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张量分解的城市轨道出行模式归因分析
1
作者 周雨阳 李世堃 +4 位作者 胡世龙 邓沙沙 柳堤 陈艳艳 罗铭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00-2012,共13页
科学的轨道交通出行模式分析是运营决策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挖掘城市轨道交通时空流动特征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一种基于非负张量分解的OD客流强度时空分布计算方法,采用融合SHAP归因分析的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 科学的轨道交通出行模式分析是运营决策优化的重要依据。为挖掘城市轨道交通时空流动特征及其影响机理,提出一种基于非负张量分解的OD客流强度时空分布计算方法,采用融合SHAP归因分析的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对各模式OD客流强度进行拟合预测。使用城市轨道交通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AFC)系统数据,从空间、时段以及出行日3个维度构建3阶客流OD张量,采用交替非负最小二乘法(alternating non negative least squares,ANLS)实现非负CP张量分解。基于张量分解结果,从北京轨道交通344个站点连续1周16266966条出行数据中,提取出晨高峰长距离通勤、早高峰中短通勤、平峰休闲中转出行、晚归出行4种出行模式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可解释性机器学习模型,对各模式OD客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XGBoost与CatBoost、LightGBM、OLS相比更具优势。根据OD起终点站域环境特征,考虑起终点缓冲区内各类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数量、小区住户数、房价、人口数量、站点偏离距离以及出行距离等指标,构建OD强度关联指标体系,解释各指标对OD客流强度的正负反馈效应。SHAP归因分析说明,居民更倾向于14站以内的中短途出行,并分别得到了就业类POI数目对晨、早通勤客流正向影响,以及餐饮类POI数目对休闲中转出行客流正向影响的临界阈值。该方法可为轨道交通精细化出行引导和客流组织提供数据支撑,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供需平衡及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 出行模式 张量分解 机器学习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游憩服务网络特征及不同出行模式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子亮 刘宇航 +1 位作者 黄子秋 刘文平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游憩需求显著增长。在城市尺度提升绿地的蓝色和绿色游憩服务效率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方法】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提取居民游憩出行的最短路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游憩需求显著增长。在城市尺度提升绿地的蓝色和绿色游憩服务效率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方法】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通过提取居民游憩出行的最短路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分别构建步行、骑行和驾车3种出行模式下的5 min、10 min和15 min城市绿地的游憩服务网络,并分析网络的整体特征、节点功能和节点类型,进而探究这些特征在不同出行模式下的响应差异。【结果】当出行时长为5 min时,骑行和驾车模式能够组织超过85%的城市绿地节点协同联系形成游憩服务网络,而步行模式下游憩服务则呈零星局部组团分布。随着出行时长的增加,3种出行模式下游憩服务网络的核心集聚功能节点占比呈上升趋势,且节点类型主要以绿色游憩服务为主。骑行和驾车模式下的边缘汇聚功能节点占比则随出行时长增加而逐渐下降,但其蓝色游憩服务型核心集聚节点的占比则逐渐上升。【结论】城市绿地游憩服务网络效率的整体提升须系统考虑不同出行模式下居民的游憩需求,并协同整合蓝色和绿色游憩空间。这些发现可以为城市绿地游憩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以及游憩资源的系统整合提供直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游憩服务 社会网络分析 城市绿地 出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紧密社会关系的地铁规律结伴乘客出行模式研究
3
作者 杨静 饶海洋 +2 位作者 张红亮 喻言 周浪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7-54,共8页
结伴乘客的行为模式是组内各成员交通需求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基于紧密社会关系的规律结伴行为,对于交通组织和规划部门了解结伴乘客需求并提供针对性服务、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smart carddata,SCD)的地铁刷卡数... 结伴乘客的行为模式是组内各成员交通需求的综合体现,特别是基于紧密社会关系的规律结伴行为,对于交通组织和规划部门了解结伴乘客需求并提供针对性服务、管理至关重要。基于北京市公共交通智能卡数据(smart carddata,SCD)的地铁刷卡数据,通过分析出行过程中的人际距离及结伴行为发生频率,提出了规律结伴乘客的识别规则;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结伴乘客的出行规律,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出发,选取首次出发时间均值、末次出发时间均值、首次出发时间变异系数、末次出发时间变异系数、结伴OD重复率作为聚类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将结伴乘客出行模式分为3种主要类型,并根据出行特征将其命名为:娱乐早出行结伴模式、娱乐晚归结伴模式和通勤结伴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结伴乘客,提出了个性化的票务政策,这些个性化的票务政策旨在满足不同类型结伴乘客的需求,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 紧密社会关系 规律结伴乘客 乘客出行模式 K-MEA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交通智能卡数据挖掘的个体出行模式与规则
4
作者 张嘉芮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6期161-165,170,共6页
基于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UWM)UPass智能卡以及实时校园公交车辆自动定位技术(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 AVL)建立研究模型,采集数据并进行对比。通过对UWM UPass、AVL数据的挖掘构建出乘客出行链并进行相应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乘... 基于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UWM)UPass智能卡以及实时校园公交车辆自动定位技术(Automatic Vehicle Location, AVL)建立研究模型,采集数据并进行对比。通过对UWM UPass、AVL数据的挖掘构建出乘客出行链并进行相应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乘客乘坐交通工具的特点。结合UWM UPass数据与AVL数据可以进一步研究更大时间范围内个体出行的模式,通过对大量出行链的计算从而进行规则的分类。这种分析模式及方法可为交通规划部门和经营者作出科学的公共交通规划和运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基于本研究提出的方法也可为国内的交通规划及客流分析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及方法参考,为分析获取准确、可靠的公交运营信息和乘客信息提供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自动定位 UWM UPass数据 出行模式 客流量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出行模式和周期性的公交出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兆成 余畅 许敏行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41,共7页
公交服务承载着广大城市居民日常的出行需求,深入了解居民公交出行特征是公交管理部门的迫切需要.近年来,IC卡数据已成为公交出行调查数据的新来源,能提供更全面的时空信息.本文考虑居民公交出行模式及周期性特征,提出了一套居民出行特... 公交服务承载着广大城市居民日常的出行需求,深入了解居民公交出行特征是公交管理部门的迫切需要.近年来,IC卡数据已成为公交出行调查数据的新来源,能提供更全面的时空信息.本文考虑居民公交出行模式及周期性特征,提出了一套居民出行特征分析框架.首先基于IC卡数据的挖掘获取居民个体出行信息,应用DBSCAN聚类算法来检测居民的历史出行模式,并提出了基于模式划分的出行周期性分析方法;最后结合多项出行特征指标,利用K-means++算法对居民出行规律性进行聚类评价.在实例分析中,以广州市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通过本文方法挖掘的信息对提升公交服务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IC卡数据 出行 出行模式 出行周期 出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决策树的居民出行模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纲 马双 +1 位作者 郭姝娟 左忠义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78-82,共5页
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都市圈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例,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居民对辅助公共交通的使用情况,二是研究居民对出行模式选择的问题,并对两个子问题分别建立了两个决策树模型.研究结果确定了两个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 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都市圈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例,从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是研究居民对辅助公共交通的使用情况,二是研究居民对出行模式选择的问题,并对两个子问题分别建立了两个决策树模型.研究结果确定了两个模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决策树各节点划分的规律,即揭示了上述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模式 决策树 ExhaustiveCHAID 辅助公共交通 雅加达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行模式的公交IC卡乘客下车站点判断方法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君 吕玉坤 崔美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29,共7页
对智能公交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能够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一票制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仅在上车时刷卡,乘客下车站点的信息无法直接得到,而现有方法只能判断出部分乘车记录的下车站点,这成为公交IC卡数... 对智能公交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能够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一票制的公交IC卡收费系统仅在上车时刷卡,乘客下车站点的信息无法直接得到,而现有方法只能判断出部分乘车记录的下车站点,这成为公交IC卡数据应用的制约因素.根据公交乘客出行的时空规律性,提出基于通勤出行模式和关联出行模式判断下车站点的思路.利用通勤出行规律判断公交乘客的通勤OD,再根据其居住地和工作地站点信息对通勤出行的下车站点进行估计.依据公交乘客长期出行具有一定时空关联性的规律,通过将当日出行与他日的关联出行数据进行匹配来判断下车站点.对提出的方法进行算法实现,并应用大规模实际数据对算法进行了实验和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下车站点的判断比例,准确率达到87.90%,能够应用于实际的公交系统规划和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交通 出行模式 出行 下车站点 IC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日常家务活动出行模式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雨佳 何保红 +1 位作者 郭淼 王擎苍 《交通运输研究》 2018年第2期7-15,共9页
为深入了解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及其活动模式特征,进而创造出适宜老年人活动出行的交通环境,以2011年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为第一手资料,建立"与子孙同住的老年人家庭居民出行"数据库。基于活动理论,建立老年人日常家务活... 为深入了解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出行需求及其活动模式特征,进而创造出适宜老年人活动出行的交通环境,以2011年昆明市居民出行调查为第一手资料,建立"与子孙同住的老年人家庭居民出行"数据库。基于活动理论,建立老年人日常家务活动出行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与其他成员相比,老年人的家务活动出行行为特征表现为短距离出行和步行居多,时长和频率均偏高,老年人的年龄和儿童对老年人家务活动出行存在显著影响,但性别因素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老年人承担家务活动的情况并不直接受到其他成员通勤活动的影响,成员的通勤活动是通过对自身家务活动的制约再间接影响老年人家务活动模式;而家庭成员与老年人间家务活动的替代效应在家务活动出行时间和家务活动频次上体现得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老年人 活动分析法 家庭家务活动 活动出行模式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出行拓扑与序列分析的车辆时空出行模式挖掘 被引量:4
9
作者 金盛 苏弘扬 张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53,共14页
城市小汽车出行的时空特性是支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的以集计数据或抽样数据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基于车牌识别数据,全量感知车辆出行活动,分析城市中个体车辆的出行时空模式。首先,从数据中提取并分离车... 城市小汽车出行的时空特性是支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的以集计数据或抽样数据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基于车牌识别数据,全量感知车辆出行活动,分析城市中个体车辆的出行时空模式。首先,从数据中提取并分离车辆出行链,获得小汽车出行的时间、空间、频率和拓扑特征,根据各时段停留点构造车辆出行活动序列。其次,融合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识别出行起讫点关联的土地利用特性作为停留点特征,在出行活动序列上应用k-modes聚类算法挖掘出常规通勤模式、特殊通勤模式、短时活动模式和外来办事模式这4类30种小汽车出行模式。最后,对每一类模式的群体规模、特征和典型出行行为进行详细地分析讨论。结果表明,95%的车辆出行活动可以用不多于3条边组成的简单拓扑结构表示,其中,约30%的车辆可构造出行活动序列,并用k-modes聚类算法有效分离出各类机动车全天出行的时空模式。工作日车辆出行主要表现为常规通勤模式,休息日则以短时活动模式为主。通过对个体车辆的微观行为分析,结合出行拓扑结构和出行活动序列进行出行模式的挖掘,能够全面地反映城市机动车出行的实际情况,为精细化机动车出行行为分析与管控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时空出行模式 聚类分析 车牌识别数据 车辆出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市民出行模式调查与交通拥堵治理思路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英来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36-41,共6页
交通拥堵是困扰杭州城市管理的重要议题,而交通需求管理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手段。本文以交通需求管理为目的,对杭州市民出行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市民出行模式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差异。同时,市民出行模式对杭州交通... 交通拥堵是困扰杭州城市管理的重要议题,而交通需求管理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手段。本文以交通需求管理为目的,对杭州市民出行模式进行调查,发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市民出行模式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差异。同时,市民出行模式对杭州交通拥堵现象有重要影响。最后,基于需求管理理念和调查结果,提出了未来杭州交通拥堵治理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模式 交通拥堵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交通R&B出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中华 杜华兵 任福田 《道路交通与安全》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对大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速度慢、不准点等问题,以及国家能源紧张、城市环境恶化、土地资 源贫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多种方式联运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交通出行的一种新模式:快运公 共系统(Rapid Public Transit System)+自行车系... 对大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速度慢、不准点等问题,以及国家能源紧张、城市环境恶化、土地资 源贫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多种方式联运理念基础上,提出了城市交通出行的一种新模式:快运公 共系统(Rapid Public Transit System)+自行车系统(Bicycle System)出行模式(简称R&B模式)。文章认 为,我国现有的小汽车发展政策应该反思,而且应根据我国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R&B出行模式的交通. 这一模式的实施将对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建立以公交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保持各行 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快运系统 出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门控循环网络的居民出行模式识别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咏梅 黄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75-80,共6页
关注城市居民出行的特征及其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对于实现绿色交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GeoLife数据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门控循环单元(GRU)和混合模型(CNN-GRU)对居民的出行特征及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测试和对比分析表明:CNN-... 关注城市居民出行的特征及其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对于实现绿色交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基于GeoLife数据集,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门控循环单元(GRU)和混合模型(CNN-GRU)对居民的出行特征及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测试和对比分析表明:CNN-GRU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且优于单独采用CNN和GRU分类方法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模式识别 GPS轨迹数据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铁售检票系统刷卡数据的乘客出行模式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项煜 陈晓旭 +1 位作者 杨超 段红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67,共5页
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可以采集大量乘客刷卡数据,可提供更全面的地铁乘客时空信息。对乘客的出行模式分析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预测地铁客流和制定运营策略。提出了分析地铁乘客出行模式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地铁刷卡数据进行预处理,... 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可以采集大量乘客刷卡数据,可提供更全面的地铁乘客时空信息。对乘客的出行模式分析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预测地铁客流和制定运营策略。提出了分析地铁乘客出行模式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地铁刷卡数据进行预处理,根据其时空信息生成乘客出行链;分析反映乘客时空特性的聚类变量;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各聚类变量进行乘客聚类;分析潜在的乘客出行模式。以深圳地铁刷卡数据为例,对提出的地铁乘客出行模式分析方法进行了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刷卡数据 乘客出行模式 K-MEANS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出行模式识别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郭茂祖 王鹏跃 赵玲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共7页
居民出行信息可体现居民活动规律、反映城市交通问题,是制定交通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利用GPS获取的轨迹数据虽具有大量时空信息但不能直接表达出行模式,需要数据处理和挖掘算法提取隐藏知识来识别出行模式.由于居民出行模式具有高度... 居民出行信息可体现居民活动规律、反映城市交通问题,是制定交通规划与管理的重要依据.利用GPS获取的轨迹数据虽具有大量时空信息但不能直接表达出行模式,需要数据处理和挖掘算法提取隐藏知识来识别出行模式.由于居民出行模式具有高度的非线性和复杂性,识别具有很大挑战.本文利用深度学习方法的特征学习表征优势,解决特征提取的繁琐计算或漏提特征等弊端,通过对轨迹进行去野和划分等预处理后,计算轨迹片段的运动学特征构成输入数据,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门控循环单元相结合的识别出行模式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层特征表征优势和门控循环单元的时序特性挖掘能力,提高对非线性分类问题的学习能力和识别出行模式的准确性.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还设计单独的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等模型,在Geolife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虽仅计算4个特征量仍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并且优于单独采用卷积神经网络等分类方法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行模式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语义挖掘 GPS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海轨道交通刷卡数据的乘客出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金昱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96,共6页
乘客出行模式研究是深入认识城市交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交通规划的重要技术支撑。基于上海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分析网络客流特征,以轨道交通出行全过程出行链视角对进出站客流量、站间客流量、乘距等出行要素的空间模式开展研究,发现上海... 乘客出行模式研究是深入认识城市交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交通规划的重要技术支撑。基于上海轨道交通刷卡数据分析网络客流特征,以轨道交通出行全过程出行链视角对进出站客流量、站间客流量、乘距等出行要素的空间模式开展研究,发现上海轨道交通进站和出站客流量分布均呈现对数正态分布特征,乘客乘距服从负二项分布特征。研究同时发现,相比于幂律分布,上海站间客流量分布更加适合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此外,工作日客流和周末客流在空间分布总体形态上较为接近,工作日客流分布更为集聚,周末客流分布则更为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轨道交通 出行模式 幂律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数据的交通出行模式及转换点识别算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少武 孙海春 +1 位作者 罗万杰 赵晓凡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70,共10页
GPS产生的大量数据携带了许多潜在信息。针对一段连续的GPS轨迹数据进行研究,识别GPS轨迹中的出行模式转换点;以出行模式转换点为分割点,将连续的GPS轨迹分割成多个GPS轨迹段;利用训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出不同GPS轨迹段的出行模式(... GPS产生的大量数据携带了许多潜在信息。针对一段连续的GPS轨迹数据进行研究,识别GPS轨迹中的出行模式转换点;以出行模式转换点为分割点,将连续的GPS轨迹分割成多个GPS轨迹段;利用训练好的随机森林模型识别出不同GPS轨迹段的出行模式(包括步行、骑行、公交、地铁、汽车等类型),从而得到一段GPS轨迹的完整的出行模式描述。相比以前的研究,区别在于:提出一种基于低速度移动研判的出行模式转换点识别方法;新增加了“稳定速度”和“平均停留间隔”两种区别性特征,对已有基于随机森林的出行模式判定算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之后的出行模式判定算法平均准确率提高了1.3%;同时,出行模式转换点识别方法大幅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使得GPS轨迹数据出行模式研判算法的F-score值提高了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随机森林模型 转换点识别 移动窗口 交通出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超 《现代交通技术》 2018年第4期80-84,共5页
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总结公共自行车和轨道交通的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功能定位,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形式、特点以及该模式下的公共自行车特性。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地铁站口紧邻的公共自行车站点IC卡刷... 研究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总结公共自行车和轨道交通的特点及其在城市交通中的功能定位,分析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的形式、特点以及该模式下的公共自行车特性。以南京市为例,通过分析地铁站口紧邻的公共自行车站点IC卡刷卡数据,深入把握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行为在借车时长、站点OD距离与出行链等方面的出行特性与规律。最后,从租赁点的布局规划、提升系统服务水平、制定奖惩措施,引导出行行为、改善公共自行车行驶环境、调整收费标准等方面对南京公共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接驳 出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的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影响分析
18
作者 王涛 戢晓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63-971,共9页
为分析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影响,文章结合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以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中心建立缓冲区并提取缓冲区内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在考虑POI规模的基础上划分站点类型;根据站点类型对出行起讫点(... 为分析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影响,文章结合公共自行车运营数据和建成环境数据,以公共自行车站点为中心建立缓冲区并提取缓冲区内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在考虑POI规模的基础上划分站点类型;根据站点类型对出行起讫点(origin-destination,OD)分类,以OD类型确定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使用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分析建成环境对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影响;以昆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市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可划分为16种,OD皆为住宅主导型和公司(企业)主导型站点的出行模式约占69.26%;建成环境对不同出行模式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土地利用混合度是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公共自行车布局优化及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共自行车 出行模式 地理加权回归(GWR)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站点“最后一公里”出行模式和保障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聂磊 《交通与运输》 2013年第H07期114-118,共5页
上海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建设重心逐步向郊区转移,现有的轨道交通站点"最后一公里"出行模式缺乏整合,模式较为单一,管理混乱,导致出行难、黑车猖獗等问题。结合上海浦东、闵行"最后一公里"典型案例,按照"服务区... 上海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建设重心逐步向郊区转移,现有的轨道交通站点"最后一公里"出行模式缺乏整合,模式较为单一,管理混乱,导致出行难、黑车猖獗等问题。结合上海浦东、闵行"最后一公里"典型案例,按照"服务区域不同,出行特征不同,选择出行方式不同"的总体思路,对"最后一公里"概念、多种出行方式的适应性、对策措施和保障机制等进行研究,探讨轨道交通站点"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思路,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最后一公里 出行模式 保障机制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出行全过程的居民出行模式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凯 罗瑞琪 齐庆祥 《交通与运输》 2021年第5期18-23,共6页
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依据,居民出行调查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数据的挖掘分析可以为交通结构的改善及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利用西安市居民出行调查样本数据,借助于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算法,分别构建了可达过... 作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依据,居民出行调查显得尤为重要。调查数据的挖掘分析可以为交通结构的改善及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利用西安市居民出行调查样本数据,借助于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算法,分别构建了可达过程与乘车过程的决策树模型。该模型结果表明:到站距离为可达过程出行方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乘车过程中,出行距离为出行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远距离出行条件下,居民更愿意选择私家车及“公交+地铁”组合出行方式;近距离出行更倾向于选择公交出行。在此基础上,年龄、是否拥有小汽车、有无公交卡等因素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产生进一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树 乘车过程 可达过程 出行模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