相当.低温施工时,建议增加混合料碾压次数或适当增加压路机吨位,以达到压实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沥青 冷再生混合料 拌和及成型温度 击实次数 施工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裂层材料的马歇尔试验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柳力 刘朝晖 李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40-143,共4页
针对现有马歇尔试验方法在抗裂层材料应用中研究的不足,根据旋转压实试验结果进行不同次数的马歇尔击实试验,以孔隙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抗裂层材料马歇尔试验最佳击实次数为双面击实75次。通过将旋转压实和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并... 针对现有马歇尔试验方法在抗裂层材料应用中研究的不足,根据旋转压实试验结果进行不同次数的马歇尔击实试验,以孔隙率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抗裂层材料马歇尔试验最佳击实次数为双面击实75次。通过将旋转压实和马歇尔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并结合抗裂层材料特点和相关技术规范,确定了适用于抗裂层材料马歇尔试验的技术要求,得到了最佳油石比为7.5%,与旋转压实试验结果7.6%接近。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的抗裂层材料马歇尔试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合理地确定抗裂层材料最佳油石比和抗裂层材料在我国道路提质改造中的推广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抗裂层材料 马歇尔试验 最佳击实次数 最佳油石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拌剂对SMA-10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吴金荣 陈海燕 王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通过在SMA-10沥青混合料中添加0. 5%沥青质量的温拌剂,分别在50次和75次的击实次数下,研究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拌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温拌剂能够提高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成型温度适宜控制在145~155℃。以同样的级配制作出... 通过在SMA-10沥青混合料中添加0. 5%沥青质量的温拌剂,分别在50次和75次的击实次数下,研究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和拌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入温拌剂能够提高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成型温度适宜控制在145~155℃。以同样的级配制作出小梁试件,将试件经(-10±0. 5)℃低温冷冻过后,用万能试验机研究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得到掺温拌剂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结果表明,成型温度在145~155℃时的最大破坏荷载变化不明显,但破坏应变急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拌剂 SMA-10 成型温度 击实次数 高温性能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试验参数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战利 张争奇 胡长顺 《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9-22,共4页
针对近年来沥青路面抗滑表层混合料在生产中暴露出来的耐久性差、抗滑能力不持久等问题 ,认为不能简单的对这一级配形式予以否定 ,并尝试通过对其击实次数、空隙率指标等关键试验参数进行调整以改善其路用性能。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的... 针对近年来沥青路面抗滑表层混合料在生产中暴露出来的耐久性差、抗滑能力不持久等问题 ,认为不能简单的对这一级配形式予以否定 ,并尝试通过对其击实次数、空隙率指标等关键试验参数进行调整以改善其路用性能。在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在抗滑表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 ,将规范要求的马歇尔试件双面 5 0次击实改为 75次 ,同时相应降低空隙率要求 ,对保持路面抗滑性能与耐久性能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击实次数 空隙率 试验参数 沥青路面 抗滑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及其关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唐兴莉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68-71,共4页
通过敏感性试验,对土体的天然密度、含水量、粘结力和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土体的γ-φ关系主要呈现线性关系,且随着土体压实度的提高具有相关性弱化的趋势;土体的C-φ关系具有高度的二次非线性关系,压... 通过敏感性试验,对土体的天然密度、含水量、粘结力和内摩擦角等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土体的γ-φ关系主要呈现线性关系,且随着土体压实度的提高具有相关性弱化的趋势;土体的C-φ关系具有高度的二次非线性关系,压实度越高C、φ值越大;土体的ω-C-φ是物性参数和强度参数之间关系最为密切,在10%-13%之间的最佳含水量时强度参数最高;非饱和土体强度的提高本质上仍然是强度参数提高问题。研究成果对于岩土工程参数的正确取值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土体 击实次数 γ-ω关系 C-φ关系 ω-C-φ关系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纤维加筋黄土承载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沛达 骆亚生 +1 位作者 陈箐芮 汪国刚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研究纤维加筋黄土CBR值影响因素及纤维增强土体机理,以短切玄武岩纤维为筋材,通过改变土体含水率、纤维长度、纤维含量、击实次数、浸水时间等条件进行加州承载比试验,探究初始含水率、纤维参数及试验方法对加筋土局部抗剪强度的影响... 为研究纤维加筋黄土CBR值影响因素及纤维增强土体机理,以短切玄武岩纤维为筋材,通过改变土体含水率、纤维长度、纤维含量、击实次数、浸水时间等条件进行加州承载比试验,探究初始含水率、纤维参数及试验方法对加筋土局部抗剪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加筋土CBR值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施工最优含水率”且相比击实试验最优含水率高1%~3%左右;纤维加筋土CBR值高于黄土CBR值,确定纤维长度20 mm,纤维含量0.4%为最优配比;击实次数从30击增加到98击,黄土CBR值提高273%,纤维加入后CBR值提高327%,加筋作用使土体通过提高击实功来提升强度的效果更加显著;浸水对试样CBR值影响较大,浸水时间对试样CBR值影响较小,且纤维的加入使试样对浸水时间的敏感度进一步降低,加筋土浸水2 d后强度降低54%,浸水4 d后强度降低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R值 含水率 纤维含量 纤维长度 击实次数 浸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