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自行车出行质量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玮 庞宇琦 王德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7-1081,共5页
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调查获得人们在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之后出行方式的转换,采用离散选择模型解释这种转换下的决策机制.发现公共自行车特征、出行时耗以及服务点可达性是出行方式转换的重要影响要素.应用模型发现公共自行... 以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例,调查获得人们在公共自行车系统实施之后出行方式的转换,采用离散选择模型解释这种转换下的决策机制.发现公共自行车特征、出行时耗以及服务点可达性是出行方式转换的重要影响要素.应用模型发现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出行质量显著提升,而出行总质量提升最多的集中于较为功利性的出行目的.转换自公交方式的出行获得质量提升最多,转换自小汽车的出行质量提升最少.预估并比较服务站点密度增加和公共电动自行车两种服务方式的竞争力发现,后者对出行质量提升的效果明显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出行方式转换 出行质量 离散选择模型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出行质量的骑行可达性——指标构建及在上海市公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朱玮 简单 张乔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8-113,共6页
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越来越重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且愈加关注自行车的出行品质。文章在传统的时空可达性概念基础上,提出融合自行车出行质量的骑行可达性指标,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为实证案例,从可达性的供需视角(即公园角度和交叉口视... 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越来越重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且愈加关注自行车的出行品质。文章在传统的时空可达性概念基础上,提出融合自行车出行质量的骑行可达性指标,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为实证案例,从可达性的供需视角(即公园角度和交叉口视角出发)分析公园的15分钟和30分钟骑行质量可达性,并与传统可达性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上海中心城区公园周边地区的骑行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无论在供给视角还是需求视角,公园的骑行质量可达性均与传统可达性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车 出行质量 可达性 指标构建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出行质量对城郊轨道站客流吸引力的影响
3
作者 吴娇蓉 胡雨辰 +1 位作者 邓泳淇 田子立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9期1433-1443,共11页
采用轨道站每日进出站客流量和轨道站域人群选择轨道出行的比例共同表征轨道站客流吸引力。为探究轨道站点客流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从出行链角度提出“门到站+站到门”和“站到站”的轨道出行质量测度方法。以上海主城区和郊区为例,分别... 采用轨道站每日进出站客流量和轨道站域人群选择轨道出行的比例共同表征轨道站客流吸引力。为探究轨道站点客流吸引力的影响因素,从出行链角度提出“门到站+站到门”和“站到站”的轨道出行质量测度方法。以上海主城区和郊区为例,分别以轨道站客流量和站域人群的轨道出行比例为因变量,建立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析轨道出行质量对轨道站点客流吸引力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主城区站点客流受“门到站+站到门”出行质量的影响较大;郊区站点客流量主要受站域建成环境和“站到站”出行质量的影响,尤其是小汽车与轨道“站到站”的出行时间比;郊区人群的轨道出行比例主要受用地功能混合度和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部分偏远站点受轨道出行质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轨道出行质量 轨道站点客流吸引力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