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 被引量:130
1
作者 杨新苗 王炜 马文腾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87-91,共5页
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是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本文通过对公交乘客出行心理的研究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特点 ,提出了以换乘次数最少为首要目标、出行距离最短为第二目标的基于GIS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 .为提高... 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是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本文通过对公交乘客出行心理的研究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特点 ,提出了以换乘次数最少为首要目标、出行距离最短为第二目标的基于GIS的公交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 .为提高路径搜索效率 ,模型中提出了GIS方向估价函数的概念 .在南京市实际公交网络上的试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路径选择模型 乘客信息系统 公共交通 地理信息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流模拟体系中用户出行路径选择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曲卫民 杨肇夏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49,共6页
:在交通流模拟体系中 ,为了模拟智能交通中用户在出行时能够获得当前交通状况信息的条件下进行出行路径选择的情况 ,提出了一个新的微观用户出行路径选择模型 。
关键词 交通流模拟体系 智能交通 出行路径选择 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选择估计方法
3
作者 朱国 章澜岚 +4 位作者 刘家俊 杨皓帆 殷立超 张宁 张恒文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 城市轨道交通的成网运行,带来了客流路径选择的多样性。依据现有自动售检票系统(AFC)交易数据和概率推断方法,难以准确获知乘客的网络路径选择,完成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和票务清分等工作。利用网络站点信息构建城市轨道拓扑网络,搜寻OD对可行路径集合,并利用AFC交易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列车时刻表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非线性优化模型,推断乘客出行的路径选择。基于南京地铁网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有效性和鲁棒性。本研究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票务清分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自动售检票系统 多源数据 出行路径选择 非线性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途交通信息对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怀明 谭宇 李博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8-95,共8页
交通信息诱导是ITS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均衡路网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研究交通信息诱导(VMS)对路网交通性能的影响,如:排队长度、延误以及车辆公里数等,并提出了存储-转发计算模型。以荷兰阿姆斯特丹路网为例,分析... 交通信息诱导是ITS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均衡路网交通流量,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研究交通信息诱导(VMS)对路网交通性能的影响,如:排队长度、延误以及车辆公里数等,并提出了存储-转发计算模型。以荷兰阿姆斯特丹路网为例,分析在发生交通事件和无交通事件情况下,提供即时交通信息和预测交通信息对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出行者对交通信息的顺从程度。该案例分析得出,在事件情况下提供预测信息能使出行者获得的收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交通信息诱导 存储-转发计算模型 出行路径选择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城轨列车延误下乘客出行时空路径选择模型 被引量:4
5
作者 唐雨昕 郭建媛 +1 位作者 秦勇 贾利民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5-153,共9页
研究列车延误下乘客的出行路径选择有助于地铁客流预测与客流组织。为此构建一个利用自动售检票(AFC)数据和列车实际运行时刻驱动的列车延误下乘客出行时空路径选择模型,基于贝叶斯定理估计乘客各出行时空路径的选择概率,并采用蒙特卡... 研究列车延误下乘客的出行路径选择有助于地铁客流预测与客流组织。为此构建一个利用自动售检票(AFC)数据和列车实际运行时刻驱动的列车延误下乘客出行时空路径选择模型,基于贝叶斯定理估计乘客各出行时空路径的选择概率,并采用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得到乘客出行时空路径选择结果,从而获取不同路径的选择比例。最后使用北京地铁实际列车延误场景进行实验,选取典型OD对比分析了正常情况与列车延误下的乘客出行时空路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计算得到列车延误下乘客出行物理路径和乘车方案的选择概率;概率模型在多次仿真中产生的路径选择比例呈现出稳定趋势;并且乘车方案概率统计反映出延误会给乘客带来更多滞留等待。同时实验结果证明,乘客会因列车延误增加的时间成本而更倾向于绕行选择受延误影响较小换乘次数较多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出行时空路径选择 贝叶斯 列车延误 数据驱动 A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乘客路径选择的多制式轨道交通客流分配 被引量:18
6
作者 倪少权 杨皓男 彭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为量化换乘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程度,在单层网络中添加虚拟换乘站,构建无隐性连接的三层多制式轨道交通拓扑网络模型。基于时间、换乘节点衔接性,计算线网间衔接性系数;利用Dijkstra法搜索模型各起讫点间的K短路径,以乘客感受到的... 为量化换乘对乘客出行路径选择的影响程度,在单层网络中添加虚拟换乘站,构建无隐性连接的三层多制式轨道交通拓扑网络模型。基于时间、换乘节点衔接性,计算线网间衔接性系数;利用Dijkstra法搜索模型各起讫点间的K短路径,以乘客感受到的线网复杂度及乘客出行计划确定时间,建立乘客对线网的熟悉度函数;根据乘客路径选择影响因素构建广义出行费用,利用Logit函数对每条路径的选择概率进行计算;最后设计客流分配算法进行求解,实现对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的客流分配。以成都地铁、成灌、成贵高铁等线路建立多制式轨道交通网络仿真模型,对其客流分配实例分析表明,客流的分配结果与实际数据基本吻合,证实了客流分配算法的真实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客流分配 出行路径选择 多制式轨道交通 线网熟悉度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D的路网宏观交通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朱琳 于雷 宋国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38-146,共9页
从城市路网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需求出发,引入交通流宏观基本图(MFD)模型,基于实测和仿真数据,开展对北京市西三环实际路网的宏观交通状态、时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首先介绍了MFD模型及其矢量算法,利用实测数据建立西三环路网的MFD... 从城市路网交通管理与控制的需求出发,引入交通流宏观基本图(MFD)模型,基于实测和仿真数据,开展对北京市西三环实际路网的宏观交通状态、时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首先介绍了MFD模型及其矢量算法,利用实测数据建立西三环路网的MFD,基于Van Aerde模型标定路网交通流特征参数,对比分析路网平均流量-平均密度关系的时段分布差异,并得到宏观交通流的"磁滞现象";其次,证明了交通密度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影响路网宏观交通状态的根本因素;最后,利用Integration仿真研究了路网结构、交通需求以及出行路径对路网车流密度分布、宏观交通状态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以期为宏观交通控制、拥堵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交通状态 宏观基本图 流量-密度关系 磁滞现象 交通需求 出行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based user equilibrium model with stochastic perception errors 被引量:1
8
作者 WANG Wei SUN Hui-j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465-2474,共10页
The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CPT) is applied to study travelers' route choice behavior in a degradable transport network. A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based user equilibrium(CPT-UE) model considering stochastic ... The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CPT) is applied to study travelers' route choice behavior in a degradable transport network. A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based user equilibrium(CPT-UE) model considering stochastic perception error(SPE) within travelers' route choice decision process is developed. The SPE is conditionally dependent on the actual travel time distribu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deterministic perception error used in the traditional logit-based stochastic user equilibrium. The CPT-UE model is formulated as a variational inequality problem and solved by a heuristic solution algorithm. Numerical examples are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sed model and efficiency of the solution algorithm. The effects of SPE on the reference point determination, cumulative prospect value estimation, route choice decision and network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re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user equilibrium stochastic perception error variational inequa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