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端点识别效果评估 被引量:7
1
作者 杨飞 姜海航 +1 位作者 姚振兴 刘好德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8-936,F0002,共10页
为了研究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个体出行端点的应用效果,开展实地采集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试验,且同步采集相应的GPS轨迹数据和出行日志作为算法评估的真实数据,提出出行端点识别的3阶段处理算法.首先,提出等时距补点算法平衡各信令定位... 为了研究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个体出行端点的应用效果,开展实地采集手机信令数据的出行试验,且同步采集相应的GPS轨迹数据和出行日志作为算法评估的真实数据,提出出行端点识别的3阶段处理算法.首先,提出等时距补点算法平衡各信令定位点的时间权重;然后,利用凝聚层次聚类算法将定位点聚类成不同的类簇;最后,针对已有研究中缺乏关注的类簇震荡现象,提出新的震荡修正算法对聚类结果做进一步优化.案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出行端点识别的精度、距离误差和时间误差上均有较好的效果,出行端点识别个数的精度在84%以上,端点位置识别距离平均误差在220 m以内,出行端点的离开和到达时间的平均误差分别为7.7 min和5.3 min;在不同的出行目的的比较中,以工作为目的的端点识别效果最好,以娱乐购物为目的的端点识别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调查 出行端点识别 手机信令 层次聚类 端点震荡修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机信令不均匀定位下出行端点自适应识别方法
2
作者 姚振兴 刘贤 +2 位作者 赵一飞 王亮 王彦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4-52,共9页
准确的出行端点信息采集是保障交通规划方案有效性的重要基础。4G/5G通信技术能够连续、动态追踪个体全过程出行轨迹,为精细化出行端点采集带来了新契机。然而手机信令数据固有的不均匀时空定位特性对出行端点识别效果造成了巨大挑战,... 准确的出行端点信息采集是保障交通规划方案有效性的重要基础。4G/5G通信技术能够连续、动态追踪个体全过程出行轨迹,为精细化出行端点采集带来了新契机。然而手机信令数据固有的不均匀时空定位特性对出行端点识别效果造成了巨大挑战,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手机信令不均匀时空定位轨迹的自适应出行端点识别方法。首先,构建U-DBSCAN(Uneven Positioning 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用于不同密度数据下个体出行端点识别,该算法同步考虑信令数据时空双重不均匀约束特性,可有效弥补稀疏信令数据造成的停留点漏识别和错误识别问题;其次,基于K-平均最近邻算法建立U-DBSCAN参数自适应协同框架,实现了数据密度可调可变环境下模型参数自适应最优匹配,促进出行端点识别效果与技术普适性提升。在贵阳市开展大量同步对比实证试验,结果表明:不均匀时空定位环境下个体出行端点识别精度达90.98%,平均坐标误差为344.13 m,出行端点到达与离开时间误差均小于3 min;相较于KANN-DBSCAN(K-Average Nearest Neighbor 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ST-DBSCAN(Spatial Temporal 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和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等算法,准确率提升9.62%~23.45%,说明本文方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更佳。本文能够为分析居民出行活动与需求特征,提升交通规划方案有效性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出行端点识别 U-DBSCAN聚类算法 手机信令数据 自适应调参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